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孟子的道德本心看如何“位其位”
1
作者
王家明
《人文天下》
2020年第5期76-80,共5页
《诗》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杨时曰:“则者,性也。各尽其则,则可以践形矣”,这里的“则”就是物之秉性,是物之理,也可以说是物之“分位”,“各尽其则”即是“分其分而位其位”。朱子曰:“位者,安其所也。”(《中庸章句》)万物自生...
《诗》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杨时曰:“则者,性也。各尽其则,则可以践形矣”,这里的“则”就是物之秉性,是物之理,也可以说是物之“分位”,“各尽其则”即是“分其分而位其位”。朱子曰:“位者,安其所也。”(《中庸章句》)万物自生就各有其所,“安其所”就是“位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章句》
有物有则
道德本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认识心”到“道德本心”——对荀子“心”的分析
2
作者
李国斌
《孔子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70-77,共8页
受西方哲学影响,我们往往从认识论角度来解释荀子的"心"概念及天人关系,"天"被还原为自然意义上的存在,"心"则被判定为具有道德能力的认知主体,从而截断了人"心"与"天道"之间可能的...
受西方哲学影响,我们往往从认识论角度来解释荀子的"心"概念及天人关系,"天"被还原为自然意义上的存在,"心"则被判定为具有道德能力的认知主体,从而截断了人"心"与"天道"之间可能的贯通途径。不止如此,我们还从道德形而上学角度来考察荀子的道德学说,认为它缺乏一个形而上学基础,认为自然的"天"根本无法充当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基础。荀子没有将道德的根基落在人"心"上,他要表明的是,道德主体无法依靠自身建构起道德大厦,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更高的价值作为依托,这个更高的价值就是"天道"。"天道"落到政治生活中,便是制度和礼法。"心"充当了"天"和"人"联结的纽带,同时也是制度和礼法"制作"的发动者,最根本之处在于,其完成了"人"向"天道"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心
道德本心
天道
自然
目的论
原文传递
教师角色本义溯源——以奥克肖特《学与教》为省思凭证
被引量:
1
3
作者
闻达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
以智能化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生产-传授机制的迅捷发展正逐渐削弱对教师的绝对信任。工具理性眼中以技术为主宰的教学单位是创造超高价值、效益和竞争优势的教育形态,派生出一系列外在而夸诞的教育“赝品”。机械技术霸权操控下...
以智能化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生产-传授机制的迅捷发展正逐渐削弱对教师的绝对信任。工具理性眼中以技术为主宰的教学单位是创造超高价值、效益和竞争优势的教育形态,派生出一系列外在而夸诞的教育“赝品”。机械技术霸权操控下的教学模式妄图替代和超越传统教育的根基。被技术变革思潮催驱的教育组织和践行者被迫对教师角色的存在本义赋予新的正当化。通过对教师角色的解义与申辩,论证其在时代境况和社会环境的巨变中仍是教育中枢的事实。依照奥克肖特《学与教》中的理论凭据,从本体论上澄清教师角色的出场与指归、元素构造与机理特征以及教学定位的逻辑蕲向。奥氏教师角色所锻铸的身份底色就是滋养、疗愈学生砌筑美善生活的道德本心,与功利效益和技术特权保持审慎的反思性对话,在传统与现代、保守与进步的争持相拥中催生忧患意识,从追逐时代潮流的冲动利欲中解脱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肖特
教师角色
存在本义
道德本心
忧患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牟宗三道德形上学视域下的阳明“致良知”涵意
4
作者
曾春海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13,共6页
对王阳明而言,良知是人人生而具有之先验的实践性道德理性,是不虑而知者。当代学者中,钱穆认为"良知"是"天理",熊十力视之为一种"直觉",张君劢诠释为"实践理性",劳思光以"价值意识"...
