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相关理论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不同于其他场域中的道德生活,规范性、强制性和引导性是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所具有的特性,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师生关系道德生活、班级组织道德生活、课堂行为道德生活和品德课程道德生活是学校场域中道德生活...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不同于其他场域中的道德生活,规范性、强制性和引导性是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所具有的特性,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师生关系道德生活、班级组织道德生活、课堂行为道德生活和品德课程道德生活是学校场域中道德生活的基本结构,进行编码检验表明,这一基本分析架构具有客观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场域 学校道德生活 师生关系道德生活 班级组织道德生活 课堂行为道德生活 品德课程道德生活
下载PDF
论当代教师道德生活的困境与自主创造 被引量:4
2
作者 钟芳芳 朱小蔓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6-50,共5页
教师的本质是与学生过道德生活并共同创造可能的道德生活。面对当下师生关系发展的困境,教师道德生活的异化现象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社会舆论对教师道德的针砭时弊众说纷纭,教师道德生活面临着重新审视与澄明的迫切需要。基于此,在观念... 教师的本质是与学生过道德生活并共同创造可能的道德生活。面对当下师生关系发展的困境,教师道德生活的异化现象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社会舆论对教师道德的针砭时弊众说纷纭,教师道德生活面临着重新审视与澄明的迫切需要。基于此,在观念层面,以人文主义方式重新发现教师道德生活的情感维度,转向教师情感生命内部发力,着力于教师情感自觉对道德生活的建构是将教师道德生活向道德"初心"逼近的一种尝试。在实践层面,自主创造才是教师突破道德生活困境的真正出路。这不仅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自觉地真诚设问实施道德生活的自主努力,还需要教师自己关注那些助力于高尚道德生活的情感素养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教师 道德生活 道德生活困境 人文主义方式 自主创造 情感-生命
下载PDF
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生活史序言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瑛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7-35,共9页
一般来说,道德生活与伦理思想、道德理论的关系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但它们之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依存的,而且不断地进行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中国古代伦理生活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指导,从科学的社... 一般来说,道德生活与伦理思想、道德理论的关系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但它们之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依存的,而且不断地进行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中国古代伦理生活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指导,从科学的社会发展史出发,坚持中国的古代社会从远古到清朝末,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的论断,并以此作为"主要经线",以家庭婚姻道德、政治行政道德、社会行业及不同阶层的道德为"主要纬线",围绕着一定时期人们的行为准则及道德规范这个核心,来构筑理论框架,努力展现我国古代道德生活的原貌和它的历史演变,揭示出其中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生活 道德生活 伦理思想
下载PDF
道德生活概念论析--兼及道德与生活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易小明 李伟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4,共6页
我们将道德生活理解为:具有道德意蕴、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生活,它是个体道德生活与群体道德生活的统一。这一定义具有重事实、轻价值的倾向,目的在于强调关注现实生活事实、强化道德的生活化研究,它基于生活与道德的本然关系:道德源于... 我们将道德生活理解为:具有道德意蕴、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生活,它是个体道德生活与群体道德生活的统一。这一定义具有重事实、轻价值的倾向,目的在于强调关注现实生活事实、强化道德的生活化研究,它基于生活与道德的本然关系:道德源于生活与生活是人的道德本质的展开相统一,道德融于生活与生活需要道德的承托与引领相统一,道德为了生活与道德本身具有成人的内在价值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生活 道德生活
下载PDF
真实的道德生活与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 被引量:19
5
作者 唐爱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0,共4页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突,所达致的是真情的道德体验。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应以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为根基,选择并运用真确的道德事件,以诱发学生切己的道德价值冲突,唤起其真情实意的道德需要与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生活 道德事件 道德冲突 道德体验 德育课程
下载PDF
秦汉时代之南越道德生活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恒天 汤剑波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134,共4页
根据已有史料,秦汉时代,南越地区的道德生活主要敞开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们普遍享有婚前性自由和婚姻自主的道德权利,但这种权利因为受到内地主流道德的强烈影响而受到了挑战。二是一些部落中还奉行以缺乏慈悲之心为特点的极端功利主义道... 根据已有史料,秦汉时代,南越地区的道德生活主要敞开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们普遍享有婚前性自由和婚姻自主的道德权利,但这种权利因为受到内地主流道德的强烈影响而受到了挑战。二是一些部落中还奉行以缺乏慈悲之心为特点的极端功利主义道德原则。三是在成为秦汉统一国家的一部分后,由于政府官员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充分地显示了反抗压迫和剥削的道德品质。在这些反抗活动中,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着大一统的政治道德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南越 道德生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乡村道德生活的变迁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春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6,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一方面,中国传统乡村道德文化生存的土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乡村的道德生活呈现出新的气象,农民接受了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由服从伦理到自主伦理的转变是农民权利意识觉醒的标志;另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一方面,中国传统乡村道德文化生存的土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乡村的道德生活呈现出新的气象,农民接受了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由服从伦理到自主伦理的转变是农民权利意识觉醒的标志;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行为规则和现代性价值观的影响,传统的乡村道德文化陷入了日益式微的境地。农耕文明是乡村文明的底色和本色,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乡村道德文化传统是重要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乡村道德生活 农耕文明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价值商谈与学校道德生活的建构 被引量:14
