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314,6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义作为道德如何可能——休谟与罗尔斯正义的道德根据思想比较探析
1
作者 黄济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6,177,共8页
休谟与罗尔斯都是在非形而上学的背景下回答正义的道德根据问题的。一致的正义环境假定构成他们正义论的出发点,情感主义的理性观是他们根本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他们正义论的道德根据的追问,可以发现两种正义论的内在关联和不同的局限性... 休谟与罗尔斯都是在非形而上学的背景下回答正义的道德根据问题的。一致的正义环境假定构成他们正义论的出发点,情感主义的理性观是他们根本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他们正义论的道德根据的追问,可以发现两种正义论的内在关联和不同的局限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对同情和正义感在正义论中的地位的澄清与确定。通过对正义环境假设的适当修改不但可以较好地回答正义的道德根据问题,而且可以明了两种正义论的一致性。休谟和罗尔斯的正义论各有侧重,但可以互相补充,体现了西方非形而上学正义论发展进程中可以互为环节的两种解释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罗尔斯 正义的道德根据 同情 理性
下载PDF
道德根据的方法论诠释
2
作者 曹健华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要正确地认识道德 ,有效地建设道德 ,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 ,即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唯物史观和认识论的唯物论 ,反对一元问题二元对立化、体制问题观念化和实践问题认识化。
关键词 道德 方法论 唯物主义-元论 唯物史观 认识论
下载PDF
道德根据之探索——读杨国荣著《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
3
作者 林宏星 《学术界》 2003年第5期259-262,共4页
关键词 杨国荣 《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 伦理学 道德规范
下载PDF
论价值权衡论证的道德根据
4
作者 陈灼灼 陈伟功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09-114,123,共7页
在法律推理中,直觉先于理性思维。直觉感受到的价值以及价值秩序构成了法律推理的前设和基础,理性思维的功能则在于对这些前设进行证实或证伪。价值以及价值秩序是一种现实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和普遍性、一般性,因而能够成为法律推理和... 在法律推理中,直觉先于理性思维。直觉感受到的价值以及价值秩序构成了法律推理的前设和基础,理性思维的功能则在于对这些前设进行证实或证伪。价值以及价值秩序是一种现实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和普遍性、一般性,因而能够成为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的基础。这个基础构成了法律权衡论证的道德根据,这个理论框架在法律实践中有助于实现法律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价值理论 法律论证 道德哲学
下载PDF
中国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动态演变及生态系统模型建构——基于三轮大样本实证调查
5
作者 孙彩平 葛丹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12,共17页
道德情感是品德现实化的动力因素,是考察儿童知行统一性的关键点。基于2016、2019、2022年中国儿童道德发展的大样本整体动态数据(77953,77367,79914),采用回归分析、夏普里值分解发现中国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1)类型不均衡,同情心表现... 道德情感是品德现实化的动力因素,是考察儿童知行统一性的关键点。基于2016、2019、2022年中国儿童道德发展的大样本整体动态数据(77953,77367,79914),采用回归分析、夏普里值分解发现中国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1)类型不均衡,同情心表现需要关注;(2)水平随年龄的增高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发展趋势,10岁为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点;(3)存在性别和城乡区域的结构差异;(4)按因素影响强度呈现独特的生态系统逻辑,从高到低排列为“个体-学校-社会支持-家庭”;生活满意度、了解儿童的人、学校和家庭心理环境是高影响因素;不同因素对不同性别和学段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影响存在差异。由上发现提出,中国儿童道德情感培育要重视道德情感类型的发展失衡、群体发展的差异和关键影响因素,优化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生态系统,抓住发展的关键期,进一步明确教育的侧重点,提升针对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 道德情感 发展动态 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
下载PDF
虚极之理、自然之性与生物成性:论李荣《道德经注》的道论思想
6
作者 张克政 盖建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自老子提出道论后,中国古代哲人关于道的沉思一直未曾中断,隋唐道家道教的道论则因其重玄思维而独树一帜。李荣是初唐著名道家道教思想家、重玄学大师,其代表性著作《道德经注》中蕴含着极具特色的道论思想。就道体论讲,李荣区分了常俗... 自老子提出道论后,中国古代哲人关于道的沉思一直未曾中断,隋唐道家道教的道论则因其重玄思维而独树一帜。李荣是初唐著名道家道教思想家、重玄学大师,其代表性著作《道德经注》中蕴含着极具特色的道论思想。就道体论讲,李荣区分了常俗之道与本体之道,明确将本体之道界定为虚极之理、自然之理。从道性论看,他所领会的本体之道的性质可概括为超越性、内在性、普遍性,作为性质的外显化,本体之道又具有虚极与自然的特征。自道用论言,他认为道不仅能化生天地万物,而且可为万物之性提供本体论根据。李荣或是明确以作为本体的理界说本体之道的第一人。他以理释道,认为道即理,道生元气,道在气先,其道(理)本体论非常接近宋明理学的理(道)本体论。以李荣为代表的隋唐道家道教思想家的道(理)本体论是向后世理(道)本体论发展的逻辑环节,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注》 道论 虚极 自然 道(理)本体论
下载PDF
理工类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7
