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的同感思想及其美学内涵
1
作者 曾仲权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74-283,共10页
在哲学美学中,同感意味着自我与他者主体间情感的普遍可交往沟通性,也即普遍共通性。同感理论、同感判断不仅在西方哲学美学中源远流长,而且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中也存在。孟子心性哲学的同感思想就堪为典范,它足以和导源于亚里士多... 在哲学美学中,同感意味着自我与他者主体间情感的普遍可交往沟通性,也即普遍共通性。同感理论、同感判断不仅在西方哲学美学中源远流长,而且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中也存在。孟子心性哲学的同感思想就堪为典范,它足以和导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同感判断力思想相媲美。孟子的同感思想中的同感判断的美学内涵包含四个方面:其一,从作为审美鉴赏判断的同感判断所获得的情感是具有普遍共通性的同感;其二,从作为道德情感判断所获得的道德情感是具有普遍共通性的同感;其三,按照理义的道德情感判断标准所进行的道德情感判断所获得道德情感的愉悦体验具有和通过感官感觉所进行的审美鉴赏判断所获得的具有美感特性的愉悦相同的性质,而且两种愉悦的类比统一特性具有普遍共通性;其四,在孟子的同感思想中,同感判断都具有好恶的同感判断情感体验,而同感判断的好恶情感体验,作为人之性,具有衍生五情的能力,这种衍生能力在人与人之间也具有普遍共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同感 同感判断 审美鉴赏判断 道德情感判断
原文传递
孟子“知人论世”说与儒家交往行为美学阐释学
2
作者 曾仲权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3期293-304,共12页
孟子"知人论世"这一经典命题的阐释聚讼纷纭,但此命题却关涉着儒家交往行为美学阐释学的深刻理论内涵。孟子"知人论世"作为经典阐释学理论命题蕴藏的儒家交往行为美学阐释学内涵在于:"知人论世"本意在强... 孟子"知人论世"这一经典命题的阐释聚讼纷纭,但此命题却关涉着儒家交往行为美学阐释学的深刻理论内涵。孟子"知人论世"作为经典阐释学理论命题蕴藏的儒家交往行为美学阐释学内涵在于:"知人论世"本意在强调"此在"的今人通过"知言"的文本阐释学和"知世"的生活语境与往世行迹的理解所实现的知人的人本阐释学,与"曾在"的古人缔建儒家朋友式交往关系和交往行为,并遵从孔子儒学的"毋友不如己者"的教导,通过与古人交友、以"友其德"来"极其善道"这一根本的"尚友"旨趣。它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知人论世"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历史变式;二是,"知人论世"实现了"知言"的文本阐释学之审美鉴赏判断与"知人"的"人本阐释学"之道德情感判断的统一;三是,"知人论世"饱含着儒家交往行为美学阐释学的命题公式:知人=知言+知世;四是,"知人论世"内含着儒家交往行为美学的阐释学循环;五是,"知人论世"是孔子道德情感判断公式的历史发展变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交往行为美学阐释学 知人论世 “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文本阐释学 人本阐释学 阐释学循环 道德情感判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