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唐代道教哲学的思想渊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海德 周丽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6-142,共7页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兴盛阶段,在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历来以隋唐佛学作为研究重点,却对同时期已趋于成熟的道教哲学思想多所忽视。唐代道教哲学无疑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者即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的&...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兴盛阶段,在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历来以隋唐佛学作为研究重点,却对同时期已趋于成熟的道教哲学思想多所忽视。唐代道教哲学无疑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者即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的"道教重玄学"。唐代道教哲学若以重玄学为代表,可分为初唐以成玄英、李荣为代表,中唐以司马承祯、唐玄宗为代表,晚唐以强思齐、杜光庭为代表的三个阶段,具有传承、开放、融合、思辨等多种学术特征。探究其思想内涵与性质,实是以老庄哲学的"道"论为本,扬弃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论,吸取佛学三论宗的部分思想内容,熔铸形成的"以重玄为宗"的新道教思想学说。倘若从哲学史的视野加以审视,其中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与大乘佛学三论宗共同构成为唐代道教哲学的主要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道教哲学 重玄学 老庄 三论宗
下载PDF
心学释义——道教哲学之于陆王心学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强昱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1年第1期72-79,共8页
本文通过心学的历史形成过程的考察 ,认为心学概念最早是由道教提出的 ,然而心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出现在禅学中 ,之后才有了陆王心学的发扬光大。但是 ,心学对心、性、理关系的论述 ,同初唐成玄英的重玄学基本一致 ,这说明 ,中国哲学在由... 本文通过心学的历史形成过程的考察 ,认为心学概念最早是由道教提出的 ,然而心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出现在禅学中 ,之后才有了陆王心学的发扬光大。但是 ,心学对心、性、理关系的论述 ,同初唐成玄英的重玄学基本一致 ,这说明 ,中国哲学在由对客体的考察为重点转向对以主体的考察为重点的过程中 ,道教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如重玄学之于禅学 ,白玉蟾之于王阳明 ,都起到了先导性的作用。本文立足于现代哲学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 ,分析了儒释道心学各自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局限性 ,认为中国古典哲学从南北朝至明的发展 ,是主体性观念日益突出的过程。道教哲学与现代哲学 ,在基本内涵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哲学 陆王心学 现代哲学 重玄学 中国古典哲学 中国哲学 禅学 过程 基本内涵 先导性
下载PDF
论吴筠的道教哲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刚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0年第1期94-100,共7页
本文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可操作的修道方法论、生命观和认识论这三个方面阐释了 唐代著名道教学者吴筠的道教哲学思想,认为这些思想与唐代另一著名道教学者司马承祯的思想 较为接近,体现了唐代道教主流派──上清派的理论水平。
关键词 吴筠 道教哲学 宇宙观 修道方法 生命观 认识论
下载PDF
道教哲学对现代医学观的积极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素香 《医学与社会》 2002年第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医学模式 宇宙观 价值观 健康观 道教哲学 现代医学观
下载PDF
论唐代道教哲学中“有无之道”的理论价值--以杜光庭思想为例
5
作者 孙亦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唐代道教哲学是围绕着"道"而展开的。这个既具有本源论意义,同时又表达了本体论思想的"道",往往通过有无之辨得以彰显。唐代道教运用有、无概念而对"道"所进行的本体论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用哲... 唐代道教哲学是围绕着"道"而展开的。这个既具有本源论意义,同时又表达了本体论思想的"道",往往通过有无之辨得以彰显。唐代道教运用有、无概念而对"道"所进行的本体论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用哲学范畴来再现宇宙万物的方式。在这种再现方式中,所要表达的是对宇宙事物的本然状态和人的本性的认识,由此而标示出道教所认同的人类的生存方式。这种对"有无之道"的探讨,既提升了唐代道教哲学的理论价值,也推进了其后宋金元道教内丹心性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即使在今天,对我们提升生活的精神境界依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道教哲学 杜光庭 有无之道 理论价值
