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二)——道德形而上主义的三重境界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光芒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81-185,共5页
张光芒试图从时代的深层需求入手论证道德形而上主义存在的根据及价值,提出为道德而道德是文化根基的重建,为形而上而形而上是人性上升的路向,而为主义而主义是文化启蒙的终极,他希望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精神要义及其感应时代深层需要... 张光芒试图从时代的深层需求入手论证道德形而上主义存在的根据及价值,提出为道德而道德是文化根基的重建,为形而上而形而上是人性上升的路向,而为主义而主义是文化启蒙的终极,他希望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精神要义及其感应时代深层需要的迫切性、艰难性由此引起同情的理解。熊元义则认为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这对矛盾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它有时出现尖锐对立。因此必须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道德枇判,而不是相反。任何形式的放弃道德枇判都是不可取的。符杰祥试图以“同情的理解”作为枇判道德形而上文学的前提,他一方面承认道德形而上主义所表露出来的问题意识是深刻而严肃的.另一方面也枇判了它的问题限度与回归道德主义的危险。武善增的文章则对“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精神底线的缺失及扭曲人性的可能后果进行了尖锐的枇评,提出对人性的世俗幸福的呵护与捍卫,才是促进新世纪文学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主义 历史枇判 道德枇判 启蒙 人性底线
下载PDF
关于新世纪初期道德形而上主义的争鸣及其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洪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世纪之初,学术界发生了一场围绕文学与启蒙、文学与道德问题的讨论。刚刚落下帷幕的这场讨论对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它引发了人们对于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信仰维度的建立,及其对于中国文学决定性的建构作用的思考。
关键词 文学启蒙 道德形而上主义 道德理想主义 道德实用主义
下载PDF
道德形而上主义:反思百年文学“启蒙”问题的可能与限度
3
作者 符杰祥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89-193,共5页
张光芒试图从时代的深层需求入手论证道德形而上主义存在的根据及价值,提出为道德而道德是文化根基的重建,为形而上而形而上是人性上升的路向,而为主义而主义是文化启蒙的终极,他希望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精神要义及其感应时代深层需要的迫... 张光芒试图从时代的深层需求入手论证道德形而上主义存在的根据及价值,提出为道德而道德是文化根基的重建,为形而上而形而上是人性上升的路向,而为主义而主义是文化启蒙的终极,他希望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精神要义及其感应时代深层需要的迫切性、艰难性由此引起同情的理解.熊元义则认为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这对矛盾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它有时出现尖锐对立.因此必须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道德批判,而不是相反.任何形式的放弃道德批判都是不可取的.符杰祥试图以"同情的理解"作为批判道德形而上文学的前提,他一方面承认道德形而上主义所表露出来的问题意识是深刻而严肃的,另一方面也批判了它的问题限度与回归道德主义的危险.武善增的文章则对"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精神底线的缺失及扭曲人性的可能后果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提出对人性的世俗幸福的呵护与捍卫,才是促进新世纪文学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主义 启蒙文学 同情 实用主义 方法论 道德信念
下载PDF
“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究竟要不要精神的底线?
