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知识论的核心问题及其争议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奇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8-164,共7页
道德知识论是元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交叉研究,着重探讨道德知识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等基本问题。对道德知识怀疑论的回应、道德知识的性质以及道德知识的确证,是道德知识论的核心问题。道德知识论在当代元伦理学和知识论研究中之所以长期... 道德知识论是元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交叉研究,着重探讨道德知识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等基本问题。对道德知识怀疑论的回应、道德知识的性质以及道德知识的确证,是道德知识论的核心问题。道德知识论在当代元伦理学和知识论研究中之所以长期未受重视,与人们对道德知识在知识论意义上的理解过于狭隘有关。从更为广义的知识论视角来理解道德知识,有助于回应道德知识怀疑论,并解决或消解关于道德知识的性质和确证的诸多争议。重视道德知识论研究,既能够为道德理论提供更为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能够为知识论在其分支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知识论 元伦理学 知识论 道德知识
下载PDF
朱熹“格物致知论”新论——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道德知识论设想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付华东 《朱子学研究》 2023年第1期54-67,共14页
朱熹以“格物致知论”为核心的知识论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乐爱国曾评论道:“在朱子的学术生涯中,格物致知思想的酝酿、形成、完善和阐扬贯穿于始终。”①黄宗羲则于《宋元学案》中将朱熹的整个学说归结为:... 朱熹以“格物致知论”为核心的知识论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乐爱国曾评论道:“在朱子的学术生涯中,格物致知思想的酝酿、形成、完善和阐扬贯穿于始终。”①黄宗羲则于《宋元学案》中将朱熹的整个学说归结为:“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②这几句评语所反映的内容,与朱熹知识论思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学案》 道德知识论 黄宗羲 朱子 居敬 格物致知 穷理 朱熹
原文传递
成中英对儒学知识论的现代诠释
3
作者 奚刘琴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51-754,共4页
成中英用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通过对孔子之"知"与朱子之"理"的分析,成中英认为,儒家认知之学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基础,儒家道德哲学又反过来促进了认知之学的开拓,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德性与知识... 成中英用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通过对孔子之"知"与朱子之"理"的分析,成中英认为,儒家认知之学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基础,儒家道德哲学又反过来促进了认知之学的开拓,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德性与知识的互存、知识与道德的互用,以及两者相互贯通发展的可能。通过强调知识与道德的互基互用,成中英把儒学知识论上升到了与儒家道德哲学同等重要的本体论的高度,赋予了儒家认知之学新的思想内涵,也代表了儒学在现时代发展的"道问学"趋向,体现了人文理想与知识理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知识论 道德知识论 现代诠释
下载PDF
道德直觉主义的当代复兴
4
作者 王奇琦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4期15-25,共11页
道德直觉主义是英伦道德哲学中的重要学说。该学说起源于18世纪,曾经颇具影响力,然而在20世纪中叶以后由盛转衰,直至20世纪末又逐渐迎来一定程度的复兴。从学术思想史角度回顾和分析古典道德直觉主义由盛至衰的思想根源,辨明其遭遇的学... 道德直觉主义是英伦道德哲学中的重要学说。该学说起源于18世纪,曾经颇具影响力,然而在20世纪中叶以后由盛转衰,直至20世纪末又逐渐迎来一定程度的复兴。从学术思想史角度回顾和分析古典道德直觉主义由盛至衰的思想根源,辨明其遭遇的学理上的困境和挑战,探讨道德直觉主义在当代迎来复兴的缘由,总结其主要内容和特征,剖析可能面临的新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有助于为理解当代道德哲学的发展轨迹和走向提供独特且重要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直觉主义 道德知识论 道德本体论 元伦理学
下载PDF
“后现代”道德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之沧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48,共7页
后现代道德观从以往的理性绝对论、一元论、独断论、终极论转向感性相对论、自由交往论和道德知识论 ,修正“邪恶”概念 ,瓦解至善目的 ,消灭自我膨胀 ,融合两面人格 ,接受否定 ,关注生命 ,解构“伟大”和“楷模” ,将价值重心转到知识... 后现代道德观从以往的理性绝对论、一元论、独断论、终极论转向感性相对论、自由交往论和道德知识论 ,修正“邪恶”概念 ,瓦解至善目的 ,消灭自我膨胀 ,融合两面人格 ,接受否定 ,关注生命 ,解构“伟大”和“楷模” ,将价值重心转到知识和智慧 ,将自由平等、真理正义、自尊自爱、自主自强、适应力和创造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原则 感性相对论 道德知识论 后现代道德 表面人格 虚假意识 价值重心 自由交往论
下载PDF
