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义本体的太原市工业遗产社区建筑风貌特征研究--以太重苏联专家楼、矿机厂苏式住宅为例
1
作者 张子博 李旭艳 +1 位作者 曹如姬 康峰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基于语义本体法,选取太重苏联专家楼、矿机厂苏式住宅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响其风貌特征的建筑平面、屋顶、墙体、门窗及阳台、细部装饰五部分要素进行语义本体分析,并结合比较分析,探知太原市工业遗产社区风貌演变的过程与原因。结果表明... 基于语义本体法,选取太重苏联专家楼、矿机厂苏式住宅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响其风貌特征的建筑平面、屋顶、墙体、门窗及阳台、细部装饰五部分要素进行语义本体分析,并结合比较分析,探知太原市工业遗产社区风貌演变的过程与原因。结果表明:太原市工业遗产社区风貌特征体现为简洁高效的街坊组织方式、标准化的立面设计、元素多样的细部装饰,其风貌演变受到资源配置方式与政府政策的影响,表现为社区规划形式更为丰富、空间组织更加便捷、建筑风格更加多元。以期为今后太原市工业遗产社区的改造与更新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社区 建筑风貌特征 语义本体
下载PDF
迈向第三空间:城市更新中遗产社区的情感流变与异质性认同
2
作者 杨程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0-1422,共13页
文章以杭州市馒头山社区为研究案例,以田野调查方式获取资料,采用参与式观察、网络文本分析等方法,从空间生产理论与微观史视角出发,剖析遗产空间变迁与地方意义建构的关系,及以城市更新为表征的现代化对民众日常的影响,试图回应近年城... 文章以杭州市馒头山社区为研究案例,以田野调查方式获取资料,采用参与式观察、网络文本分析等方法,从空间生产理论与微观史视角出发,剖析遗产空间变迁与地方意义建构的关系,及以城市更新为表征的现代化对民众日常的影响,试图回应近年城市研究的“微观史”转向。结果表明:1)第一空间的改造对地方环境提升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具正面效应,对地方情感产生积极引导作用;2)权威群体基于规划改造将遗产社区转化为符合国家政府构想的第二空间,使其转变为具消费、生产及休闲属性的第三空间;3)各行动主体基于异质性感知,受权威群体第二空间构想的影响,在日常实践中重构第三空间,在情感流变中或可面临迷失、分化风险。审视城市更新过程中的遗产社区,需关注其迈向第三空间的非均衡与不稳定,认可活化遗产所激发的“地方进步感”时,更应关注“地方分化感”的萌生,否则将桎梏于第二空间的构想幻象中,使“遗产的共享性”成为伪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社区 第三空间 城市更新 遗产呈现 情感认同 杭州馒头山社区
下载PDF
共享理念视角下工业遗产社区活化设计策略研究——以郑州市国棉三厂社区为例
3
作者 崔晓棠 范雨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3-137,共5页
从共享理念视角出发,以郑州市国棉三厂为例,探讨工业遗产社区的活化设计。分析郑州市国棉三厂社区的历史沿革、空间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活化设计策略和活化设计的实施措施,以期实现工业遗产社区的活化... 从共享理念视角出发,以郑州市国棉三厂为例,探讨工业遗产社区的活化设计。分析郑州市国棉三厂社区的历史沿革、空间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活化设计策略和活化设计的实施措施,以期实现工业遗产社区的活化与可持续发展,促进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理念 工业遗产社区 活化设计 郑州市国棉三厂社区
下载PDF
城市治理与空间转型背景下上海遗产社区建设和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详 常婧超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文章从当代城市治理与空间转型的现实背景出发,指出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逻辑已从以二维扩张为表征的增量开发转换为以多方参与为特征的存量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将由上海里弄构成的遗产社区选作观察对象,通过剖析遗产社区的基层治理... 文章从当代城市治理与空间转型的现实背景出发,指出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逻辑已从以二维扩张为表征的增量开发转换为以多方参与为特征的存量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将由上海里弄构成的遗产社区选作观察对象,通过剖析遗产社区的基层治理议题和空间发展问题,尝试从社区建设和公众参与两方面探讨遗产社区治理与空间转型的发展方向。首先,将遗产社区置于上海社区建设运动中进行分析,指出遗产社区面临的3大问题并未在这场运动中得以解决。然后,尝试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并通过梳理公共参与理论的演进过程指出,在上海的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一种动态平衡下有限度的公众参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基于此,在对上海基层社会治理情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社区共同利益的公众参与方式。最后,提出面向遗产社区3大问题的公众参与渠道构建方式,认为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更新的治理逻辑需要在均衡各方权益并发挥各方作用的基础上重新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 遗产社区 社区建设 公众参与 多元利益主体
下载PDF
多重身份语境下鼓浪屿遗产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5
作者 蔡松荣 张娜 李渊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第4期121-125,共5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潮的演进,世界遗产开始超越遗产本体保护而关注遗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总结遗产社区的发展模式或探讨其存在的矛盾与冲突问题,且将诸多因素视为单一独立的存在,割裂了彼此间的联系与互动。本文从...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潮的演进,世界遗产开始超越遗产本体保护而关注遗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总结遗产社区的发展模式或探讨其存在的矛盾与冲突问题,且将诸多因素视为单一独立的存在,割裂了彼此间的联系与互动。本文从“遗产+社区+景区”的多重身份语境下分析了鼓浪屿遗产社区遗产保护、社区建设和旅游经济的多重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提出了社区衰落、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旅游繁荣、可持续发展外部压力过大,遗产保护受困、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其次,梳理了鼓浪屿遗产地社区在“社区”层面改善教育、保障民生、激发社区内生动力,在“景区”层面有效限游、文旅融合、科学发展旅游业,在“遗产”层面立法保障、优化管理、理顺保护体制等多个层面上的实践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浪屿 多重身份语境 可持续发展 遗产社区