作者 邹振栋 张玮 +2 位作者 赵利剑 韩杰 冯浩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第1期214-216,共3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对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理工类院校进行教学改革为中心,分析了理工类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指出当前改革所遇到的困难:学生参与度低、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对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理工类院校进行教学改革为中心,分析了理工类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指出当前改革所遇到的困难: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模式传统、课程考核方式较单一。通过对所面临困境的揭示与分析,进一步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等措施推进改革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类院校 思政课程 探索 思想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美国儿童绘本中道德观构建的特点与启示——以“凯迪克绘本奖”金奖作品为例
8
作者 李成齐 张晔麒 刘淑贞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良道德观,从文字和图像两个角度对《雪花人》等13本荣获美国凯迪克绘本奖金奖作品进行叙事分析,探究其道德观的表达方式与构建特点。研究发现:绘本主要通过叙述主角遇到的5种困难、5种应对策略和5种结局...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良道德观,从文字和图像两个角度对《雪花人》等13本荣获美国凯迪克绘本奖金奖作品进行叙事分析,探究其道德观的表达方式与构建特点。研究发现:绘本主要通过叙述主角遇到的5种困难、5种应对策略和5种结局来呈现故事情节,同时融入颜色、时间、空间等3种隐喻方式来揭示绘本深层涵意,可得美国儿童绘本的道德观构建具有“正面角色的塑造与榜样力量”“情感教育的渗透与引导”“道德观的潜移默化”“美国文化与历史元素的运用”等4个特点。主要建议:应通过“塑造与现实具有反差的人物形象”“增强图像元素与道德观之间的联系”“将个体角色融入家国社会大环境”“融入中华传统道德观内容”等4条途径对我国原创绘本进行优化创新以促进儿童在绘本阅读中建立民族价值与身份认同,提升文化自尊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儿童绘本 道德 叙事分析 凯迪克绘本奖
下载PDF
作为道德衡量标准的“功利”——从休谟到约翰·穆勒的英国功利主义批判研究
9
作者 汤用彤 赵建永(翻译) 《天府新论》 2025年第1期75-82,157,共9页
英国伦理学自寇德华斯、霍布斯以后,道德的来源和评判标准成为两大焦点问题。本文系统考察哈奇森、休谟、斯密、塔科、边沁、穆勒等人的功利主义思想及其关于道德评判标准问题的解答困境,并围绕困扰功利论者的三个重要问题展开:一、功... 英国伦理学自寇德华斯、霍布斯以后,道德的来源和评判标准成为两大焦点问题。本文系统考察哈奇森、休谟、斯密、塔科、边沁、穆勒等人的功利主义思想及其关于道德评判标准问题的解答困境,并围绕困扰功利论者的三个重要问题展开:一、功利主义如何解决不同快乐之间的冲突?二、作为评判标准,“快乐”是否足以用于解决个体和社会间的利益冲突?三、作为道德标准,“快乐”能否有充分的“约束力”促使人们合乎道德地行动?尽管功利主义未能就上述问题提出圆满的解决方案,但它的理论并不会因此而失去意义。每种学说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功利主义的原则虽切近实际,但并非全是真理,我们对之应审慎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 道德 衡量标准 快乐 约束力
下载PDF
认知科学视域下人工智能道德主体地位辨析
10
作者 张硕 董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道德主体地位是解决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关键。认知科学的建立使我们有可能从多学科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心智和人工智能。人类心智和认知分为神经、心理、语言、思维、文化五个层级,其中语言、思维和文化是作为道德主体的...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道德主体地位是解决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关键。认知科学的建立使我们有可能从多学科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心智和人工智能。人类心智和认知分为神经、心理、语言、思维、文化五个层级,其中语言、思维和文化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特有的心智和认知能力。文章基于认知科学视角,在探究人工智能道德主体地位的研究进路,分析人工智能神经认知、心理认知、语言认知、思维认知和文化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不具有道德主体地位。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道德挑战,要厘清人工智能道德责任归属,推动科学技术向善,以问题为中心,把握好伦理“方向盘”,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研发理念,才能保证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心智 道德主体 认知科学
下载PDF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案例分析
11
作者 余婷 张长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5年第1期140-143,共4页
本文以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通灵”)审计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案例中所涉及的商业伦理问题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通过对金通灵财务造假行为的详细剖析,旨在揭示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在企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本文以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通灵”)审计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案例中所涉及的商业伦理问题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通过对金通灵财务造假行为的详细剖析,旨在揭示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在企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探讨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企业商业伦理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从而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希望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通灵 商业伦理 会计职业道德
