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业遗产城市及其景观形态的演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天新 周雪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111,共5页
通过世界遗产中8个矿业城市的案例分析,发现矿业遗产城市的概念及其在景观形态演化中,表现出"更替与回归"的规律,即随着矿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不断发生更高阶段的城市生活性景观对前期生产性景观的更替。这个过程会因矿业资... 通过世界遗产中8个矿业城市的案例分析,发现矿业遗产城市的概念及其在景观形态演化中,表现出"更替与回归"的规律,即随着矿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不断发生更高阶段的城市生活性景观对前期生产性景观的更替。这个过程会因矿业资源的枯竭而冻结,最终产生向矿业生产原初景观的回归。过程中的4大影响动力包括矿业生产、社会分异、城市发展和时代潮流,其中矿业生产是形成矿业遗产城市景观的基础,其他要素则为城市增添了多样性的空间和活力。各个要素之间发生复杂的交互作用,导致更替与回归过程的发生,主要表现在选址环境、公共空间、分区布局和形式风格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矿业遗产城市 景观形态 更替回归
下载PDF
世界遗产城市地区空间变迁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俞来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7-153,共7页
该文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研究世界遗产城市地区空间变迁:土地利用,在对国际上土地利用相关研究综述之后,概要介绍了世界遗产城市及其历史时期空间变迁;然后,从土地利用历史断面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近300年来各时期世界... 该文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研究世界遗产城市地区空间变迁:土地利用,在对国际上土地利用相关研究综述之后,概要介绍了世界遗产城市及其历史时期空间变迁;然后,从土地利用历史断面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近300年来各时期世界遗产城市地区的土地覆盖特征,以及从土地利用历史路径的角度出发,具体阐述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土地覆盖特征所形成的过程,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近300年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人口发展和土地开发在总量增加的同时也伴随了世界性的迁移,这一阶段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主导土地覆盖类型大部分都转变为农业或半农业,这种变化尤其体现在20世纪当中;最后,文章初步比较了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的空间变迁情况,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在这一阶段的土地利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前者更多是一种外延式增长,而后者更多是一种内生式增长,土地利用向农业和半农业的转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要比世界遗产城市地区早大概两个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城市 城市地区 空间变迁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世界遗产城市联盟:从地方到全球的新公共管理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俞来雷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87,93,共7页
本文从"新地区主义"和"新公共管理"出发介绍世界遗产城市联盟(OWHC),并具体从世界遗产城市联盟的城市单元、友好结盟、区域同盟以及全球机构四个不同尺度,阐述其作为从地方到全球的新公共管理实践。
关键词 世界遗产城市联盟 新地区主义 新公共管理
下载PDF
世界遗产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环境背景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俞来雷 《中国名城》 2013年第1期21-27,共7页
从空间支撑性的角度比较研究世界遗产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环境背景,选取的环境背景要素是归一化植被指数,在对两类遗产城市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别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比较了两者的异同,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从世界遗产城市与国... 从空间支撑性的角度比较研究世界遗产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环境背景,选取的环境背景要素是归一化植被指数,在对两类遗产城市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别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比较了两者的异同,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从世界遗产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各地域年归一化植被指数算术平均值的比较来看,以60km研究半径为分界点,在小于60km区间前者植被情况整体高于后者,而在60km-200km区间后者植被情况整体高于前者,且世界遗产城市各地域年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布更为离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各地域年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布更为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城市 城市地区 环境背景 归一化植 被指数
下载PDF
世界遗产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降水比较
5
作者 俞来雷 《中国水利》 2013年第4期61-64,共4页