下载PDF
共生视角下的大遗址区遗产社区生活圈营造策略研究——以杜陵遗产社区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权东计 任宜欣 朱海霞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98-205,共8页
避免大遗址社区属性和社会价值的弱化,弥补周边社区文化底蕴和情感连结的缺失,有机结合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是新时代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大遗址特色文化空间的重要任务。通过验证杜陵与社区之间的共生关系,研究杜陵遗产社区内部... 避免大遗址社区属性和社会价值的弱化,弥补周边社区文化底蕴和情感连结的缺失,有机结合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是新时代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大遗址特色文化空间的重要任务。通过验证杜陵与社区之间的共生关系,研究杜陵遗产社区内部的共生机制,从功能、情感、文化、经济4个共生维度,提出可以增强共生关系的大遗址区遗产社区生活圈营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机制 大遗址区 遗产社区 遗产社区生活圈营造 杜陵
下载PDF
城市工业遗产社区保护的路径依赖及路径创新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丽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46,共6页
引入路径依赖理论框架,指出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工业遗产社区在一系列正增长机制影响下,形成"单位制"、"政府主导"保护路径,并衍生出体制、政策、主体及资金方面的负锁定效应。在以旧城改造为主导模式的城市... 引入路径依赖理论框架,指出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工业遗产社区在一系列正增长机制影响下,形成"单位制"、"政府主导"保护路径,并衍生出体制、政策、主体及资金方面的负锁定效应。在以旧城改造为主导模式的城市更新进程中,应通过构建多元化保护主体,创建遗产保护政策体系,建设社区商业综合体,创新产业化利用方式等路径,突破目前保护路径的闭锁效应,实现工业遗产社区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社区 保护 单位制 路径依赖 路径创新
下载PDF
论公共文化空间介入工业遗产社区改造的前提、难点与前景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韩晗 黄美玲 《晋阳学刊》 2022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工业遗产社区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社区改造有助于实现“人民城市”建设的“秀带”愿景。但目前工业遗产社区改造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忽视了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本文认为公共文化空间介入工业遗产社区改造是焕发社区长久... 工业遗产社区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社区改造有助于实现“人民城市”建设的“秀带”愿景。但目前工业遗产社区改造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忽视了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本文认为公共文化空间介入工业遗产社区改造是焕发社区长久生命力的有力保障,针对工业遗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应在完成更新社区物质空间、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提高社区凝聚力的前提下,着力克服民间资本参与度低、居民文化消费观不健全、公共文化供给长期缺位、同质化商业模式复制的改造难点。最后基于调研基础,提出“乡贤+基层党建”“资源+现有政策”“生活+第三产业”“特色+地域文化”等前景路径以供具体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社区 公共文化空间 社区改造 前景路径
下载PDF
城市工业遗产社区记忆场所活化研究——以沈阳铁西区工人村为案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丽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9-106,共8页
工业遗产社区诞生于工业革命和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它是产业工人群体共享集体记忆,形成工业乡愁、邻里情感和地方认同的记忆场所。选取沈阳铁西区工人村为案例地,采用文献、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记忆场所的活化实践。研究发现,... 工业遗产社区诞生于工业革命和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它是产业工人群体共享集体记忆,形成工业乡愁、邻里情感和地方认同的记忆场所。选取沈阳铁西区工人村为案例地,采用文献、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记忆场所的活化实践。研究发现,2006年至今,铁西区工人村记忆场所主要形成两种活化模式:地方工业文化和情感记忆取向的工人村生活馆模式及地方发展取向的“养老服务+生活馆”的复合功能模式。记忆场所活化应在地方社会情境框架下,借助文化记忆和新置换功能间的平衡和互构,实现保持地方文化身份和地方发展的多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社区 记忆场所 活化 铁西区工人村
下载PDF
工业遗产社区绿色化改造策略研究——以天津市棉三宿舍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晓峰 邱爽 孙洁洋 《建筑节能》 CAS 2019年第2期77-80,共4页
