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无为、审美救赎和道德相对性——《达洛维夫人》中克莱丽莎的生存困境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62,共10页
《达洛维夫人》的主人公克莱丽莎有意与社会政治保持审慎的距离,用冷漠和伪装来捍卫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却又希望借道于审美来向他人传达自己的人生哲学,将无利害的自由快感和公共关系看作是挣脱个体孤独的可能途径。批评家们往往纠结于... 《达洛维夫人》的主人公克莱丽莎有意与社会政治保持审慎的距离,用冷漠和伪装来捍卫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却又希望借道于审美来向他人传达自己的人生哲学,将无利害的自由快感和公共关系看作是挣脱个体孤独的可能途径。批评家们往往纠结于伍尔夫美学的局限性,却由于各自的立场而忽略了现代小说的真正洞见。伍尔夫的深刻不在于指出一条正确的救赎之路,而在于通过刻画个体与社会、艺术与政治、存在与行动之间的张力,揭示出现代主体的生存困境。功利与超脱、融入与逃离、宏大的革命叙事和苍白的审美救赎,无论是哪种姿态,小说都让我们看到了道德选择的种种艰难以及任何一种选择的相对性和有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洛维夫人》 政治无为 审美救赎 道德相对性 生存困境
下载PDF
论道德相对性及其道德实践意义——兼析道德相对主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熊慧君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63-67,共5页
道德相对性表现为道德准则规范具有具体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道德相对性中渗透了道德绝对性即存在普遍的、共同的、不变的道德价值。道德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相对性而否定了绝对性。但道德相对主义基于道德相对性的某些主张有一定... 道德相对性表现为道德准则规范具有具体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道德相对性中渗透了道德绝对性即存在普遍的、共同的、不变的道德价值。道德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相对性而否定了绝对性。但道德相对主义基于道德相对性的某些主张有一定的合理性。正确理解道德相对性在道德实践中有重要意义。个体道德自主性的提高,既要把握绝对的道德价值观念,同时需要把握道德的相对性以提高具体情境中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相对性 道德绝对性 道德价值 道德规范 道德实践
下载PDF
道德相对性与道德相对主义的张力——从实然与应然的互动视角看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清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9,共9页
道德相对主义在解释某些文化的异质习俗时,往往从道德相对性的实然事实推出自己的应然理念,主张对所有的相对性道德标准都采取宽容开放的德性态度,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价值诉求潜含着折衷调和无原则、让德性沦为伪善的严重弊端,最终会取消... 道德相对主义在解释某些文化的异质习俗时,往往从道德相对性的实然事实推出自己的应然理念,主张对所有的相对性道德标准都采取宽容开放的德性态度,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价值诉求潜含着折衷调和无原则、让德性沦为伪善的严重弊端,最终会取消“不可害人”的正义底线的终极地位,甚至纵容某些坑人害人的不义行为。要克服这种弊端,就应当站在正义一元主义的规范性立场上肯定多样性(而非多元性)的正当意义,一方面强调不可害人作为一元正义底线对于多样性的人类生活的终极约束力,另一方面宽容尊重所有符合这条正义底线、没有坑人害人的相对性道德现象,从而消解道德相对性与道德相对主义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相对性 道德相对主义 正义一元主义 实然 应然
下载PDF
论道德教育的相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明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8-160,共3页
道德的相对性决定了道德教育的相对性。道德诠释的相对性、道德权威的相对性、道德质态的相对性,是道德教育必须正视的相对性问题。教育者不能将道德相对性看成是道德教育的困难和障碍,更不能用道德绝对性来对抗道德相对性。用相对的道... 道德的相对性决定了道德教育的相对性。道德诠释的相对性、道德权威的相对性、道德质态的相对性,是道德教育必须正视的相对性问题。教育者不能将道德相对性看成是道德教育的困难和障碍,更不能用道德绝对性来对抗道德相对性。用相对的道德教育面对道德的相对性,教育者才能引导受教育者在道德相对性面前获得道德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相对性 道德教育相对性 道德自由
下载PDF
浅议道德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问题
5
作者 陈艳 《滁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6-47,54,共3页
道德作为协调人与人的活动的价值判断,其基本原则具有绝对性和永恒性,但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又有其相对性和变通性。考察和树立一定的道德价值观,既要坚持道德的永恒原则,又要考虑具体情况的相对性。
关键词 伦理学 道德的绝对性 道德相对性
下载PDF
伊迪丝·华顿伦理道德观的“相对论”——小说《元旦》的伦理道德思想研究
6
作者 朱赫今 胡铁生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8-192,共5页
伦理道德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之一。伊迪丝.华顿在《元旦》这部小说中以美国社会转型时期为背景,揭示了伦理道德情境的特殊性以及伦理道德规范的时空性,表达了华顿伦理道德相对性的观点。虽然华顿的伦理道德相对论观点对当时纽约... 伦理道德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之一。伊迪丝.华顿在《元旦》这部小说中以美国社会转型时期为背景,揭示了伦理道德情境的特殊性以及伦理道德规范的时空性,表达了华顿伦理道德相对性的观点。虽然华顿的伦理道德相对论观点对当时纽约上流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做出了批判,但华顿并未冲破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桎梏。华顿在伦理道德的理想之路上做出了努力,但最终还是回归到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范畴内,这就决定了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利奇只能成为传统伦理道德的牺牲品而不是掘墓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旦》 伦理道德相对性 伦理道德情境 代际伦理 相对主义
下载PDF
