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许有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74-477,共4页
从儿童心理理论角度思考道德心理的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个体道德发展,如:道德发展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自律道德、观点采择、移情和道德情绪归因判断等;二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内容的扩展。
关键词 个体道德发展 道德心理研究 儿童心理理论
下载PDF
论西方道德心理研究的新综合取向:道德基础理论
2
作者 张梦圆 苑明亮 寇彧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年第2期83-85,共3页
道德基础理论并非空中楼阁,除了基于进化的机能主义视角和对多元文化的观察.还包括对认知心理学派等多家观点的批判性继承。
关键词 道德心理研究 基础理论 西方 心理学派 多元文化 机能主义 批判性
原文传递
丁菀 谢瑞波:道德心理研究促道德水平提升
3
作者 丁菀 谢瑞波 《红旗文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0-40,F0003,共2页
近年来媒体曝光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沟油”、“学术不端”、“扶人反被讹”等事件,涉及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个人品德等众多道德领域,引发人们对当下社会道德状况的广泛反思。公民道德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近年来媒体曝光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沟油”、“学术不端”、“扶人反被讹”等事件,涉及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个人品德等众多道德领域,引发人们对当下社会道德状况的广泛反思。公民道德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显示出当下公民道德建设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行脱节”的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完善。道德心理研究发现。道德行为的发生主要受道德判断、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道德判断指个体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或概念对事件作出评价的过程,是道德认知的一个核心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心理研究 道德水平 公民道德建设 “知行脱节” 三聚氰胺 学术不端 商业道德 职业道德
原文传递
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德性与德心--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评介
4
作者 胡弼成 《现代大学教育》 2001年第5期111-111,共1页
由李建华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以其最终成果形式--<德性与德心--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以下简称<德性与德心>)一书最近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由李建华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以其最终成果形式--<德性与德心--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以下简称<德性与德心>)一书最近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我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欣然为该书作序.这是我国道德心理学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道德心理学研究达到了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德性与德心--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 实践性 道德心理 理论创新 研究视角
下载PDF
品德语词的内隐记忆发展研究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湘萍 徐媛 李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5-557,579,共4页
实验采用内隐记忆加工分离 (再认型 )程序设计 ,考察了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年龄组被试对道德词、不道德词、中性词三类语词的内隐与外显记忆成绩 ,结果发现 :对不道德词的记忆具有更强的内隐性特征 ;中学生确实处于道德发展的一个特殊... 实验采用内隐记忆加工分离 (再认型 )程序设计 ,考察了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年龄组被试对道德词、不道德词、中性词三类语词的内隐与外显记忆成绩 ,结果发现 :对不道德词的记忆具有更强的内隐性特征 ;中学生确实处于道德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或者转折阶段 ;道德认知的内隐研究应成为道德心理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词 道德认知 成绩 内隐记忆 中学生 品德 大学 道德心理研究 内隐性 为道
下载PDF
建构学生道德自我初探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彬 岑国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3,共3页
为对学生的道德自我作一初步探究,借鉴心理学对自我的研究成果,参照了道德心理研究的主题和我国的现实情况,从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编制了道德自我问卷。测试结果表明,问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其各部分较高的相关说明其内容尚应进... 为对学生的道德自我作一初步探究,借鉴心理学对自我的研究成果,参照了道德心理研究的主题和我国的现实情况,从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编制了道德自我问卷。测试结果表明,问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其各部分较高的相关说明其内容尚应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 学生 道德心理研究
下载PDF
抉奥探秘 启迪人生——《德性的心灵奥秘》简评
7
作者 廖小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127-128,共2页
曾钊新教授继他的《道德心理论》之后,又与李建华等同志一起向我们推出了他的新著《德性的心灵奥秘——道德心理学引论》一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版).这是道德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是道德心理学的又一开山力作.诚如作者所言,“... 曾钊新教授继他的《道德心理论》之后,又与李建华等同志一起向我们推出了他的新著《德性的心灵奥秘——道德心理学引论》一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版).这是道德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是道德心理学的又一开山力作.诚如作者所言,“道德心理学是以道德和心理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道德产生、发展的心理基地,道德运行的心理机制、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失衡中的道德调节等一般规律的学问”.它是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认识论的交叉,因此,道德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必须运用多门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道德心理学又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必须在伦理学的充分发展和成熟的基础上,而且必须在心理学得到完善和心理学方法得到普遍确立之后才可能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心理 道德心理研究 伦理学 心理学方法 皮亚杰 研究方法 心理机制 研究对象 心理发展过程 心理过程
下载PDF
伦理学领域的新开拓——《道德心理论》简评
8
作者 李建华 《道德与文明》 1988年第1期20-21,共2页
中南工业大学曾钊新教授的《道德心理论》出版了。欢悦之情,难以育表。对曾教授的这本书,几番阅读,深感它在如下几方面为伦理学研究作了拓新工作。 一、选择观察道德现象的新视角 众所周知,伦理学长期以来仅仅被认为是“道德哲学”。我... 中南工业大学曾钊新教授的《道德心理论》出版了。欢悦之情,难以育表。对曾教授的这本书,几番阅读,深感它在如下几方面为伦理学研究作了拓新工作。 一、选择观察道德现象的新视角 众所周知,伦理学长期以来仅仅被认为是“道德哲学”。我国目前的伦理学是直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解释社会道德现象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毫无疑问,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去研究道德,澄清了几千年来在道德起源和历史演变、道德基本原则等问题的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研究 道德 道德现象 道德哲学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道德基本原则 工业大学 道德起源 道德心理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