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退隐的道德后果——论网络世界中的身体、道德和教育 被引量:26
1
作者 高德胜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1,共7页
网络空间是非物质性的,物质化的身体在网络空间中退隐了,与此同时,与身体相连的身份也消失了,由此导致网络空间中的交往是一种无实体的交往。网络空间中身体退隐的道德后果始料不及:缺乏身体的道德担保导致网络生活中的伦常松懈和言行粗... 网络空间是非物质性的,物质化的身体在网络空间中退隐了,与此同时,与身体相连的身份也消失了,由此导致网络空间中的交往是一种无实体的交往。网络空间中身体退隐的道德后果始料不及:缺乏身体的道德担保导致网络生活中的伦常松懈和言行粗鲁;无身体的网络相遇之脆弱导致人际关系的短暂、肤浅和相互间义务的淡漠;网络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近中远"与责任的飘零。教育作为弱势存在,网络空间身体退隐的道德后果是其无法承受之重。教育明智的选择是先考虑在网络盛世如何自处,然后才是调整自身,力所能及的弥补网络生活的道德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退隐 道德后果 网络世界 教育
下载PDF
流行文化影响下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
2
作者 刘怀光 李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4-77,共4页
青少年主体性人格是当代社会的人格类型,流行文化是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重要亚意识形态。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指引与暗示作用,并且强化着青少年自我认同、自我实现及个人本位愿望。
关键词 流行文化 青少年主体性人格 道德后果
下载PDF
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
3
作者 刘怀光 李琳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4-37,共4页
青少年主体性人格是当代社会的人格类型,流行文化是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重要亚意识形态。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指引与暗示作用,并且强化着青少年自我认同、自我实现及个人本位愿望。
关键词 流行文化 青少年主体性人格 道德后果
下载PDF
青少年视阈下的手机及其道德后果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国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8-51,共4页
手机功能日益人性化和智能化,它给人类带来技术甜头的同时,也让人类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手机正在或已经大规模走进青少年的口袋,日益取代传统的玩具而成为他们的"高级玩具"。当今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以及家庭情感的缺失,更... 手机功能日益人性化和智能化,它给人类带来技术甜头的同时,也让人类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手机正在或已经大规模走进青少年的口袋,日益取代传统的玩具而成为他们的"高级玩具"。当今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以及家庭情感的缺失,更加剧了青少年对手机的需要。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有着与学校教育不同的"教育哲学",它正在日益消解着学校的地位,腐蚀着青少年的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功能 趋势 教育人非性化 道德后果 学校吸引力 媒介意识
下载PDF
论闯入儿童秘密世界的道德后果及其教育应对
5
作者 叶雅萱 章乐 《教育参考》 2015年第2期94-97,共4页
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他们的秘密也开始产生。秘密的产生容易引起儿童的疏离感和焦虑感,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信任感和责任感的产生。然而,很多家长爱子心切,侵犯孩子的隐私,... 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他们的秘密也开始产生。秘密的产生容易引起儿童的疏离感和焦虑感,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信任感和责任感的产生。然而,很多家长爱子心切,侵犯孩子的隐私,用不正确的方法探索孩子不愿让人知道的世界,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孩子对他人的不信任。这样的行为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不利,使孩子缺乏尊重和保护他人隐私的意识。因此,家长应还给孩子一个自我的空间,让孩子能拥有自己的秘密世界,守护自己的秘密。此外,家长还应加强对孩子的陪伴、交流和沟通,让孩子在自己独有的世界和大家共同生活的世界里都能很好地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的秘密 侵犯的道德后果 教育应对
