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发展路向——基于道德判断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天放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95,共9页
尽管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发展受到了诸多批评,然而人们依然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认为,应该让机器可以像人那样有道德地行动。莫尔对于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分类就反映了这一看法,他相信一种“完全的伦理智能体”将是“明确的伦理智能体”的更高实... 尽管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发展受到了诸多批评,然而人们依然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认为,应该让机器可以像人那样有道德地行动。莫尔对于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分类就反映了这一看法,他相信一种“完全的伦理智能体”将是“明确的伦理智能体”的更高实现。但这一看法对于发展人工道德智能体是有误导性的,因为这两种智能体的设计并不相同,“完全的伦理智能体”的实现将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机器意识”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在机器中植入道德规则的方案。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在于,人类道德判断能力包含有道德直觉和道德推理两种模式,而植入道德规则的方式只能够实现机器的道德推理,却不能够实现它们的道德直觉。因此,一种能够参与人类实践活动的道德实体才是道德智能体应被期待的发展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道德智能 道德判断 机器伦理 伦理智能
下载PDF
“我—你”型师生观视角下“道德智能”培育路径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启光 徐婷婷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5-108,共4页
当下道德教育被异化,逐渐形成"去道德化"以及边缘化的趋势。在儿童的道德品行日益出现问题的情形下,文龙鳞教授提出"道德智能"五种基本能力,即共鸣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分辨能力、爱和责任感对儿童未来适应社会... 当下道德教育被异化,逐渐形成"去道德化"以及边缘化的趋势。在儿童的道德品行日益出现问题的情形下,文龙鳞教授提出"道德智能"五种基本能力,即共鸣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分辨能力、爱和责任感对儿童未来适应社会的重要性。文章运用马丁·布伯对话哲学中"我—你"型师生观观照"道德智能"的培育路径:通过敞开主体间的整体生命,培养儿童的同理心;保持问题情境的动态生成性,锻炼儿童的责任意识;展开主体间的深层次对话,指向儿童的自控力。这三种能力的培育能够使儿童获得精神的完整性与生成性,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哲学 “我—你”型师生观 道德智能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道德责任归属探赜
3
作者 郭鹏坤 《时代汽车》 2023年第24期61-63,共3页
当代人工智能发展日益复杂并拥有一定自主决策能力,其道德责任归属问题在当代备受关注。由于,目前人工智能的决策和行为完全基于预设的算法和输入的数据处理,它们没有人类一样来理解或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标准,其道德归属... 当代人工智能发展日益复杂并拥有一定自主决策能力,其道德责任归属问题在当代备受关注。由于,目前人工智能的决策和行为完全基于预设的算法和输入的数据处理,它们没有人类一样来理解或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标准,其道德归属主要由制造者和使用者承担。尽管,人工智能的道德归属还面临一系列的其他挑战,相关方应从法律和伦理对策入手应对这些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道德责任 人工智能道德责任归属
下载PDF
人工道德智能体何以可行——基于对价值敏感性设计的审视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浩鹏 夏保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42,共6页
人工道德智能体自主程度越来越高,其引发伦理困境的实质是自主机器系统的"技术偏见"与人类伦理价值的冲突。当前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建构依赖的特定技术模型或伦理理论并不完善。价值敏感性设计为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实现提供多维视... 人工道德智能体自主程度越来越高,其引发伦理困境的实质是自主机器系统的"技术偏见"与人类伦理价值的冲突。当前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建构依赖的特定技术模型或伦理理论并不完善。价值敏感性设计为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实现提供多维视角,是一种整体性、动态性的实践方法论。在该框架下,人类价值被系统性分析并被嵌入到人工道德智能体之中,但该方法仍待完善,以实现人工道德智能体与人类社会的合理互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道德智能 伦理困境 建构方法 价值敏感性设计
原文传递
道德人工智能:基础、原则与设计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福海 陈思宇 +1 位作者 黄甫全 伍晓琪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6,共9页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人工智能的决策和行为开始从外部设定转向内在发展,智能主体逐渐具有不同程度的自适应能力、决策能力和行为能力,它的自主能力也不断增强。出于道德考量,自主决策和行为的人工智能开始被视为道德主体。因此,传统道...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人工智能的决策和行为开始从外部设定转向内在发展,智能主体逐渐具有不同程度的自适应能力、决策能力和行为能力,它的自主能力也不断增强。出于道德考量,自主决策和行为的人工智能开始被视为道德主体。因此,传统道德如何在智能技术中自主发挥作用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后果论、道义论和美德论都具有解决此问题的潜力。要构建能够进行道德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确保人工智能的自主推理能够受人类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约束,与人类价值观保持一致,担负起决策“责任”。实现有“道德”的人工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价值敏感设计、透明度设计及道德学习设计是开发道德人工智能的三种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工智能 道德主体 道德代理 机器伦理 机器道德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道德的可能性追问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兴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83-89,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尽管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也存在着巨大的道德风险。