对王阳明而言,良知是人人生而具有之先验的实践性道德理性,是不虑而知者。当代学者中,钱穆认为"良知"是"天理",熊十力视之为一种"直觉",张君劢诠释为"实践理性",劳思光以"价值意识"来理解良知……等,皆承袭了王阳明的传承。更令人瞩目者,当代新儒家的牟宗三(1909~1995年)则以道德形上学的哲学立场,论述王阳明的"致良知"涵义,可谓致广大且尽精微地提升了当代新儒学的思辨性,亦即哲学的论证性。试以牟宗三所建立的"道德形上学"之立基点,疏理他如何以这一切入点和进路来诠释阳明的"致良知"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良知
天理
牟宗三、
道德
形上学
道德本心
道德
主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熙载“厚而清”艺术理念评介
被引量:
5
5
作者
杨柏岭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2-98,共7页
刘熙载“厚而清”的艺术理念,既是浙、常词学旨趣的整合,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的整合,更是陶潜情结的转移印证。“厚而清”词说的哲学基础是理学,自蕴着求新变的机制,既是道德本心的象征,也是存养工夫的体现,充分体现了刘熙载在人文合...
刘熙载“厚而清”的艺术理念,既是浙、常词学旨趣的整合,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的整合,更是陶潜情结的转移印证。“厚而清”词说的哲学基础是理学,自蕴着求新变的机制,既是道德本心的象征,也是存养工夫的体现,充分体现了刘熙载在人文合一中尤重人品、在“道艺合一”中尤重“知道”的道德批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载
厚而清
道德本心
儒雅风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吴与弼的人格修养论
被引量:
3
6
作者
张俊相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3-26,16,共5页
关键词
人格修养
吴与弼
精神境界
心理机制
道德
自律
陈献章
道德本心
道德
修养
颜子所好何学论
理论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和新旧说剖析
被引量:
2
7
作者
金春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2-69,共8页
中和新旧说剖析金春峰(人民出版社)乾道五年己丑,朱熹对“旧说”觉其非是,作《已发未发说》、《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提出了“新说”,学术界称“己丑之悟”、“中和新说”。“中和新旧说”是朱熹建立自己思想体系的起点,分...
中和新旧说剖析金春峰(人民出版社)乾道五年己丑,朱熹对“旧说”觉其非是,作《已发未发说》、《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提出了“新说”,学术界称“己丑之悟”、“中和新说”。“中和新旧说”是朱熹建立自己思想体系的起点,分析它的实质及两说区别之所在,对于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本心
朱熹
道德
本体
中和旧说
舜典象刑说
天地之心
中和新说
道德
理性
王阳明
大清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熹思想之与陆象山
被引量:
1
8
作者
金春峰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75-79,共5页
朱熹思想之与陆象山金春峰陆象山哲学思想是心学思想。和王阳明一样,其哲学的基本命师题是“心即理”。朱熹讲“性即理”,不讲“心即理”,故学术界常认为朱陆为理学中两大对立的学派。“朱陆异同”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题目。实际...
朱熹思想之与陆象山金春峰陆象山哲学思想是心学思想。和王阳明一样,其哲学的基本命师题是“心即理”。朱熹讲“性即理”,不讲“心即理”,故学术界常认为朱陆为理学中两大对立的学派。“朱陆异同”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题目。实际上,朱熹的基本观点是心学,不过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哲学
陆象山
朱熹思想
心即理
道德本心
意识系统
天地生物之心
本体
“
本心
”
意识状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熹《仁说》剖析
被引量:
5
9
作者
金春峰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6-82,共7页
朱熹《仁说》剖析金春峰朱熹完成“中和新旧说”以后,乾道八年(公元1142年)写《仁说》。《仁说》承前启后,发天人之蕴,对于了解朱熹思想体系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分四节予以剖析。一天地生物之心《仁说》最为特别的地方...
