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人假定”与中国式公益问责的泛道德逻辑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8,156,157,共13页
公益问责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法律或权利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社会、政治及文化命题。流行理论将公益各方视为边界清晰、目标理性和权责明确的制度化关系,因而公益问责亦依循权利逻辑展开。当我们用西方理论关照中国公益... 公益问责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法律或权利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社会、政治及文化命题。流行理论将公益各方视为边界清晰、目标理性和权责明确的制度化关系,因而公益问责亦依循权利逻辑展开。当我们用西方理论关照中国公益的现实,便会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中国式公益问责的逻辑力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众对公益慈善及其行为主体的"道德人假定"。这一道德预设不仅将公益行动者置于道德镁光灯下,而且使不特定的公众立足于道德制高点,去居高临下地打量公益人士及其行为表现。公众对公益慈善本身及其行动者的德性完美的想象,成为基于道德的公益问责的逻辑起点。当老百姓的道德期待与公益领域的瑕疵两相遭遇时,公众便获得了道德的感召。在集体道德认同的支配之下,由公益问责所引发的集体行动会快速演变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泛道德的问责逻辑经过群众运动实践往往异化为一种道德暴力。因此,应该通过制度规制,建立多中心协同问责机制,将公益问责的集体情绪和道德感纳入理性轨道,实现硬机制(制度问责)和软机制(道德问责)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问责 道德人假定 道德逻辑 群众运动 多中心协同问责
下载PDF
道德逻辑体系的认知结构 被引量:2
2
作者 钱广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631,共6页
道德逻辑体系的认知结构是由求真的道德真理逻辑、向善的道德价值逻辑和求善的道德选择逻辑构成的。三者之间也存在一种逻辑关系:其间,求真逻辑是认识前提,向善逻辑是推演方向,求善逻辑是判断环节。求善逻辑以认知结构的终点形式为道德... 道德逻辑体系的认知结构是由求真的道德真理逻辑、向善的道德价值逻辑和求善的道德选择逻辑构成的。三者之间也存在一种逻辑关系:其间,求真逻辑是认识前提,向善逻辑是推演方向,求善逻辑是判断环节。求善逻辑以认知结构的终点形式为道德实践逻辑奠定了一种逻辑前提,在根本上影响到道德实践逻辑的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逻辑体系 道德真理逻辑 道德价值逻辑 道德选择逻辑 道德悖论
下载PDF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逻辑——基于对以德治国的价值、理路及相关错误思潮批判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154,共7页
以德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必然体现在以德治国可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目标,可以不断增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道德底蕴,可以有效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等各个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以德治国可以从以... 以德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必然体现在以德治国可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目标,可以不断增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道德底蕴,可以有效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等各个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以德治国可以从以中国价值为核心塑造"信念伦理",以公平正义为中心构建社会伦理,以道德人格为重心提升公民素质三重理路入手。同时,要坚决批判"唯道德主义""道德复古主义""道德普世主义""道德权威主义"等错误思潮,促进德法结合、源原融合、洋为中用、以民为本,努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 道德逻辑 以德治国
下载PDF
浅谈临床前期学生道德逻辑思维能力教育的重要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庆生 韩一生 吴尧平 《西北医学教育》 2002年第3期142-142,144,共2页
将道德逻辑思维的水平和质量与医生各种客观临床手段相关联,有助于对这一基本伦理问题的思考,也是医学院校在考虑选拔学生和实习学生临床实习结束时,是否要对其道德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评估操作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道德逻辑思维 临床医学思维 医学生 医学教育
下载PDF
社会冲突的道德逻辑
5
作者 马晓艳 李和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91,共7页
"承认"的否定存在物是"不敬"。社会冲突的道德逻辑在于主体在遭受"不敬"经验后所采取的斗争行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中,社会冲突须在"集体语义学"意义上得以阐释。一种斗争,只有在其目标超出个体... "承认"的否定存在物是"不敬"。社会冲突的道德逻辑在于主体在遭受"不敬"经验后所采取的斗争行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中,社会冲突须在"集体语义学"意义上得以阐释。一种斗争,只有在其目标超出个体意向的境域而被普遍化,并能成为集体运动的意义上,它才能被描述为"社会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冲突 承认 不敬 道德逻辑
下载PDF
信与任的双重变奏:信任的道德逻辑 被引量:2
6
作者 陆宽宽 王润稼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147,共8页
