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俗情断处法缘生”--道教小说中的考验叙事 被引量:1
1
作者 万晴川 万思蔚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古代道教小说中的考验叙事,脱胎于早期道经中的"试校"思想,同时受到佛经的影响。修道者通过考验,完成由"俗"到"圣"的转变。道教考验表现为对人类正当欲望的摈弃,是运用文学的手法使宗教的禁欲伦理观念嵌... 古代道教小说中的考验叙事,脱胎于早期道经中的"试校"思想,同时受到佛经的影响。修道者通过考验,完成由"俗"到"圣"的转变。道教考验表现为对人类正当欲望的摈弃,是运用文学的手法使宗教的禁欲伦理观念嵌入人们的思想深处,变成内在的审美化的行为导向。而且,这种"试校"思想已成为道教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小说 考验叙事 超凡脱俗 叙事模式
下载PDF
域外中国道教神话、道教传记、道教小说研究及其启示
2
作者 吴光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1-192,共12页
本文对域外中国道教神话、道教传记、道教小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揭示了域外学者调整宗教、文学观念后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些学术进展和理论反思有助于中国学术界推进相关研究,探寻“传统文学”与“文学传统”。
关键词 道教神话 道教传记 道教小说 学术史 理论反思
下载PDF
唐末五代道教小说中的隐仙
3
作者 谭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3,共6页
收录在《道藏》里的唐末五代道教小说,出现了很多身份各异的隐仙形象。他们既寄形迹于凡尘,又以超凡的神通济世度人,具有避世和救世的双重特点。隐仙故事反映了道教神仙信仰在唐宋之际发生世俗化转变的轨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出... 收录在《道藏》里的唐末五代道教小说,出现了很多身份各异的隐仙形象。他们既寄形迹于凡尘,又以超凡的神通济世度人,具有避世和救世的双重特点。隐仙故事反映了道教神仙信仰在唐宋之际发生世俗化转变的轨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出深厚的文化意蕴,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藏》 唐末五代时期 道教小说 隐仙 避世 救世
下载PDF
论汉魏六朝道教小说内容的嬗变
4
作者 王兴芬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2-44,共3页
汉魏六朝道教小说内容的发展演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神仙世界中仙人的形貌由异于常人到向常人的变化;二是世人的求仙道路经历了一个由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由服食耗资巨大的丹药到成本低廉的山间花草果实的发展过程;三是神仙与世... 汉魏六朝道教小说内容的发展演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神仙世界中仙人的形貌由异于常人到向常人的变化;二是世人的求仙道路经历了一个由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由服食耗资巨大的丹药到成本低廉的山间花草果实的发展过程;三是神仙与世人的交往,有两种情况,即仙人主动接近普通人和普通人的主动寻访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道教小说 内容 嬗变
下载PDF
唐末五代道教小说中的醉仙
5
作者 谭敏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1-56,共6页
在唐末五代的道教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醉仙形象,他们个个嗜酒放旷,醉态十足地在尘世间穿梭。他们似醉非醉,狷狂不群,以悖于传统礼俗的方式教育世人,警醒世人,在其宗教意蕴的外形下,传达出对社会现实深刻的反思与批评,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 唐末五代 道教小说 醉仙
下载PDF
论宋前道教小说中的仙境叙事与图像的互文关系
6
作者 万晴川 万思蔚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1-90,共10页
