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大学生负性思想道德状态成因探析
1
作者 华银峰 《黄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当代大学生种种濒临甚至突破底线的思想道德危机表现,可以用负性思想道德状态这一概念加以概括,并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维度展开成因探析。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负性思想道德状态 成因
下载PDF
道德中间状态对德福关系的证伪
2
作者 张雷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3-57,共5页
在道德中间状态或者说不道德状态,道德自身是未完成的,而幸福又是自在自为的,道德与幸福之间根本谈不上一致或不一致的问题,所以在道德中间状态,探讨德福一致或者不一致的问题是无意义的。也就是说,在道德中间状态,德福一致或不一致的... 在道德中间状态或者说不道德状态,道德自身是未完成的,而幸福又是自在自为的,道德与幸福之间根本谈不上一致或不一致的问题,所以在道德中间状态,探讨德福一致或者不一致的问题是无意义的。也就是说,在道德中间状态,德福一致或不一致的命题是一个伪命题。道德信念追求的德福一致只能是一种设定,这种设定出自于人们之间良好的友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中间状态 道德 幸福 证伪
下载PDF
涂尔干和韦伯社会学理论中“道德”的健全状态
3
作者 陈进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021年第1期22-69,共48页
在涂尔干和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中,“道德”的健全状态是“科学”追寻“客观性”的目的和价值标准,社会学将“道德健全状态”置于“科学”的“客观性”视野中,以经验事实的科学合理性检验“价值判断”的普遍性,论证“社会性”作为普遍价值... 在涂尔干和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中,“道德”的健全状态是“科学”追寻“客观性”的目的和价值标准,社会学将“道德健全状态”置于“科学”的“客观性”视野中,以经验事实的科学合理性检验“价值判断”的普遍性,论证“社会性”作为普遍价值的合法性,从而超越社会学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虚无主义”倾向。社会学对“道德健全状态”的价值普遍性的建构是实现其超越虚无主义最根本的途径:一是“道德健全状态”在经验中建构起来的逻辑合理性和完整性具有了为人的“理性”所观察和理解的普遍性;二是“道德健全状态”的普遍性在“主体间性”的生成和“绵延”使其价值合理性被社会认同,而变化为普遍性的“价值”,构成社会学超越虚无主义的动力所在。但社会学在经验性中对“道德健全状态”的价值普遍性的确证和建构,使其超越潜力成为既是不能实现的,又是不能放弃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事实与价值 道德的健全状态
下载PDF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道德失范”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汪应曼 《海南金融》 2003年第4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社会转型 伦理道德观念 道德失范” 道德状态
下载PDF
理性市场秩序呼唤道德支持——关于市场秩序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燕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期114-115,共2页
理性市场秩序既是一种经济秩序,也是一种伦理道德秩序。市场失序不仅源于制度约束机制的软化,也是转型时期社会伦理道德失范在经济领域的反映。活而有序的市场机制的建立既要有完备的法规体系作保障,又要有相应的伦理价值观念予以支撑。
关键词 秩序 市场秩序 市场交易主体 道德无序状态
下载PDF
道德世界观视野下“精神分析”诠解 被引量:3
6
作者 庞俊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7,共8页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的"道德世界观"包含着"自然统一道德""道德统一自然"以及"自然—道德中间状态"三种形态的世界观。"精神分析"的世界观既不是"自然统一道德"...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的"道德世界观"包含着"自然统一道德""道德统一自然"以及"自然—道德中间状态"三种形态的世界观。"精神分析"的世界观既不是"自然统一道德",也不是"道德统一自然",而是"自然—道德"的中间状态。这样的世界观导致"精神分析"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性质,同时也带来其本质是"心理科学"还是"精神哲学"的争论。从道德世界观视野分析精神分析学派,有助于从科学与哲学的双重维度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走出"神经病"与"精神病"的话语纠缠,从而为审视当代心理学发展,提供独特的哲学形而上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世界观 精神分析 “自然—道德”中间状态
下载PDF
理性市场秩序呼唤道德支持——规范市场秩序的伦理思考
7
作者 王燕 《甘肃理论学刊》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市场秩序混乱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对这一经济现象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加以审视 ,认为理性的市场秩序既是一种经济秩序 ,也是一种伦理道德秩序。市场失序不仅源于制度约束机制的软化 ,在更深层次上 ,它是转型时期社会... 市场秩序混乱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对这一经济现象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加以审视 ,认为理性的市场秩序既是一种经济秩序 ,也是一种伦理道德秩序。市场失序不仅源于制度约束机制的软化 ,在更深层次上 ,它是转型时期社会伦理道德失范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是伦理上层建筑对经济生活反作用的集中表现。因此 ,道德秩序是市场秩序的精神支柱 ,活而有序的市场机制的建立既要有完备的法规体系作保障 ,又要有相应的伦理价值观念予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市场秩序 市场交易主体 道德无序状态
下载PDF
后工业化时代道德秩序维系的管理路径
8