论道德直觉的可靠性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奇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道德直觉主义是20世纪元伦理学的一种主要观点。随着道德知识论和实验哲学的发展,道德直觉主义再次进入哲学视野。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道德直觉能否为道德判断提供可靠的确证。基于最新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道德直觉是一种以情感系统... 道德直觉主义是20世纪元伦理学的一种主要观点。随着道德知识论和实验哲学的发展,道德直觉主义再次进入哲学视野。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道德直觉能否为道德判断提供可靠的确证。基于最新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道德直觉是一种以情感系统为基础的学习系统,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变迁,符合道德法则因而是可靠的道德直觉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包含了概念性、命题性的因素,这一部分道德直觉能为道德行为提供规范性确证。但是,并非所有的道德直觉都是可靠的,正如实验哲学研究所显示的,人们在某些语境和某些情境中会偏向情绪化。因此,我们并不能完全依赖于道德直觉,对直觉的依赖应该置于更为广阔的反思的平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直觉 可靠性 道德知识论 实验哲学
下载PDF
论道德怀疑主义问题及其出路 被引量:1
7
作者 庞俊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62,共10页
道德怀疑主义在道德关乎什么的本体论问题上怀疑道德存在,在如何知晓道德的道德认识论上怀疑道德知识,在道德问题如何表达的语言哲学分析中怀疑道德语句,在道德问题怎样思考的心灵哲学里怀疑道德思维。克服道德怀疑主义的哲学方案,在怀... 道德怀疑主义在道德关乎什么的本体论问题上怀疑道德存在,在如何知晓道德的道德认识论上怀疑道德知识,在道德问题如何表达的语言哲学分析中怀疑道德语句,在道德问题怎样思考的心灵哲学里怀疑道德思维。克服道德怀疑主义的哲学方案,在怀疑起点上面临实体的循环定义与同语反复,无法面对道德怀疑的绝对性;在怀疑的终点上,面临“理性存在者”的人性假设,有取消道德的危险。认识到怀疑论乃是形而上学的“终结诘难”,承认道德怀疑的绝对性,道德偶然提供一种与道德怀疑相融贯的道德理论。拥抱道德事实或道德属性的偶在性,认识道德规范的具体必然性以及道德知识的建构性,从而敞开道德思维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是走出道德怀疑主义的当代理论出路,也是道德解放的实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怀疑主义问题 道德偶然 道德必然主义 道德知识论
下载PDF
道德直觉主义的知识论基础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奇琦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72,102,共5页
道德直觉主义是元伦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古典的道德直觉主义主张基本道德命题是自我明证的,无需依靠证据和理由而仅凭直觉就能获得确证,在知识论上表现为基础主义。古典直觉主义遭受诸多挑战和质疑,如道德直觉概念的单薄与含混、道德分... 道德直觉主义是元伦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古典的道德直觉主义主张基本道德命题是自我明证的,无需依靠证据和理由而仅凭直觉就能获得确证,在知识论上表现为基础主义。古典直觉主义遭受诸多挑战和质疑,如道德直觉概念的单薄与含混、道德分歧广泛而持久的存续、自我明证之说的独断论品格等,这是导致道德直觉主义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当代新直觉主义者在许多方面做出了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弱化了其基础主义立场,使得道德直觉主义焕发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直觉主义 道德直觉 道德知识论 基础主义 知识论
原文传递
《荀子》中的“智德”思想新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进 徐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6,共4页
《荀子》提及"知"(智)达487次,显示出对"知"(智)的高度重视。荀子突显"心"(解蔽心)的认知意义,将"知识"作为"智"的第一要义;把"是是非非"看作"智"的第二要义,... 《荀子》提及"知"(智)达487次,显示出对"知"(智)的高度重视。荀子突显"心"(解蔽心)的认知意义,将"知识"作为"智"的第一要义;把"是是非非"看作"智"的第二要义,将其视为"智德"的主要内涵。荀子的"智"有不同等级之分,"智德"并非只是作为辅"仁"的次德,而是与"仁德"等量齐观的主德。其意义与价值在于:承接孔孟对"智德"的重视,将"智"提升为建构整个道德实践论的基础核心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智德 道德知识论
下载PDF
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 被引量:155
10
作者 鲁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6,37,共9页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在道德存在观上,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它存在...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在道德存在观上,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它存在的基本形态,“人应当如何生活?”是道德的基本提问。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们建构有道德的生活。二、在课程观上从唯知识论转向生活经验论。新课程认为,道德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们不断丰富、提升、反思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过程。德育课程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传授知识的课程,而是经验课程。三、在学习观上,从单向认知转向多向互动。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进行学习,课程中的互动表现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学习者与教材等的对话,学习者自我经验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存在 形态知识 道德生活 道德知识论 生活经验论 单向认知 多向互动
下载PDF
Ethics as an Active Self-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
11
作者 Conceiao Soares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3年第5期324-329,共6页