下载PDF
康德道德后果的困境与赫尔曼的康德式辩护
6
作者 毛华威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1期24-30,共7页
康德道德学说所面临的道德后果困境主要有两点:第一,它只关注行为是否与道德法则一致,不关心行为的后果;第二,它所做出的道德评价与人们的日常判断相悖,仅仅把出于道德义务的行为界定为道德的。鉴于这些困境,赫尔曼提出基于职责的康德... 康德道德学说所面临的道德后果困境主要有两点:第一,它只关注行为是否与道德法则一致,不关心行为的后果;第二,它所做出的道德评价与人们的日常判断相悖,仅仅把出于道德义务的行为界定为道德的。鉴于这些困境,赫尔曼提出基于职责的康德式辩护:一方道德职责能够使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产生责任感,并对做出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道德职责即是对意志的约束,这意味着我们能够追究行为者的行为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后果 赫尔曼 职责
下载PDF
拉里·特姆金论道德后果比较中的非传递关系
7
作者 张虎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6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道德后果比较中有时会出现非传递的关系,"考虑所有因素,……比……好"就可能这样,例如,考虑所有因素,A比B好,考虑所有因素,B比C好,考虑所有因素,C却比A好。特姆金认为,这种非传递关系的出现与我们对道德理念的一种观察视角有... 道德后果比较中有时会出现非传递的关系,"考虑所有因素,……比……好"就可能这样,例如,考虑所有因素,A比B好,考虑所有因素,B比C好,考虑所有因素,C却比A好。特姆金认为,这种非传递关系的出现与我们对道德理念的一种观察视角有关:就某一道德理念而言,不同的因素可能相关于不同的比较,例如,A与B、B与C的相关的比较因素可能不同于C与A的相关比较因素;或者即使这些相关比较因素一样,它们在不同比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权重。这时考虑所有因素某一后果究竟如何就没有固定的结论,因为这个后果的品质不单单取决于自身,更取决于它与跟它作比较的其他后果的关系。道德后果比较中的非传递关系对我们认识道德价值和实践推理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果 道德后果比较 非传递关系 实践推理
下载PDF
论功利化教育及其道德后果
8
作者 吉利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8年第11期12-17,共6页
功利化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功利化使教育难以有效发挥其育人功能。功利化的教育忽视受教育者自身发展规律,以谋取外在的物质利益为目的。通过一套自成一体的育人模式,夸大教育带来的成功,将教育简化为应付考试,煽动教育中的竞争,... 功利化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功利化使教育难以有效发挥其育人功能。功利化的教育忽视受教育者自身发展规律,以谋取外在的物质利益为目的。通过一套自成一体的育人模式,夸大教育带来的成功,将教育简化为应付考试,煽动教育中的竞争,对受教育者实施从身体到精神上的规训。功利化的教育不仅驱逐了受教育者内心的道德,同时也背离了教育本身应有的道德特性。改变功利化教育的可能在于唤醒人内心的道德意识,追寻消逝的德性,培养人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化教育 道德教育 道德后果
下载PDF
竞争性学习观的道德后果及矫正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华杰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0,共4页
竞争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机制。但对竞争的信仰和功利的教育价值取向催生了竞争性学习观,导致了一些不易察觉的道德后果,阻碍了学生的道德成长。因而,亟需对这种竞争性学习观进行道德化矫正,构建和谐、健康和道德的竞争关系与学习理念,从... 竞争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机制。但对竞争的信仰和功利的教育价值取向催生了竞争性学习观,导致了一些不易察觉的道德后果,阻碍了学生的道德成长。因而,亟需对这种竞争性学习观进行道德化矫正,构建和谐、健康和道德的竞争关系与学习理念,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道德成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 竞争性学习观 道德后果 道德成长 道德化矫正
原文传递
刘华杰:竞争性学习观的道德后果及矫正
10
《小学德育》 2010年第8期4-4,共1页
《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1期刊登了刘华杰的论文。作者认为,竞争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机制。但对竞争的信仰和功利的教育价值取向催生了竞争性学习观,即学习的最高准则就是竞争,就是要在考试成绩上超过别人。这种狭隘的学习观曲解了学... 《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1期刊登了刘华杰的论文。作者认为,竞争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机制。但对竞争的信仰和功利的教育价值取向催生了竞争性学习观,即学习的最高准则就是竞争,就是要在考试成绩上超过别人。这种狭隘的学习观曲解了学习服务于成长的本质,将竞争的内涵做了狭隘化、庸俗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 学习观 道德后果 刘华 矫正 教育价值取向 2010年 教育展望