下载PDF
写人记事习作中道德说理的问题讨论与教学建议
12
作者 倪建斌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5,共5页
写人记事习作是学生进行道德说理写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写人记事习作中的道德说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发现能力、逻辑思维水平、逻辑推理和道德推理能力。然而,小学生习作中的道德说理存在论据缺失、无关论据... 写人记事习作是学生进行道德说理写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写人记事习作中的道德说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发现能力、逻辑思维水平、逻辑推理和道德推理能力。然而,小学生习作中的道德说理存在论据缺失、无关论据、不充分论据、同质性论据、论据失真等问题。分类统计五大问题在各年级写人记事习作中的突出特征,将学生道德说理能力的发展划分为萌芽期、形塑期、思辨期和熟练期。据此,建议三年级培养例证意识,四年级学用推理方法,五年级强化情境阐述,六年级兼顾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说理 写人记事习作 思辨性表达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历史题材议题式教学的优化路径
13
作者 黄越靖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3,共4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背景下,用好历史类题材,旨在引导学生鉴往知来、知史明理、爱党爱国,培养政治认同。在小学阶段,历史题材议题式教学应从议题立意、议题情境、议题活动三个维度推进,组织学生开展议学活动,重构...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背景下,用好历史类题材,旨在引导学生鉴往知来、知史明理、爱党爱国,培养政治认同。在小学阶段,历史题材议题式教学应从议题立意、议题情境、议题活动三个维度推进,组织学生开展议学活动,重构议题立意,把握政治方向,突出价值引领,创新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参与思考、体悟与建构,融合议题活动,具身学科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题材 议题式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人道主义的道德哲学观——《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一种解读
14
作者 李巍 《肇庆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3-39,共7页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但不是以人为最高价值最终目的的传统人道主义,它指向的是超越性的人道主义。存在主义以彻底的理性揭示了人的真实处境,将自由和荒诞一同还给了主体。归还的自由和荒诞带来了各种道德诘难,如无政府主义、虚无主...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但不是以人为最高价值最终目的的传统人道主义,它指向的是超越性的人道主义。存在主义以彻底的理性揭示了人的真实处境,将自由和荒诞一同还给了主体。归还的自由和荒诞带来了各种道德诘难,如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以及非人道主义。存在主义对真实处境的揭示带来了痛苦和绝望,但这是其走向真正人道主义的关键。痛苦源于主体逃无可逃的责任,每种选择都对应着一种责任,自由导致主体再也不能找任何理由来规避它。在存在先于本质的世界,任何宏大叙事都是不可靠的,主体只能将自由本身当作目的,由此当它追求自由时,势必也会为了其他主体的自由而奋斗。荒诞带来的彻底绝望则势必促使存在主义者摆脱对任何“隐蔽上帝”的期望,它只能通过具体行动走向对自我的超越,而这将带来真正的人道主义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存在主义 人道主义 自由 道德
下载PDF
道德概念是一种HPC概念吗?——浅议厚道德概念与道德概念自然化
15
作者 王奕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道德概念与自然概念的关系是元伦理学领域的重要议题,自然主义者同意道德概念可以通过自然概念说明却被摩尔批判为“自然主义谬误”,博伊德提出属性稳态丛聚理论(homeostatic property cluster,以下简称HPC)以规避该批评。定义HPC类词... 道德概念与自然概念的关系是元伦理学领域的重要议题,自然主义者同意道德概念可以通过自然概念说明却被摩尔批判为“自然主义谬误”,博伊德提出属性稳态丛聚理论(homeostatic property cluster,以下简称HPC)以规避该批评。定义HPC类词项的内在属性间应具有因果联系,但对“善”概念进行的两个思想实验证明“善”概念不具有归纳推理适宜性,这意味着薄道德概念难以具备成为HPC概念的必要条件。厚道德概念由于含有丰富的描述性内容更有利于归纳。文章试将厚道德概念作为HPC概念定义并确定其丛聚属性,以维护部分道德概念的自然性、彰显道德概念的历史与社会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C概念 厚概念 道德自然主义实在论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16
作者 陈运良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探索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旨在寻找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落实路径,促进核心素养培养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融合。基于此,文章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为例,从梳理核心观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探索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旨在寻找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落实路径,促进核心素养培养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融合。基于此,文章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为例,从梳理核心观点、创建任务系统、组织多元活动和完善评价标准与主体等角度入手,对单元整体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和总结,以期通过制订目标、整合知识等多种方式优化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构建以情境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手段的单元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 单元整体教学 核心素养
