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代道德重建的可贵探索——孙中山论道德的革命与革命者的道德
被引量:
1
1
作者
唐凯麟
高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道德重建是从传统走向近代的一个重要任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的得失进行了持续的反思,愈益清醒地认识到道德重建对于革命的重要价值。围绕着国民道德的革命与革命者的道德这两个方面,孙中山阐发了诸如"人格救国"、&qu...
道德重建是从传统走向近代的一个重要任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的得失进行了持续的反思,愈益清醒地认识到道德重建对于革命的重要价值。围绕着国民道德的革命与革命者的道德这两个方面,孙中山阐发了诸如"人格救国"、"替众人服务"、"为主义奋斗"以及"为主义牺牲"等道德主张。这些道德思想为当时的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与价值引导,其合理的内容在今天仍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辉。然而,囿于历史的与阶级的局限,孙中山的诸多道德主张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触及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精神问题,但并未能对道德的本质与道德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的认识与探究,故未能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道德
重建
道德的革命
革命
者的
道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类解放何以转向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对马克思思想的诠释
被引量:
4
2
作者
黎庶乐
郑智元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46,53,共7页
列斐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第2卷中,将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诠释为揭示现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及以瞬间理论为核心建构日常生活解放路径的“恢复美学本性的革命设想”。目前学术界尚未注意到这两种革命设想的...
列斐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第2卷中,将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诠释为揭示现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及以瞬间理论为核心建构日常生活解放路径的“恢复美学本性的革命设想”。目前学术界尚未注意到这两种革命设想的重要性,因而也尚未注意到日常生活社会学与瞬间理论两条线索之间的区分与关联。列斐伏尔以“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作为人类解放的先导,其内涵的生成过程贯穿于列斐伏尔思想的早中期:在早期通过揭示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历史现实所隐藏的日常生活批判维度,实现了历史现实的日常生活话语转换;在中期则通过日常生活话语转换将其落实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日常生活现实中,由此形成了人类解放转向日常生活的全新逻辑起点。在这一逻辑起点上,列斐伏尔通过需要理论和“再隐私化”揭示出现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特殊异化机制,从而为人类解放提供了一场发生在日常生活领域内的微观革命。然而,列斐伏尔没有关注到“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内含的人类解放的可能性,而企图在瞬间革命中实现一种超越历史条件的人类解放。这最终使得“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止步于对被异化的日常生活的现实把握,并让位于“恢复美学本性的革命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解放
马克思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改造
道德
秩序
的革命
设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道德重建的可贵探索——孙中山论道德的革命与革命者的道德
被引量:
1
1
作者
唐凯麟
高辉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文摘
道德重建是从传统走向近代的一个重要任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的得失进行了持续的反思,愈益清醒地认识到道德重建对于革命的重要价值。围绕着国民道德的革命与革命者的道德这两个方面,孙中山阐发了诸如"人格救国"、"替众人服务"、"为主义奋斗"以及"为主义牺牲"等道德主张。这些道德思想为当时的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与价值引导,其合理的内容在今天仍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辉。然而,囿于历史的与阶级的局限,孙中山的诸多道德主张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触及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精神问题,但并未能对道德的本质与道德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的认识与探究,故未能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现实途径。
关键词
孙中山
道德
重建
道德的革命
革命
者的
道德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解放何以转向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对马克思思想的诠释
被引量:
4
2
作者
黎庶乐
郑智元
机构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46,53,共7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学科共建项目“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GD18XZX02)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的范畴与逻辑研究”(20BZX00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列斐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第2卷中,将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诠释为揭示现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及以瞬间理论为核心建构日常生活解放路径的“恢复美学本性的革命设想”。目前学术界尚未注意到这两种革命设想的重要性,因而也尚未注意到日常生活社会学与瞬间理论两条线索之间的区分与关联。列斐伏尔以“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作为人类解放的先导,其内涵的生成过程贯穿于列斐伏尔思想的早中期:在早期通过揭示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历史现实所隐藏的日常生活批判维度,实现了历史现实的日常生活话语转换;在中期则通过日常生活话语转换将其落实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日常生活现实中,由此形成了人类解放转向日常生活的全新逻辑起点。在这一逻辑起点上,列斐伏尔通过需要理论和“再隐私化”揭示出现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特殊异化机制,从而为人类解放提供了一场发生在日常生活领域内的微观革命。然而,列斐伏尔没有关注到“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内含的人类解放的可能性,而企图在瞬间革命中实现一种超越历史条件的人类解放。这最终使得“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止步于对被异化的日常生活的现实把握,并让位于“恢复美学本性的革命设想”。
关键词
人类解放
马克思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改造
道德
秩序
的革命
设想
分类号
B565.59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代道德重建的可贵探索——孙中山论道德的革命与革命者的道德
唐凯麟
高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类解放何以转向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对马克思思想的诠释
黎庶乐
郑智元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