为了规避人工智能的道德风险,道德机器的思想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这种观点是出于情感而非理性。机器道德是人类道德在人工...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尽管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也存在着巨大的道德风险。为了规避人工智能的道德风险,道德机器的思想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这种观点是出于情感而非理性。机器道德是人类道德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扩展,而人工智能始终是人工的产物,是不可能拥有人类的社会性的,所以,要求机器能够拥有人类的道德是不可能的。因而,人工智能时代的主要任务不是使机器拥有道德,而是如何破除"人工智能威胁论",约束人类自身的道德行为,从而促使人机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道德 道德智能 "人工智能威胁论"
下载PDF
非传统道德增强的双重变导:生物医学中介与智能体引擎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万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8,共7页
人类文明史是知识生产史和道德建构史,亦是道德增强史。运用外在技术(打破物种自然完整性的生物医学和神经科学)的干预,通过改变生物属性,突破非传统知识教化而改良人类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类“更完美的天性”已经成为现实。道德增强是以... 人类文明史是知识生产史和道德建构史,亦是道德增强史。运用外在技术(打破物种自然完整性的生物医学和神经科学)的干预,通过改变生物属性,突破非传统知识教化而改良人类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类“更完美的天性”已经成为现实。道德增强是以生物医学为技术中介的一种全新的道德建构,用以实现道德主体对道德客体的自由驾驭。人工智能体通过跟踪、组织、反思和引导功能为人类道德导航精准化开辟了道路。也因此,道德增强技术带来了关于伦理上的安全、自由、公平的全球论争。倡导道德增强与道德教化并存互补,建构一种新的开放、精准的道德进化观,将成为时代的理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增强 生物医学化 道德人工智能 MAI 伦理建构
下载PDF
创造智能道德机器的伦理困境及其破解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苏令银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7,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如何让未来具有高度自主性的智能机器作出伦理推理和道德决策,成为机器伦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智能道德机器创造中必须深入探讨智能机器成为道德能动者的前提与可能。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人员和...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如何让未来具有高度自主性的智能机器作出伦理推理和道德决策,成为机器伦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智能道德机器创造中必须深入探讨智能机器成为道德能动者的前提与可能。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程序员等非伦理学家面临着诸如道德哲学知识缺失可能导致智能道德机器伦理假设偏误,伦理理论多元加大了伦理共识达成的难度,“电车难题”造成伦理决策困境,人工智能的法律应用存在机器偏见,伦理方法论的多元性造成正当性辩护与道德行为选择困难等更为突出的伦理困境。破解这些伦理困境,对创造智能化、人性化的道德机器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破解这些伦理困境,需要实现道德哲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需要重新审度伦理自身的合理性,在多元价值中达成伦理共识,最终构建面向智能机器本身的可执行伦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道德机器 道德能动者 道德多元论 伦理困境
下载PDF
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创新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道德伦理宣言》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陆康 刘慧 任贝贝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2年第6期108-114,共7页
文章围绕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创新进行探讨,包括重塑过程应顾及人类固有的道德、伦理、尊严与人格之权利保障,重塑内容应该是技术与制度等多角度的,并且重点关注如何处理好图书馆创新与“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内涵关系的方法。最后,从... 文章围绕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创新进行探讨,包括重塑过程应顾及人类固有的道德、伦理、尊严与人格之权利保障,重塑内容应该是技术与制度等多角度的,并且重点关注如何处理好图书馆创新与“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内涵关系的方法。最后,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道德伦理宣言》中,进一步发掘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路径,以及发展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道德伦理宣言》 智慧服务 图书馆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道德伦理宣言》解读和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栾群 王夙 +1 位作者 张浩 徐丹 《人工智能》 2019年第4期133-136,共4页
2018年7月11日,'2018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会(雷克大会)'在天津发布了《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道德伦理宣言》,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人工智能作为产业新风口受到资本热捧,但也发生了很多值得警醒的事件。人工智能反面角色不仅出现在影... 2018年7月11日,'2018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会(雷克大会)'在天津发布了《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道德伦理宣言》,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人工智能作为产业新风口受到资本热捧,但也发生了很多值得警醒的事件。人工智能反面角色不仅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道德伦理宣言》
下载PDF
道德增强:德育的终结或新路?