朱熹《仁说》剖析金春峰朱熹完成“中和新旧说”以后,乾道八年(公元1142年)写《仁说》。《仁说》承前启后,发天人之蕴,对于了解朱熹思想体系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分四节予以剖析。一天地生物之心《仁说》最为特别的地方是,以“天地生物之心”为仁的天理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生物之心
天地之心
元亨利贞
爱人利物
自然法
道德本心
道德
理性
朱熹
一阳来复
王阳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牟宗三“两层存有论”的道德形上学
被引量:
1
10
作者
郭齐勇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41-45,96,共6页
牟宗三先生从道德的形上学的层面,直下地论证道德主体即宇宙本体,他通过对西方哲学(主要是康德哲学)的深入理解来透视中国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重建中国哲学。他的原创力尤其表现在他创制的“两层存有论”上。这是当代新儒家哲学的一...
牟宗三先生从道德的形上学的层面,直下地论证道德主体即宇宙本体,他通过对西方哲学(主要是康德哲学)的深入理解来透视中国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重建中国哲学。他的原创力尤其表现在他创制的“两层存有论”上。这是当代新儒家哲学的一个标志,也是第三期儒学的一个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有论
智的直觉
牟宗三
康德哲学
道德
的形上学
道德
形上学
物自身
道德本心
道德
主体
现象界
原文传递
黄庭坚哲学思想体系述论
被引量:
4
11
作者
钱志熙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73,共17页
黄庭坚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圣学、道学为最高范畴,与当时流行的理学流派有同有异。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圣俗之辨的思想,超越儒学的门户之见,融合三教百家以追求圣学的真义,而将之用于个体精神的养成,并在其人格行为方面得到印证。从本质上看...
黄庭坚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圣学、道学为最高范畴,与当时流行的理学流派有同有异。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圣俗之辨的思想,超越儒学的门户之见,融合三教百家以追求圣学的真义,而将之用于个体精神的养成,并在其人格行为方面得到印证。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实践哲学。构成其哲学思想体系的两个重要思想是"道德本心"与"万物一家",由主体道德本质的探讨,指向外在宇宙万物的本体。在经学上,也形成了注重"义理之会"、寻求"一贯"的义理之学的方法,以"尽心""心通性达"为主要思想方法,富有宋儒经学的特点,同时对汉儒以来的经学也尽量吸收。黄氏的圣学、道学追求,与后来的陆王心学在精神实质上多有接近之处,在某些方面可视为心学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圣学
道德本心
万物一家
原文传递
王阳明的破山中贼与破心中贼
12
作者
李明德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9-85,共7页
关键词
王阳明
十家牌法
人民群众
道德本心
封建统治
《传习录》
农民起义
致良知
武力镇压
道德
修养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孟子的道德本心看如何“位其位”
1
作者
王家明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出处
《人文天下》
2020年第5期76-80,共5页
文摘
《诗》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杨时曰:“则者,性也。各尽其则,则可以践形矣”,这里的“则”就是物之秉性,是物之理,也可以说是物之“分位”,“各尽其则”即是“分其分而位其位”。朱子曰:“位者,安其所也。”(《中庸章句》)万物自生就各有其所,“安其所”就是“位其位”。
关键词
《中庸章句》
有物有则
道德本心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认识心”到“道德本心”——对荀子“心”的分析
2
作者
李国斌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70-77,共8页
文摘
受西方哲学影响,我们往往从认识论角度来解释荀子的"心"概念及天人关系,"天"被还原为自然意义上的存在,"心"则被判定为具有道德能力的认知主体,从而截断了人"心"与"天道"之间可能的贯通途径。不止如此,我们还从道德形而上学角度来考察荀子的道德学说,认为它缺乏一个形而上学基础,认为自然的"天"根本无法充当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基础。荀子没有将道德的根基落在人"心"上,他要表明的是,道德主体无法依靠自身建构起道德大厦,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更高的价值作为依托,这个更高的价值就是"天道"。"天道"落到政治生活中,便是制度和礼法。"心"充当了"天"和"人"联结的纽带,同时也是制度和礼法"制作"的发动者,最根本之处在于,其完成了"人"向"天道"的回归。