信任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社会成员之间基于一定的认知而对彼此行为产生的一种期待。但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偶然因素,信任也呈现出敏于信息、风险和意愿等脆弱性。信任的脆弱性与信任的道德逻辑密切相关。信任并不是单方面的道德行动,而是... 信任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社会成员之间基于一定的认知而对彼此行为产生的一种期待。但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偶然因素,信任也呈现出敏于信息、风险和意愿等脆弱性。信任的脆弱性与信任的道德逻辑密切相关。信任并不是单方面的道德行动,而是信与任之间的双向逻辑回环,信任的展开会涉及信与任的双重变奏,一旦信与任之间的张力断裂,致使信任回环出现阻滞,信任关系便会瓦解。对于信任脆弱性的拯救,既要以个体诚信为逻辑基础,以系统信任为制度保障,同时也要以对信任的合理性反思为方法论,这样才能使信任在现代社会从个体冒险走向伦理美德,并成为一种有效的文化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信与任 脆弱性 道德逻辑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道德逻辑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灵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5,共8页
与西方社会资本主义民主模式下以公民为中心的道德逻辑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道德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不是简单与以公民为中心相对立,而是对它的扬弃、包容与超越。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 与西方社会资本主义民主模式下以公民为中心的道德逻辑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道德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不是简单与以公民为中心相对立,而是对它的扬弃、包容与超越。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对道德逻辑演进规律的理论自觉,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的道德理由;"人民的统治",即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运行的道德尺度;追求"人类解放",即实现人民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追求的道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以公民为中心 民主 道德逻辑
下载PDF
高师美术教材中的道德逻辑研究
8
作者 李绍俭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4期60-61,64,共3页
教书育人是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可见,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教书",而且在于"育人"。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学来说,美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美术教材的德育功能。该文探... 教书育人是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可见,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教书",而且在于"育人"。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学来说,美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美术教材的德育功能。该文探讨了高师美术教材中的道德逻辑,研究了在高师美术教材与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路径,旨在充分发挥高师美术教材与美术专业教学的德育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美术教材 道德逻辑 德育功能
下载PDF
如何辩证对待中小学德育中的“生活逻辑”与“道德逻辑”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正江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3,共5页
语文、数学、物理等课程都是以其自身学科逻辑来设计其课程与教学的,何以唯独德育课要依据生活逻辑来设计呢?以生活逻辑来设计的德育课程与教学,无法解决诸如小学诚信教育、初中诚信教育、高中诚信教育等之间的关系问题,更不能真正解决... 语文、数学、物理等课程都是以其自身学科逻辑来设计其课程与教学的,何以唯独德育课要依据生活逻辑来设计呢?以生活逻辑来设计的德育课程与教学,无法解决诸如小学诚信教育、初中诚信教育、高中诚信教育等之间的关系问题,更不能真正解决诸如人究竟为什么需要道德、道德的本质与规律是什么、如何进入道德自由王国等问题。依照对道德的认识和掌握的深入程度这一道德逻辑,可以将小学至高中阶段的道德教育划分为三个水平:形而下的道德教育、形而中的道德教育、形而上的道德教育。每个水平的道德教育又可以细化为两个层次,总共六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课程与教学 生活逻辑 道德逻辑 三水平六层次
原文传递
论动物道德权利成立的内在逻辑——关于动物保护现象的伦理学辩护
10
作者 崔昆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动物保护的学理基础是基于动物的价值主体资格的确证推导动物道德权利的成立,它表明动物保护在道德逻辑上的可能性。具体到相关争议,动物保护涉及两种道德逻辑:一是个人道德情感层面的远近亲疏逻辑;二是社会历史层面道德扩展进步规律。... 动物保护的学理基础是基于动物的价值主体资格的确证推导动物道德权利的成立,它表明动物保护在道德逻辑上的可能性。具体到相关争议,动物保护涉及两种道德逻辑:一是个人道德情感层面的远近亲疏逻辑;二是社会历史层面道德扩展进步规律。两者的统一意味着,一方面,当前针对特定动物的保护行为合乎人类本有道德逻辑,并不是一种伪善;另一方面,动物保护又不限于特定动物,这要求人类要有"节制自身欲望,减少自然生命苦难"的真诚努力。动物保护现象内涵着新的伦理启蒙,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应成为文明社会的道德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保护 道德权利 道德逻辑 生态文明
下载PDF
防疫封城的法理根据与道德逻辑:刑法哲学与教义学结合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洋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0年第3期160-172,209,共13页
现代刑法拒绝道德规范的过分介入,但法律行为不能反道德,缺乏道德基础的行为容易制造新的法不允许风险,折损公共政策的社会安全治理效果。防疫封城的法理根据是刑法第21条紧急避险的授权性规定。被封锁于城内的健康市民作为无辜第三人... 现代刑法拒绝道德规范的过分介入,但法律行为不能反道德,缺乏道德基础的行为容易制造新的法不允许风险,折损公共政策的社会安全治理效果。防疫封城的法理根据是刑法第21条紧急避险的授权性规定。被封锁于城内的健康市民作为无辜第三人承受攻击性紧急避险的场合,由于人的生命安全权利平等且禁止教义学的纯粹利益衡量,因此,需要借助义务冲突的理论模型获得避险合法的规范论支持。义务冲突的本质是道德冲突,国家作为避险人要求被封城的市民承受忍耐义务的道德基础是孔子的经权哲学。无论疫区内外,保民是经,封城为权,根据朱熹的"济经合道"理论化解针对被避险人的经权冲突,纾解道德的两难困境,证成法律行为正当化的伦理逻辑和哲学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疫封城 法理根据 道德逻辑 刑法哲学 朱熹
