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谛之我见
1
作者 康怡然 《科技风》 2011年第17期233-233,共1页
本文通过对佛教四谛中"道谛"的阐释,深度讨论了当代人的世界观及价值观,进一步讨论了面对生死应有的态度,意在对现代人进行开解。
关键词 佛教 道谛 生死
下载PDF
佛教哲学与佛教医学 被引量:2
2
作者 史旺成 《五台山研究》 1991年第2期17-21,共5页
佛教哲学是佛教独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佛教徒进行修持以期解脱的理论依据,也是佛教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石。深入研究佛教哲学与佛教医学的有机联系,必将促进哲学研究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佛教哲学博大精深,其中,与佛教医学密切相... 佛教哲学是佛教独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佛教徒进行修持以期解脱的理论依据,也是佛教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石。深入研究佛教哲学与佛教医学的有机联系,必将促进哲学研究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佛教哲学博大精深,其中,与佛教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四谛”、“缘起性空”“四大增损”、“五大归纳法”等内容。“四谛”是佛教的基本内容:四谛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以及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谛的意义是真理。四谛所依据的哲学理论是“缘起性空”“缘起”,亦名缘生,是“因缘生起”的略称。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哲学 缘起性空 道谛 缘起论 修持 摩诃止观 增损 文殊师利 入不二法门
下载PDF
阿育王和早期佛教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杏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阿育王是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印度孔雀帝国时代最伟大的统治者。在他统治时期,产生于前六世纪的佛教在印度境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本文想就阿育王和早期佛教的关系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早期佛教 阿育王 世界三大宗教 孔雀帝国 华氏城 达摩 舍卫城 吠舍离 僧伽 道谛
下载PDF
粗探佛道二家世界观之异同——老庄之道与佛学四谛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葛睿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93-295,共3页
佛学是一种重视"智慧"和"觉悟"的思想,道学是以"道"为核心的,关于本体论,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学术体系。这两者在面对社会和人生问题时,都提出来完善的理论,他们的共同理想是,为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 佛学是一种重视"智慧"和"觉悟"的思想,道学是以"道"为核心的,关于本体论,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学术体系。这两者在面对社会和人生问题时,都提出来完善的理论,他们的共同理想是,为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指导一条正确的解决途径。本文旨在描述原始佛教和早期道学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的异同。原始佛教中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其四谛思想,老子、庄子所代表的早期道学之主要观点是在"道"的引领下的无为等思想,二者虽在表述上不一致,但终极目标却是统一的,即引导人们摆脱现实带来的痛苦,追求心中的清净无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谛
原文传递
无慧者无定,无定者无慧。兼具定与慧,彼实近涅槃。——《法句经》
5
作者 君冈 《佛教文化》 1994年第2期4-4,共1页
这段经文很容易懂,无需多加解释。这里说的慧,按佛家的意思是观察四谛之法。四谛,一是苦谛,即说明人生多苦的真谛,苦是人生宇宙的真相;二是集谛,是说明人生为何是苦的真谛,人生的痛苦是因有贪瞋痴,造作种种恶业而招集来种种痛苦;三是灭... 这段经文很容易懂,无需多加解释。这里说的慧,按佛家的意思是观察四谛之法。四谛,一是苦谛,即说明人生多苦的真谛,苦是人生宇宙的真相;二是集谛,是说明人生为何是苦的真谛,人生的痛苦是因有贪瞋痴,造作种种恶业而招集来种种痛苦;三是灭谛,是说明涅槃境界才是消灭痛苦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业 法句经 道谛 无定 禅定 如水 定力 静之
下载PDF
舍妄归真:佛教修道论的基本结构
6
作者 覃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8-92,共5页
佛教四谛法中的道谛,即佛教的修道论是以"舍妄归真"为基本结构的,这个结构贯彻于大小乘佛教的修行理念和方法设计之中。本文梳理了这个结构的逻辑进路,回答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如何识妄,如何破妄等问题。了解这一结构对认识... 佛教四谛法中的道谛,即佛教的修道论是以"舍妄归真"为基本结构的,这个结构贯彻于大小乘佛教的修行理念和方法设计之中。本文梳理了这个结构的逻辑进路,回答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如何识妄,如何破妄等问题。了解这一结构对认识佛教的根本精神,认清修行路线和丰富心理治疗技术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道谛 舍妄归真 经典
原文传递
佛法的总纲—四圣谛——佛学基本知识讲座之二
7
作者 魏艾 《法音》 1982年第2期26-28,共3页
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佛法浩如烟海,典籍汗牛充栋。学者欲探其秘奥,究其要旨,除紧紧抓住缘起论的核心外,还要牢牢地握其总纲四圣谛。四圣谛称为佛法的总纲,大约有下而几点理由。1.佛陀一生教化,从鹿野苑三转四谛法轮,至化道... 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佛法浩如烟海,典籍汗牛充栋。学者欲探其秘奥,究其要旨,除紧紧抓住缘起论的核心外,还要牢牢地握其总纲四圣谛。四圣谛称为佛法的总纲,大约有下而几点理由。1.佛陀一生教化,从鹿野苑三转四谛法轮,至化道圆满将入涅槃时,复于《遗教经》中,三唱“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圣 遗教经 缘起论 鹿野苑 道谛 五蕴炽盛 至化 大不善地法 根本烦恼
