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产网络理论及其对历史城市保护性更新的启示
1
作者 王元舜 李亦祺 +1 位作者 翟斌庆 冯雪菲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2期38-43,共6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城市更新实践多聚焦于物质空间的改造,往往忽略城市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延续性和整体性等内在关联,导致城市空间割裂。实践表明,城市空间不是简单的物质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城市更新实践多聚焦于物质空间的改造,往往忽略城市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延续性和整体性等内在关联,导致城市空间割裂。实践表明,城市空间不是简单的物质空间组合体,而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有机体”,是动态演变的结果。城市空间有其特定的组织方式、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本研究通过引入保护性城市更新和遗产网络的概念、构建方法及国内外历史名城的保护理念,基于遗产网络国内外研究方法和实践,提出“空间关联性”“时间延续性”和“形式多样性”的保护性城市更新策略,以期通过保护性城市更新方法,提高城市韧性,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网络 历史城市 保护性更新
下载PDF
中国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构建 被引量:111
2
作者 俞孔坚 奚雪松 +2 位作者 李迪华 李海龙 刘柯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6,116,共7页
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华大地上的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与破坏,特别是在国家历史上对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化交流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线性文化遗产亟待引起重视并得到系统保护。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家线性... 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华大地上的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与破坏,特别是在国家历史上对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化交流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线性文化遗产亟待引起重视并得到系统保护。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的构建途径。通过将文献研究与专家问卷德尔斐法相结合,判别出了由19个线性文化遗产约250,000km线性要素所构成的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以期在国土尺度上建立一个集生态与文化保护、休闲游憩、审美启智与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线性文化遗产网络,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一个彰显民族身份、延续历史文脉、保障人地关系和谐的文化"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遗产网络 遗产保护 景观规划 国土生态基础设施
下载PDF
区域历史遗产网络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思考--基于中国传统人居思维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欣鹏 《中国名城》 2021年第8期68-73,共6页
基于中国传统人居空间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视角,阐述了对区域历史遗产网络的理论思考和文化内涵。认为区域历史遗产网络是对区域文化空间连续性的特征表述,是区域历史文化物质空间的结构联合体。城市作为建构区域文化空间体系最为... 基于中国传统人居空间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视角,阐述了对区域历史遗产网络的理论思考和文化内涵。认为区域历史遗产网络是对区域文化空间连续性的特征表述,是区域历史文化物质空间的结构联合体。城市作为建构区域文化空间体系最为核心的物质空间载体,在区域历史遗产网络的构建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历史的历时性和遗产的共识性,探讨了中国古代区域治理的“全局思维”、城市秩序结构“合美离伤”的维护意识,以及“时空共情”与“人文美学”下的空间艺术性3个方面的传统人居文化思维。提出了针对区域历史遗产网络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区域全局”的保护视野、适度非复原性重现与标识、多元配合与分层主导的保护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历史遗产网络 整体性 关联性 历史保护
下载PDF
叙事与空间——南粤古驿道遗产网络构建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梦然 郑潼 +4 位作者 汤楚乔 刘龙英 苏燕妮 梁浠玥 李晖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55,共9页
南粤古驿道是不同历史时期岭南地区内外交流联系的通道,可称作是人口迁徙的走廊、商品交换的渠道以及文明文化传播的古道。针对以往古驿道研究中侧重空间而忽视叙事的局限性,引入叙事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基于南粤古驿道承载的邮驿往来、... 南粤古驿道是不同历史时期岭南地区内外交流联系的通道,可称作是人口迁徙的走廊、商品交换的渠道以及文明文化传播的古道。针对以往古驿道研究中侧重空间而忽视叙事的局限性,引入叙事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基于南粤古驿道承载的邮驿往来、军事战争、商业贸易、宦游羁旅等四大主体功能,对南粤古驿道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叙事空间研究,以期构建较为完整的遗产廊道网络叙事空间结构。研究表明,四大功能性叙事点均依托于廊道,其空间结构以广州为主要核心,粤西雷州、阳江以及粤东潮州为次核心,形成了以水路为主,陆路为辅的网络系统;驿道由最初的军事功能为主转移到以经济功能为主,经历了与中原内部交流到与沿海区域交流、再到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发展历程,成为岭南地区历史发展过程的缩影。叙事空间结构分析方法能够深入挖掘遗产廊道中的历史特色及文化内涵,促进对于驿道的整体认知,分析结果对南粤古驿道遗产廊道网络的构建与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为其他学者开展类似遗产廊道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粤古驿道 叙事空间 遗产网络 功能结构 文化传播型