下载PDF
论道教哲学对其养生修炼理论体系的建构
6
作者 卢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6-70,共5页
以道家思想为依托,将“道———玄———一”三位一体的本体论;“天人合一”、以人为主体的生命整体论;“形神俱炼”的复归论;“阴阳大化”的变化论等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纳入养生修炼理论体系,使道教哲学这种修炼长生之道的实践哲学成... 以道家思想为依托,将“道———玄———一”三位一体的本体论;“天人合一”、以人为主体的生命整体论;“形神俱炼”的复归论;“阴阳大化”的变化论等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纳入养生修炼理论体系,使道教哲学这种修炼长生之道的实践哲学成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要的行为准则,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哲学 养生修炼 理论建构
下载PDF
葛洪“玄道”对汉魏晋道教哲学的综括
7
作者 卢国龙 《中国哲学史》 1996年第4期62-65,72,共5页
汉魏晋是道教哲学发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东晋葛洪思想理论的形成,可以看作是这个阶段道教哲学的升华或完成状态.就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道教哲学,未曾与佛教发生深刻的接触,而是中国文化中固有的神仙阴阳、黄老儒墨诸家学说融合交流的自... 汉魏晋是道教哲学发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东晋葛洪思想理论的形成,可以看作是这个阶段道教哲学的升华或完成状态.就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道教哲学,未曾与佛教发生深刻的接触,而是中国文化中固有的神仙阴阳、黄老儒墨诸家学说融合交流的自然发展、研究这一历史阶段的道教哲学,我们首先会遇到的,是如何认识其思想主题和理论内涵,并据之为汉魏晋道教哲学正名的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对于道教思想理论纵贯古今的历史发展,我们大抵可以用“道教哲学”这样一个现代复合辞予以综括,用以明确我们的直接的研究对象,不是道教的历史、宗派、方术等等,而是贯透于这诸多方面的形而上之道.但是,对于某一断代道教思想理论,如果也笼统地称为哲学,则容易淹没特定时代的思想主题和理论特性.而以前道教史研究中一些较为流行的名目.有些是教派名称.如太平道、天师道,有些是根据现代人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哲学 汉魏晋 思想理论 道教思想 神仙信仰 玄道 《列仙传》 道家哲学 抱朴子 思想主题
下载PDF
也谈道教哲学的特色——通过与其他宗教比较来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国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在与其他宗教的比较中 ,从形式看 ,道教哲学是截取各家思想而显示出驳杂的特色。从内容看 ,道教哲学具有一个本体多元 ,对神灵的自然主义理解 ,语言天然与存在一体 ,人格化的自然之道 ,形神不分 ,人本元气、天人无本质区别 ,乐生、贵生... 在与其他宗教的比较中 ,从形式看 ,道教哲学是截取各家思想而显示出驳杂的特色。从内容看 ,道教哲学具有一个本体多元 ,对神灵的自然主义理解 ,语言天然与存在一体 ,人格化的自然之道 ,形神不分 ,人本元气、天人无本质区别 ,乐生、贵生、重生的人生价值观 ,入世与出世互补 ,经验主义的认识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哲学 特色 其他宗教 形式 内容
下载PDF
魏晋道教哲学三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38-44,共7页
一、魏晋玄学与道教哲学 魏晋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是个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期,哲学、宗教和学术文化都处于转折关头,发生飞跃。这种转变实际上从东汉末年已悄悄开始,思想界的风气由极端的尊儒渐渐转向于狂热的崇道。 汉末,经学走进死胡同... 一、魏晋玄学与道教哲学 魏晋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是个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期,哲学、宗教和学术文化都处于转折关头,发生飞跃。这种转变实际上从东汉末年已悄悄开始,思想界的风气由极端的尊儒渐渐转向于狂热的崇道。 汉末,经学走进死胡同,章句烦琐迷信、迂腐可笑,毫无理论价值可言,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范晔指出:“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确乎是儒门淡泊,收拾不住,就连经学大师郑玄也感到了“日西方暮”,开始破弃家法,“依方辩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哲学 魏晋玄学 理论价值 东汉末年 思想界 文化思想史 宗教 死胡同 郑玄 学术
下载PDF
道教哲学思想在徽州古民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烨君 余洋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77-80,共4页