进城务工人员性生活权利之道德合法性辩护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力祥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115,203,共6页
进城务工人员承担着由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成本,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部分务工人员在城里缺失性生活,从道德合法性层面分析,这对务工人员有失公平。进城务工人员的性生活权利之道德合法性辩护主要涵盖如下几个层面... 进城务工人员承担着由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成本,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部分务工人员在城里缺失性生活,从道德合法性层面分析,这对务工人员有失公平。进城务工人员的性生活权利之道德合法性辩护主要涵盖如下几个层面:务工人员性生活权利的保障是最基本的人权;进城务工人员性生活权利缺失未能尽显社会的公平正义;从道德相对性来看,进城务工人员因性生活缺失而引发的道德危机不能完全由进城务工人员买单。政府作为公共权利的执行者,他们应当也正在为进城务工人员"性"福创造条件,以确实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性生活权利 道德辩护 公平正义 道德相对性
下载PDF
如何认识普世伦理——论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魏英敏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3期18-22,共5页
普世伦理就是道德的普遍性,它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离开特殊性的普遍性是不存在的。
关键词 普世伦理 道德的绝对性 道德相对性 道德权利 道德义务
下载PDF
休谟之道德情感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瑜 《池州师专学报》 2007年第2期11-13,29,共4页
休谟的道德哲学主要致力于对道德基础的研究,他通过对理性和情感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的分析,系统地论证了道德决定于情感的结论。但在休谟看来道德情感主义不是个人特殊情感的表达,同情心是人性的基本特征,因此道德有共同的基础,同时道... 休谟的道德哲学主要致力于对道德基础的研究,他通过对理性和情感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的分析,系统地论证了道德决定于情感的结论。但在休谟看来道德情感主义不是个人特殊情感的表达,同情心是人性的基本特征,因此道德有共同的基础,同时道德在不同的文明中表现有所不同。这些新颖的观点在伦理学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的基础 情感论 同情心和仁爱 道德文明相对性
下载PDF
道德的相对性与道德的权威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风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1,共7页
我们应该拒斥"道德相对主义"这一称号,但必须承认道德具有相对性。道德总是特定文化中的道德。全球化不可能消弭多种文化的差异而发展出一种全球同质的文化。道德源自共同生活的需要和对理想生活的需要,而非源自任何逻辑。在... 我们应该拒斥"道德相对主义"这一称号,但必须承认道德具有相对性。道德总是特定文化中的道德。全球化不可能消弭多种文化的差异而发展出一种全球同质的文化。道德源自共同生活的需要和对理想生活的需要,而非源自任何逻辑。在文化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既有相对统一的公共道德,又有无法统一的、多样化的个人道德。良好社会秩序只能建立在公共道德和法制的基础上。公共道德的权威与法律的权威是互相依赖的。一个社会的道德与法律是否有权威,依赖于该社会有多少人有公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道德相对性 公共道德
原文传递
现代德育的三大转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次林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9-174,共6页
现代德育在本质、课程与评价发生了三个方面的转变:由教到学的转变,使学生作为德育主体有了最根本的依据;由"美德袋"主张的道德绝对性向道德相对性的转变,使德育课程的内容取向转向了方法取向;由对行为结果的评价转为对行为... 现代德育在本质、课程与评价发生了三个方面的转变:由教到学的转变,使学生作为德育主体有了最根本的依据;由"美德袋"主张的道德绝对性向道德相对性的转变,使德育课程的内容取向转向了方法取向;由对行为结果的评价转为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使德育评价有了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学生主体 道德相对性 科尔伯格
下载PDF
消除法律中的道德迷思——波斯纳的反思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芝梅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2,共6页
波斯纳继承了尼采和霍姆斯对道德问题的基本观点,对法律中的道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坚持实用主义的立场,主要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同时借助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道德的地方性、道德的可变性以及道德演变过程中公共道德和私... 波斯纳继承了尼采和霍姆斯对道德问题的基本观点,对法律中的道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坚持实用主义的立场,主要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同时借助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道德的地方性、道德的可变性以及道德演变过程中公共道德和私人道德的区分等问题,指出道德争论不解决道德问题,校园道德家对道德实践没有多大作用,主张依靠科学来解决道德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纳 道德相对性 法律与道德 实用主义 法律的经济分析
原文传递
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的意义和道德原则
13
作者 张冬毛 陈顺利 《作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19-220,共2页
教育公平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解决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主要手段。我们必须把握平等性和差异性、合道德性和相对性、优先性和补偿性三对道德原则,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平等性与差异性 道德性与相对性 优先性与补偿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