11
作者 谢延龙 张阿赛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道德增强本质上是借助技术,通过人为干预道德推动人类道德进步,具有超越性目的、技术式手段和科学化方法的特点,人类道德增强大致经历了从传统道德增强到现代技术道德增强的演变过程。道德增强的出现和应用,动摇了德育的基础,消弭了德... 道德增强本质上是借助技术,通过人为干预道德推动人类道德进步,具有超越性目的、技术式手段和科学化方法的特点,人类道德增强大致经历了从传统道德增强到现代技术道德增强的演变过程。道德增强的出现和应用,动摇了德育的基础,消弭了德育的低效,终结了德育的无能,冲击了传统德育存在的根基。道德增强无法替代德育,因为它会对人产生难以避免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侵害人的自主性、销蚀人的尊严性、消解人的同一性和抹杀人的主体性等方面。基于道德增强的德育新路是德育的科学化和人工智能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增强 德育 道德人工智能
下载PDF
弱道德人工智能可行吗--从精神医学用途到道德增强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洁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3期1-7,13,共8页
弱道德人工智能试图通过采取信息增强的方式达到道德增强的目的。试图探索一种苏格拉底助手式的弱道德人工智能的可行性。从精神医学中使用的聊天机器人具体例子引入,在预设这种精神医学应用前景的基础上追问一般性的道德信息增强是否... 弱道德人工智能试图通过采取信息增强的方式达到道德增强的目的。试图探索一种苏格拉底助手式的弱道德人工智能的可行性。从精神医学中使用的聊天机器人具体例子引入,在预设这种精神医学应用前景的基础上追问一般性的道德信息增强是否可行。进一步探究弱意义上的道德增强绕过动机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借助于梳理哲学中历来关于道德动机的论争,并经由动机伦理和康德式义务论视角来论证,指出弱道德人工智能设想中隐含的悖论,在结论部分尝试性地给出解决这一悖论的可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天机器人 道德人工智能 动机伦理 信息增强 道德增强
下载PDF
逻辑视阈下人工智能道德的本体论承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包彦征 邓辉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3,共7页
科学的本体论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为研究的对象,它在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被赋予新的内涵。本体论承诺为逻辑视阈下开展人工智能道德的研究提供了本体论预设。在运用具有可解释优势的逻辑工具开展人工智能道德研究的技术... 科学的本体论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为研究的对象,它在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被赋予新的内涵。本体论承诺为逻辑视阈下开展人工智能道德的研究提供了本体论预设。在运用具有可解释优势的逻辑工具开展人工智能道德研究的技术实现和现实应用中,通过对所要构建的逻辑模型所涵盖的特定领域世界的概念和关系做出本体上的承诺,回应人工智能道德的本体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道德 本体论 本体论承诺 逻辑系统
下载PDF
“人工智能+道德教育”的潜在风险、价值规约及未来路向 被引量:5
14
作者 秦楠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2年第4期9-15,共7页
人工智能作为模拟人类思维、延展人类智慧的新兴技术,对道德教育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两者的结合依然面临着技术理性僭越,程序权威凌驾于道德之上;强调道德计算,忽视道德直觉;德育实效性弱化,道德主体性失落;道德合众化,道德主体的个... 人工智能作为模拟人类思维、延展人类智慧的新兴技术,对道德教育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两者的结合依然面临着技术理性僭越,程序权威凌驾于道德之上;强调道德计算,忽视道德直觉;德育实效性弱化,道德主体性失落;道德合众化,道德主体的个性消逝等潜在风险,使道德教育偏离了育人指向。从技术伦理的视角来看,规避上述风险,需要“前思式”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嵌入道德,坚守生命性、正义性等价值规约,引领技术向好的、善的方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以人的发展为最高价值原则,内在合道德地开发与使用,并诉诸公平正义原则,在人、技术、道德的共生关系中推动道德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具体实践中,道德教育既不能脱离人工智能时代整体的发展走向,在遵循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促进人、技术、道德的良性互动,构建人机共生的德育场域,又要超越世俗的技术场域,唤醒灵魂深处的价值认同,孕育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和批判反思能力,培养新时代的智能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道德教育 人工智能+道德教育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道德伦理宣言》全文 被引量:6
15
作者 《人工智能》 2019年第4期130-132,共3页
序言鉴于全人类固有道德、伦理、尊严及人格之权利,创新、应用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当以此为根本基础;鉴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为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当以此为最终依归,进而促进全人类福祉;鉴于人工智能技术... 序言鉴于全人类固有道德、伦理、尊严及人格之权利,创新、应用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当以此为根本基础;鉴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为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当以此为最终依归,进而促进全人类福祉;鉴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既有观念、秩序和自由意志的挑战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道德伦理宣言》
下载PDF
心的智能→道德之境--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论宋明理学精神
16
作者 姚国宏 《巢湖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1-20,共10页