汉墓西王母图像及魏晋绘画中的神仙境界和宋前道教小说中的仙境描写有着互文关系。语象和图像在意义的呈现上,体现出互喻的实质。从地理特征来看,魏晋绘画和道教小说中的仙境都呈现出喀斯特地貌,洞穴、石桥、溪流等,成为区隔仙凡世界的... 汉墓西王母图像及魏晋绘画中的神仙境界和宋前道教小说中的仙境描写有着互文关系。语象和图像在意义的呈现上,体现出互喻的实质。从地理特征来看,魏晋绘画和道教小说中的仙境都呈现出喀斯特地貌,洞穴、石桥、溪流等,成为区隔仙凡世界的地理标志;从内容上看,西王母图像和宋前道教小说都突出了长生不老、饮食之精、娱乐之欢等特征。两者又可以补充、深化或提示对方表达不足的方面。图像只能表现仙境生活的经典性场景,而小说则凭借语言叙事的优势,全面讲述误入仙境者的访问过程,对仙人的外貌、穿着、居室、环境、饮食、玩乐等方面进行了更为细腻的描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小说 西王母图像 互文
下载PDF
从唐代道教小说看唐代的佛道之争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佛道斗争是唐代两教关系的主旋律。唐代统治者的宗教政策以及宗教本身的排它性,使得佛道两教在获取上层支持和下层教徒两方面展开激烈的斗争。作为唐代重要道教文学之一的道教小说,其对佛教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读者从中可以看到唐代佛... 佛道斗争是唐代两教关系的主旋律。唐代统治者的宗教政策以及宗教本身的排它性,使得佛道两教在获取上层支持和下层教徒两方面展开激烈的斗争。作为唐代重要道教文学之一的道教小说,其对佛教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读者从中可以看到唐代佛道之争的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道教小说 佛道之争
下载PDF
幻化人生 把苦当乐——论韩国道教化汉文小说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国藩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4-89,共6页
道教化汉文小说是韩国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韩国古代小说家们将中国道教的精神与理想用形象化和典型化的艺术手法来加以体现,用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一幅幅渗透着悲欢离合眼泪的画面,刻画逝去的苍凉岁月。道教化汉文小说把道教理想表现... 道教化汉文小说是韩国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韩国古代小说家们将中国道教的精神与理想用形象化和典型化的艺术手法来加以体现,用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一幅幅渗透着悲欢离合眼泪的画面,刻画逝去的苍凉岁月。道教化汉文小说把道教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研读这些把苦还原成乐的道教作品,使人获得了另一种由乐转换成苦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道教化汉文小说 道教
下载PDF
形形色色的道教小说
9
作者 张振国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2002年第3期26-28,共3页
任公子用很大的绳子做成钓具,又用50头阉割过的雄牛做成钓饵,自己蹲在会稽山上想钓东海之鱼.等了1年没有钓到半个鳞片.他没有灰心,继续垂钓,终于有鱼上钩了.大鱼带鳍扬须,翻江倒海,声如鬼神,千里惊骇.任公子好不容易钓得这一条大鱼.他... 任公子用很大的绳子做成钓具,又用50头阉割过的雄牛做成钓饵,自己蹲在会稽山上想钓东海之鱼.等了1年没有钓到半个鳞片.他没有灰心,继续垂钓,终于有鱼上钩了.大鱼带鳍扬须,翻江倒海,声如鬼神,千里惊骇.任公子好不容易钓得这一条大鱼.他把鱼晾干以后分给浙江东部,苍梧山以北的人,大家都饱饱地吃了一顿.一些浅薄的人因此惊诧不已,奔走相告,说任公子钓到大鱼了,但他们没有想过任公子是怎样钓大鱼的,小钓杆能钓到大鱼吗?这时庄子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与大达亦远矣."这是"小说"两字的面世之时,可见小说在庄子的眼中只是粉饰浅见以求功名的代名词、无济于安邦定国的卑琐而无价值的言谈.到了汉代才将出于稗官之手,属于街谈巷语的造作称为小说,列为一种著作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小说 道教题材 艺术风格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汉译佛典与六朝小说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鹏飞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4期39-43,共5页
本文主要论述汉译佛典在语词、观念、情节与文体等方面对六朝小说的影响,并对佛道二教从论争走向融合的趋势体现于小说中的情形作了简要描述,旨在为佛教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的比较研究提供若干事实依据。
关键词 佛典文学 道教小说 情节结构 译经文体 叙述艺术
下载PDF