原文传递
道德规范的逻辑结构与其调整机制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与分析实证伦理学的分析视野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正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0-193,共4页
如同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逻辑结构由假定、思想与行为模式以及道德后果三要素构成,道德后果,尤其是否定性道德后果的制度价值在于作为越轨人的大于越轨收益的越轨成本保障各道德关系领域行为标准的实现。人客观存在精神性的基本需要,精... 如同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逻辑结构由假定、思想与行为模式以及道德后果三要素构成,道德后果,尤其是否定性道德后果的制度价值在于作为越轨人的大于越轨收益的越轨成本保障各道德关系领域行为标准的实现。人客观存在精神性的基本需要,精神性基本需要的实现依赖于共享某道德信念的共同体的社会舆论与自我良心的道德评价。道德的调整实质是以人的精神性需要为利益杠杆,通过社会舆论与自我良心的道德评价在思想与行为的道德后果与人的精神性基本需要的实现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以肯定性道德后果增进行为人精神性基本需要的实现,以否定性道德后果阻碍精神性基本需要的实现,此即道德规范的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实证伦理学 道德后果 道德情感 信念 精神性需要
下载PDF
论人对自我的道德责任
12
作者 胡苏联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34,共4页
所谓道德责任是,在社会客观道德标准的参考系中,道德主体对门己某一具体道德行为善恶性质的自觉控制力,行为执行的认真与否的程度和承担行为的社会道德后果三方面能力的统一。而人的这种道德责任就其具体指向而言,既有人对社会的道... 所谓道德责任是,在社会客观道德标准的参考系中,道德主体对门己某一具体道德行为善恶性质的自觉控制力,行为执行的认真与否的程度和承担行为的社会道德后果三方面能力的统一。而人的这种道德责任就其具体指向而言,既有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问题,也有人对自我的道德责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责任 道德行为 责任问题 道德标准 自觉控制 道德主体 道德后果 参考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现状与多重性反思
13
作者 谢永旭 《教师教育论坛》 2015年第10期78-80,共3页
教师专业道德的多重性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后果。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在工作状态上,以爱岗敬业为主线,但职业懈怠问题普遍存在;在家校联系方面,以家校互动为主旋,但有... 教师专业道德的多重性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后果。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在工作状态上,以爱岗敬业为主线,但职业懈怠问题普遍存在;在家校联系方面,以家校互动为主旋,但有效沟通较为缺乏;在师生伦理上,以尊重学生为主流,但个别不良现象难以避免;在职业发展方面,以自我提升为主导,学习的自觉性缺失。为此,中小学教师在专业道德建设上,应积极追求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和道德后果的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道德 多重性反思 道德意识 道德行为 道德后果
下载PDF
论道德之“度”(下)——对“过度道德”的反思和批判
14
作者 扈中平 《中国德育》 2019年第21期47-54,共8页
一种道德行为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结果和所期望的道德效应,不仅取决于行为本身是否道德,还与道德行为的动机、方式、分寸、场景以及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度道德在某些情况下就会产生不良的道德后果和负面的道德效应,甚至产生不道德... 一种道德行为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结果和所期望的道德效应,不仅取决于行为本身是否道德,还与道德行为的动机、方式、分寸、场景以及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度道德在某些情况下就会产生不良的道德后果和负面的道德效应,甚至产生不道德的结果。过度道德的不良后果至少可以从于人和于己两个方面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效应 道德行为 道德后果 道德 道德 反思和批判 过度 不良后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