4
作者 武善增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张光芒试图从时代的深层需求入手论证道德形而上主义存在的根据及价值,提出为道德而道德是文化根基的重建,为形而上而形而上是人性上升的路向,而为主义而主义是文化启蒙的终极,他希望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精神要义及其感应时代深层需要的迫... 张光芒试图从时代的深层需求入手论证道德形而上主义存在的根据及价值,提出为道德而道德是文化根基的重建,为形而上而形而上是人性上升的路向,而为主义而主义是文化启蒙的终极,他希望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精神要义及其感应时代深层需要的迫切性、艰难性由此引起同情的理解.熊元义则认为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这对矛盾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它有时出现尖锐对立.因此必须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道德批判,而不是相反.任何形式的放弃道德批判都是不可取的.符杰祥试图以"同情的理解"作为批判道德形而上文学的前提,他一方面承认道德形而上主义所表露出来的问题意识是深刻而严肃的,另一方面也批判了它的问题限度与回归道德主义的危险.武善增的文章则对"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精神底线的缺失及扭曲人性的可能后果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提出对人性的世俗幸福的呵护与捍卫,才是促进新世纪文学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 文学理论 精神底线 人性 人文精神 理论资源 精神资源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主义”之争与文学的两难选择
5
作者 潘正文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84-84,95-99,共6页
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一文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论争。在此文中,张光芒从现象学角度出发,认为启蒙之所以至今仍是“未完成时”。是因为它一直未从事道德形而上的建设,超越性维度的缺失导致启蒙的根基只... 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一文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论争。在此文中,张光芒从现象学角度出发,认为启蒙之所以至今仍是“未完成时”。是因为它一直未从事道德形而上的建设,超越性维度的缺失导致启蒙的根基只能建立在沙滩上,作为“反启蒙”文学的“红色经典”对于当下文学建设可资借鉴的地方恰好在于它具有道德形而上的超越性“形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道德形而上 启蒙 伦理革命 张光芒 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下载PDF
文论下载(038-049)--再论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光芒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8-159,共2页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尤其是1949—1976年文学确实受到了“左”的政治的过多干扰,被政治统辖的“反启蒙”文学于是成为新时期批判人性践踏鼓吹思想解放的出发点。这种批判无疑是必要的,然而。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人性 道德形而上主义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文论下载(038-049)--从“五四”到“文革”: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终结
7
作者 张宝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9-159,共1页
张光芒《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一文将我们的“启蒙”命题给彻底模糊并搅浑了。它将“蛊惑”人心的道德形而上的手段说成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启蒙作用”,将真正意义上的启蒙文学的作用的微薄说成是不自量力的“盲区”。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主义 中国文学 人文精神 政治实用主义
下载PDF
道德形而上主义?——一场关于启蒙研究的深入论争
8
作者 徐仲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6-157,共2页
这次论争是由于张光芒的一篇文章——《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3期)引起的。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以下简称《道德》)是“道德形而上主义”启蒙研究论争的导火索。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张光芒 启蒙文学 人文精神
下载PDF
道德实用主义的陷阱——对张宝明的质疑与反质疑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光芒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111-116,共6页
文学上的道德探讨在今天之所以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固然源于对道德中心主义传统的反感 ,但更在于有些学者对道德主义、道德传统存有先在的偏见 ,无意于去追究道德本身的文化结构与理性价值。而其主要表现方式 ,就是道德实用主义的思想叙... 文学上的道德探讨在今天之所以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固然源于对道德中心主义传统的反感 ,但更在于有些学者对道德主义、道德传统存有先在的偏见 ,无意于去追究道德本身的文化结构与理性价值。而其主要表现方式 ,就是道德实用主义的思想叙述。我们不能无视审美上的道德实用主义叙事的危害 ,因为它缺失了新道德形上建构的维度 ,在根本上阻碍了人文理性与审美精神的现代化转型。另一方面 ,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 ,道德实用主义思维方式丧失了对中国启蒙史的诊断能力 ,它与实用主义过分膨胀的历史和现实本身具有“同谋”的意味 ,甚至会使它打着人文精神的旗号自觉不自觉地走向自己的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实用主义 道德形而上主义 启蒙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三)——启蒙、道德与文学——一种可能的解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中华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78-82,共5页
