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教-经与孔子“斯文”的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8,共6页
孔子以承担"斯文"自命,而"斯文"在孔子之前,则是尧舜之道与三代礼乐,其实践的主体为帝王,其实践的方式则是制礼作乐;孔子不得其位,只能以教(具体说就是六经的整理)承担"斯文",由此而导致了"斯文&qu... 孔子以承担"斯文"自命,而"斯文"在孔子之前,则是尧舜之道与三代礼乐,其实践的主体为帝王,其实践的方式则是制礼作乐;孔子不得其位,只能以教(具体说就是六经的整理)承担"斯文",由此而导致了"斯文"的结构性变化,斯文具有道、教、经三个层面,合之方能见"斯文"的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斯文 道-教-经
下载PDF
为什么是智仁勇之德,才开启了中庸的可能性?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98,共7页
中庸之道不可离,然而它又是不可能的,在《中庸》这种矛盾的叙述中打开了中庸的内在困厄。对于中庸而言,只有在智仁勇三达德中,中庸之道才能开启。为什么恰恰是德,而不是其他,构成了进入中庸的惟一途径?文章试图追问此一问题,在更广泛的... 中庸之道不可离,然而它又是不可能的,在《中庸》这种矛盾的叙述中打开了中庸的内在困厄。对于中庸而言,只有在智仁勇三达德中,中庸之道才能开启。为什么恰恰是德,而不是其他,构成了进入中庸的惟一途径?文章试图追问此一问题,在更广泛的视野中对此加以逻辑地展开:中庸是性、道、教的相互通达构成的文化境域总体,而在个人的修道活动中打开这个境域总体,也就是在修道活动中挣脱已经现成化的文化境域、重新开启一个新的文化境域总体,而这正是中庸之道的内在困厄的实质。也只有德才提供了真正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 德与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