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已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关注的重点,工业遗产社区作为居住建筑中正在丧失的独特类型,具有更高的保护价值。通过对天津第三棉纺织厂宿舍热环境、水循环和人居环境方面的实地调研,综合分析其作为典型工业遗产社区在... 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已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关注的重点,工业遗产社区作为居住建筑中正在丧失的独特类型,具有更高的保护价值。通过对天津第三棉纺织厂宿舍热环境、水循环和人居环境方面的实地调研,综合分析其作为典型工业遗产社区在内部设施和外部环境面临的问题,从提升居住功能方面讨论了具有针对性的绿色化改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社区 既有居住建筑 绿色化改造
下载PDF
单位制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社区保护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依 邓巍 《山西建筑》 2012年第32期6-8,共3页
以太原市矿机历史街区的保护为例,从其"公共物品,单位属性"的双重性质出发,探讨了传统工业社区保护的方法和机制,旨在传统社区保护方面提出一个新视角,为其他工业遗产社区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单位制 工业遗产社区 保护
下载PDF
工业遗产社区的社会空间分析——以武汉红钢城工人村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丽 左思源 熊婷婷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3期25-28,共4页
工业遗产社区作为城市的历史遗存,不仅保留了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空间,也保留了社会关系在空间上的烙印。文章以武汉红钢城工人村为例,分析了“红房子”和“红坊里”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反映的空间社会关系,为解读工业遗产社区及其更新提供... 工业遗产社区作为城市的历史遗存,不仅保留了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空间,也保留了社会关系在空间上的烙印。文章以武汉红钢城工人村为例,分析了“红房子”和“红坊里”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反映的空间社会关系,为解读工业遗产社区及其更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工业遗产社区 红钢城工人村 城市更新
下载PDF
工业遗产社区保护现状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依 邓巍 《建设科技》 2012年第20期90-92,共3页
本文通过对工业遗产社区保护的现实问题分析,认为"单位制"是影响工业遗产社区保护的根本所在,并在梳理当前工业遗产社区保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工业遗产社区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工业遗产社区 保护研究 研究趋势 单位制
下载PDF
工业用地转型中遗产社区认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淑亭 徐苏斌 青木信夫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第3期41-48,共8页
体制改革过程中社区治理机制的改变导致社区认同感不断减弱。众多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研究案例都将关注点放在工业遗产本身,却忽视了与工业遗产改造紧密相关的工业遗产社区以及社区人群的生存境况。以天津棉三工业遗产社区为例,通过... 体制改革过程中社区治理机制的改变导致社区认同感不断减弱。众多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研究案例都将关注点放在工业遗产本身,却忽视了与工业遗产改造紧密相关的工业遗产社区以及社区人群的生存境况。以天津棉三工业遗产社区为例,通过调研了解,从单位体制下向社区转型的工人住宅区,社区管理和居民生活均存在困境。遗产社区和产业更新后建设的创意产业园区之间出现精神、感情上的隔离,这些隔离违背了原来的工业遗产保护的整体性原则;而对于产业园区的过度改造,对社区进行拆迁与忽视则违背了工业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因此,在工业用地转型过程中,除了创意产业园区的改造与管理外,对于遗产社区认同的提升与关注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社区 社区认同 产业更新 社区治理
下载PDF
基于社会冲突理论下的遗产社区发展模式探究——以汉长安城内讲武殿社区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婧荣 陈稳亮 《城市建筑》 2019年第22期193-195,共3页
遗产社区是城市遗产社会价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将城市遗产置于城市转型发展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是一个具有独特社会价值的城市生活共同体。社会冲突理论源于西方社会学界,是为了打破结构功能理论而被提出的。文章以科塞的社会冲突... 遗产社区是城市遗产社会价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将城市遗产置于城市转型发展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是一个具有独特社会价值的城市生活共同体。社会冲突理论源于西方社会学界,是为了打破结构功能理论而被提出的。文章以科塞的社会冲突思想为主要理论基础,并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的讲武殿社区为例,对该遗产社区冲突的主体、各发展阶段的冲突,以及冲突的根源进行了梳理。最后,针对讲武殿社区中存在的各种冲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构建了未来讲武殿社区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遗产社区 社会冲突理论 利益主体 发展模式
下载PDF