作者 杨华锋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由于技术理性与工具主义的盛行,作为政府公共品的道德秩序难以有效供给,社会秩序结构性冲突愈加显著,呈现布坎南所谓之道德无政府状态。通过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道德伦理的历史追溯与情境分析,我们发现政府行为的道德化是整合社会公德... 由于技术理性与工具主义的盛行,作为政府公共品的道德秩序难以有效供给,社会秩序结构性冲突愈加显著,呈现布坎南所谓之道德无政府状态。通过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道德伦理的历史追溯与情境分析,我们发现政府行为的道德化是整合社会公德与私德的必要条件,唯有政府社会管理的道德化,才能实现良性社会秩序的有效供给。在后工业化进程中,道德管理的理论构想有助于在反思工业社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创新社会管理理念,积极应对道德无政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无政府状态 后工业化 道德秩序 道德管理
下载PDF
论道家的道德修养方法——以全真道龙门派德体修养理论为例
9
作者 卢业学 中锡琛 《现代大学教育》 2001年第4期103-106,共4页
道家修炼起源于人对生命的热爱,通过积善除恶、制服私心杂念以及身心修养方法。达到良好的道德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经过道家独特的身心修养功夫,最后成就最高道德理想人格。它的特色在于:将目标与手段结合在一起,弥合了道德实践... 道家修炼起源于人对生命的热爱,通过积善除恶、制服私心杂念以及身心修养方法。达到良好的道德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经过道家独特的身心修养功夫,最后成就最高道德理想人格。它的特色在于:将目标与手段结合在一起,弥合了道德实践中自利与利他之间的鸿沟;对道德修养境界的层次划分具有合理性;制服私心杂念的方法使道德修养日常化;身心修养方法为道德情感内化提供了可靠的生理物质基础与心理驱动能量,这是道家的道德修养之粗华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道德修养方法 全真道龙门派 德体修养理论 道德心理状态 道德境界
下载PDF
论美在席勒美育思想中的矛盾位置
10
作者 冀志强 李黔 《天中学刊》 2022年第3期46-53,共8页
席勒美育思想的目标在于建立政治自由与实现道德国家。但他的这种美育思想包含了一个矛盾,即美与审美在落实美育的过程中究竟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还是一个终极性的目标。一方面,席勒认为道德状态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理想,而审美状态则是达... 席勒美育思想的目标在于建立政治自由与实现道德国家。但他的这种美育思想包含了一个矛盾,即美与审美在落实美育的过程中究竟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还是一个终极性的目标。一方面,席勒认为道德状态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理想,而审美状态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中间阶段;另一方面,由于以美为对象的游戏冲动可以摆脱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强制而实现人格的完整性,那么它就成为超越道德强制的一种理想状态。此外,从美与崇高的关系来看,美在席勒美育思想中的位置也包含着一个矛盾。席勒美学思想中的这种矛盾,在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美学中以不同的方式得到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美育 崇高 道德状态 游戏冲动
下载PDF
11
作者 艾弘 《求知》 2018年第1期59-59,共1页
外内倡和为忠——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释义】外,指人外在的容貌仪态,言行举止;内,指人的内心。内心所想与外在表现一致,表里如一,就是忠。【作者简介】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春秋末期鲁国人。春秋末期... 外内倡和为忠——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释义】外,指人外在的容貌仪态,言行举止;内,指人的内心。内心所想与外在表现一致,表里如一,就是忠。【作者简介】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春秋末期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丘明 道德状态 自我反省 春秋末期
下载PDF
传统社会中“诚”的生命流程
12
作者 李峰 《巢湖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13,共4页
“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从语境、语义的角度对传统文化中的“诚”进行客观的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在内涵上包涵四个层面,即作为道德状态的“诚”、作为道德目标的“诚”、作为道德手段的“诚”和作为道德实体的“诚”。
关键词 道德状态 道德目标 道德手段 道德实体
下载PDF
俄军的基层思想教育工作
13
作者 岑万洪 《政工学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45,共1页
俄军的基层思想教育工作岑万洪俄罗斯军队组建后,为了加强基层的思想教育工作,成立了人员工作机关,并于1993年颁布了《俄联邦武装力量人员工作机关条例》。根据条例,俄军在团一级设一名专管人员的副团长,负责官兵的思想工作。... 俄军的基层思想教育工作岑万洪俄罗斯军队组建后,为了加强基层的思想教育工作,成立了人员工作机关,并于1993年颁布了《俄联邦武装力量人员工作机关条例》。根据条例,俄军在团一级设一名专管人员的副团长,负责官兵的思想工作。此外,还编有社会国家教育和宣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思想教育 职业教育 军人 思想教育工作 爱国主义教育 法制教育 社会国家 道德心理状态 业余文化活动 经济培训班
下载PDF
中国经济的隐忧
14
作者 汪丁丁 《上海改革》 1999年第2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经济效率 文化 道德共识” 道德无政府状态
下载PDF
Stuck with the Sur-face: An Ethical Approach to Facial Disfigurement in Willa Cather's "The Profile"
15
作者 Gudrun M. Grabher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3期131-138,共8页