原文传递
新中国70年道德建设逻辑:波浪式前进
12
作者 吴灿新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50,共10页
新中国70年道德建设走过了一条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曲折前进之路:从重视道德建设到忽视道德建设再到高度重视道德建设;从崇尚道义到崇尚利益再到义利并举;从重视集体利益到重视个人利益再到两者兼顾;从重视道德到重视才能再到德才... 新中国70年道德建设走过了一条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曲折前进之路:从重视道德建设到忽视道德建设再到高度重视道德建设;从崇尚道义到崇尚利益再到义利并举;从重视集体利益到重视个人利益再到两者兼顾;从重视道德到重视才能再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从抛弃传统道德到传统道德回归再到扬弃传统道德;从批判西方道德到肯定西方道德再到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改革开放 道德建设逻辑 波浪式前进
下载PDF
社会地位的内涵、演进及其类型——兼论我国当代社会地位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兆海 邬志辉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2-145,共4页
社会地位是个人(群体)之间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秩序安排。社会地位的出现,一方面是生存发展需要,即生存逻辑,一方面是对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的依从和尊重,即道德逻辑。而其生成逻辑历经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弱生存逻辑且弱道德逻辑;部落社会,... 社会地位是个人(群体)之间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秩序安排。社会地位的出现,一方面是生存发展需要,即生存逻辑,一方面是对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的依从和尊重,即道德逻辑。而其生成逻辑历经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弱生存逻辑且弱道德逻辑;部落社会,强生存逻辑而弱道德逻辑;农业社会,弱生存逻辑而强道德逻辑;工业社会,既强生存逻辑又强道德逻辑。因长期面临总体性生存性资源紧张,我国当代社会地位的生成逻辑是:重生存逻辑而轻道德逻辑,体制内外的地位分殊和城乡社会空间地位等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地位 生存逻辑 道德逻辑 城乡二元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幸福与社会协同生成的逻辑 被引量:7
14
作者 颜军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4,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主体间存在、人的平等性存在以及人的社会性存在三方面论述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协同生成的思想,揭示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协同生成的三重逻辑,即主体逻辑、道德逻辑和发生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个人都是在主体间...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主体间存在、人的平等性存在以及人的社会性存在三方面论述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协同生成的思想,揭示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协同生成的三重逻辑,即主体逻辑、道德逻辑和发生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个人都是在主体间关系中实现价值、获得意义,个人幸福也必然在主体间关系中生成。追求幸福的过程和手段应该符合道德原则,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他人追求幸福的权利,把自己置于社会和集体中,把他人和社会的幸福置于自己的幸福信仰中。每个人在确证社会整体幸福的过程中也确证自身幸福,人的幸福不只是个体幸福的孤立生成,而必然是社会幸福的集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幸福 社会 主体逻辑 道德逻辑 发生逻辑
下载PDF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的道德理性与教学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彩平 《中小学德育》 2012年第2期8-11,共4页
从道德理性的视角去分析现行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可以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杂糅了不同的道德逻辑,如功利主义的道德逻辑、自然主义的道德逻辑与义务论的道德逻辑。在任何一套现行教材中,都没有一以贯之的道德理性;甚至对于同一类... 从道德理性的视角去分析现行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可以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杂糅了不同的道德逻辑,如功利主义的道德逻辑、自然主义的道德逻辑与义务论的道德逻辑。在任何一套现行教材中,都没有一以贯之的道德理性;甚至对于同一类主题,不同年段也可能有不同的道德理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思考:教材中的道德逻辑是否合适;应教给儿童什么样的道德思维;如何避免不同道德逻辑带给儿童的道德选择困惑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教材 道德逻辑 教学设计
下载PDF
道德与市场纠葛中的乡村转型——从《鲁班的子孙》到《腊月·正月》
16
作者 戴哲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90-196,共7页
王润滋的《鲁班的子孙》与贾平凹的《腊月·正月》都呈现了"老年"和"青年"的冲突,但是二者在叙事逻辑上却完全不同。王润滋的《鲁班的子孙》借展现作为经济人的青年农民小木匠与代表乡村传统秩序的老木匠的冲突... 王润滋的《鲁班的子孙》与贾平凹的《腊月·正月》都呈现了"老年"和"青年"的冲突,但是二者在叙事逻辑上却完全不同。王润滋的《鲁班的子孙》借展现作为经济人的青年农民小木匠与代表乡村传统秩序的老木匠的冲突,讨论了传统伦理道德与市场逻辑能否并行不悖这一问题,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必须面对的难题。贾平凹的《腊月·正月》发表于王润滋《鲁班的子孙》之后,小说通过青年王才与老年韩玄子的冲突,使我们看到王润滋所担心的难题不复存在。"市场逻辑""发展主义"在文本内部得到逐步无意识的确立,这种"纳入"和"确立"一定程度上是以破坏乡村的传统秩序为代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道德逻辑 市场逻辑 现代化 发展主义