对世界遗产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的降水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从水资源的视角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就城市地区中心点降水的整体情况而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比世界遗产城市相对丰富且极端;从城市地区各地... 对世界遗产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的降水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从水资源的视角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就城市地区中心点降水的整体情况而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比世界遗产城市相对丰富且极端;从城市地区各地域降水情况的比较来看,世界遗产城市均值基本维持在840 mm左右,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则在930 mm左右,且前者各地域年降水总量的分布更为集中,后者各地域年降水总量的分布更为离散。同时也说明:对于城市地区各地域降水而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降水呈现多样性的类型集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地区 降水
下载PDF
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土地覆盖研究
6
作者 俞来雷 《中国名城》 2012年第4期4-11,共8页
从空间差异性的角度研究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地理区划:土地覆盖,在对国际上土地覆盖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之上,概要介绍了世界遗产城市、城市地区等相关概念以及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研究首先从两个方面:土地覆盖结构与土地覆盖特征出发对世... 从空间差异性的角度研究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地理区划:土地覆盖,在对国际上土地覆盖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之上,概要介绍了世界遗产城市、城市地区等相关概念以及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研究首先从两个方面:土地覆盖结构与土地覆盖特征出发对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作介绍;并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LCCS),将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归纳为四大类:陆地植被覆盖(VT)类型、水域植被覆盖(VA)类型、陆地非植被覆盖(NVT)类型以及水域非植被覆盖(NVA)类型;最后选取各类中典型的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作概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城市 城市地区 地理区划 土地覆盖
下载PDF
文化遗产城市哈尔滨都市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7
作者 刘可心 《科技信息》 2012年第19期158-158,193,共2页
哈尔滨作为典型的文化遗产城市,拥有丰富的、珍贵的都市旅游资源,成为开发哈尔滨都市旅游的重要依托。哈尔滨必须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都市旅游开发的关系,研究哈尔滨都市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发展模式等,推动哈尔滨都市旅游的进一步... 哈尔滨作为典型的文化遗产城市,拥有丰富的、珍贵的都市旅游资源,成为开发哈尔滨都市旅游的重要依托。哈尔滨必须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都市旅游开发的关系,研究哈尔滨都市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发展模式等,推动哈尔滨都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城市 都市旅游 开发模式
下载PDF
促进世界遗产城市和谐发展
8
作者 罗卿 《建筑与文化》 2005年第4期18-23,共6页
针对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所涉及的一些特殊矛盾,探讨世界遗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应重点关注并切实解决的一些问题,阐明城市总体规划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和谐发展 世界遗产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 特殊矛盾 地方经济 修编
下载PDF
南京向申报“世界遗产城市”迈进
9
《建筑与文化》 2004年第5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南京市 “世界遗产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遗迹 维修
下载PDF
世界遗产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0
作者 Eugenio Yunis 周广西 《中国名城》 2009年第3期19-21,共3页
本文回顾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对世界城市尤其是遗产城市的影响,介绍了世界遗产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相关原则,并提出了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解决世界遗产城市旅游拥挤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世界遗产城市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情感认知评价视角下文化遗产城市游客遗产责任行为形成机制
11
作者 蔡礼彬 程晓盈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8-1298,共21页