通过对徽州古村落整体布局的实地考察和文献史料查阅,表明徽州道教活动对徽州地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徽州古村落形态的作用。从古村落选址、道路系统、水网系统、建筑单体设计等方面研究徽州古村落形态与道教关系,从古村落形... 通过对徽州古村落整体布局的实地考察和文献史料查阅,表明徽州道教活动对徽州地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徽州古村落形态的作用。从古村落选址、道路系统、水网系统、建筑单体设计等方面研究徽州古村落形态与道教关系,从古村落形态折射出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哲学思想 徽州古村落 水系统 道路系统
下载PDF
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探微
11
作者 张新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48-52,共5页
张宇初的道教哲学诠释学,立足于传统经典,深入道教哲学思想史的内在话语,对明初中期道教哲学思想趋势流变和话语模式转换进行了诠释性重建和实践性把握。理解、诠释和实践,可以作为分析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层层递进的思想论域的三个研... 张宇初的道教哲学诠释学,立足于传统经典,深入道教哲学思想史的内在话语,对明初中期道教哲学思想趋势流变和话语模式转换进行了诠释性重建和实践性把握。理解、诠释和实践,可以作为分析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层层递进的思想论域的三个研究视角。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的意义和局限性也应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宇初 道教哲学诠释学 诠释
下载PDF
《早期全真道教哲学思想论纲》点评
12
作者 马宗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27-127,共1页
哲学思想是早期全真道教文化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但根据时下学界的研究成果,人们多把该道派的内丹说或内丹修炼作为探讨的重点,而对作为最高理论层次的哲学思想或忽略不提,或将其与丹道说一锅煮,以致使全真道的哲学思想淹没不显。丁... 哲学思想是早期全真道教文化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但根据时下学界的研究成果,人们多把该道派的内丹说或内丹修炼作为探讨的重点,而对作为最高理论层次的哲学思想或忽略不提,或将其与丹道说一锅煮,以致使全真道的哲学思想淹没不显。丁原明、白如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哲学 早期 思想论 哲学思想 全真道教 内丹修炼 文化体系 研究成果
下载PDF
道教哲学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刚 《中华文化论坛》 1994年第2期57-61,共5页
道教哲学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李刚关于道教哲学,我在《哲学研究》1989年第10期《道教哲学刍议》一文中作了简略介绍,由于篇幅有限,那篇文章对于道教哲学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未作阐述,木文可说是对那篇文章的一个补充。一、... 道教哲学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李刚关于道教哲学,我在《哲学研究》1989年第10期《道教哲学刍议》一文中作了简略介绍,由于篇幅有限,那篇文章对于道教哲学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未作阐述,木文可说是对那篇文章的一个补充。一、道教哲学的历史价值在《道教哲学刍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哲学 历史价值 中国哲学 道家道教 道家思想 道家文化 新道家 道教文化 生命哲学 当代意义
下载PDF
汉代道教哲学简论
14
作者 李刚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6-72,共7页
一 汉代道教哲学的思想来源 汉代是道教哲学的发生期。道教哲学于此时发端不是偶然的,不是没有其思想渊源的。 汉代思想界表现出融合先秦子学的趋势,作为汉代显学的儒道二家都想以自己为主融汇他家学说,汉学实在是先秦子学汇流的结果。... 一 汉代道教哲学的思想来源 汉代是道教哲学的发生期。道教哲学于此时发端不是偶然的,不是没有其思想渊源的。 汉代思想界表现出融合先秦子学的趋势,作为汉代显学的儒道二家都想以自己为主融汇他家学说,汉学实在是先秦子学汇流的结果。不幸的是,这股汇流背离了先秦理性主义精神,走向了宗教神学。如果说春秋战国是原始宗教迷信日渐受到怀疑批判进而逐步衰落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哲学 《太平经》 道教伦理 万物 黄老道家 黄老学 阴阳 天地 儒家 早期道教
下载PDF
《早期全真道教哲学思想论纲》介评
15
作者 宗周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8-188,共1页
哲学思想是王重阳及其七位全真弟子的道教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但根据时下学界的研究成果,人们多从文化史、思想史、人类学史或科学史等视界解读重阳与其七位弟子的"全真"思想,未能将其哲学思想单独剥离出来予以专门解析,这不能不... 哲学思想是王重阳及其七位全真弟子的道教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但根据时下学界的研究成果,人们多从文化史、思想史、人类学史或科学史等视界解读重阳与其七位弟子的"全真"思想,未能将其哲学思想单独剥离出来予以专门解析,这不能不说是全真道教研究中的一个缺憾。鉴于此种研究现状,丁原明、白如祥、李延仓合著并由齐鲁书社新近出版的《早期全真道教哲学思想论纲》(以下简称《论纲》),可谓是走近"全真"哲学的一次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哲学 思想论 早期 哲学思想 道教思想 研究成果 人类学史 道教研究
下载PDF
拔地方入云——当代道教哲学研究与对语文学理论方法之借鉴
16