下载PDF
个人数字记忆世界的“身后事”:社交媒体用户网络数字遗产立嘱意愿影响因素
5
作者 吴金华 石燕青 是沁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网络时代承载越来越多的个人数字足迹、痕迹和印记,引发人们对自身网络数字遗产是“记忆”还是“被遗忘”的思考。文章以社交媒体用户网络数字遗产问题为研究考量,基于数字原住民视角,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 网络时代承载越来越多的个人数字足迹、痕迹和印记,引发人们对自身网络数字遗产是“记忆”还是“被遗忘”的思考。文章以社交媒体用户网络数字遗产问题为研究考量,基于数字原住民视角,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理清主范畴间的作用机制,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网络数字遗产立嘱意愿的UIPEI模型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用户维、数据信息维和社交媒体平台维直接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网络数字遗产立嘱意愿,接受主体维和外在环境维间接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网络数字遗产立嘱意愿;可从用户认知、平台服务和政策法规等强化网络数字遗产保护和个人数字记忆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遗产 网络数字遗产 社交媒体用户 数字原住民 个人数字记忆
下载PDF
区域协同发展下井盐文化遗产空间网络构建研究--以自贡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治儒 陈岚 谭林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130,共7页
构建连续完整的遗产空间网络是实现遗产整体性保护利用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地域文化整体关联、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区域协同视角,从基础通廊联系、文旅产业发展、空间统筹三方面入手,探究遗产空间协同形式,提出遗产空间网络... 构建连续完整的遗产空间网络是实现遗产整体性保护利用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地域文化整体关联、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区域协同视角,从基础通廊联系、文旅产业发展、空间统筹三方面入手,探究遗产空间协同形式,提出遗产空间网络的构建途径。以自贡市井盐文化遗产为例,在井盐文化遗产梳理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丰度指数、连通性分析等方法,通过识别提取遗产源点,生成遗产廊道,划分发展片区等途径,构建并优化整体遗产网络,形成“一横一纵、五区多点”的协同空间结构。从遗产节点、廊道引导、文旅片区三方面提出遗产保护发展协同共进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区域遗产景观的保护利用和国土空间规划中文化专项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区域协同 井盐文化遗产 遗产空间网络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自贡
下载PDF
基于遗产廊道网络构建的景观风貌保护规划探索 被引量:8
7
作者 徐凌云 王云才 《中国城市林业》 2016年第3期17-21,共5页
近年来,对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呈现从单个遗产节点到小尺度遗产廊道,再到大尺度遗产区域的发展趋势。构建遗产廊道网络是延续地域文脉、保护景观风貌的重要手段。文中在分析遗产廊道网络的构成要素、规模等级和主体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对遗... 近年来,对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呈现从单个遗产节点到小尺度遗产廊道,再到大尺度遗产区域的发展趋势。构建遗产廊道网络是延续地域文脉、保护景观风貌的重要手段。文中在分析遗产廊道网络的构成要素、规模等级和主体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对遗产廊道网络的整体认知体系,提出以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多样性为原则进一步形成构建不同尺度遗产廊道网络保护的理论框架,以期有效整合文化景观遗产资源,并为景观风貌保护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网络 景观风貌 保护规划
下载PDF
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网络数字遗产的可继承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智慧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6期112-119,共8页
我国现行《继承法》制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时网络还未兴起,也未出现QQ、博客、游戏账号等这些数字概念,所以《继承法》对可继承遗产的列举性规定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这些数字信息资源。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的运用让数字逐渐改变我们... 我国现行《继承法》制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时网络还未兴起,也未出现QQ、博客、游戏账号等这些数字概念,所以《继承法》对可继承遗产的列举性规定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这些数字信息资源。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的运用让数字逐渐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以至生存的方式。当世界开始迈向大数据时代,一些新的法律问题也随之产生,网络数字遗产的继承即为其中之一。本文旨在从社会基础、理论基础以及法律规制三个方面阐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网络数字遗产的可继承性,提出可以通过修改《继承法》、颁布司法解释或发布指导案例等形式构建网络数字遗产继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网络数字遗产 遗产继承 立法进路