下载PDF
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道德与法治层级性体验教学模式研究
17
作者 孙晓明 吕立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1,共4页
层级性体验教学模式对于纵深体验过程、实现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思辨研究与课例研究的方式,研究发现:层级性体验教学模式以体验经历调取激发学生投入学习、以体验历程进阶促进知识经验对质、以体验反思回溯深化价值意义评判,有... 层级性体验教学模式对于纵深体验过程、实现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思辨研究与课例研究的方式,研究发现:层级性体验教学模式以体验经历调取激发学生投入学习、以体验历程进阶促进知识经验对质、以体验反思回溯深化价值意义评判,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铺陈生活情境主题、追溯问题互动对质、延伸道德两难情境的教学策略,并注重优化对质型体验的场景创设、深化生成型思维的线索导引、强化向内型审视的自我对话。研究不仅为层级性体验教学模式的深入理解提供了解读,也展示了该模式达成深度学习的教学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性体验教学 深度学习 道德与法治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生态文明教育书写
18
作者 田雪 邹红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基于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表征的分析框架,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进行量化统计与质性分析。研究认为:从整体上看,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态文明内容层次结构清晰,较为全面地表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从横向看,实... 基于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表征的分析框架,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进行量化统计与质性分析。研究认为:从整体上看,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态文明内容层次结构清晰,较为全面地表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从横向看,实体形态、象征形态与抽象形态在知识量上存在差异;从纵向看,各形态内容分布总体上与学生不断扩展的认知能力与生活范围相适应。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的教学,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生态文明思想、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由规范到自觉,遵循教育逻辑规划教学目标;由近处到远处,遵循生活逻辑组织教学过程;由具体到抽象,遵循认知逻辑设计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德育一体化
下载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
19
作者 管晏娥 《学周刊》 2025年第3期110-112,共3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政治与法治观念,使学生成为有良好修养的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可进一步体现课程价值。文章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必要性,并立足于教学实践,探讨了具体...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政治与法治观念,使学生成为有良好修养的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可进一步体现课程价值。文章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必要性,并立足于教学实践,探讨了具体教学策略。文章指出,教师可从教学准备、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评价反馈三个角度出发开展生活化教学工作,通过了解学生生活环境、明确生活教学目标、整合生活教学资源等多种方式体现生活化教学特征,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实践 策略
下载PDF
促其内省,达到慎独——加强学生自我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20
作者 胥慧珍 《学周刊》 2025年第3期14-16,共3页
在当今社会,中职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平衡技术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文章首先从学生、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探讨了中职院校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价值意蕴,接着描述了中职院校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具体做法,包括找准自我认知... 在当今社会,中职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平衡技术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文章首先从学生、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探讨了中职院校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价值意蕴,接着描述了中职院校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具体做法,包括找准自我认知定位、优化自我管理机制、开展自我组织实践、内化自我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学会内省反思,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达到“谨慎不苟”的慎独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 自我教育 职业道德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