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际参考:个体道德态度转变的重要因素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宇辰
吴瑾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113,共6页
个体不良道德态度的转变是道德治理的落脚点。在道德态度转变过程中,人际交往中的参考者作为客观因素起重要作用。个体态度实际上受到参考者对道德事件的态度和个体对参考者态度的影响,道德态度转变是个体寻求三者态度综合平衡的过程。...
个体不良道德态度的转变是道德治理的落脚点。在道德态度转变过程中,人际交往中的参考者作为客观因素起重要作用。个体态度实际上受到参考者对道德事件的态度和个体对参考者态度的影响,道德态度转变是个体寻求三者态度综合平衡的过程。教育者、道德榜样、反面典型都是个体道德态度转变的参考者,同时,各级各类社会群体是大的参考者。个体在群体中的道德态度是群体成员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改变受多种心理效应的复杂影响,形成一种"群体场压力"。从个体所在群体本身的特征入手促进个体道德态度的转变是道德治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治理
道德
态度
转变
参考者
群体“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良心的审判--谈《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中殷旭升的道德转变
2
作者
耿泽荣
《道德与文明》
1985年第3期34-21,共2页
李存葆同志的《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以下简称《坟茔》),是一部发生在“文革”期间一支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里的悲剧。作者通过作品满怀激愤地告诉读者,在那荒唐的岁月里,阴谋是怎样夺去了十九位革命战士的宝贵生命;阴谋是怎样玷污了-...
李存葆同志的《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以下简称《坟茔》),是一部发生在“文革”期间一支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里的悲剧。作者通过作品满怀激愤地告诉读者,在那荒唐的岁月里,阴谋是怎样夺去了十九位革命战士的宝贵生命;阴谋是怎样玷污了-个革命军人的圣洁灵魂。《坟茔》无疑是一部对我们进行彻底否定“文革”教育和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好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转变
个人主义
道德
观念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良心
光荣传统
革命军人
李存葆
审判
江青反革命集团
原文传递
从传统道德到现代道德──道德转型论
被引量:
3
3
作者
龙兴海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8-74,共7页
当今中国“道德”转型意味着道德从内容特质到结构特质的社会主义转变与现代化转变。道德内容特质的社会主义转变主要表现为①道德价值定位的科学“人本”化转变;②道德规范内容特质的全民公意化转变和普遍公理化转变;③道德人格模式...
当今中国“道德”转型意味着道德从内容特质到结构特质的社会主义转变与现代化转变。道德内容特质的社会主义转变主要表现为①道德价值定位的科学“人本”化转变;②道德规范内容特质的全民公意化转变和普遍公理化转变;③道德人格模式的完善化转变。道德结构特质的现代化转变,则突出表现为道德社会依存结构的全面社会化转变和道德社会承当结构的大众主体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转型
道德
内容特质的
转变
道德
结构特质的
转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中国六十年道德观变迁刍议
4
作者
荀晓鲲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2期74-78,共5页
道德观是人们对周着社会群体关系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的内在判断。这种判断影响着人们外在的行为。近年来,中国典型道德事件层出不穷,如,"见死不救"、"地沟油"、"假学术"、"扶摔倒老人&qu...
道德观是人们对周着社会群体关系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的内在判断。这种判断影响着人们外在的行为。近年来,中国典型道德事件层出不穷,如,"见死不救"、"地沟油"、"假学术"、"扶摔倒老人"等,这些典型事件涉及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包含了社会、家庭、个人的许多道德伦理的众多范畴,引起了学界和民众的集体反思,出现了一种集体道德危机感。从新中国近六十年的历史变迁视阈下,来探究中国民众及社会道德观的演变,试在探究当下道德危机感与道德观念转变之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变迁
道德
观
道德
观
转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教育改造罪犯的“道德观”
5
作者
王钰
《中国监狱学刊》
2005年第3期72-75,共4页
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是中国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财富,应正确看待这个传统文化。在教育改造工作的实践中,如何利用其思想精华发挥应有的基本功能,是我们新的探索和途径。把握驱动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地继承和发扬,灵活运用,为我所用...
