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道德泛化与现代道德定位
1
作者 冯静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8-29,共2页
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传统道德不可避免地仍在发挥着作用,对社会政治经济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因此,应从对传统道德泛化进行批判入手对现代社会的道德予以适当定位,使其在我国的社会主... 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传统道德不可避免地仍在发挥着作用,对社会政治经济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因此,应从对传统道德泛化进行批判入手对现代社会的道德予以适当定位,使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泛化 道德评价 道德定位
下载PDF
警惕道德泛化培育积极社会心态
2
作者 杜运运 《新丝路(下旬)》 2018年第16期71-72,共2页
社会心态是社会状况的“晴雨表”,良好的社会心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弘扬美德,无疑对培育积极社会心态至关重要。然而,道德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如果不加以规范和制约,在现实生活中就容易出现“道德泛化”的现象... 社会心态是社会状况的“晴雨表”,良好的社会心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弘扬美德,无疑对培育积极社会心态至关重要。然而,道德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如果不加以规范和制约,在现实生活中就容易出现“道德泛化”的现象。如何警惕道德泛化,合理发挥道德的社会治理价值,培育积极社会心态,是一个亟须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泛化 社会心态
下载PDF
论道德的多元化与道德的泛化 被引量:6
3
作者 聂文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8-91,共4页
道德的多元化是西方伦理文化的重要特征,而道德的泛化则是我国儒家道德一元化的表现,中西伦理文化这一两极对立的特征分别有着不同的表现,二者各自由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外部文化环境这些两相悬殊的不同条件而造成,在社会主义市场... 道德的多元化是西方伦理文化的重要特征,而道德的泛化则是我国儒家道德一元化的表现,中西伦理文化这一两极对立的特征分别有着不同的表现,二者各自由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外部文化环境这些两相悬殊的不同条件而造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拒斥道德的泛化而采取道德的多元化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多元 道德泛化 道德宽容 西方伦理文 中国伦理文
下载PDF
民主与为民作主——古代雅典民主与中国古代民本比较研究
4
作者 李俊方 李惠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9-52,共4页
在古代 ,雅典的统治是通过民主来实现的 ,而在中国则是通过民本思想体系来实现的。通过雅典和中国古代社会实态 ,以及民主与民本的实现条件、实现的方式的考察发现 :民主是社会自主意识极强的情况下 ,人们自下而上追求自由、公正、平等... 在古代 ,雅典的统治是通过民主来实现的 ,而在中国则是通过民本思想体系来实现的。通过雅典和中国古代社会实态 ,以及民主与民本的实现条件、实现的方式的考察发现 :民主是社会自主意识极强的情况下 ,人们自下而上追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过程。民本是在道德泛化的社会里全社会追求“为民作主”的“明主”与“清官”的过程 ,直接表现为自上而下的施予过程。民主与为民作主是有本质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雅典 民主 社会自主意识 民本 道德泛化 比较研究 政治实践 中国
下载PDF
警察人社会认知的三重维度
5
作者 唐亮 贾超 曹致文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9-22,共4页
警察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其职业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人们对政治认知的狭隘权力观,导致形成警民历史性的世俗化对抗。进入网络社会话语平权得以实现,人们又将政治认知泛化为全能的应然苛求,导致警察神圣化而不断遭受道德指责。人们对警察... 警察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其职业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人们对政治认知的狭隘权力观,导致形成警民历史性的世俗化对抗。进入网络社会话语平权得以实现,人们又将政治认知泛化为全能的应然苛求,导致警察神圣化而不断遭受道德指责。人们对警察世俗化与神圣化的解读,均是对警察职业作为社会分工必然产物的曲解与偏执。进而,理析警察人作为职业人的实然担当、作为全能人的应然希求、作为普通人的必然面向,对于澄清警察人社会认知的世俗化与神圣化误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新时代警民关系的和谐构建提供了共融的认知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人 社会认知 政治狭隘观 道德泛化 共情同理观
下载PDF
法治德治两手抓的法理意蕴
6
《法治与社会》 2017年第7期80-80,共1页
丁国强在《人民法院报》撰文认为,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防止道德泛化,又要消除道德虚无主义,既要坚持法律信仰,又不相信法律万能,通过法律与道德的。相得益彰走出一条德法并重的国家治理之路。... 丁国强在《人民法院报》撰文认为,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防止道德泛化,又要消除道德虚无主义,既要坚持法律信仰,又不相信法律万能,通过法律与道德的。相得益彰走出一条德法并重的国家治理之路。第一,法治德治两手抓是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有效经验。德法并重是人类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道德是法治必不可少的思想条件和文化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建设 德治 历史经验教训 《人民法院报》 法理 道德泛化 道德虚无主义 国家治理
下载PDF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导读
7
作者 政工 《云南电业》 2002年第9期42-42,共1页
黄仁宇先生是把“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作为封建社会的“末世情状”来描绘的“弱水三千,我日取一瓢食’,即使通过万历十五年一个切片,也可以由小见大、以微见着。
关键词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道德泛化 历史启示 明王朝 管制方式 平均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 性善说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