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产运动中的政治与认同 被引量:32
1
作者 魏爱棠 彭兆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共8页
中国当前的"遗产热"是在国际遗产运动的语境中发生的,遗产运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公共资源政治的一种表述,也是东西方权力政治的一种表述。因此,全球化语境下的"遗产政治"与"遗产认同"主题的探讨逐渐成为... 中国当前的"遗产热"是在国际遗产运动的语境中发生的,遗产运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公共资源政治的一种表述,也是东西方权力政治的一种表述。因此,全球化语境下的"遗产政治"与"遗产认同"主题的探讨逐渐成为遗产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当代遗产运动的政治性话语过分强调遗产的共时形态以及它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对遗产认同在发生与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地缘性和历史脉络缺乏全面认识,因此,应重视对遗产认同变化过程的研究,从而为进一步辨析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利与责任,达到合理的保护规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运动 遗产政治 遗产认同
下载PDF
韩国清州保护文化遗产的全民运动 被引量:2
2
作者 崔孝升(Choi,Hyoseung) 张晋平(译) 《中国博物馆》 2005年第3期79-79,共1页
全民性保护地区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选择,此研究项目所保护的遗产是位于韩国清州城中心的“Chuldanggan”。此地需要高速发展,已经导致了高地价。此次是韩国首次发起的,当前正在进行的全民保护文化遗产运动。
关键词 韩国 全民保护文化遗产运动 清州市 生态博物馆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和中国民俗学——“公共民俗学”在中国的可能性与危险性 被引量:34
3
作者 周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共8页
中国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各种学术实践,具有"公共民俗学"的属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将促使民俗学在中国成长为一门能对国家文化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多... 中国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各种学术实践,具有"公共民俗学"的属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将促使民俗学在中国成长为一门能对国家文化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多种文化事象及问题展开基于学理的解释、揭示、评论和批评的具有公共性的学问。但在中国并不适宜在原本就有高度应用属性的民俗学之外另行建构"公共民俗学"。民俗学作为一门科学只应是纯学术的,其对现实的介入、参与和社会贡献,均应基于切实的资料积累和严谨的田野调查,并在纯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展开。根据民俗学的实践性和公共性,不妨将民俗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参与等社会性学术实践定义为中国式的"公共民俗学",但也应对其学术有可能被行政权力"同化"的危险性保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 中国民俗学 公共民俗学
下载PDF
中国高校首届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菲 《文化遗产》 2008年第3期154-156,共3页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研讨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遗产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科建设
下载PDF
主持人语
5
作者 徐新建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共1页
自1972年在巴黎颁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全球性遗产保护运动发生着持续的变化延伸,不仅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对遗产的划分种类也日益增多。在通过《保护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议》之前便于1992... 自1972年在巴黎颁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全球性遗产保护运动发生着持续的变化延伸,不仅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对遗产的划分种类也日益增多。在通过《保护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议》之前便于1992年启动"世界记忆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运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地研究
下载PDF
文化遗产 文化自觉 文化建设——追寻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5
6
作者 曹兵武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2,共6页
文物古迹是过去文化的载体,文化既是不同人们共同体在特定时空中适应环境与社会的结晶,也是人类曾经的生存可能性的记录,因此,文化遗产是发展的智慧资源而非包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文物与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拓展和提高... 文物古迹是过去文化的载体,文化既是不同人们共同体在特定时空中适应环境与社会的结晶,也是人类曾经的生存可能性的记录,因此,文化遗产是发展的智慧资源而非包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文物与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拓展和提高的过程,经历了由古玩、文物到全民性的文化遗产自觉的演变。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文化及历史文化遗产,既是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开的选择,也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古今中外文化大会面时代人类和谐共处、共同繁荣的前提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中国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运动 文化自觉 文化间性 新轴心时代
原文传递
遗产与认同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邱硕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5年第1期39-51,共13页
在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中,遗产运动遇到文化认同的强烈需求,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的关联性成为遗产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国内外遗产学语境中的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关联性的研究作了综合梳理,并对其中的基本问题加以评说。笔者认为,如... 在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中,遗产运动遇到文化认同的强烈需求,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的关联性成为遗产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国内外遗产学语境中的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关联性的研究作了综合梳理,并对其中的基本问题加以评说。笔者认为,如今的世界面临全球一体化与民族主义并行的情形,中国面临国内族群、地域、阶层认同冲突的状况,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关联性研究面临全新的任务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文化认同 遗产运动
原文传递
Dynamic Analysis of Historical Brick Masonry House
8
作者 Hari Ram Parajul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6年第5期581-586,共6页
Brick masonry constructions are very common in many areas in the world and their failure in earthquakes has been the cause of many deaths. Since human safety is main issue of disaster management, people are more conce... Brick masonry constructions are very common in many areas in the world and their failure in earthquakes has been the cause of many deaths. Since human safety is main issue of disaster management, people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structural assessment and strengthening of those constructions. One historical brick masonry house located in Kathmandu world heritage site is modeled by FEM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analyzed in E1 Centro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Bricks are modeled as solid elements and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brick units are modeled as zero thickness joint elements. Then, non-linear analyses of the house are applied satisfying the famous Moh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ouse is very weak and sustains large deformation in El Centro 1940 Earthquake. A strengthening solution modifying the connections of existing elements and adding wooden frame inside the house can reduce the deformations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element joint element strengthening FEM brick masonry dynamic analysis.