原文传递
《印度佛学史》序论与第一篇(下)
8
作者 吕澂 金延林(整理)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128,F0003,共11页
第五章 佛说--缘起佛说四谛,其实本于缘起。苦谛谓生老病死等苦,则缘起之果也。集谛谓欲爱有爱等染著,则缘起之因也。灭谛谓爱灭而生死解脱,则缘起之还灭也。道谛谓八圣道,则所以还灭缘起者也(四谛解释依《中含》卷七《分别圣谛经》。... 第五章 佛说--缘起佛说四谛,其实本于缘起。苦谛谓生老病死等苦,则缘起之果也。集谛谓欲爱有爱等染著,则缘起之因也。灭谛谓爱灭而生死解脱,则缘起之还灭也。道谛谓八圣道,则所以还灭缘起者也(四谛解释依《中含》卷七《分别圣谛经》。又《中含》七《拘絺罗经》,就缘起说四谛,可勘)。故尊者马胜举偈告舍利以佛说之要,若曰:“呜呼!如来实说缘生诸法与其因缘灭尽,大沙门如是说。”(此依寺本婉雅译。旧译偈文见于前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起说 道谛 印度佛学 生老病死 中含 生死
原文传递
佛教与和平——在接受庭野和平奖仪式上的讲话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朴初 《法音》 1985年第4期3-5,共3页
当我得知庭野和平财团将授予我1985年庭野和平奖的消息后,一种严肃的责任感,使得我的心情一直惴惴不安。因为作为一个佛陀的弟子,在发扬佛陀教义和维护人类和平的事业中,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一点工作,而且做得还很不够,接受这样崇高的... 当我得知庭野和平财团将授予我1985年庭野和平奖的消息后,一种严肃的责任感,使得我的心情一直惴惴不安。因为作为一个佛陀的弟子,在发扬佛陀教义和维护人类和平的事业中,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一点工作,而且做得还很不够,接受这样崇高的荣誉,我深感受之有愧。但是,想到多年来,我能够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维护世界和平做些工作,完全是我国全体宗教界人士共同努力和日本各界友人亲密合作的结果。因此,我把今天在这里接受庭野和平奖看作是我国宗教界的集体荣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界人士 集体荣誉 佛教界 中国佛教协会 缘起论 宗教信仰者 道谛 基本教义 观世音菩萨 释迎牟尼
原文传递
原始佛教的缘起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惠明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5-27,共3页
赵朴初居士在《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文中写道:佛法的基本内容可以用"四圣谛"来概括(谛的意思是真理):苦谛,指经验世界的现实;因谛(或集谛),指产生痛苦的原因;灭谛,是痛苦的消灭;道谛,指灭苦的方法.佛经所说的道理非常多... 赵朴初居士在《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文中写道:佛法的基本内容可以用"四圣谛"来概括(谛的意思是真理):苦谛,指经验世界的现实;因谛(或集谛),指产生痛苦的原因;灭谛,是痛苦的消灭;道谛,指灭苦的方法.佛经所说的道理非常多,其实都是围绕四圣谛而展开讨论的.四圣谛所依据的根本原则是缘起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佛教 缘起论 道谛 四圣 杂阿含经 赵朴初 世俗 自性 业感缘起
原文传递
释伽牟尼与佛教
11
作者 兰光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3-43,共1页
恩格斯说:‘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早期佛教和当时各种新思潮一样。是在列国时代的‘伟大转折’里所创立起来的新宗教。释伽牟尼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所提倡... 恩格斯说:‘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早期佛教和当时各种新思潮一样。是在列国时代的‘伟大转折’里所创立起来的新宗教。释伽牟尼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所提倡的哲理以及由他开始的宗教运动对东方文明具有深远影响,作为历史人物他可以与之同时代的孔子相比。释伽牟尼原名悉达多·乔达摩,相传生于公元前566年或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485年。生于释伽国。释伽牟尼意为释伽族的隐修者。牟尼的原意是‘寂默’或佛陀(简称为佛,意即觉者)。释伽牟尼所传宗教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意为四项‘真理’。即一苦谛、二集谛、三灭谛、四道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悉达多 早期佛教 寂默 达摩 东方文明 历史人物 道谛 正精进 佛教教义
原文传递
佛教的醒世智慧
12
作者 西妙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3-8,47,共7页
任何学说皆含有思想内核与外在形式,即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深刻的思想配以巧妙的表达方式,可奏相得益彰之效,所谓“文以载道,道因文远”。佛教为一智慧之宗教,佛陀彻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他说法度生很注重善巧方便、应机施教,为后世树... 任何学说皆含有思想内核与外在形式,即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深刻的思想配以巧妙的表达方式,可奏相得益彰之效,所谓“文以载道,道因文远”。佛教为一智慧之宗教,佛陀彻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他说法度生很注重善巧方便、应机施教,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楷模。佛教东来后,我国的高僧大德们探幽发微,创宗立派,以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阐扬佛法,比如俗讲、变文、以诗喻禅、以画喻禅等,作了许多醒世的工作。西妙先生《佛教的醒世智慧》一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佛教的醒世智慧作了探讨。这篇文章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用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佛法,这是我们当代佛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读者一定会有很多新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 十二因缘 四十二章经 五蕴炽盛 道谛 五欲 安士全书 弘法 三法印
原文传递
