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在物”在道德存有辅线中的位置——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阳明“心外无物”学说的解读
1
作者 杨泽波 《船山学刊》 2024年第4期61-71,共11页
“心外无物”的“物”除指“行为物”之外,还指“存在物”。前者指良知创生的道德践行,意义明确;后者指良知创生的道德存有,争议较多。良知之所以能够创生“存在物”,是因为良知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审视天地万物,将天地万物笼罩在自己... “心外无物”的“物”除指“行为物”之外,还指“存在物”。前者指良知创生的道德践行,意义明确;后者指良知创生的道德存有,争议较多。良知之所以能够创生“存在物”,是因为良知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审视天地万物,将天地万物笼罩在自己的视野之下,赋予其道德的价值和意义。这方面的内容即为道德存有论。道德存有论是宋代之后儒学逐渐发展出的一条辅线,阳明的努力极大地充实了这一路线,奠定了儒学以道德践行为主、以道德存有为辅的理论格局。将道德存有这条辅线剥离出来,使其不再被夹裹在道德践行主线之内,对于梳理儒学发展的整体脉络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生生伦理学 道德存有辅线 王阳明 心外无物
下载PDF
“道德存有之呈现”的传承——论牟宗三对熊十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三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泽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79,共8页
与“道德践行之呈现”一样,“道德存有之呈现”也是熊十力的重要思想。牟宗三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其师的这一思想,而且进一步将其上升到智的直觉的高度,对儒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遗憾的是,牟宗三对康德智的直觉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 与“道德践行之呈现”一样,“道德存有之呈现”也是熊十力的重要思想。牟宗三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其师的这一思想,而且进一步将其上升到智的直觉的高度,对儒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遗憾的是,牟宗三对康德智的直觉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误将道德之心创生的对象称作“物自身的存有”,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另外,与其师相似,牟宗三同样没有处理好“仁心”和“天心”的关系,不明白创生道德存有的主体只能是“仁心”,不能是“天心”,其思想仍带有明显的双重本体的烙印。儒学下一步发展要取得好的成绩,对这两个问题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牟宗三 道德存有
下载PDF
道德存有路线的展开——儒家生生伦理学对明道历史贡献的新判定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泽波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5-12,F0002,共9页
两千多年儒学的发展实际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为道德践行问题,这是自孔子创立儒学之始就有的;辅线为道德存有问题,这是受佛教影响到宋代之后渐渐形成的。明道的历史贡献,除了提出天理概念,开辟心学方向外,还表现在道德存有方面。其&q... 两千多年儒学的发展实际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为道德践行问题,这是自孔子创立儒学之始就有的;辅线为道德存有问题,这是受佛教影响到宋代之后渐渐形成的。明道的历史贡献,除了提出天理概念,开辟心学方向外,还表现在道德存有方面。其"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思想,正式展开了道德存有的路线,使儒家道德践行和道德存有这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的整体格局具有了雏形;而"物不能推,人则能推"的论述更包含着建构道德存有的主体只能是人,不能是天的深刻意蕴。对于明道的道德存有论,学界多有不同的理解,而分歧的焦点之一,是如何界定创生道德存有那个主体的性质。这个问题关系甚大,亟待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明道 道德存有 儒家生生伦理学
下载PDF
先秦儒家与道德存有——牟宗三道德存有论献疑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泽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3-42,共10页
牟宗三为建构道德存有论,将先秦儒家典籍中的一些论述强行作存有论的解释。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先秦儒家尚不具备道德存有论的思想,故牟宗三此种做法在理论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关键词 牟宗三 道德存有 先秦儒家
下载PDF
仁性和智性在道德存有中的不同作用
5
作者 杨泽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1,共9页
道德存有是儒家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牟宗三受教于熊十力后一生特别关注的话题。但受理性、感性两分法的局限,他的阐发尚有一些不足。如果将这个思想置于儒家生生伦理学智性、仁性、欲性三分法的框架之中,情况将有明显的改观。按照三分法... 道德存有是儒家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牟宗三受教于熊十力后一生特别关注的话题。但受理性、感性两分法的局限,他的阐发尚有一些不足。如果将这个思想置于儒家生生伦理学智性、仁性、欲性三分法的框架之中,情况将有明显的改观。按照三分法,仁性和智性在道德存有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仁性负责创生存有,这种创生是通过呈现实现的,而这种呈现的思维方式并非如牟宗三所说是康德意义的智的直觉。智性负责认知,这一认知既可以通过内识证明为什么说道德存有是通过仁性呈现实现的,仁性为什么可以这种意义的呈现,又可以通过外识证明外部对象的存在,从而对道德存有问题加以清楚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仁性 智性 道德存有 儒家生生伦理学
