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道德教育中的道德底线与道德至善 被引量:6
1
作者 余维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7,共9页
在当今多元异质的开放社会,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宗教传统和道德至善论,这种现象是现代社会一种正常状态和持久特征。以某一至善论为所有人规定一客观正确的道德至善和美好生活方式,既不再被现代心灵所接受,也会败坏人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性。... 在当今多元异质的开放社会,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宗教传统和道德至善论,这种现象是现代社会一种正常状态和持久特征。以某一至善论为所有人规定一客观正确的道德至善和美好生活方式,既不再被现代心灵所接受,也会败坏人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性。道德底线通过用最为基本的道德义务来对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行为进行限制,从而为人类的生存构建了一个最为基本的防卫体系,也为人们能够自由而安全地追求自己所欲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至善提供了保障。道德教育要做的是引导青少年在多元异质的社会里与他人进行平等开放的道德对话,在坚守道德底线的前提下寻求更加广阔的道德共识,自由地追求至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底线 道德至善
下载PDF
道德至善论:卡维尔伦理主体观的建构
2
作者 秦明利 柏松子 《外语教育研究》 2020年第4期54-60,共7页
伦理性是卡维尔哲学思想研究中关注的重要概念。通过梳理和分析卡维尔的道德至善论,试图厘清卡维尔伦理主体思想的建构脉络。卡维尔以爱默生式至善论为理论基础,发展并形成其建构伦理主体的道德至善论。在卡维尔建构伦理主体的过程中,... 伦理性是卡维尔哲学思想研究中关注的重要概念。通过梳理和分析卡维尔的道德至善论,试图厘清卡维尔伦理主体思想的建构脉络。卡维尔以爱默生式至善论为理论基础,发展并形成其建构伦理主体的道德至善论。在卡维尔建构伦理主体的过程中,理论的建构背景、建构方式及其最终试图达到的理想状态三个方面的形成与完善包含了多位哲学家的思想对他的交叉影响。卡维尔伦理主体观的建构从解决自我疏离的怀疑论困境出发,通过承担自我承认的伦理责任,最终实现自我至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尔 伦理主体 道德至善 怀疑论 承认
下载PDF
中西方道德至善理念的比较及其启示
3
作者 赵晓乐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7年第4期21-24,共4页
西方道德哲学对至善的道德本体论探求与中国道德传统中对至善的道德实践的共同点在于,都设定了至善的道德价值目标。区别在于,西方传统的价值体系将至善规定为抽象的理念,认为善是万物存在的终极原因,超乎存在之上,具有思辨与抽象的性质... 西方道德哲学对至善的道德本体论探求与中国道德传统中对至善的道德实践的共同点在于,都设定了至善的道德价值目标。区别在于,西方传统的价值体系将至善规定为抽象的理念,认为善是万物存在的终极原因,超乎存在之上,具有思辨与抽象的性质;而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在提出止于至善的目标之后,又对至善的具体内容做出了规定。本文探索至善理论与大学德育的关系,总结其对当代高校德育课堂教学、学生工作和网络生活方面的相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至善 比较 高校德育 启示
下载PDF
论实践哲学中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至善
4
作者 陆艳丽 《保定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2-14,共3页
在实践哲学领域中,特别是在康德的哲学思想中,其运用纯粹理性的方式对意志自由和至善做出了深刻的论述。而在近代以来,人们充分挖掘理性的同时,依然认识到追求至善是人的自身的目的所在。对道德至善与意志自由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意... 在实践哲学领域中,特别是在康德的哲学思想中,其运用纯粹理性的方式对意志自由和至善做出了深刻的论述。而在近代以来,人们充分挖掘理性的同时,依然认识到追求至善是人的自身的目的所在。对道德至善与意志自由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意志自由是实现道德至善不可缺少的前提,并且实现道德至善又是意志自由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实践 意志自由 道德至善
下载PDF
追求道德“至善”,还是退守道德“底线”?——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反思 被引量:19
5
作者 翟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0,35,共6页
在这个多元化异质性的时代,在一些人追求道德至善的同时,难免有另一些人对道德产生怀疑、不屑甚至践踏。道德底线说的不断张扬及其与道德至善论的论战使得道德教育在"至善"的高标与"底线"的坠落之间徘徊犹豫,不知... 在这个多元化异质性的时代,在一些人追求道德至善的同时,难免有另一些人对道德产生怀疑、不屑甚至践踏。道德底线说的不断张扬及其与道德至善论的论战使得道德教育在"至善"的高标与"底线"的坠落之间徘徊犹豫,不知何去何从。道德教育要培养道德圣徒还是要培养守法公民?它们各自的局限何在?道德教育又该如何反思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至善 道德底线 价值序列
下载PDF
从“电影本体论”到“道德至善论”——斯坦利·卡维尔电影哲学的伦理学向度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韩贵东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13,共10页
