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实用主义的陷阱——对张宝明的质疑与反质疑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光芒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111-116,共6页
文学上的道德探讨在今天之所以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固然源于对道德中心主义传统的反感 ,但更在于有些学者对道德主义、道德传统存有先在的偏见 ,无意于去追究道德本身的文化结构与理性价值。而其主要表现方式 ,就是道德实用主义的思想叙... 文学上的道德探讨在今天之所以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固然源于对道德中心主义传统的反感 ,但更在于有些学者对道德主义、道德传统存有先在的偏见 ,无意于去追究道德本身的文化结构与理性价值。而其主要表现方式 ,就是道德实用主义的思想叙述。我们不能无视审美上的道德实用主义叙事的危害 ,因为它缺失了新道德形上建构的维度 ,在根本上阻碍了人文理性与审美精神的现代化转型。另一方面 ,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 ,道德实用主义思维方式丧失了对中国启蒙史的诊断能力 ,它与实用主义过分膨胀的历史和现实本身具有“同谋”的意味 ,甚至会使它打着人文精神的旗号自觉不自觉地走向自己的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实用主义 道德形而上主义 启蒙
下载PDF
文论下载(038-049)--道德实用主义的陷阱
2
作者 张光芒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9-159,共1页
文学上的道德探讨在今天之所以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既源于对道德中心主义传统的反感,更在于有些学者对道德主义、道德传统存有先在的偏见,无意于去追究道德本身的文化结构与理性价值。而其主要表现方式就是道德实用主义的思想叙述。
关键词 道德实用主义 人文理性 审美精神 中国文学
下载PDF
古代明君御官之道及其启示——以唐太宗道德实用主义为例
3
作者 郑文宝 《新疆社科论坛》 2019年第3期108-111,共4页
当代功利性的单位管理方式和传统习俗中糟粕在社会上的遗存导致许多单位世道人心涣散,风气不正。古代明君唐太宗在创造历史典范的同时,给我们留下了收拾世道人心的宝贵遗产。有别于当代选官时的“能力导向”,唐太宗更加看重的是德性,当... 当代功利性的单位管理方式和传统习俗中糟粕在社会上的遗存导致许多单位世道人心涣散,风气不正。古代明君唐太宗在创造历史典范的同时,给我们留下了收拾世道人心的宝贵遗产。有别于当代选官时的“能力导向”,唐太宗更加看重的是德性,当代用官是高标准且严加戒备的,而唐太宗却是不加戒备和接地气的信任,这些都为今天世道人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道人心 当代社会 古代明君 道德实用主义
下载PDF
关于新世纪初期道德形而上主义的争鸣及其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洪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世纪之初,学术界发生了一场围绕文学与启蒙、文学与道德问题的讨论。刚刚落下帷幕的这场讨论对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它引发了人们对于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信仰维度的建立,及其对于中国文学决定性的建构作用的思考。
关键词 文学启蒙 道德形而上主义 道德理想主义 道德实用主义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道德叙事批判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光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0-75,共6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真正的"宏大叙事"是道德叙事。近代文学道德叙事的实质内涵表现为"道德至上,私德优先"。五四文学虽然以"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叙事转换的革命性标志,但传统道德的某些根本价值原则仍... 中国近现代文学真正的"宏大叙事"是道德叙事。近代文学道德叙事的实质内涵表现为"道德至上,私德优先"。五四文学虽然以"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叙事转换的革命性标志,但传统道德的某些根本价值原则仍然在深层结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即使对新道德的高扬也在道德/艺术思维方式上与传统道德叙事纠缠不清。一方面它是"道德至上"审美原则的超常延伸;另一方面它又将近代道德叙事发展为审美上的道德实用主义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文学 道德叙事 道德实用主义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中的道德差序研究
6
作者 李荣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4-48,56,共6页
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中所体现出的道德差序的分析与研究,来揭示一种动态的道德转向及所体现出的在社会垂直分层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由公道德占主体向私道德占主体转变的倾向,由此进一步分析社会分层中的分层结构与其所对应的道德差序... 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中所体现出的道德差序的分析与研究,来揭示一种动态的道德转向及所体现出的在社会垂直分层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由公道德占主体向私道德占主体转变的倾向,由此进一步分析社会分层中的分层结构与其所对应的道德差序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社会分层中的道德相对于大众普遍意义上的信念而言,具有某种沦落的趋势。从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中的各阶层的道德差序格局出发,通过揭示流动性不断增强的中国,人们所秉承的实用主义道德的泛化及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试图寻找解决的办法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道德差序 道德 道德 实用主义道德