8
作者 龙宝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3,61,共8页
学校道德教育是以学校道德生活建构为桥梁来促使学习者道德成熟的一项心灵工程。围绕价值冲突的诱发、商谈和和解这一主线,构建价值商谈型学校道德教育是适应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化、间接化和微型化走向,成就学习者道德生活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价值商谈 学校道德生活 学校道德教育
下载PDF
论道德与生活的关系及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泽应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6期18-23,37,共7页
就生活与道德的关系而言,可以说生活需要道德、包含了道德但并不等于道德,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表现在,道德生活是一种属人的或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并... 就生活与道德的关系而言,可以说生活需要道德、包含了道德但并不等于道德,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表现在,道德生活是一种属人的或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并渗透在物质生活之中引导和规范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有意义和价值并能予以价值评价的生活,是一种主体自由意志自觉自为并能进行道德选择的生活,是一种通过道德意识表现为道德关系涵盖一切道德活动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生活 道德生活
下载PDF
秦汉时代之羌族道德生活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恒天 汤剑波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98,共5页
羌族分离和分立其部落的风尚在促使其支系繁多、分布广泛的同时,也使其道德生活表现为以崇尚“豪强”为特色的功利主义和“窝里斗”。在政治权力继承方面,受汉族影响,嫡长子世袭已成为新的道德规范;在婚姻道德方面,婚前性自由、一夫一... 羌族分离和分立其部落的风尚在促使其支系繁多、分布广泛的同时,也使其道德生活表现为以崇尚“豪强”为特色的功利主义和“窝里斗”。在政治权力继承方面,受汉族影响,嫡长子世袭已成为新的道德规范;在婚姻道德方面,婚前性自由、一夫一妻制、多妻和转房现象具有道德合法性。对父母孝敬的道德情感强烈地表现于葬俗之中。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他们养成了勇敢顽强、反抗压迫和剥削、报答仁政的道德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羌族 道德生活
下载PDF
潜规则下的道德生活解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彬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62,共8页
潜规则是一个融合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概念,在潜规则作用下,道德价值呈现为二元分化,造成道德的虚伪化,是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矛盾展开的独特形式,引起人们在生存选择和生活意义追求之间的冲突。潜规则的运行需要一定的人际架构,这种... 潜规则是一个融合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概念,在潜规则作用下,道德价值呈现为二元分化,造成道德的虚伪化,是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矛盾展开的独特形式,引起人们在生存选择和生活意义追求之间的冲突。潜规则的运行需要一定的人际架构,这种人际架构是对道德生活的解构,也是另一种建构。潜规则的行动逻辑是时用主义,它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支撑。应该正确对待我国目前潜规则泛滥的情况,努力消除潜规则对道德生活的影响,打破潜规则的运行机制和文化依赖是改善道德生活的必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规则 道德生活 时用主义
下载PDF
“礼”与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生活的构建 被引量:7
12
作者 鲁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1,共5页
中国传统道德所倡导的尊卑有等、重视整体、推崇道义、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明传统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功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集主观伦理精神与客观伦理秩序于一... 中国传统道德所倡导的尊卑有等、重视整体、推崇道义、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明传统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功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集主观伦理精神与客观伦理秩序于一身的"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传统道德向生活秩序渗透的重要途径,也是古代社会道德生活成功构建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社会 生活秩序 道德生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伟 王雪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0,共3页
伴随着当代中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民众对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加强道德建设、让道德回归生活的呼声也日渐强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道德文化具有特殊意义。各民族道德生活是我国各族人民健康丰富... 伴随着当代中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民众对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加强道德建设、让道德回归生活的呼声也日渐强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道德文化具有特殊意义。各民族道德生活是我国各族人民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也是我国伦理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学界对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的深入研究,我们邀请了部分从事民族伦理学研究的学者开展专题笔谈,希望能够引起国内外同仁的关注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生活 少数民族 当代中国 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健康 多民族国家 社会进程 道德建设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的知行分离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涛 蔡小霞 万峰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17期53-54,共2页
本文从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的知行分离现象的具体表现入手,阐述表现在诸多方面的大学生的知行分离的现状,全面深入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道德本身的特性等,为教育者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行合... 本文从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的知行分离现象的具体表现入手,阐述表现在诸多方面的大学生的知行分离的现状,全面深入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道德本身的特性等,为教育者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行合一德育模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生活 知行分离 原因