本文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对宋明理学精神--心的智能→道德之境进行论述.将拉卡托斯纲领移植到文化史中,从文化的传播机制,中华文化所依托的生存境界及社会结构等方面,阐述理学精神的形成及其境界取向的典型特征,指出由宋明理学蕴涵的心... 本文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对宋明理学精神--心的智能→道德之境进行论述.将拉卡托斯纲领移植到文化史中,从文化的传播机制,中华文化所依托的生存境界及社会结构等方面,阐述理学精神的形成及其境界取向的典型特征,指出由宋明理学蕴涵的心的智能→道德境界是中国文化的硬核.并以周教颐、朱熹及王阳明为代表,以文化的融合为线索,指出朱王之间在心的智能→道德境界的高度一致.通过对文化的固有性(自我保存)及超越性(自我更新)特征的分析及当代中国本质的说明,旨在说明理学精神在当代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的智能道德之境 境界取向 有无 高势能 文化硬核
下载PDF
人工智能体“有意不为”的伦理意蕴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淑庆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0,共7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人们期待人工智能体具有明辨道德是非的部分能力,特别是要求人工智能体能够主动地不做违背道德的行动。基于道德能动性的功能主义,说明人工道德主体在何种意义上是可能的。与人类有意不做某事类似,人工智能体在有意...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人们期待人工智能体具有明辨道德是非的部分能力,特别是要求人工智能体能够主动地不做违背道德的行动。基于道德能动性的功能主义,说明人工道德主体在何种意义上是可能的。与人类有意不做某事类似,人工智能体在有意抑制或忽略做某事的时候,也应该出于道德理由考量。由此,人工智能体在“有意不为”上应当具备两种道德特性,即对可能伤害的强敏感性和对道德决策的弱自主性。最后,从控制论的角度设想如何将这两种特性嵌入到人工智能体中去,并论证对于自主人工智能体的伦理控制来说,“有意忽略”是更为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道德智能 有意不为 强敏感性 弱自主性 伦理控制
下载PDF
中学德育应注重道德智力教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正江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6年第8期48-51,共4页
当今社会日趋复杂,是非、善恶、真假、对错、美丑、好坏错综交织。道德教育不能再局限于培养各种美德,而应注重培养辨别、判断、选择等理性能力,此即道德智能教育,这是中学德育区别于小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标志之一。道德智能的基础要素... 当今社会日趋复杂,是非、善恶、真假、对错、美丑、好坏错综交织。道德教育不能再局限于培养各种美德,而应注重培养辨别、判断、选择等理性能力,此即道德智能教育,这是中学德育区别于小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标志之一。道德智能的基础要素是道德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是个体解决和处理人类道德领域的问题的理性能力。一般智力是道德智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道德智力教育的基本途径有二:一是科学与人文、社会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发展一般智力;二是专门的道德智力教育,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道德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道德智力,具体方法如苏格拉底、皮亚杰、柯尔伯格等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智能 道德智力 道德智力教育
下载PDF
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是什么类型的规范?——从《儒家机器人伦理》说开去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童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59,165,166,共11页
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制定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重大议题,大多数人都遵循一种"理想规则主义"的设计思路。然而,这种思路在理论上无法成立,在实践中会带来更大风险,其深层预设是看待人工智能的工具主义态度。实际上,基于因果推... 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制定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重大议题,大多数人都遵循一种"理想规则主义"的设计思路。然而,这种思路在理论上无法成立,在实践中会带来更大风险,其深层预设是看待人工智能的工具主义态度。实际上,基于因果推理模型的人工智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有充分的理由被赋予道德主体的资格。因此,设置一种关系性规则才能更好地处理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这要求它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重要条件就是人工智能主体拥有一定程度的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道德主体 儒家伦理规范 理想规则主义 关系性规则
下载PDF
人们对人工智能做道德决策的厌恶感之源及解决之道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晓军 喻丰 许丽颖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0-86,共7页
为了借助人工智能来应对当代社会的道德滞后问题,跨学科、跨文化的大量研究都在关注对人工道德智能体的设计、实现和发展。然而,一个更为重要的元问题应该是:人们究竟是否希望由人工智能做道德决策?来自道德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一些... 为了借助人工智能来应对当代社会的道德滞后问题,跨学科、跨文化的大量研究都在关注对人工道德智能体的设计、实现和发展。然而,一个更为重要的元问题应该是:人们究竟是否希望由人工智能做道德决策?来自道德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答案是否定的,并且该厌恶感的来源可能在于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缺乏完全的、完整的心智。而要想有效提高人们对人工智能做道德决策的接受度,一方面应将道德决策主体的合法范围延伸至人工智能,另一方面则应进一步对人工智能进行拟人化,提高人工智能被感知到的体验性(热情)和能动性(能力、专长性),以增强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共情和信任,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利用伊丽莎效应并避免恐怖谷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道德智能 道德决策 道德滞后问题 心智感知 拟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