下载PDF
智的直觉与善相——牟宗三道德存有论及其对西方哲学的贡献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泽波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52,204-205,共15页
将道德心创生的存有称为"价值意味的物自身",源于牟宗三对康德智的直觉概念的独特诠释,是其存有论最为醒目的标志。但道德之心创生的存有,虽无需认知之心的形式与范畴,但并不真的与之毫无关系,因此其仍然属于现相的范畴,而绝... 将道德心创生的存有称为"价值意味的物自身",源于牟宗三对康德智的直觉概念的独特诠释,是其存有论最为醒目的标志。但道德之心创生的存有,虽无需认知之心的形式与范畴,但并不真的与之毫无关系,因此其仍然属于现相的范畴,而绝非物自身。因道德之心关乎善,这种特殊的现相可被称为"善相"。道德之心创生存有,恰如现相学中能指建构所指的模式,且其突破了后者认为非客体化行为必然奠基于客体化行为的主张,理解这一点,可澄清牟宗三思想中的混乱,并彰显中国哲学的特色,以弥补西方哲学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存有 智的直觉 现相 牟宗三
原文传递
中国自然宇宙观的深层特质:以唐君毅的论说为中心
7
作者 王国雨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0,共9页
自然宇宙观是一种文明形态的世界观基础,中华文明的独特形态首先体现在自然宇宙观上。唐君毅基于中西印比较的视角,以《周易》哲学为主要思想资源,对中国自然宇宙观之特质作出了深刻揭示。在强调人与自然宇宙深刻贯通的“天人合一”观念... 自然宇宙观是一种文明形态的世界观基础,中华文明的独特形态首先体现在自然宇宙观上。唐君毅基于中西印比较的视角,以《周易》哲学为主要思想资源,对中国自然宇宙观之特质作出了深刻揭示。在强调人与自然宇宙深刻贯通的“天人合一”观念下,中国自然宇宙观首先认为,自生自化的生生之理是宇宙万物的内在律则,万物遵循自由原则、化生创生原则而非外在必然原则。其次,万物是虚实相涵的关系性存在,而非纯物质性的固定实体。其三,由于万物是具有摄受性与相互感通性的存在,所以物质与时空不相离,形成了独特的位序时空观与以当下为中心的“中和”观念。最后,强调天人合德和“万物一体之仁”,人与自然万物感通有情,价值内在于宇宙万物,从而建构出中国哲学独有的“道德存有”论。只有深刻把握中国自然宇宙观的深层特质及其真理性,并主动涵摄机械论自然宇宙观于自身之中,才能使中华文明形态的自然宇宙观获得现代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宇宙观 内在自然律 位序时空观 道德存有 唐君毅
下载PDF
“一体两现”:熊十力思想核心之分疏
8
作者 杨泽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2,共6页
“一体两现”是熊十力的思想核心。“一体”即道德本体,“两现”即“道德存有之呈现”和“道德践行之呈现”。在“一体”方面,熊十力凸显了本体的重要,坚守了心学的立场,但未能处理好“变”与“常”以及“本心本体”与“乾元本体”的关... “一体两现”是熊十力的思想核心。“一体”即道德本体,“两现”即“道德存有之呈现”和“道德践行之呈现”。在“一体”方面,熊十力凸显了本体的重要,坚守了心学的立场,但未能处理好“变”与“常”以及“本心本体”与“乾元本体”的关系。在“两现”方面,熊十力强调,本体发用创生道德存有,完成道德践行,其思维方式都是呈现。熊十力这一思想在儒家原有的道德践行主线的基础上,辟出了一条道德存有的辅线,撑开了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的总体格局,极大地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一体两现 道德存有 道德践行
下载PDF
儒学发展一主一辅两条线索概览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泽波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1,126,127,共10页
两千多年儒学发展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是道德践行,辅线是道德存有。前者的主题是人如何成德成善,内部呈现为“一源两流”的格局,其中“一源”指孔子,“两流”分别指以孟子、象山、阳明为代表的仁性之流,以及以荀子、伊川、朱子为代... 两千多年儒学发展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是道德践行,辅线是道德存有。前者的主题是人如何成德成善,内部呈现为“一源两流”的格局,其中“一源”指孔子,“两流”分别指以孟子、象山、阳明为代表的仁性之流,以及以荀子、伊川、朱子为代表的智性之流。后者的主题是道德之心如何影响天地万物,使其成为存在。两条线索有一个复杂的互动关系。道德践行之主线决定人成德成善,有了道德的人会以善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从而产生道德存有之辅线;道德存有之辅线形成后,染有道德色彩的天反身又成了道德的形上根据,从而大大加强了道德践行之主线的力量。儒家生生伦理学在这个谱系中有自己的定位:就主线而言,它不再局限于心学的立场,而是回到了孔子之“一源”,以聚合“两流”;就辅线而言,它不再以天讲人,而是以人讲天,不承认天是形上实体,回归了人之一本。合而言之即是:立法三分,聚合两流;倒转天人,终归一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谱系 仁性 智性 道德践行 道德存有
原文传递
回应“钱穆之问”——儒家生生伦理学对天人合一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泽波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21,共9页
天人合一首先是道德践行意义上的。因为道德根据来源于上天,所以人成就道德后,也就达到了与天合一的境界。此外,天人合一还有道德存有的意义。在这种意义上,道德之心可以创生存有,一旦完成了这项工作,因为有悠久的天论传统,人往往通过... 天人合一首先是道德践行意义上的。因为道德根据来源于上天,所以人成就道德后,也就达到了与天合一的境界。此外,天人合一还有道德存有的意义。在这种意义上,道德之心可以创生存有,一旦完成了这项工作,因为有悠久的天论传统,人往往通过自我投射,将自己的创生归给上天,从而有一种与天为一的感受。在这两种意义的天人合一中,道德无相都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到了无相,才能真正体会到与天的合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去除强意义的天人合一,将天人合一主要置于弱意义之上。这种意义的天人合一将是今后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之问 天人合一 道德践行 道德存有 道德无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