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道德教育的突围:从道德旁观者到道德参与者 被引量:2
1
作者 游海疆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0-12,共3页
道德旁观者是在道德场所选择不作为,以旁观者的身份置身事外的道德主体。模拟情境下认识与行为在时空上的分离,模拟情境与真实情境的脱节,电视等媒体产生的旁观效应,是形成道德旁观者的主要原因。要促使道德旁观者向道德参与者转变,教... 道德旁观者是在道德场所选择不作为,以旁观者的身份置身事外的道德主体。模拟情境下认识与行为在时空上的分离,模拟情境与真实情境的脱节,电视等媒体产生的旁观效应,是形成道德旁观者的主要原因。要促使道德旁观者向道德参与者转变,教育部门既要挖掘模拟情境的闪光点,加强对行动型道德主体的培养,又要具有积极的"媒体意识",形成道德教育合理利用媒体的良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旁观者 道德参与 道德教育 道德主体 “媒体意识”
下载PDF
小学生在网络游戏中的道德参与
2
作者 郭威 李敏 《少年儿童研究》 2021年第11期5-19,共15页
立足于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认知结构理论,结合儿童身心与道德发展特点,围绕网络游戏环境的特殊性,利用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将收集到的研究资料进行结构化归纳,发现小学生在网络游戏中的道德参与过程,既蕴含某些可能对... 立足于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认知结构理论,结合儿童身心与道德发展特点,围绕网络游戏环境的特殊性,利用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将收集到的研究资料进行结构化归纳,发现小学生在网络游戏中的道德参与过程,既蕴含某些可能对自身道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培养契机,也存在可能干扰其道德发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网络游戏 道德参与 道德风险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参与式教学法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梁爱强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0年第4期38-39,共2页
参与式教学法对改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当地把参与式教学法运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同时,还要注重兼顾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效... 参与式教学法对改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当地把参与式教学法运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同时,还要注重兼顾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效性和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将道德教育中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参与式道德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晓荃 《太原科技》 2002年第5期15-15,17,共2页
灌输教育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 ,而不是创造和自主。以柯尔堡为代表的西方德育理论 ,反对道德灌输 ,尊重道德的主体性和道德主体的自由意志 ,主张学生从实践中获得道德上的成熟 ,认为实践过程就是创造需要的过程 ,道德需要源于道德实践 。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参与道德 灌输教育 道德实践 道德需要
下载PDF
“参与式道德实践”的实践与研究
5
作者 梁隽 《广西教育》 2010年第35期15-16,共2页
道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把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殊个体,他不会机械地接受道德原则。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柏格和教育家杜威等提出“通过实践活动来丰... 道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把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殊个体,他不会机械地接受道德原则。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柏格和教育家杜威等提出“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道德生活经验,发展良好的判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道德实践 德育
下载PDF
浅谈“参与式道德实践”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实施
6
作者 高燕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年第29期148-149,共2页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实践背景下,学校及教育相关部门为全面贯彻新时代下的学生素质教育,都开始落实构建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实施体系。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师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行合作的教学法,在此类教学法下开展的道...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实践背景下,学校及教育相关部门为全面贯彻新时代下的学生素质教育,都开始落实构建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实施体系。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师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行合作的教学法,在此类教学法下开展的道德实践,能够更加有益于学生对中学思想政治内容的把握,并指导学生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本文以“参与式道德实践”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实施方案为主要内容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道德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 实施策略
下载PDF
社会适应与道德适应——青年进入社会之角色转换的要素 被引量:4