何中华以"启蒙、道德与文学"为题,试图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一种新的可能的解释.他认为,只有超越理性的信仰和超越自然律约束的积极自由,才能为道德提供内在理由,从而使其成为可能.历史与道德的分裂既造成了文学选择永恒的两... 何中华以"启蒙、道德与文学"为题,试图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一种新的可能的解释.他认为,只有超越理性的信仰和超越自然律约束的积极自由,才能为道德提供内在理由,从而使其成为可能.历史与道德的分裂既造成了文学选择永恒的两难处境,也是文学成就自身伟大的根据之所在.徐仲佳认为,近来围绕着启蒙哲学中的道德形而上主义所展开的论争显示出两个焦点:一个是形式上的,即道德形而上学如何可能;一个是原则上的,即道德形而上学的原则是自律的还是他律的.这是启蒙哲学的基点,也是我们文化重建的坚实理论基础.张中锋则对这场论争的始作俑者所持的观点提出批评,认为张光芒对诸如启蒙、教育、形而上等概念的理解存在着偏差;并指出"启蒙"不等于"教育","道德"也不能"形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主义 文学 启蒙哲学 形式哲学 信仰
下载PDF
道德形而上视角对于文学的意义
11
作者 罗宗宇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81-183,共3页
王晓华认为,张光芒与张宝明在论战中对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进行系统反思时,触及了我们在建构中国文化时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即当下人文世界是否需要通过与超越性的不断对话而获得意义;由于对超越性的拒斥与中国当下文化及文学的欠缺有因... 王晓华认为,张光芒与张宝明在论战中对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进行系统反思时,触及了我们在建构中国文化时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即当下人文世界是否需要通过与超越性的不断对话而获得意义;由于对超越性的拒斥与中国当下文化及文学的欠缺有因果关系,因而包括张光芒在内的人文知识分子由"道德形而上主义"这一命名所显现的建构方向是完全合理的.姚新勇则认为张光芒的理论阐释从立论之始就走上了逻辑混乱的不归之路,包括对"启蒙"概念的含混移位、对不同范畴理论资源的严重混用等,甚至可以说,张光芒所"抽象"称赞的"反启蒙文学"不仅不纯粹,而且恰恰是"暴力实用主义".罗宗宇指出,张宝明的质疑文章激情有余但理性不足,而陈晓明从后现代立场出发的质疑则放弃了人文关怀,只有张光芒从现代人文立场出发的既不乏历史理性又不乏人文关怀的批评,为文学的自我救赎提供了可能.刘士林则从如何拯救学术本身的角度入手,指出论争各方都存在着缺乏规则和语境的"乱说"问题,他们必须首先能够证明这种不同观念、经验之间的混战在逻辑上的合法性,然后才能保证以下的言说与结论本身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光芒 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文学史 文学革命 人文主义 儒家伦理道德 启蒙文学
下载PDF
与其南辕北辙,何若从身边做起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新勇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78-181,共4页
王晓华认为,张光芒与张宝明在论战中对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进行系统反思时,触及了我们在建构中国文化时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即当下人文世界是否需要通过与超越性的不断对话而获得意义;由于对超越性的拒斥与中国当下文化及文学的欠缺有因... 王晓华认为,张光芒与张宝明在论战中对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进行系统反思时,触及了我们在建构中国文化时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即当下人文世界是否需要通过与超越性的不断对话而获得意义;由于对超越性的拒斥与中国当下文化及文学的欠缺有因果关系,因而包括张光芒在内的人文知识分子由"道德形而上主义"这一命名所显现的建构方向是完全合理的.姚新勇则认为张光芒的理论阐释从立论之始就走上了逻辑混乱的不归之路,包括对"启蒙"概念的含混移位、对不同范畴理论资源的严重混用等,甚至可以说,张光芒所"抽象"称赞的"反启蒙文学"不仅不纯粹,而且恰恰是"暴力实用主义".罗宗宇指出,张宝明的质疑文章激情有余但理性不足,而陈晓明从后现代立场出发的质疑则放弃了人文关怀,只有张光芒从现代人文立场出发的既不乏历史理性又不乏人文关怀的批评,为文学的自我救赎提供了可能.刘士林则从如何拯救学术本身的角度入手,指出论争各方都存在着缺乏规则和语境的"乱说"问题,他们必须首先能够证明这种不同观念、经验之间的混战在逻辑上的合法性,然后才能保证以下的言说与结论本身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光芒 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道德实用主义 启蒙文学 心理因素 道德专制主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下载PDF
《河北学刊》2004年第1~6期总目录 被引量:4
13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206-208,共3页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主义 中国新文学 主持人 西方文论 河北学刊 形而上与形而下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西部文学 专题讨论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河南社会科学》二OO四年总目录
14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6期151-154,共4页
关键词 网络诗歌 社会科学 道德形而上主义 先例判决制度 理论与实践 《大双心河》 河南 研究述评 中部地区 社会党国际 吴思敬 当代诗歌 私有财产 社会主义信仰 OO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