下载PDF
与其南辕北辙,何若从身边做起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新勇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78-181,共4页
王晓华认为,张光芒与张宝明在论战中对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进行系统反思时,触及了我们在建构中国文化时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即当下人文世界是否需要通过与超越性的不断对话而获得意义;由于对超越性的拒斥与中国当下文化及文学的欠缺有因... 王晓华认为,张光芒与张宝明在论战中对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进行系统反思时,触及了我们在建构中国文化时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即当下人文世界是否需要通过与超越性的不断对话而获得意义;由于对超越性的拒斥与中国当下文化及文学的欠缺有因果关系,因而包括张光芒在内的人文知识分子由"道德形而上主义"这一命名所显现的建构方向是完全合理的.姚新勇则认为张光芒的理论阐释从立论之始就走上了逻辑混乱的不归之路,包括对"启蒙"概念的含混移位、对不同范畴理论资源的严重混用等,甚至可以说,张光芒所"抽象"称赞的"反启蒙文学"不仅不纯粹,而且恰恰是"暴力实用主义".罗宗宇指出,张宝明的质疑文章激情有余但理性不足,而陈晓明从后现代立场出发的质疑则放弃了人文关怀,只有张光芒从现代人文立场出发的既不乏历史理性又不乏人文关怀的批评,为文学的自我救赎提供了可能.刘士林则从如何拯救学术本身的角度入手,指出论争各方都存在着缺乏规则和语境的"乱说"问题,他们必须首先能够证明这种不同观念、经验之间的混战在逻辑上的合法性,然后才能保证以下的言说与结论本身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光芒 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道德实用主义 启蒙文学 心理因素 道德专制主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下载PDF
中国式道德教育的价值结构与运行原理 被引量:3
8
作者 樊浩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当今的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着三大难题: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的冲突.西方价值观冲击面前的无力感;传统与现代冲击中的无用感;现实操作中的无位感,使中国道德教育陷入困境.于是,中国... 当今的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着三大难题: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的冲突.西方价值观冲击面前的无力感;传统与现代冲击中的无用感;现实操作中的无位感,使中国道德教育陷入困境.于是,中国道德教育就面临三大课题:世界化;现代化;现实化.从系统论的角度考察,道德教育的这三大课题在理论上的要求就是要实现三个接轨:中国与世界接轨;传统与现代接轨;理论与现实接轨.实现这些接轨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它们之间的结合部或切入点.为此,就必须在中国道德传统中寻找根源动力与源头活水,并对此进行创造性的转化,确立起中国道德教育的价值结构与运行原理,寻找到现代道德教育的民族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德”“得”相通 “道”与“德” 价值结构 道德精神 社会生活 功利主义 中国式 德性主义 道德实用主义
原文传递
论中国道德的精神 被引量:3
9
作者 樊浩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2,共10页
关键词 “德”“得”相通 传统道德精神 道德实用主义 价值取向 《四书》 人道主义 中国伦理 “内圣外王” 人之道 伦理关系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的“以礼入法”及其补正——以清末民初民事习惯法典化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洪涛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41,共15页
面对民事习惯在"个人习惯—社会习惯(地域性习俗—全国性惯例)—国家法"的演进过程中,受人口、地域和司法导入机制的影响而形成的国情困境,中国近代立法者不得不选择一种自上而下的道德实用主义道路,"复制"了历史上... 面对民事习惯在"个人习惯—社会习惯(地域性习俗—全国性惯例)—国家法"的演进过程中,受人口、地域和司法导入机制的影响而形成的国情困境,中国近代立法者不得不选择一种自上而下的道德实用主义道路,"复制"了历史上的"以礼入法"过程:将民事习惯法典化的国情困境道德化,归因于习惯自身的碎片化、封建落后、不合时宜;并借助于道德化/意识形态化的节约机制等功能,快速实现了民法典的现代化,但又使民法典走上了去中国化的脱嵌化的道路。为此,中国法治需要一种自下而上的能将法治推进到技术操作层面的技术实用主义意识形态,也需要一种将民事习惯法典化嵌入到中国社会进行透视的嵌入性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习惯法典化 国情困境 “以礼入法” 道德实用主义 技术实用主义 嵌入性分析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文艺娱乐之维本体性嬗变的多元审视
11
作者 臧娜 《芒种》 2015年第12期150-151,共2页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艺娱乐现场呈现出多元混杂的斑驳态势。探索多元文化间性共存的精神基点,挖掘"乐感"传统本体性嬗变的文化动因,必将为全面审视当代文艺娱乐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托。
关键词 乐感文化 后现代大众文艺 “人伦”趣味 实用主义“娱乐道德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