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清初道德劝善思想溯源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75,共10页
自明代末年,由袁黄、颜茂猷等儒家士人鼓动起来的一场道德劝善运动影响所及非常普遍,在整个清代经久不衰。本文主旨在于揭示三点:第一,通过对劝善思想的观念史的溯源性探讨,以说明明清之际劝善理论与儒学经典构成了某种文本上的诠释关系... 自明代末年,由袁黄、颜茂猷等儒家士人鼓动起来的一场道德劝善运动影响所及非常普遍,在整个清代经久不衰。本文主旨在于揭示三点:第一,通过对劝善思想的观念史的溯源性探讨,以说明明清之际劝善理论与儒学经典构成了某种文本上的诠释关系;第二,两汉经学时代的政治思想及魏晋隋唐的宗教思想,为晚明以降的劝善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第三,宋以后渐趋明显的儒释道彼此冲撞、互为交织的文化现象,构成了明末清初劝善运动的重要思想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劝善 《太上感应篇》
下载PDF
功利道德和情感道德的劝善——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2
作者 宋志宇 师锐敏 《长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5-57,共3页
在18世纪经济迅猛发展的英国,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影响到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构建,感伤主义思潮随之出现。感伤主义文学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作家理查生和斯特恩深受当时诸多哲学家、伦理学家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在其代表作中或树立伦理... 在18世纪经济迅猛发展的英国,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影响到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构建,感伤主义思潮随之出现。感伤主义文学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作家理查生和斯特恩深受当时诸多哲学家、伦理学家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在其代表作中或树立伦理道德典范,或剖析传递伦理道德观,劝善读者,成就了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伤主义小说 文学伦理学批评 道德劝善
下载PDF
典型政治的道德劝善:哲学基础、价值表征与实现方式 被引量:2
3
作者 何丽华 陈宗权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5,共6页
典型政治是一种旨在通过树立道德榜样进行道德示范,用来诠释政治意义和传播价值,促成道德价值社会化,以取得价值认同的政治实践活动。道德劝善蕴含在典型政治的价值预设之中,即道德示范的实质就是一种道德劝善的实践过程。而要进行道德... 典型政治是一种旨在通过树立道德榜样进行道德示范,用来诠释政治意义和传播价值,促成道德价值社会化,以取得价值认同的政治实践活动。道德劝善蕴含在典型政治的价值预设之中,即道德示范的实质就是一种道德劝善的实践过程。而要进行道德示范的有效实践,需要在深刻把握科学认识论的基础上,准确提炼出典型政治的一般性价值特征,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合理有效的具体实现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把一般性的价值转换成为普通人可知可感的具体认知,为实际的善举成行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政治 道德劝善 价值表征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修订版)
4
作者 吴震 赵金刚 《中国哲学年鉴》 2017年第1期406-406,共1页
该著从明末清初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及“信仰世界”这一角度入手,着重探讨了明末以来士人乡绅所推动的一场道德劝善运动。这场运动所凸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转祸为福之道”(即“德福之道”),以及如何通过改善道德以实现经世理想... 该著从明末清初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及“信仰世界”这一角度入手,着重探讨了明末以来士人乡绅所推动的一场道德劝善运动。这场运动所凸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转祸为福之道”(即“德福之道”),以及如何通过改善道德以实现经世理想。全书由导论及9章组成。各章既有以人物个案为主的考察,如颜茂猷、刘宗周、陈瑚、陆世仪等,也有以文献分析为主的探讨,如《迪吉录》《人谱》等;另外也关注“云起社”“证人社”等民间讲学组织的思想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世仪 文献分析 刘宗周 明末清初 道德劝善 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