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隐喻和边界探索——《阿斯彭文稿》的空间构设与道德拷问
1
作者 叶奕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77-83,共7页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不能只聚焦现代性的经典角度,还需要从私人空间、家庭关系等与之相对的维度切入。以《阿斯彭文稿》为例,家庭是小说空间构设的重点,也是考察作品观念表达的有效视角。小说通过大宅、花园、威尼斯城三重空间的并...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不能只聚焦现代性的经典角度,还需要从私人空间、家庭关系等与之相对的维度切入。以《阿斯彭文稿》为例,家庭是小说空间构设的重点,也是考察作品观念表达的有效视角。小说通过大宅、花园、威尼斯城三重空间的并置,探索了家庭空间及其权力边界,瓦解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内部和外部的简单对立。在道德观念上,《阿斯彭文稿》的故事徘徊在高雅保守和世俗开放之间,透露出19世纪旅欧文人重塑价值观的繁难。小说中的家庭元素值得剖析,它与风姿多彩的都市空间、性别意识一起,绘制出欧美文学走向现代的丰富性。沿着这一方向,我们有望打开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隐喻 边界 空间 道德拷问
下载PDF
慈善捐赠的道德省思 被引量:4
2
作者 范松仁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0-63,共4页
慈善捐赠是具有深刻道德意蕴和时代价值的高尚义举。对慈善捐赠的道德评价,需要处理好财富状况与道德水平、捐赠数量与道德境界、适度匹配与道德良心的关系。人们对被动捐赠行为的指责,是一种来自于对灾区人民的同情与对富人群体的期待... 慈善捐赠是具有深刻道德意蕴和时代价值的高尚义举。对慈善捐赠的道德评价,需要处理好财富状况与道德水平、捐赠数量与道德境界、适度匹配与道德良心的关系。人们对被动捐赠行为的指责,是一种来自于对灾区人民的同情与对富人群体的期待之间的不和谐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捐赠 道德意蕴 道德评价 道德拷问
下载PDF
群体与道德——基于康德道德哲学的分析及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学坤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共5页
康德的道德哲学天然包含群体的存在的预设,其道德学说从大众道德哲学到道德形而上学,再到纯粹实践理性批判的过程,正是"群体在场"的"口上之德"到"在群体场"的"心中之德"的过渡,这两种情形的代... 康德的道德哲学天然包含群体的存在的预设,其道德学说从大众道德哲学到道德形而上学,再到纯粹实践理性批判的过程,正是"群体在场"的"口上之德"到"在群体场"的"心中之德"的过渡,这两种情形的代表人物为常人和智慧之人。被康德驱逐出道德领域的"非道德"情形是群体退场的"身体之德",其代表人物是害群之马式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 道德拷问 口上之德 身体之德
下载PDF
“熟人社会”民间债权让与主张力减弱的道德因素
4
作者 孙杰 《边缘法学论坛》 2012年第2期35-39,共5页
我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民间传统债权转让后,受让债权的主张力减弱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制约了民间债权的流通。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对策研究,即可从宏观上准确把握传统债权的市场流通效... 我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民间传统债权转让后,受让债权的主张力减弱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制约了民间债权的流通。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对策研究,即可从宏观上准确把握传统债权的市场流通效率;又可从微观上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还可以防止法治进程中的人文精神流失,从而实现道德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债权让与 主张力减弱 道德拷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