文化遗产城市是一种容纳着城市日常生活、依旧处于生长变化中的活态文化遗产。在后工业社会,旅游业成为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化已经成为解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方式。大量游客涌入文化遗产城市,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 文化遗产城市是一种容纳着城市日常生活、依旧处于生长变化中的活态文化遗产。在后工业社会,旅游业成为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化已经成为解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方式。大量游客涌入文化遗产城市,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却也为遗产管理带来了挑战。从游客可持续旅游行为视角出发,以情感认知评价理论为基础,探讨文化遗产城市游客感知价值的结构维度,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其对文化依恋、遗产责任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游客涉入在该模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文化遗产城市游客感知价值包含7个结构维度,分别是城市景观价值、城市人文价值、城市功能服务价值、情感价值、社交价值、文化认知价值与审美价值。(2)文化遗产城市游客感知价值能够有效激发游客遗产责任行为。(3)文化依恋是连接游客感知价值对遗产责任行为影响的关键中介因素。(4)游客涉入是游客感知价值对文化依恋的作用边界。研究结果揭示了游客感知价值对遗产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为文化遗产城市进行游客管理提供了认知与情感层面的启示,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责任行为 感知价值 文化遗产城市 文化依恋 混合研究方法 情感认知评价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多尺度价值链接的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
12
作者 肖竞 张芮珠 +2 位作者 刘环宁 张晴晴 曹珂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基于人本价值视角,将遗产对象视为历史文化传承的场域空间,从城市与城区、片区与地段、建筑与场所三重空间尺度,提出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方法。以孤岛文化空间历史价值链接、历史文化空间当代价值链接、小微文化空间价... 基于人本价值视角,将遗产对象视为历史文化传承的场域空间,从城市与城区、片区与地段、建筑与场所三重空间尺度,提出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方法。以孤岛文化空间历史价值链接、历史文化空间当代价值链接、小微文化空间价值媒介链接3种价值链接机制为底层逻辑,建立城区遗产同源要素统筹、地段遗产文化生境统筹、建筑遗产价值媒介统筹3种要素统筹模式,以及城市文化空间网络建构、地段文化空间功能组织、建筑文化空间场景营造3种空间组构方案,以期突破传统遗产保护理论在遗产价值认知、价值链接和要素统筹方面的瓶颈,为我国城市遗产保护活化和价值传承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遗产 文化空间 价值链接 统筹保护 人本视角 文化生境 历史场景
下载PDF
城市遗产足迹视角下的老城区人文游径构建方法
13
作者 夏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在城市遗产足迹视角下,提取空间价值性、整体关联性、动态适宜性等3大目标,以南昌老城区为例,层层递进,探讨老城区人文游径构建的方法。在凸显游径本体空间价值的目标下,运用史地学手段强化显性本体价值和挖掘隐性本体价值,梳理价值性... 在城市遗产足迹视角下,提取空间价值性、整体关联性、动态适宜性等3大目标,以南昌老城区为例,层层递进,探讨老城区人文游径构建的方法。在凸显游径本体空间价值的目标下,运用史地学手段强化显性本体价值和挖掘隐性本体价值,梳理价值性线性空间载体,通过历史溯源绘制线性人文历史框架底图;在强化周边簇群整体关联价值的目标下,依托线性人文历史框架底图关联周边的历史人文要素、自然景观要素和文商旅要素,构建人文自然资源簇群,强化以游径为骨架的点、线、面整体价值的提升;在提升游径动态适宜价值的目标下,构建导览系统、布置街道家具和设置服务驿站,以提高游径的文旅体验性和步行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游径 老城区 城市遗产足迹 空间价值性 整体关联性 动态适应性 南昌
下载PDF
城市遗产的“复写本”隐喻与再写方法探究
14
作者 段俊池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复写本”与“再写”概念激发了如何以新的视角审视、保护和干预城市遗产的讨论。通过“复写本”与“悔改”艺术创作的隐喻,城市遗产得以被赋予了分层结构与文本属性。文章据此探讨了城市遗产“再写”的方法论,以及解决“痕迹与潜在结... “复写本”与“再写”概念激发了如何以新的视角审视、保护和干预城市遗产的讨论。通过“复写本”与“悔改”艺术创作的隐喻,城市遗产得以被赋予了分层结构与文本属性。文章据此探讨了城市遗产“再写”的方法论,以及解决“痕迹与潜在结构”“历史不在场与空白”“旧文本累积叠压”三种不同遗产问题的“再写”实践案例。旨在通过以上概念、理论及实例的介绍与研究,为中国在未来可能面临的城市遗产干预与设计问题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遗产 遗产干预 复写本 批判性诠释 再写
下载PDF
近代以来西安城市文化遗产公共空间化历程研究
15
作者 蒋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6-474,共9页
城市文化遗产的公共空间化是推动和实现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复兴的关键因素,亦对历史城市整体空间发展与演进产生重要影响.自近代以来,西安针对重要城市文化遗产进行公共空间化探索实践,通过重塑文化地标、联结历史空间、弘扬遗产价值,在... 城市文化遗产的公共空间化是推动和实现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复兴的关键因素,亦对历史城市整体空间发展与演进产生重要影响.自近代以来,西安针对重要城市文化遗产进行公共空间化探索实践,通过重塑文化地标、联结历史空间、弘扬遗产价值,在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持续彰显古都历史格局、延续古都文化基因,是我国城市文化遗产公共空间化历程中创新性保护实践的典型代表与时代缩影.通过历史文献研究,对近代以来西安城市文化遗产公共空间化的三个历史阶段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历史经验,以资鉴当代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城市文化遗产 传承 空间公共化
下载PDF
基于整体价值保护的城市文化遗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16
作者 吴宇婷 王玏 《城市建筑》 2024年第4期13-17,25,共6页