This paper will attempt to clarify the clear tendency, in our contemporary world, to look at ethics as something that "cures" all wrongs, all unbalance, and all evils from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al, to the busine... This paper will attempt to clarify the clear tendency, in our contemporary world, to look at ethics as something that "cures" all wrongs, all unbalance, and all evils from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al, to the business ones. For this reason, there is nothing better than to turn to ethics in order to "moralise" the system and the world, when the numerous news of fraud, injustice, and scandals are a part of everyday life in the business world and in our society. But, is this the role of ethics? Can we reduce the aim of ethics to a mere technique? In this paper, it is argued that ethics needs to be replaced in the epistemological scale of knowledge, where until now it has occupied a place at the top. Ethics needs to be repositioned in a different level of knowledge where we may find the roots of its foundation. It is also discussed that it is at the core of being that the experience of the action takes place and develops and in it, ethics takes root. Furtherm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understanding ethic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presupposes a new ethos around a relational poietics which privileges inter-subjectivity, self-creation, and an active and dynamic 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 and of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ICS ONTOLOGY action relational ethics human nature BEING
下载PDF
论休谟主义者的道德动机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奇琦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4,共9页
休谟主义者的动机理论是当代道德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道德动机的产生离不开信念和欲望的结合,反对道德信念能单独、自在地激发道德动机。本文首先分析了这一理论的基本特征与论证过程。其次,文章归纳了主要反对者的观点... 休谟主义者的动机理论是当代道德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道德动机的产生离不开信念和欲望的结合,反对道德信念能单独、自在地激发道德动机。本文首先分析了这一理论的基本特征与论证过程。其次,文章归纳了主要反对者的观点,即集中在对欲望和适应指向理论的质疑上。最后,文章利用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数据,提出道德信念自身无法自在地产生道德动机,回应了反对者的质疑,并认为这一争论是开放而持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知识论 道德动机 休谟主义 神经伦理学
原文传递
道德判断与道德动机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奇琦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5-60,共6页
对道德判断与道德动机的关注是当代道德知识论与道德心理学的一个热点问题。从道德知识论角度来看,道德判断和道德动机涉及我们对信念、欲望等概念的理解;而从道德心理学角度来看,道德动机是否由道德判断决定存在争议。道德判断内在主... 对道德判断与道德动机的关注是当代道德知识论与道德心理学的一个热点问题。从道德知识论角度来看,道德判断和道德动机涉及我们对信念、欲望等概念的理解;而从道德心理学角度来看,道德动机是否由道德判断决定存在争议。道德判断内在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史密斯提出"实践性要求",为道德判断与道德动机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论证。然而,事实上,"实践性要求"存在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这两个难题的解决可以追溯到康德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知识论 康德伦理学 道德判断 道德动机
原文传递
荀子“虚壹而静”解义
14
作者 许骁 《理论界》 2024年第9期14-21,共8页
对于荀子之言“虚壹而静”,人们通常径以“不以彼害此”解之,事实上,“不以彼害此”仅为“知道”之心的部分表现而不足以窥全。“虚”心之用并非“破除成见”,而在于对“知”的主动受藏,纳取不息,此即“积学”之义;“壹”心之用不系于... 对于荀子之言“虚壹而静”,人们通常径以“不以彼害此”解之,事实上,“不以彼害此”仅为“知道”之心的部分表现而不足以窥全。“虚”心之用并非“破除成见”,而在于对“知”的主动受藏,纳取不息,此即“积学”之义;“壹”心之用不系于对“此一”的“专一”,而在于对“虚”心所求取之“知”在是非治乱上的判断,此即“择一”之义;“静”心不以“梦剧乱知”为止,而必先展开为对“虚”“壹”所得之“知”的长期履践,由此摄行于知,以达于道,此即“精一”之义。误解“虚壹而静”的深层原因是对于荀子道论思想与道家之辨的未谙,荀子之言“解蔽”与道家“别宥”之旨存在根本之不同,盖心在解除蔽障之后还有待道德内容的填入,此即“知道”之愿致,荀子的道论因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道德知识论而非修养论的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蔽篇 虚壹而静 不以彼害此 道德知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