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产自觉”与“地方依恋”:历史城镇居民文化延续力研究——贵州镇远古城的实证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渌 徐珊珊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70,共13页
以贵州镇远古城为实证个案,通过“遗产”这一具体物质指向,从遗产认知、遗产情感、遗产实践三个维度建构历史城镇居民的“文化延续力模型”。研究表明:文化延续力是动态的,实现了代际知识传递和社区成员间的横向知识传递;遗产情感是构... 以贵州镇远古城为实证个案,通过“遗产”这一具体物质指向,从遗产认知、遗产情感、遗产实践三个维度建构历史城镇居民的“文化延续力模型”。研究表明:文化延续力是动态的,实现了代际知识传递和社区成员间的横向知识传递;遗产情感是构建居民文化延续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的人群对古城遗产的认知越全面,延续力也越强,而年轻一代还没有完成从古城遗产使用者向守护者的角色转换。地方政府需通过遗产教育和参与管理等方式引导社区居民参与遗产实践;激发地方精英的文化影响力,调动居民参与遗产管理的热情和智慧;依靠民众对遗产的记忆与情感,创新古城镇遗产旅游的呈现方式,探索出适合当下和未来的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自觉 地方依恋 文化延续力 镇远古城
下载PDF
从“文化自觉”走向“遗产自觉”:古民居遗产的激活与展望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渌 闫亚旗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1期133-143,156,共12页
古民居遗产的激活不仅是传统建筑的现代保存,更是建筑背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本质就是文化特质与时代发展相协同的“遗产自觉”表现。以“文化自觉”理论为基础,以古民居遗产的活态保护和文化再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云贵地域上典型案例... 古民居遗产的激活不仅是传统建筑的现代保存,更是建筑背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本质就是文化特质与时代发展相协同的“遗产自觉”表现。以“文化自觉”理论为基础,以古民居遗产的活态保护和文化再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云贵地域上典型案例的深度分析,对遗产感知、遗产认同和遗产再生三个阶段的“遗产自觉”理念进行了实践解读,提出社区居民才是遗产激活和创新中的强大力量,采取政策引导激发社区居民的遗产感知和认同,借助全球文化市场的引领,强化民众对遗产的动态保存,实现文化遗产再生。建立居民遗产自治与政府遗产管理相统一的新思维,在“能发展”的维度上探寻最切合古民居遗产传承的激活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民居 文化自觉 遗产自觉 遗产活化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自觉及引导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永涛 《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85,共4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和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加快失落的背景下,民众的主体性、民众的文化自觉、民间力量的热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自觉引导机制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视角下历史文物在现代社会的再脉络化——兼论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曹兵武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2,共10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断,中国的文物工作要从大历史观和全球视野出发,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以及文物与时代、社会、公众之间的新型合理关系。要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实现文物和文化遗产在现实生产生活与未来发展中的再脉络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断,中国的文物工作要从大历史观和全球视野出发,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以及文物与时代、社会、公众之间的新型合理关系。要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实现文物和文化遗产在现实生产生活与未来发展中的再脉络化,建立中国特色的遗产价值认知与评估系统,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文物与人的新型关系。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要形成合力,切实做好文物价值评估、文物移交管理、文物登录、信息公开、预防性保护等行业基础工作。设计符合国情的保用之路,要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建立综合性全覆盖的文物保用管责任体系并使其真正落地。文物事业责任重大,应紧紧围绕中央对文物资源和文物工作的战略定位,构建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体系和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利用 中国国情 物人关系 遗产自觉 生态文明 再脉络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