鲍家屯乡村景观遗产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溪 韩锋 《城市建筑》 2021年第25期176-183,共8页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2017)确立了乡村景观作为遗产的概念。乡村景观是持续演进的活态遗产,其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本地社区管理变化的能力。本研究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方法对鲍家屯乡村景观的整体动态演进...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2017)确立了乡村景观作为遗产的概念。乡村景观是持续演进的活态遗产,其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本地社区管理变化的能力。本研究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方法对鲍家屯乡村景观的整体动态演进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分析。近十年来鲍家屯的乡村遗产价值广泛获得国际国内认可,加强了村民社区的自豪感和主体性,自主地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遵守历史上形成的村规民约,在保护村落整体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遗产保护 遗产社区 “社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鲍家屯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社区活力关系的思考--以元阳县三个村落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雨馨 许凡 《中国文化遗产》 2020年第4期44-50,共7页
社区研究是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关于城市住区、旅游发展与社区之间关系以及社区参与的研究较多,对乡村社区,尤其是乡村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和社区活力关系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有空白。在整理社区活力特征评价指标... 社区研究是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关于城市住区、旅游发展与社区之间关系以及社区参与的研究较多,对乡村社区,尤其是乡村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和社区活力关系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有空白。在整理社区活力特征评价指标、遗产要素和现场调研、访谈的基础上,对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所在地元阳县的3个村落遗产社区活力及文化遗产要素保存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估,构建了评估框架。结果发现,物质上社区内重要传统祭祀、礼仪活动和空间的良好存续,非物质上良好的生活秩序、人际关系,以及共通的归属感和价值共识,对遗产保护水平和社区活力的提高有正面作用,未来应逐步构建遗产社区成员共同的发展基础,构建空间-生活-社会网络的新型遗产社区,以进一步推动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社区 社区活力 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 哈尼梯田
下载PDF
社区抗逆力视野下的遗产社区保护研究
18
作者 刘文辉 陈稳亮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4期94-96,共3页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的城乡建设活动使得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矛盾愈发激烈,大大增加了遗产社区面临社会干预的风险。本文采用风险管理视角下的社区抗逆力理论,将其框架引入遗产社区的研究中,在明晰遗产社区抗逆力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经...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的城乡建设活动使得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矛盾愈发激烈,大大增加了遗产社区面临社会干预的风险。本文采用风险管理视角下的社区抗逆力理论,将其框架引入遗产社区的研究中,在明晰遗产社区抗逆力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恢复力、社会恢复力、管理恢复力和人口恢复力四个维度建立测度体系,并选取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徐寨村为案例区,通过入户访谈调查,对遗产社区抗逆力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徐寨村社会凝聚力高,但在面对外界干预及自然灾害等多重风险时缺乏抵抗力,本文从经济、社会、管理、人口层面提出了提升徐寨村社区抗逆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社区 社区抗逆力 汉长安城 徐寨村
下载PDF
遗产社区旅游空间商品化表现形式与影响研究--以周庄古镇为例
19
作者 张鑫 刘炳亮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1-47,共7页
旅游空间商品化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区域旅游业的发达程度,也体现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一些地区旅游空间商品化程度明显过度,大量外来游客和旅游经营者... 旅游空间商品化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区域旅游业的发达程度,也体现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一些地区旅游空间商品化程度明显过度,大量外来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不断涌入造成旅游地文化空间发生显著变化。文本以周庄古镇为例,借助访谈法分析遗产社区直接商品化与间接商品化的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由于旅游空间商品化造成文化空间割裂、文化身份丧失、地方文化涵化及地方个性消退等现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产生了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社区 旅游空间商品化 文化变迁
下载PDF
社区文化遗产西村窑的图形符号转换研究
20
作者 王跃儒 李琨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1期11-14,共4页
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村窑作为研究对象,从西村窑的造型、纹饰、色调三方面进行提取,作为广雅社区文化遗产的环境图形符号转换基础,尝试为广雅古文化创新街提供新的改造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西村窑 社区文化遗产 图形符号 广雅古文化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