7
作者 匡促联 夏永华 《当代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8,共4页
青年适应社会是指青年独立进入社会,通过劳动或再劳动不断地在新的社会关系中合理调节自己的行为模式,以实现自身与社会和谐的角色转换过程。青年在劳动态度上的道德虚无与道德缺损表现会引发角色转换滞后、角色错位常现、角色紧张易生... 青年适应社会是指青年独立进入社会,通过劳动或再劳动不断地在新的社会关系中合理调节自己的行为模式,以实现自身与社会和谐的角色转换过程。青年在劳动态度上的道德虚无与道德缺损表现会引发角色转换滞后、角色错位常现、角色紧张易生等适应社会不良的症状。而“立志-立业”、“唯实-务实”、“求新-创新”等道德因素的自觉内化与践履是青年克服不良症状,从而实现社会适应的必要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社会 适应不良 道德参与
下载PDF
论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培育途径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婉秀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101,共2页
社会转型期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缺失表现为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行为错位等现象。其根源在于不少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普遍只注重学生实用技术的训练与培养,而对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人文教育普遍处于边缘化状... 社会转型期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缺失表现为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行为错位等现象。其根源在于不少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普遍只注重学生实用技术的训练与培养,而对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人文教育普遍处于边缘化状态。培育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途径在于:首先要转变道德教育观念,贯彻参与式道德实践模式;其次,要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机盎然的人文环境;第三,要渗透人文精神于专业课程之中,培育良好的整体育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高职院校 人文精神 参与道德实践模式
下载PDF
论近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缘起与当代启思——从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谈起
9
作者 戴红宇 刘春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6-24,共9页
孔飞力从政治参与和政治控制的视角揭示了近代中国国家的建构,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民族国家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外源的。现代语境下的爱国主义不同于传统的政治道德,经历了国家意识的形成和国民身份的认同两个向度的历程。在国家与... 孔飞力从政治参与和政治控制的视角揭示了近代中国国家的建构,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民族国家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外源的。现代语境下的爱国主义不同于传统的政治道德,经历了国家意识的形成和国民身份的认同两个向度的历程。在国家与国民概念的转变与冲突过程中,“公共利益”成为消解中西方文明差异、文化差异的中介载体。爱国主义教育在注重国家的道德控制的同时,也应注重民众的道德参与。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应转向对公共利益的关注,通过培养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道德参与能力,丰富现实内容和实现路径,使之贴近现实生活和道德实践,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控制 道德参与
下载PDF
智能媒体时代网络安全隐患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闫欢 靖鸣 刘家豪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6-58,共3页
智能媒体的进化将围绕大数据与AI技术进行,犹如猿人第一次人工制造出火种,将使媒体行业产生巨大变化。这种富智能化的传播方式为生活世界带来福利的同时,也衍生出智能媒体时代严重的网络安全隐患:网络成为公众戾气释放地;个人隐私因技... 智能媒体的进化将围绕大数据与AI技术进行,犹如猿人第一次人工制造出火种,将使媒体行业产生巨大变化。这种富智能化的传播方式为生活世界带来福利的同时,也衍生出智能媒体时代严重的网络安全隐患:网络成为公众戾气释放地;个人隐私因技术进步受到威胁;网络入侵不止局限于虚拟世界中。为维护智能媒体时代网络的安全,需主流媒体与政府部门协同合作,转变对多样化信息的处理方式、提升公众参与的正向积极性、培育公众的媒介素养与建设AI的伦理道德,以规范公众的参与行为并防范技术进步被不合理利用,使之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媒体 网络安全 主流价值引导 公众正向参与AI伦理道德
下载PDF
公共治理视域下公民参与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9
11
作者 廖加林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8,共5页
公共治理作为一种公共事务管理方式的创新,它探索着一个包括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从基层、社区开始的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不仅是公民的政治参与,同时也是公民的道德参与。公民在理性的对话、论证、... 公共治理作为一种公共事务管理方式的创新,它探索着一个包括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从基层、社区开始的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不仅是公民的政治参与,同时也是公民的道德参与。公民在理性的对话、论证、说服和协商讨论的民主生活方式中,不仅将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从而可以进一步参与国家范围的民主决策,同时也滋养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平等意识,并逐渐塑造出富有责任意识和公共精神的道德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 私人自主性 政治参与 道德参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