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四经》“道生法”命题辨正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宽锋 《船山学刊》 2019年第3期68-72,共5页
混淆"本根之道"与"天(地)之道",以及借用西方哲学传统中的"自然法"概念来"反向格义"《黄帝四经》甚或黄老之学中的"道"和"天(地)之道",是阻碍我们切近地理解"道生法&... 混淆"本根之道"与"天(地)之道",以及借用西方哲学传统中的"自然法"概念来"反向格义"《黄帝四经》甚或黄老之学中的"道"和"天(地)之道",是阻碍我们切近地理解"道生法"这一命题之意蕴的主要学理根源。"道生法"的过程实质上包括道生万物、万物自有其形名和确立其形名三个思想环节,而且"确立其形名"或"审其形名"的任务实际上是由"执道者"或"人主"来承担和完成的,而不是由"本根之道"所自发地完成的。《黄帝四经》中共存的"道生法"和"执道者生法"两个命题之间也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功能互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根 天(地)之 万物 形名
下载PDF
天地无私与为政公正——黄老之学的政治哲学解读
2
作者 宋宽锋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5-21,共7页
像《老子》一样,黄老之学的政治思考也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老子》和黄老之学的“道论”都关涉“本根之道”和“天地之道”,而且两种“道”也都具有规范性和非规范性的双重意义。非规范性的“天地之道”是黄老之学政治思考的主要... 像《老子》一样,黄老之学的政治思考也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老子》和黄老之学的“道论”都关涉“本根之道”和“天地之道”,而且两种“道”也都具有规范性和非规范性的双重意义。非规范性的“天地之道”是黄老之学政治思考的主要根据,与此相一致,黄老之学的政治思考关注最多的也是对“天地之道”的逆顺,以及政治生活中的祸福成败,而不是政治正当性的问题。规范性的“天地之道”是黄老之学政治哲学思考的“道论”基础,其理论核心就是“天地无私”,而其政治指向则是为政的公正和公平。为政的公正和公平通过“案法而治”和形式正义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之学 本根 天地之 天地无私 为政公正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幽显既位”之生命哲学观 被引量:2
3
作者 石翎笙 贺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68-1874,共7页
“幽显既位”之语可以代表古代宇宙自然哲学观及《黄帝内经》生命哲学观的基本内涵。其一,幽显所表达的可感与不可感状态对道本根论“有无观”及其如何引动事物变化具有重要哲学意义。道之“无”并非不存在,只是不显,即处于感官不可见... “幽显既位”之语可以代表古代宇宙自然哲学观及《黄帝内经》生命哲学观的基本内涵。其一,幽显所表达的可感与不可感状态对道本根论“有无观”及其如何引动事物变化具有重要哲学意义。道之“无”并非不存在,只是不显,即处于感官不可见、幽而不显的有实而无形状态。道作为本根在“幽”“显”状态间的自然自发转化,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换,是宇宙万物变化的内在根本形式。其二,幽显以其涵义上的对立与张力,可纳入阴阳二元论的理论范畴,侧重于阐释阴阳动静变化的基本机理。幽显哲学观与《黄帝内经》藏象、神明、司外揣内、见微知著、治未病等核心理论和思想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显 道本根论 有无 恒先 阴阳 藏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