斯坦利·卡维尔(Stanley Cavell)电影本体论的探讨是建构其电影哲学思想大厦的关键。从卡维尔电影哲学的思考可以管窥其将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约翰·朗肖·奥斯汀(John Langshaw ... 斯坦利·卡维尔(Stanley Cavell)电影本体论的探讨是建构其电影哲学思想大厦的关键。从卡维尔电影哲学的思考可以管窥其将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约翰·朗肖·奥斯汀(John Langshaw Austin)、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等人思想融会贯通的日常语言分析方略。卡维尔的电影本体论探究是对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巴赞(AndréBazin)等人观念美式哲学化的现实性反思。不过,回到卡维尔电影哲学的陈述视野,不难发现其电影本体思辨的同时已将批评阐述的向度转至伦理学层面。凭借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式至善论的理论建构基础,在维特根斯坦道德至善论的吸收中,逐渐发展成为卡维尔化的道德至善论。而这恰恰是以现实伦理问题的关怀造就了卡维尔自身独特的电影哲学伦理批评目光:从形而上的理论省思跃迁至形而下的日常生活关照,即自由选择的伦理之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利·卡维尔 电影本体论 伦理学 道德至善 电影哲学
原文传递
至善的“自我”:自我实现与道德至善——以《泰尔耶·维根》为例
7
作者 吴海超 杜益文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年第4期157-158,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泰尔耶.维根的人性发展过程及其人生历程中两次截然对立的场景,揭示了人物内心深处激烈的灵魂斗争。易卜生在诗中提出了自我实现的一条可能性道路,并指出这种自我实现和道德至善的互为关系:首先保证自我实现的权利,至善的... 本文通过分析泰尔耶.维根的人性发展过程及其人生历程中两次截然对立的场景,揭示了人物内心深处激烈的灵魂斗争。易卜生在诗中提出了自我实现的一条可能性道路,并指出这种自我实现和道德至善的互为关系:首先保证自我实现的权利,至善的道德观才有其可行性及其纯粹性;而至善的道德观则是自我实现的终极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自我实现 道德至善
原文传递
论先秦儒家的符号自我观念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月季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46,共10页
虽然先秦时期并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符号学概念和理论,但是先秦儒家对“自我”观念的阐述中却显露出丰富的符号学意蕴。先秦儒家将自我看作一个由克己、复礼、成仁构成的三元符号表意结构。自我以仪礼作为规约性的表意符号,通过具有自反... 虽然先秦时期并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符号学概念和理论,但是先秦儒家对“自我”观念的阐述中却显露出丰富的符号学意蕴。先秦儒家将自我看作一个由克己、复礼、成仁构成的三元符号表意结构。自我以仪礼作为规约性的表意符号,通过具有自反性的内心对话,承认外在世界中“他者”的存在,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的符号交流和互动;并以“圣人”作为象征“天道”的终极理想符号,实现自我内在的精神超越,最终达致“成仁”的道德至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符号自我 反求诸己 道德至善
下载PDF
康德与牟宗三“审美本质论”比较——“象征说”与“合一说”
9
作者 张海燕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4,共4页
康德与牟宗三都有关于审美本质问题的思考与解答,二人审美本质论的相同之处是将美与道德挂钩,不同之处从审美本质论的前提条件、具体内容、功能目的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后发现,康德看重美的独立自存性,将美视作沟通自然与自由二界的中介,... 康德与牟宗三都有关于审美本质问题的思考与解答,二人审美本质论的相同之处是将美与道德挂钩,不同之处从审美本质论的前提条件、具体内容、功能目的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后发现,康德看重美的独立自存性,将美视作沟通自然与自由二界的中介,美与善之间是存在距离的象征关系;牟宗三则看重美的合一性,认为美不必担当沟通二界的媒介,以中国古典哲学的思维模式审视,美应该是道德至善主导下的愉悦自由之感,美在本质上是与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本质 象征说 合一说 道德至善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对“环境决定论”的宗教本体论分析
10
作者 万海松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89,共8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对"环境决定论"是基于其东正教立场。环境决定论与他主张的道德至善论相抵牾,他认为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自我完善势必会导致集体和社会的改善乃至社会制度的改良。因此,如果把问题完全归罪于环境和除自... 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对"环境决定论"是基于其东正教立场。环境决定论与他主张的道德至善论相抵牾,他认为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自我完善势必会导致集体和社会的改善乃至社会制度的改良。因此,如果把问题完全归罪于环境和除自身之外的其他事物、过分认同环境的决定性作用,就有容易忽视人的责任、导致道德败坏的危险。鉴于"环境决定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存在一定的契合,故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人不单靠面包而活着"的观点予以驳斥。"环境决定论"也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观相左,不应无视艺术自己的生命和特殊的规律。从宗教本体论角度来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对"环境决定论"的缘由,能看出其一贯的、作为"第三条道路"的根基主义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反“环境决定论” 道德至善 东正教 根基主义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