下载PDF
雷锋就活在人们日常道德生活中——雷锋精神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智明 顾巍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0,共4页
雷锋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一个重要原因是雷锋身上那些最优秀的基本的品德,即自觉践行社会公德的道德精神一直吸引着人们,使雷锋和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道德生活中。无论时空如何变化,人们的日常道德生活都需要雷锋和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一个重要原因是雷锋身上那些最优秀的基本的品德,即自觉践行社会公德的道德精神一直吸引着人们,使雷锋和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道德生活中。无论时空如何变化,人们的日常道德生活都需要雷锋和雷锋精神,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雷锋和雷锋精神,道德缺失使人们更加呼唤雷锋和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就应该让雷锋精神更好地渗入人们的日常道德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 雷锋精神 人们日常道德生活
下载PDF
“此在”与“彼在”: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芳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7,共7页
从场域的视角审视学校道德生活,将道德置于广阔的学校生活中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构建了学校场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分析框架,分别从关系、组织、行为、课程四个方面理解"此在"与"彼在",... 从场域的视角审视学校道德生活,将道德置于广阔的学校生活中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构建了学校场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分析框架,分别从关系、组织、行为、课程四个方面理解"此在"与"彼在",关注作为存在者的学生"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与探寻"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表现为师生关系场域道德生活疏离、班级组织场域道德生活枯燥乏味、课堂行为场域道德生活功能失调、品德课程场域道德生活欠缺生活质感等。"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有关心学校场域中学生的整全生命存在、实现班级组织的道德教育价值、建构课堂行为场域的道德教育意义、传承品德课程场域的道德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在”与“彼在” 学校场域 道德生活 道德困境
下载PDF
秦汉时代之匈奴道德生活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恒天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5期89-93,共5页
秦汉时代,匈奴的道德生活在道德原则上奉行以生存为指南的功利主义原则,并形成了相应的道德风尚;在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创新方面,冒顿具有杰出的贡献;在处理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方面,他们的道德行为往往远离正义原则;在权力的继承和分... 秦汉时代,匈奴的道德生活在道德原则上奉行以生存为指南的功利主义原则,并形成了相应的道德风尚;在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创新方面,冒顿具有杰出的贡献;在处理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方面,他们的道德行为往往远离正义原则;在权力的继承和分配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对之调节,使他们长期陷入内斗之中;在与汉民族的长期交往中,他们的道德生活也染上了相当的汉族道德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匈奴 道德生活
下载PDF
杜威论道德生活中的三对矛盾——兼谈道德教育中的同类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志强 李肖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4,共4页
约翰·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伦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新型的道德理论和道德教育理论,这些都源于他对现实道德生活的关注。他认为现实的道德生活中有三对基本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自由与权威的矛盾、原则与情境的矛盾,这些矛... 约翰·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伦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新型的道德理论和道德教育理论,这些都源于他对现实道德生活的关注。他认为现实的道德生活中有三对基本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自由与权威的矛盾、原则与情境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展开构成了实际的道德生活。同时这些矛盾也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教育之中,道德教育也要面对并处理好这三对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道德生活 道德教育 矛盾
下载PDF
试论“道德生活”的特点与类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恒天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38,共5页
在道德被理解为道德规范与德性的统一体,生活被理解为人类有目的性活动的基础上,道德生活就被规定为一切符合道德的人类有目的性活动,而其中的“符合”又具有本体论意义。道德生活具有共同体性与历史性、分维性、社会本体性以及相对转... 在道德被理解为道德规范与德性的统一体,生活被理解为人类有目的性活动的基础上,道德生活就被规定为一切符合道德的人类有目的性活动,而其中的“符合”又具有本体论意义。道德生活具有共同体性与历史性、分维性、社会本体性以及相对转化性。对道德生活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结果,这些划分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道德生活具有路径作用,它们将成为道德生活理论的重要展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生活 特点 类型
下载PDF
道德生活中的共同信念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泽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0,共7页
就形成当代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共同信念而言,麦金太尔的美德—传统共识论启发我们要更注重立足传统的道德根基;而罗尔斯的重叠共识论则表明,共同信念只能确定在"重叠共识"的基础之上和范围之内。有鉴于此,在探讨"转型社会... 就形成当代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共同信念而言,麦金太尔的美德—传统共识论启发我们要更注重立足传统的道德根基;而罗尔斯的重叠共识论则表明,共同信念只能确定在"重叠共识"的基础之上和范围之内。有鉴于此,在探讨"转型社会中的共同信念"问题时,应该基于中国的传统、现实和向未来发展的趋势,引入异质性的道德结构概念,以提出一种使道德生活既能宽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利益需求,又能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统一的相互协调的方案,即一种既包含着"更大的宽容性",又能够形成"尽可能广泛一致"的共同信念的建设性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生活 传统共识 重叠共识 共同信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