台湾辑本《仙传拾遗》误校举正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崇高 易勇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92-96,共5页
《仙传拾遗》是唐末五代杜光庭撰写的一部拾遗补阙的总集性仙道小说,目前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所使用的整理本是台湾学者严一萍辑录的五卷本。通过广泛搜集中古文献相关语例,主要使用他校的方法,对该书的9条校勘失误提出修正意见。
关键词 道教小说 《仙传拾遗》 《太平广记》 校勘
下载PDF
《周氏冥通记》与《十二真君传》简析
12
作者 何建朝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5-27,共3页
《周氏冥通记》和《十二真君传》两部常被忽视的道教文学作品,无论是从宗教学角度还是文学角度都有必要对它们做一分析,除了其中的宗教意味或道教发展史价值,如何对两者的文学性质和叙事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发掘其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值... 《周氏冥通记》和《十二真君传》两部常被忽视的道教文学作品,无论是从宗教学角度还是文学角度都有必要对它们做一分析,除了其中的宗教意味或道教发展史价值,如何对两者的文学性质和叙事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发掘其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小说 叙事策略 文学价值
下载PDF
岁月易迁,常恐奄谢-唐五代仙境传说中时间母题之传承与其命题
13
作者 黃東陽(Tung-Yang Huang) 《新世紀宗教研究》
本文主要整理、考察唐五代仙境游历传说中,置入时间倍蓰情节作品的传承渊源及其文化意涵。已知此母题主要阐释的命题有四:(一)人类必然屈服於时间的事实,应予承认与了解;(二)道教以修链肉身抗拒时间影响的方法,乃妥善且可行;... 本文主要整理、考察唐五代仙境游历传说中,置入时间倍蓰情节作品的传承渊源及其文化意涵。已知此母题主要阐释的命题有四:(一)人类必然屈服於时间的事实,应予承认与了解;(二)道教以修链肉身抗拒时间影响的方法,乃妥善且可行;(三)突显仙人具备往来空间的自在性格,与不受时间限囿的永恒性质,有助於确立道教仙人及仙境的观念;(四)加深仙境不受时间影响的原有意涵,并在空间之外,增加时间悠远的疏离感,区隔与拉大与凡界的差异与距离。惟仙境时间母题本蜕化自传统思维中对时间概念的感性反映,无法归纳在具有理智意识的道教理论中,即令唐五代道徒已察觉此母题在宣教上的积极作用,也做出容纳此概念的尝试,却仍归於徒然。职故,六朝所遗留仙凡两界时间差异如何换算的疑义,入唐以後亦无法得到解决,更遑论去统摄无时间差异的仙乡传说,仅成为仙境游历传说中少数的族类,存续与点缀在各种文类的创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鄉仙境 時間母題 唐五代 唐人小說 道教小說 志怪小說
全文增补中
论图谶与古代小说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晴川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5,203,共12页
汉魏六朝时期,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图谶,因与道教文化形态类似而为道教所融摄。特别是具有鲜明道教色彩的地理博物小说,在内容上大量采纳纬书,仿拟纬书的叙事体例,并将道教圣域图谶化和符箓化。六朝之后,谶纬遭到禁止,但并没有消亡,而是... 汉魏六朝时期,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图谶,因与道教文化形态类似而为道教所融摄。特别是具有鲜明道教色彩的地理博物小说,在内容上大量采纳纬书,仿拟纬书的叙事体例,并将道教圣域图谶化和符箓化。六朝之后,谶纬遭到禁止,但并没有消亡,而是发展为"轨革卦影"等形式的民间方术,并大量出现于笔记小说中,形成一种展现术技神奇、宣扬天命思想的小说文体。至明清时期,这类故事继续以笔记小说形态呈现,同时"图谶"思维开始内化为一种小说的结构艺术,丰富了古代小说的预叙手法,完成了从原始巫术到艺术审美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谶 道教小说 预叙
原文传递
《海游记》评介——兼评叶明生先生对陈靖姑信仰文化的研究
15
作者 黄瑞林 《福建宗教》 2001年第2期38-39,共2页
2000年6月,台湾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推出叶明生先生校注的《海游记》一书。该书是我国神怪小说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福建道教小说之瑰宝,对了解一个文化生态背景中的许多文化现象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 《海游记》 陈靖姑 信仰文化 叶明生 神怪小说 道教小说 文化生态背景 文化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