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第二个结合”视野下的“人禽之别”——兼论人类道德本能的起源及其作用(下) |
方绪银
姚大斌
葛翠茹
|
《南方论刊》
|
2024 |
0 |
|
2
|
“第二个结合”视野下的“人禽之别”——兼论人类道德本能的起源及其作用(中) |
方绪银
姚大斌
葛翠茹
|
《南方论刊》
|
2024 |
0 |
|
3
|
“第二个结合”视野下的“人禽之别”——兼论人类道德本能的起源及其作用(上) |
方绪银
姚大斌
葛翠茹
|
《南方论刊》
|
2024 |
0 |
|
4
|
探究道德本能的实质——论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道德本能》的局限性 |
刘立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5
|
作为道德判断的奠基:论本能的道德及不可教性 |
陈乐乐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6
|
日常生活体验与后现代道德——微观视角下的人性与伦理的考察 |
程立涛
蔺子雨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7
|
培育良好社会道德规范 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
蒋云根
|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8
|
当代生命伦理中理性自主的价值与贫困 |
刘俊荣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9
|
莱布尼茨的微知觉理论及其历史影响 |
桑靖宇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1 |
1
|
|
10
|
孟子思想与儒家伦理的思考 |
宋玉波
|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1
|
论杰斐逊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
施德军
|
《传承》
|
2012 |
0 |
|
12
|
孔孟心性学说探讨 |
崔一心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6 |
1
|
|
13
|
《九月寓言》一解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4
|
“上达” “下达”发微 |
张荣明
|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