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附与抗拒:相互制约中的学生道德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曹艳春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8-51,共4页
道德依附层面,个人作为脆弱性的个体而存在;道德抗拒层面,个人作为具有独特价值的个体而存在。作为脆弱与价值的结合体,学生在面对自己或他人脆弱时所展现出的道德依附,与其作为道德主体的道德抗拒制约着学生道德的发展。为了实现学生... 道德依附层面,个人作为脆弱性的个体而存在;道德抗拒层面,个人作为具有独特价值的个体而存在。作为脆弱与价值的结合体,学生在面对自己或他人脆弱时所展现出的道德依附,与其作为道德主体的道德抗拒制约着学生道德的发展。为了实现学生根本意义上的道德,需要承认学生的脆弱性及其道德依附,构建有效的弱理性抗拒路径和适度理性抗拒路径,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道德发展 道德依附 道德抗拒 脆弱性
下载PDF
古代小说中的狐友形象初探
2
作者 张健 《蒲松龄研究》 2009年第2期146-154,共9页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狐长期以来被视为妖兽、淫兽,其实早在唐代,尤其是到了清代,小说中的狐形象已经在发生转变,人狐之间的关系逐渐由对立互斥走向和谐共存。狐友便是顺应这一变化而产生的一类特殊的狐形象。一方面,他们身上的妖性、兽性...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狐长期以来被视为妖兽、淫兽,其实早在唐代,尤其是到了清代,小说中的狐形象已经在发生转变,人狐之间的关系逐渐由对立互斥走向和谐共存。狐友便是顺应这一变化而产生的一类特殊的狐形象。一方面,他们身上的妖性、兽性色彩逐渐淡化,令人忘为异类;另一方面,他们普遍具有人类的美好情感和伦理精神,更多是适应士人对知己的渴求而广泛出现的。在这类形象身上寄托着文人从精神世界到物质世界的愿望、追求,也传达出他们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维护与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友 知己 情感寄托 道德依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