关键词
认识心
道德本心
天道
自然
目的论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教师角色本义溯源——以奥克肖特《学与教》为省思凭证
被引量:
1
3
作者
闻达
机构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FRF-BR-23-06B)。
文摘
以智能化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生产-传授机制的迅捷发展正逐渐削弱对教师的绝对信任。工具理性眼中以技术为主宰的教学单位是创造超高价值、效益和竞争优势的教育形态,派生出一系列外在而夸诞的教育“赝品”。机械技术霸权操控下的教学模式妄图替代和超越传统教育的根基。被技术变革思潮催驱的教育组织和践行者被迫对教师角色的存在本义赋予新的正当化。通过对教师角色的解义与申辩,论证其在时代境况和社会环境的巨变中仍是教育中枢的事实。依照奥克肖特《学与教》中的理论凭据,从本体论上澄清教师角色的出场与指归、元素构造与机理特征以及教学定位的逻辑蕲向。奥氏教师角色所锻铸的身份底色就是滋养、疗愈学生砌筑美善生活的道德本心,与功利效益和技术特权保持审慎的反思性对话,在传统与现代、保守与进步的争持相拥中催生忧患意识,从追逐时代潮流的冲动利欲中解脱出来。
关键词
奥克肖特
教师角色
存在本义
道德本心
忧患意识
Keywords
Oakeshott
teacher s role
existence of original meaning
moral nature
sense of danger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牟宗三道德形上学视域下的阳明“致良知”涵意
4
作者
曾春海
机构
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出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13,共6页
文摘
对王阳明而言,良知是人人生而具有之先验的实践性道德理性,是不虑而知者。当代学者中,钱穆认为"良知"是"天理",熊十力视之为一种"直觉",张君劢诠释为"实践理性",劳思光以"价值意识"来理解良知……等,皆承袭了王阳明的传承。更令人瞩目者,当代新儒家的牟宗三(1909~1995年)则以道德形上学的哲学立场,论述王阳明的"致良知"涵义,可谓致广大且尽精微地提升了当代新儒学的思辨性,亦即哲学的论证性。试以牟宗三所建立的"道德形上学"之立基点,疏理他如何以这一切入点和进路来诠释阳明的"致良知"教。
关键词
致良知
天理
牟宗三、
道德
形上学
道德本心
道德
主体
Keywords
Zhiliang-zhi
tian-li
Mou Zongsan,moral subjectivity,moral conscience,metaphysics of morals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熙载“厚而清”艺术理念评介
被引量:
5
5
作者
杨柏岭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2-98,共7页
文摘
刘熙载“厚而清”的艺术理念,既是浙、常词学旨趣的整合,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的整合,更是陶潜情结的转移印证。“厚而清”词说的哲学基础是理学,自蕴着求新变的机制,既是道德本心的象征,也是存养工夫的体现,充分体现了刘熙载在人文合一中尤重人品、在“道艺合一”中尤重“知道”的道德批评特色。
关键词
刘熙载
厚而清
道德本心
儒雅风流
Keywords
Liu Xizai
Hou (honest and sincere) and Qing (fresh and refined)
the moral original intenfion
a scholarly bearing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与弼的人格修养论
被引量:
3
6
作者
张俊相
机构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政教系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3-26,16,共5页
关键词
人格修养
吴与弼
精神境界
心理机制
道德
自律
陈献章
道德本心
道德
修养
颜子所好何学论
理论价值
分类号
B825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和新旧说剖析
被引量:
2
7
作者
金春峰
机构
人民出版社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2-69,共8页
文摘
中和新旧说剖析金春峰(人民出版社)乾道五年己丑,朱熹对“旧说”觉其非是,作《已发未发说》、《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提出了“新说”,学术界称“己丑之悟”、“中和新说”。“中和新旧说”是朱熹建立自己思想体系的起点,分析它的实质及两说区别之所在,对于弄...