下载PDF
道德悖论研究的实践转向问题
17
作者 钱广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2-395,共4页
当代逻辑研究的实践转向与道德悖论研究的兴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提出的客观要求,两者"不谋而合"地共同走上了理论创新之路。道德悖论的实践转向应立足于道德实践,以建构道德实践逻辑为目标,明确其逻辑的自在属性、改变和调整... 当代逻辑研究的实践转向与道德悖论研究的兴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提出的客观要求,两者"不谋而合"地共同走上了理论创新之路。道德悖论的实践转向应立足于道德实践,以建构道德实践逻辑为目标,明确其逻辑的自在属性、改变和调整逻辑语言的抽象形式,厘清实践转向的主要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悖论研究 实践转向 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逻辑
下载PDF
伦理学中的因果性困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雁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6-20,共5页
因果关系对于自然科学和伦理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自然科学中它表现为规律的客观必然性,而在实践领域中它关涉着自由、道德动机等伦理学范畴。"是和应该"与"德福一致"的问题,在伦理学中,表现为基于因果规律的逻... 因果关系对于自然科学和伦理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自然科学中它表现为规律的客观必然性,而在实践领域中它关涉着自由、道德动机等伦理学范畴。"是和应该"与"德福一致"的问题,在伦理学中,表现为基于因果规律的逻辑困境,这种逻辑困境曾一度使伦理学被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但在日常道德实践中确实存在一种因果形式,而且这个因果形式是支配个体道德行动的根本性思维,它表现在个体对道德动机的寻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关系 是和应该 德福关系 道德逻辑困境
下载PDF
The Trinity Triangle and the Homonymy of the Word "Is" in Natural Language
19
作者 Vladimir Lobovikov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7期327-341,共15页
There are philosophers and logicians who do think that the Trinity-triangle makes up an evident formal-logic inconsistency demonstrating convincingly that Christian faith is illogical and hence irrational one. The pre... There are philosophers and logicians who do think that the Trinity-triangle makes up an evident formal-logic inconsistency demonstrating convincingly that Christian faith is illogical and hence irrational one. The present paper submits a systematic counter-argumentation against such thinking. According to the submitted counter-arguments, there is no formal-logic inconsistency in the Holy-Trinity-triangle: There is only a logic-linguistic illusion of such inconsistency which illusion is naturally produced by the ambiguity of the word "is" in natural language. The author has invented an effective remedy for that illusion, namely, a precise formulation of the generalized and thus modernized Guillotine of Hume by means of an artificial language of two-valued algebraic system of formal ethics of moral rigor. Systematical using the mathematized formulation of the generalized Hume's Guillotine cuts down the mentioned linguistic illusion of logical inconsistency. Thus, the paper essentially interconnects discrete mathematical representations of formal iogic of thinking and formal ethics of acting. In relation to contemporary symbolic logic, the author submits not a technical result solving some important particular problem concerning some specific system of symbolic logic but a significantly new result of conceptual work concerning logic in general and its interconnection with mathematical ethics. The old idea of logic as a moral science is transformed into a novel idea of symbolic logic as a brunch of mathematical ethics. In particular, two-valued algebra of classical formal logic is considered as a particular case of two-valued algebra of formal ethics of moral rigor. The submitted conception of logic is instantiated by applying it to the knotty logic-problem of Holy-Trinity-tri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mbolic-logic mathematical-ethics mathematical-theology the-Holy-Trinity algebra-of-formal-ethics moral-evaluation-function formal-ethical-equivalence formal-ethical-entail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