城市文化遗产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且不可再生,承载着城市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信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及其衍生灾害频发,对文物古迹等文化遗产造成破坏。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通过遗产整体价值评价和暴雨洪涝灾害... 城市文化遗产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且不可再生,承载着城市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信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及其衍生灾害频发,对文物古迹等文化遗产造成破坏。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通过遗产整体价值评价和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两方面来构建评估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文化遗产风险图。结果表明,武汉市主城区文化遗产整体价值等级与灾害风险等级在空间上呈正相关,高价值-高风险区域集中分布在长江和汉江交汇口周边。评估模型的构建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遗产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遗产 整体价值 不可移动文物 暴雨洪涝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的城市遗产保护利用——以德胜门内大街区块为例
17
作者 韩彤彤 陈雳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0-69,共10页
城市历史景观这一方法的提出,将城市遗产的保护、管理和规划战略纳入当地发展进程和城市规划中去,其与当代城市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相一致。德胜门内大街历史片区位于北京中轴线以西的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内,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大背景下... 城市历史景观这一方法的提出,将城市遗产的保护、管理和规划战略纳入当地发展进程和城市规划中去,其与当代城市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相一致。德胜门内大街历史片区位于北京中轴线以西的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内,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大背景下,经时代发展,呈现出一种新旧文化交织,新韵旧风交响的现状。以德胜门内大街历史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历史景观等工具,整理归纳片区的历史发展与历史层积,探索城市整体性保护下城市遗产保护利用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片区 德胜门内大街 城市遗产 城市历史景观 整体性保护
下载PDF
公共政策视角下新南威尔士州保护管理档案制度研究--浅论对我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18
作者 张莺 《城市建筑》 2024年第8期73-77,共5页
我国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走向城市遗产保护新时期,国家层面多次强调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国家与地方都亟待构建和完善整体保护、积极保护新要求下的政策制度。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公共资源,为满足公共利益需受到保护。文章从公共政... 我国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走向城市遗产保护新时期,国家层面多次强调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国家与地方都亟待构建和完善整体保护、积极保护新要求下的政策制度。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公共资源,为满足公共利益需受到保护。文章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系统性、动态性的视角来理解遗产保护政策,通过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环境遗产保护监管和开发管理的核心制度--保护管理档案制度的研究,分析其保护思想、政策体系、制度内容,为我国城市遗产保护政策制度的完善提供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环境遗产 城市遗产 保护管理档案制度
下载PDF
安顺城市文化遗产公众教育提升路径探究
19
作者 董天倩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8-33,共6页
安顺建城六百余年,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鉴于当前城市文化遗产的公众教育程度不高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安顺城市文化遗产的公众教育:一是建立安顺城市文化遗产数据库,为公众教育提供多样化的资源;二是搭建城市文化遗产... 安顺建城六百余年,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鉴于当前城市文化遗产的公众教育程度不高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安顺城市文化遗产的公众教育:一是建立安顺城市文化遗产数据库,为公众教育提供多样化的资源;二是搭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平台,强化公众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三是创新安顺城市文化遗产的阐释方式,丰富城市文化遗产公众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四是加强安顺城市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的融合。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强化公众对安顺城市文化遗产的知晓程度以及保护意识,从而达到传播安顺城市文化、形塑安顺城市文化形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顺 城市文化遗产 公众教育
下载PDF
德国“城市设计型遗产保护”计划的实施与启示
20
作者 臧秋云 张文辉 王晓羽 《城市建筑》 2024年第6期101-103,共3页
德国重视保护历史城镇,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保护体系。统一后,德国开展了一系列以国家资助为主的计划。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家资助计划中“城市设计型遗产保护”计划核心的实施策略,即整体性保护、政府主导、均衡地区资金、市民造... 德国重视保护历史城镇,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保护体系。统一后,德国开展了一系列以国家资助为主的计划。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家资助计划中“城市设计型遗产保护”计划核心的实施策略,即整体性保护、政府主导、均衡地区资金、市民造城,总结了相关启示,同时文章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历史城镇保护 城市设计型遗产保护 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