下载PDF
网络数字遗产保存:档案部门的责任与使命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美玲 《云南档案》 2015年第5期39-42,共4页
文章在详细论述数字遗产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网络数字遗产的特征、价值和各国对网络数字遗产的保存现状,分析网络数字遗产所具有的档案属性后,提出档案部门应作为保存数字遗产的主力军,借鉴国外完善做法并对此提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 网络数字遗产 档案部门 档案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数字遗产·通信秘密·人格权——以社交、通信网络账户的继承为焦点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琦 《财经法学》 2018年第6期84-101,共18页
数字遗产在事实层面指的是被继承人留下的全体数据。在立法尚未认可对数据的独立民事权利的背景下,数据的继承可以通过一种"附着论"的路径实现。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数据附着于知识产权继承;对未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普通数据则... 数字遗产在事实层面指的是被继承人留下的全体数据。在立法尚未认可对数据的独立民事权利的背景下,数据的继承可以通过一种"附着论"的路径实现。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数据附着于知识产权继承;对未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普通数据则需区分"离线数据"和"线上数据"(借助特定的网络账户调取),前者附着于物理载体的所有权继承,后者附着于作为网络账户法律基础的合同关系继承。当网络账户中的数据涉及通信秘密时,法律禁止账户服务方向继承人开放网络账户,这种禁令会引发一种"法律上的履行不能",其结果是继承人因合同继承获得的关于登入网络账户的履行请求权被排除。数字遗产只要涉及被继承人或他人的人格利益,基于人格权保护,其实际支配人就负有妥善对待数字遗产以避免相关方人格利益遭受损害的义务,违背这一义务将导致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遗产数据网络账户通信秘密人格权
下载PDF
网络遗产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11
作者 李灿 刘璐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80-85,共6页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空间的快速膨胀,使得大量网络虚拟财产散布在网络中。网络虚拟财产在用户逝去时,继承人是否有权继承的问题,这一点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践中都存有很大争议。本文拟从网络遗产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得出网络遗产...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空间的快速膨胀,使得大量网络虚拟财产散布在网络中。网络虚拟财产在用户逝去时,继承人是否有权继承的问题,这一点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践中都存有很大争议。本文拟从网络遗产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得出网络遗产属于他物权,认识到当前网络遗产的继承困境进而提出相关措施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遗产 他物权 法律属性
下载PDF
网络遗产“催生”的新兴服务和潜在商机
12
作者 孟晓宇 《新闻传播》 2014年第2期224-225,共2页
伴随着网络社交的不断发展,网络遗产归属问题逐渐成为了网民关注的焦点。而我国法律、理论在网络遗产上的空白和网络社交平台的阻力,导致网络遗产继承制不能够落实到实际。在这一情况下,"网络遗产托管"行业应运而生了,而且从... 伴随着网络社交的不断发展,网络遗产归属问题逐渐成为了网民关注的焦点。而我国法律、理论在网络遗产上的空白和网络社交平台的阻力,导致网络遗产继承制不能够落实到实际。在这一情况下,"网络遗产托管"行业应运而生了,而且从现有的网络遗产托管公司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潜在的商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遗产 继承 新兴服务
下载PDF
国土空间保护下茶马古道大理珥西段区域空间特征研究
13
作者 王连 迭戈·萨尔梅隆 +1 位作者 程海帆 周峰越 《住区》 202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以大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之茶马古道修复及保护利用为例,探讨茶马古道洱西段(龙首关-龙尾关)沿线“点-线-面”文化空间廊道特征,综合评估划定沿线文化空间,量化分析与描述沿线空间形态,提出沿线分段保护修复及发展建议,探索再... 以大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之茶马古道修复及保护利用为例,探讨茶马古道洱西段(龙首关-龙尾关)沿线“点-线-面”文化空间廊道特征,综合评估划定沿线文化空间,量化分析与描述沿线空间形态,提出沿线分段保护修复及发展建议,探索再现茶马古道沿线区域空间特征。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体系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基础上,研究贯穿了建立历史道路名录信息库的科学方法,并为茶马古道“点-线-面”全要素集及保护修复提出一点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茶马古道 大理洱西段古驿道 文化遗产空间特征 线性文化遗产网络 古驿道信息入库
下载PDF
从“把关人”看网络公司的话语霸权
14
作者 邱密 李红艳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8,共3页