下载PDF
从国际主义到全球化——试论《威尼斯宪章》和“世界遗产”概念的衍变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光涵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4年第2期35-40,共6页
遗产保护准则于20世纪后半叶的发展是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些准则或以宪章、建议、宣言、议案等等不同形式呈现,大都由诸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等国际机构发起撰写以及采用。其... 遗产保护准则于20世纪后半叶的发展是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些准则或以宪章、建议、宣言、议案等等不同形式呈现,大都由诸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等国际机构发起撰写以及采用。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保护全人类的文化财产这一大议题上,寻求具有规范性和共通性的答案。在当时以西方欧洲列强国家为主的战后重建与和平反思的背景下,这股文化遗产保护热潮是国际主义思想的直接体现。本文希望通过回顾《威尼斯宪章》和"世界遗产"观念产生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来更客观地看待其所蕴含的意义,并由此反思过去的数十年,在因社会和经济结构变迁,从民族主义、国际主义到全球化的现今,如何解读《威尼斯宪章》和《世界遗产公约》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世界遗产公约 威尼斯宪章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运动
原文传递
从庙堂走向广场:论格萨尔图像的景观化现象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田 杨嘉铭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117,共8页
格萨尔图像是格萨尔史诗的重要呈现载体,传统格萨尔图像多保存在寺院里、经堂内,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格萨尔图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总体上呈现出景观化态势,具体表现为大型室外格萨尔雕塑的树立、以格萨尔为名的市镇广场的兴建、格萨... 格萨尔图像是格萨尔史诗的重要呈现载体,传统格萨尔图像多保存在寺院里、经堂内,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格萨尔图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总体上呈现出景观化态势,具体表现为大型室外格萨尔雕塑的树立、以格萨尔为名的市镇广场的兴建、格萨尔图像展览场所的涌现。究其社会现实本相,可归因于藏传佛教的世俗化、文化遗产化运动的助推、藏区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值得注意的是,多重外界力量合谋塑造了格萨尔图像景观,作为回应,藏区民众自如地将“他者的景观”调适为对格萨尔王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格萨尔图像 景观化现象 他者的景观 文化遗产运动
原文传递
多维视野中的人类学西南研究--著名人类学者彭兆荣教授专访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坤冰 彭兆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72,共7页
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人类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彭兆荣教授以自己在西南的学术经历为线索,讨论了人类学与族群、区域、文学、旅游、遗产等研究领域的关系,对目前学术界的学派划分、学科界限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 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人类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彭兆荣教授以自己在西南的学术经历为线索,讨论了人类学与族群、区域、文学、旅游、遗产等研究领域的关系,对目前学术界的学派划分、学科界限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倡导一种无边界的人类学研究。并以西南为例,对"学派"、"遗产"等概念在中国的使用进行了谱系梳理和辨析,对于我们了解西南地区的旅游人类学和遗产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 西南民族 旅游人类学 遗产运动
原文传递
“他文化”遗存认同问题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季国良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3,共5页
"‘他文化’遗存"中的"他文化"是立足本位从文明、宗教、种族(民族)和国家角度来说的。人类历史的风云变化中留下了许多"‘他文化’遗存",但很长时间内对"他文化""尊重"的原则没有... "‘他文化’遗存"中的"他文化"是立足本位从文明、宗教、种族(民族)和国家角度来说的。人类历史的风云变化中留下了许多"‘他文化’遗存",但很长时间内对"他文化""尊重"的原则没有建立起来,只是到"二战"后,在世界遗产运动中,在"人类共同遗产"的理念下各国普遍将"‘他文化’遗存"予以认同,使之遗产化。总体来看,"人类共同遗产"的理念、历史间离效应和家园感是影响对"‘他文化’遗存"认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文化”遗存 认同 世界遗产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