The human face consists of three dimensions: (1) the visible, static sur-face, (2) the mobile dimension, which communicates thoughts, emotions, and states of mind, and (3) the invisible dimension, the face aspa... The human face consists of three dimensions: (1) the visible, static sur-face, (2) the mobile dimension, which communicates thoughts, emotions, and states of mind, and (3) the invisible dimension, the face aspars-pro-toto for the whole person who owns the face. In this latter sense, the human face is at the center of Emmanuel Levinas' theory of ethics: We encounter each other face-to-face, he argues, and it is the other's face that calls for my ethical response to the holiness of his/her wholeness and essence. The primary ethical imperative is: "Thou shalt not kill." When we encounter a facially disfigured person, we usually fail to respond ethically because we concentrate on the disfigurement. The second dimension, as a result of the disfigurement, is often impaired and thus incapable of communicating in such a way that we can "read" the face. With our gaze fixed on the disfigured part of the face, we lose sight of the person as a whole. Metaphorically speaking, we could even say that we "kill" the person. Levinas conceives of the other's face not in its plastic manifestation. But the encounter with the other does at first take place as embodiment. According to Merleau-Ponty, this encounter is by definition interactive and dialogical. In Willa Cather's short story "The Profile," young beautiful Virginia marries a portrait painter after he has finished her portrait in profile. The left side of her face is severely disfigured because of a burn. Her husband is waiting impatiently for her to talk about "it" and the suffering it must cause her in order to "heal" her with his love, but she behaves as if it did not exist and even likes to dress extravagantly. In the following analysis of the short story, it will be illustrated how the husband fails to respond to his wife's face's invitation to interact with it and get in touch with the wholeness of her person that it stands for. Instead, he reduces her to the disfigurement. When he finally names the scar, he metaphorically "kills" her, as well as their marri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human face facial disfigurement ethics of the face (E. Levinas) phenomenology (Merleau-Ponty) lived embodiment the visual arts Victor Hugo
下载PDF
论道德的层次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忱 姜键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7-82,共6页
道德是社会意识的基本形式之一。弄清它的层次性,对于深刻把握道德的本质和特征,完整认识道德的产生过程和发展规律,科学运用道德手段,充分发挥道德的社会作用,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 道德是社会意识的基本形式之一。弄清它的层次性,对于深刻把握道德的本质和特征,完整认识道德的产生过程和发展规律,科学运用道德手段,充分发挥道德的社会作用,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人们的行为有指导、规范作用或重要影响的心理过程、行为规则以及关于道德问题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它是社会道德关系的反映,包括道德心理、道德规范和道德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调节 道德意识 社会生活实践 社会存在 道德关系 思想体系 道德规范体系 道德心理状态 层次性 道德哲学
原文传递
纽约观剧札记
17
作者 织工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5年第3期54-59,共6页
The Oldest Boy Lincoln Center Mitzi E.Newhouse Theatre2014-11-14论一种'假装严肃'的剧作法——《最老的男孩》观后莎拉·鲁尔(Sarah Ruhl)的新剧《最老的男孩》(The Oldest Boy)让我失望,主要原因倒不是剧中在西藏历... The Oldest Boy Lincoln Center Mitzi E.Newhouse Theatre2014-11-14论一种'假装严肃'的剧作法——《最老的男孩》观后莎拉·鲁尔(Sarah Ruhl)的新剧《最老的男孩》(The Oldest Boy)让我失望,主要原因倒不是剧中在西藏历史问题上犯了许多常识性错误,而是这位曾经以《欧律狄刻》(Eurydice)和《干净的房子》(The Clean House)深深打动我的编剧,这一次却走上了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假装严肃'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然性事件 转世灵童 道德状态 伊菲革涅亚
原文传递
说秩序
18
作者 徐锦中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7-18,共2页
说秩序徐锦中秩序,指有条理有系统、符合某种规则、规范的状态。秩序是人们反映自然的条理性和社会的规范性的一个广泛的概念,如星际运行秩序、寒暑时令变化秩序、交通秩序、生活秩序、经济秩序等。我们常讲的规则、顺序、规章制度、... 说秩序徐锦中秩序,指有条理有系统、符合某种规则、规范的状态。秩序是人们反映自然的条理性和社会的规范性的一个广泛的概念,如星际运行秩序、寒暑时令变化秩序、交通秩序、生活秩序、经济秩序等。我们常讲的规则、顺序、规章制度、纪律等,实际上都是秩序的内容,或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发展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主体解放 人的主体性 客观规律 旧秩序 《汤姆·琼斯》 道德无序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