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是中国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财富,应正确看待这个传统文化。在教育改造工作的实践中,如何利用其思想精华发挥应有的基本功能,是我们新的探索和途径。把握驱动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地继承和发扬,灵活运用,为我所用,将其思想精华融入教育改造工作的大平台,有这样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释道的思想精华
转变
罪犯的
道德
观
“软件”中毒
提高改造质量
原文传递
题名
人际参考:个体道德态度转变的重要因素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宇辰
吴瑾菁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
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11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研究》(12&ZD093)
江西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资助
文摘
个体不良道德态度的转变是道德治理的落脚点。在道德态度转变过程中,人际交往中的参考者作为客观因素起重要作用。个体态度实际上受到参考者对道德事件的态度和个体对参考者态度的影响,道德态度转变是个体寻求三者态度综合平衡的过程。教育者、道德榜样、反面典型都是个体道德态度转变的参考者,同时,各级各类社会群体是大的参考者。个体在群体中的道德态度是群体成员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改变受多种心理效应的复杂影响,形成一种"群体场压力"。从个体所在群体本身的特征入手促进个体道德态度的转变是道德治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道德
治理
道德
态度
转变
参考者
群体“场”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良心的审判--谈《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中殷旭升的道德转变
2
作者
耿泽荣
出处
《道德与文明》
1985年第3期34-21,共2页
文摘
李存葆同志的《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以下简称《坟茔》),是一部发生在“文革”期间一支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里的悲剧。作者通过作品满怀激愤地告诉读者,在那荒唐的岁月里,阴谋是怎样夺去了十九位革命战士的宝贵生命;阴谋是怎样玷污了-个革命军人的圣洁灵魂。《坟茔》无疑是一部对我们进行彻底否定“文革”教育和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好教材。
关键词
道德转变
个人主义
道德
观念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良心
光荣传统
革命军人
李存葆
审判
江青反革命集团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传统道德到现代道德──道德转型论
被引量:
3
3
作者
龙兴海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8-74,共7页
文摘
当今中国“道德”转型意味着道德从内容特质到结构特质的社会主义转变与现代化转变。道德内容特质的社会主义转变主要表现为①道德价值定位的科学“人本”化转变;②道德规范内容特质的全民公意化转变和普遍公理化转变;③道德人格模式的完善化转变。道德结构特质的现代化转变,则突出表现为道德社会依存结构的全面社会化转变和道德社会承当结构的大众主体化转变。
关键词
道德
转型
道德
内容特质的
转变
道德
结构特质的
转变
分类号
B82-05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中国六十年道德观变迁刍议
4
作者
荀晓鲲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2期74-78,共5页
文摘
道德观是人们对周着社会群体关系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的内在判断。这种判断影响着人们外在的行为。近年来,中国典型道德事件层出不穷,如,"见死不救"、"地沟油"、"假学术"、"扶摔倒老人"等,这些典型事件涉及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包含了社会、家庭、个人的许多道德伦理的众多范畴,引起了学界和民众的集体反思,出现了一种集体道德危机感。从新中国近六十年的历史变迁视阈下,来探究中国民众及社会道德观的演变,试在探究当下道德危机感与道德观念转变之相互关系。
关键词
历史变迁
道德
观
道德
观
转变
分类号
B824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教育改造罪犯的“道德观”
5
作者
王钰
机构
甘肃省天水监狱
出处
《中国监狱学刊》
2005年第3期72-75,共4页
文摘
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是中国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财富,应正确看待这个传统文化。在教育改造工作的实践中,如何利用其思想精华发挥应有的基本功能,是我们新的探索和途径。把握驱动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地继承和发扬,灵活运用,为我所用,将其思想精华融入教育改造工作的大平台,有这样的必要。
关键词
儒释道的思想精华
转变
罪犯的
道德
观
“软件”中毒
提高改造质量
分类号
D926.7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际参考:个体道德态度转变的重要因素
杨宇辰
吴瑾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良心的审判--谈《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中殷旭升的道德转变
耿泽荣
《道德与文明》
1985
0
原文传递
3
从传统道德到现代道德──道德转型论
龙兴海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中国六十年道德观变迁刍议
荀晓鲲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以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教育改造罪犯的“道德观”
王钰
《中国监狱学刊》
200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