论开悟——第二讲 教下的开悟
13
作者 贾题韬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3-25,共3页
一谈“开悟”不少人会为之咋舌,以为不是一般境界,不是轻易可谈的事。我曾经对佛教的开悟也怀疑这,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甚至怀疑到底有无此事呢!虽然看了不少经论,对之总是茫然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使我接触到禅宗。启示了我,感到开悟... 一谈“开悟”不少人会为之咋舌,以为不是一般境界,不是轻易可谈的事。我曾经对佛教的开悟也怀疑这,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甚至怀疑到底有无此事呢!虽然看了不少经论,对之总是茫然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使我接触到禅宗。启示了我,感到开悟是可能的。继续摸索一段时期确实解决了我思想上不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论 无漏智 加行位 道谛 十六观 资粮位 戒体 三十七
原文传递
论开悟 第四讲 略说小乘的开悟
14
作者 贾题韬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0-33,共4页
我早年在学习《俱舍论》时,对阿罗汉的果位发生了怀疑。我们知道,佛教非但不怕别人怀疑,并且还提倡大胆地怀疑!每一部论著的成立,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反复地研讨和辩论?加《俱舍论》、《中观论》、《成唯识论》等,它们之所以被通称为论,... 我早年在学习《俱舍论》时,对阿罗汉的果位发生了怀疑。我们知道,佛教非但不怕别人怀疑,并且还提倡大胆地怀疑!每一部论著的成立,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反复地研讨和辩论?加《俱舍论》、《中观论》、《成唯识论》等,它们之所以被通称为论,就是因为它们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人的卓识远见,而是经过大批学者善知识们在精心辨析和缜密地抉择之后确定下来的。经得起风吹浪打的论——就是智慧的汗水和血肉汇集起来的海洋。要学会佛法或真正弄懂佛学这门博大精深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俱舍论 成唯识论 中观论 四正勤 三十七 四神足 卓识远见 道谛 加行位 十二因缘
原文传递
佛教常识答问
15
作者 赵朴初 《法音》 1981年第4期7-13,共7页
二、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问:佛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我前面说过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 Dukkhas... 二、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问:佛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我前面说过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 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 Samudaya-sacca),说苦的消灭(灭谛 Nirodha-sacca)和灭苦的方法(道谛 Magga-sacca)。佛教经籍非常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常识 道谛 缘起论 佛教教义 佛教经籍 诸行无常 一切法 释迎牟尼 三法印
原文传递
佛法之根本与教法之分类(上)
16
作者 吴信如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14,共7页
关键词 根本烦恼 欲界 道谛 三十七 色蕴 波逸提 转依 见惑 色界 波罗提木叉
原文传递
佛法的基本教义
17
作者 李安 《法音》 1987年第1期9-10,共2页
佛家的学说,即佛教的义学,能不能用简明扼要的语句将它提纲挈领地概括为几句话,成为一个基本纲领呢?我看是可以的,而且前人已经做过这种工作。本文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佛法的基本教义作一浅近的介绍,使初学者易于领会。
关键词 基本教义 道谛 实相 三转法轮 三大宗教 佛教信徒 染净 业感缘起 佛所
原文传递
试论听闻正法的重要性
18
作者 苦心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14,共2页
佛门中流传着人身难得、中国难生(指有住持三宝的区域)、佛法难闻(即听闻正法)的说法,这并非无病呻吟,更非无知妄说,而是佛陀金口亲宣。最早译成的《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解说颇详。关于人身难得,佛有过生动的开示,他曾指着身边的一只蚂... 佛门中流传着人身难得、中国难生(指有住持三宝的区域)、佛法难闻(即听闻正法)的说法,这并非无病呻吟,更非无知妄说,而是佛陀金口亲宣。最早译成的《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解说颇详。关于人身难得,佛有过生动的开示,他曾指着身边的一只蚂蚁对弟子们说:这只蚂蚁在迦叶佛时就堕在蚁类,直到我今出世,仍未脱此蚁身。可见“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诚不虚也。佛还告诫弟子: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但我们是否知道,人身难得的后面,隐藏着比这更可怕的暗流呢?人身的确难能可贵,因为三世诸佛都是在人间示现成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说四十二章经 迦叶佛 无知妄说 道谛 在人间 辟支佛 末法时代 自利利他 信仰佛教 三十七
原文传递
佛教常识答问
19
作者 赵朴初 《佛教文化》 2021年第6期119-123,共5页
问:佛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我前面说过,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duhkha-saty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 问:佛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我前面说过,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duhkha-saty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samudayasatya),说苦的消灭(灭谛nirodha-satya)和灭苦的方法(道谛m a rga-sat-y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常识 道谛 佛教教义 生老病死 解脱 佛法 释迦牟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