作者 白照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52-59,共8页
改革开放后,我国道教哲学研究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经过40多年的摸索,国内道教哲学领域既积累了不少优秀成果,同时也呈现出一些影响学科发展的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解决一应问题的关键尚不是引进“先进哲学理论”,而是遵照语文学的理论... 改革开放后,我国道教哲学研究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经过40多年的摸索,国内道教哲学领域既积累了不少优秀成果,同时也呈现出一些影响学科发展的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解决一应问题的关键尚不是引进“先进哲学理论”,而是遵照语文学的理论方法和学术要求,规范道教哲学研究的基本路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哲学 基本问题 语文学
下载PDF
陶弘景的道教哲学
17
作者 李小艳 《学习月刊》 2011年第16期41-42,共2页
陶弘景(456—536年),南朝齐梁时著名道教思想家,为南朝著名道士陆修静的再传弟子。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弘景幼标异操,聪明多识。四五岁便好书,得古今法。九岁始读《礼记》、《尚书》、《周易》、... 陶弘景(456—536年),南朝齐梁时著名道教思想家,为南朝著名道士陆修静的再传弟子。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弘景幼标异操,聪明多识。四五岁便好书,得古今法。九岁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皆悉详究,颇以属文为意。青年时代的陶弘景曾先后出任齐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诸王侍读,兼任管理文牍的书记职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哲学 陶弘景 《礼记》 《尚书》 《周易》 儒家经典 《春秋》 青年时代
下载PDF
精气神与道教哲学
18
作者 欧阳芸 《上海道教》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汤一介先生提出道教的核心命题是长生不死、肉体成仙、气化三清,分别对应于道教哲学中本体论、方法论、目的论的内容。精气神三者作为道教的基本范畴,贯穿于以上三个核心命题,并将道教的理想追求、实践手段、价值关怀统一为一个有机... 汤一介先生提出道教的核心命题是长生不死、肉体成仙、气化三清,分别对应于道教哲学中本体论、方法论、目的论的内容。精气神三者作为道教的基本范畴,贯穿于以上三个核心命题,并将道教的理想追求、实践手段、价值关怀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深切融会于道教哲学的基本命题中,成为理解道教哲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哲学 为道 肉体 本体论 融会 有机整体 目的论 命题 核心 先生
下载PDF
从“道德义”的阐释看道教哲学的内在化转向——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线索
19
作者 孙亦平 洪修平 《中国哲学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8,共7页
《道德经》注本众多,有关“道德义”的内涵通过注家的诠释而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尤其是在儒佛道三教的交互影响中,道教通过引进佛教的“非有非无”和“毕竟空”等思想和方法,从哲学层面对“道德义”内涵进行了开拓。从唐代孟安排《道教... 《道德经》注本众多,有关“道德义”的内涵通过注家的诠释而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尤其是在儒佛道三教的交互影响中,道教通过引进佛教的“非有非无”和“毕竟空”等思想和方法,从哲学层面对“道德义”内涵进行了开拓。从唐代孟安排《道教义枢》的道德六义,到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更举七义以通释”,通过对“道德义”的阐释,打通了道德的本体义与修道者主体义的连接,从而将对外在宇宙世界的探索更多地转向了对人内在身心修炼以获得生命超越的关注,推进了道教哲学的内在化转向。“道德义”的内在化转向是道教哲学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曲折发展的一个生动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义 道教哲学 三教关系 内在化转向
原文传递
道教建筑的哲学理念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续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8,共7页
要达到神仙长生的目的、修炼成仙,就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和空间。道教建筑自然就成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的媒介。于是道教建筑被赋予更多的内涵,成为蕴含了道教哲学理念的宗教建筑,也成为了体现道教生命哲学、阴阳五行思想以及天人感应思想的... 要达到神仙长生的目的、修炼成仙,就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和空间。道教建筑自然就成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的媒介。于是道教建筑被赋予更多的内涵,成为蕴含了道教哲学理念的宗教建筑,也成为了体现道教生命哲学、阴阳五行思想以及天人感应思想的物化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建筑 道教哲学 生命哲学 阴阳五行 天人感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