关键词
道德本心
朱熹
道德
本体
中和旧说
舜典象刑说
天地之心
中和新说
道德
理性
王阳明
大清明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熹思想之与陆象山
被引量:
1
8
作者
金春峰
机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75-79,共5页
文摘
朱熹思想之与陆象山金春峰陆象山哲学思想是心学思想。和王阳明一样,其哲学的基本命师题是“心即理”。朱熹讲“性即理”,不讲“心即理”,故学术界常认为朱陆为理学中两大对立的学派。“朱陆异同”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题目。实际上,朱熹的基本观点是心学,不过心学...
关键词
朱熹哲学
陆象山
朱熹思想
心即理
道德本心
意识系统
天地生物之心
本体
“
本心
”
意识状态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熹《仁说》剖析
被引量:
5
9
作者
金春峰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6-82,共7页
文摘
朱熹《仁说》剖析金春峰朱熹完成“中和新旧说”以后,乾道八年(公元1142年)写《仁说》。《仁说》承前启后,发天人之蕴,对于了解朱熹思想体系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分四节予以剖析。一天地生物之心《仁说》最为特别的地方是,以“天地生物之心”为仁的天理根...
关键词
天地生物之心
天地之心
元亨利贞
爱人利物
自然法
道德本心
道德
理性
朱熹
一阳来复
王阳明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牟宗三“两层存有论”的道德形上学
被引量:
1
10
作者
郭齐勇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系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41-45,96,共6页
文摘
牟宗三先生从道德的形上学的层面,直下地论证道德主体即宇宙本体,他通过对西方哲学(主要是康德哲学)的深入理解来透视中国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重建中国哲学。他的原创力尤其表现在他创制的“两层存有论”上。这是当代新儒家哲学的一个标志,也是第三期儒学的一个范本。
关键词
存有论
智的直觉
牟宗三
康德哲学
道德
的形上学
道德
形上学
物自身
道德本心
道德
主体
现象界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黄庭坚哲学思想体系述论
被引量:
4
11
作者
钱志熙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73,共17页
文摘
黄庭坚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圣学、道学为最高范畴,与当时流行的理学流派有同有异。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圣俗之辨的思想,超越儒学的门户之见,融合三教百家以追求圣学的真义,而将之用于个体精神的养成,并在其人格行为方面得到印证。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实践哲学。构成其哲学思想体系的两个重要思想是"道德本心"与"万物一家",由主体道德本质的探讨,指向外在宇宙万物的本体。在经学上,也形成了注重"义理之会"、寻求"一贯"的义理之学的方法,以"尽心""心通性达"为主要思想方法,富有宋儒经学的特点,同时对汉儒以来的经学也尽量吸收。黄氏的圣学、道学追求,与后来的陆王心学在精神实质上多有接近之处,在某些方面可视为心学的先驱。
关键词
黄庭坚
圣学
道德本心
万物一家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王阳明的破山中贼与破心中贼
12
作者
李明德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9-85,共7页
关键词
王阳明
十家牌法
人民群众
道德本心
封建统治
《传习录》
农民起义
致良知
武力镇压
道德
修养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孟子的道德本心看如何“位其位”
王家明
《人文天下》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认识心”到“道德本心”——对荀子“心”的分析
李国斌
《孔子研究》
CSSCI
2015
0
原文传递
3
教师角色本义溯源——以奥克肖特《学与教》为省思凭证
闻达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牟宗三道德形上学视域下的阳明“致良知”涵意
曾春海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刘熙载“厚而清”艺术理念评介
杨柏岭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吴与弼的人格修养论
张俊相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和新旧说剖析
金春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朱熹思想之与陆象山
金春峰
《中州学刊》
CSSCI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朱熹《仁说》剖析
金春峰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牟宗三“两层存有论”的道德形上学
郭齐勇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3
1
原文传递
11
黄庭坚哲学思想体系述论
钱志熙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原文传递
12
王阳明的破山中贼与破心中贼
李明德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