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与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网络遗产的处置与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在对网络遗产的问题进行探讨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网络公司作为重要的"把关人",不仅担任双... 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与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网络遗产的处置与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在对网络遗产的问题进行探讨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网络公司作为重要的"把关人",不仅担任双重的信息把关角色,而且在各种技术、法律等手段的支持下,拥有着高度的话语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遗产 把关人 网络公司 话语霸权
下载PDF
中国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空间整合保护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新红 杨玉欢 刘奔腾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综合时空分布特征针对性地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既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保护各地建成遗产的基本内涵,也是修复国家文化空间基因的必要举措。选取中国342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工业遗产... 综合时空分布特征针对性地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既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保护各地建成遗产的基本内涵,也是修复国家文化空间基因的必要举措。选取中国342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网络属性特征和空间整合保护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工业遗产发展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6个阶段的数量与门类构成差别大。(2)工业遗产空间分布不均,具有较强的“核心—边缘”特征,揭示出以胡焕庸线为界的宏观区域差异。(3)工业遗产网络的社会关联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着显著的分层集聚现象,遗产集群也表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和流域集聚特征。(4)工业遗产的空间整合保护应构建“井字轴、九节点、多集群”的网络化结构,并重点分级保护16个遗产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时空分布 遗产网络 社会关联 空间整合保护 空间结构 遗产集群
原文传递
设计中介:大运河沿线古村镇的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瑞霞 《艺术科技》 2019年第3期1-3,25,共4页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成为中华儿女公认的"母亲河"。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数千年来运河沿岸乡村稳定而均质的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乡村文化"物种"正在迅速消亡,大运河沿线村镇的文化建设意义深...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成为中华儿女公认的"母亲河"。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数千年来运河沿岸乡村稳定而均质的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乡村文化"物种"正在迅速消亡,大运河沿线村镇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本文从"立体思维,联通大运河文化遗产网络系统;空间融合,联动大运河城乡一体化发展;设计中介,联合建构大运河文化共同体"三个方面来践行对运河沿线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的设计对策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网络 空间活力 设计中介
下载PDF
网络遗产的继承 被引量:1
17
作者 商昌国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9期60-61,93,共3页
网络遗产已成为司法实务无法回避的疑难问题,网络遗产具有财产属性,应属可继承的遗产。在构建网络遗产继承的法律制度时应明确可继承的遗产范围,明确网络运营商有义务协助完成网络遗产的继承行为,明确被继承人在继承中的举证责任,同时... 网络遗产已成为司法实务无法回避的疑难问题,网络遗产具有财产属性,应属可继承的遗产。在构建网络遗产继承的法律制度时应明确可继承的遗产范围,明确网络运营商有义务协助完成网络遗产的继承行为,明确被继承人在继承中的举证责任,同时应遵循"被继承人自己确定为主"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遗产 继承 继承法
原文传递
国内外个人数字遗产保存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旭 张若为 康璨琛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62,共8页
本文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个人数字遗产保存研究从研究现状、研究主题、研究结论三维度进行分析,发现个人数字遗产保存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具有以下特征:多学科参与,核心作者凸显,以定性方法为主,研究集中在概念价值、建议策... 本文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个人数字遗产保存研究从研究现状、研究主题、研究结论三维度进行分析,发现个人数字遗产保存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具有以下特征:多学科参与,核心作者凸显,以定性方法为主,研究集中在概念价值、建议策略、隐私关切和技术系统上。研究尚存在不足,未来需要以用户需求为起点,兼顾理论和应用研究,开展跨学科研究,关注信息弱势群体,深化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数字遗产 数字遗产 网络遗产 逝者隐私 个人数字档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