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杂合突变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1
作者 孔容霞 谢耀盛 +2 位作者 谢海啸 罗莎莎 王明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33-2038,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家系的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10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FⅤ促凝活性(... 目的:通过检测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家系的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10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FⅤ促凝活性(FⅤ∶C)、FⅤ抗原(FⅤ∶Ag)及其他相关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采用DNA直接测序分析F5基因的所有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证实。使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PROVEAN和MutationTaster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Swiss-PdbViewer软件在突变位点上进行蛋白质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PT和APTT较正常对照健康体检者显著延长,分别为34.2 vs 13.2 s和119.3 vs 36.0 s;FⅤ∶C和FⅤ∶Ag极度降低,分别为3%和6%。先证者的第二子、第三子、女儿和孙子的PT和APTT略有延长,FⅤ∶C和FⅤ∶Ag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他家庭成员的相关凝血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先证者6号外显子上存在c.911G>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Gly276Glu;16号外显子上存在c.5343C>G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Ser1781Arg。其第二子、第三子和孙子均携带p.Gly276Glu的杂合子,其女儿携带p.Ser1781Arg的杂合子,其他家庭成员均为野生型。保守分析结果表明,Gly276和Ser1781在同源物种中高度保守。2种生物信息学软件的预测结果相同,PROVEAN(得分-6.214和-12.79)表明,该复合杂合突变是一种有害突变;MutationTaster(得分0.976和0.999)提示,这些突变可能引起相应疾病。p.Gly276Glu蛋白质模型分析显示,Glu侧链延长,分子量变大,这将增加它与周围氨基酸之间的空间位阻,影响FⅤ蛋白的正常局部折叠,最终导致蛋白质活性和含量降低。由于尚无16号外显子FⅤ的X射线3D结构文件,本研究无法对p.Ser1781Arg突变蛋白进行空间结构分析。结论:在本研究中鉴定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p.Gly276Glu和p.Ser1781Arg)是该家系FⅤ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p.Ser1781Arg国内外鲜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缺陷 基因突变 蛋白质模型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F12基因p.Gly175Cys和p.Gly542Ser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的家系分析
2
作者 程晓丽 杨婷 +4 位作者 杨柳 辛毅娟 何睦 朱琳 刘家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2-867,共6页
目的:分析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凝固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FⅫ活性;ELISA方法检测FⅫ抗原;Sanger测序法测定F12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ClustalX-2.1-win... 目的:分析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凝固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FⅫ活性;ELISA方法检测FⅫ抗原;Sanger测序法测定F12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ClustalX-2.1-win、PROVEAN及Swiss-Pdb Viewer软件分析突变位点氨基酸的保守性、突变氨基酸是否为有害突变及该位点发生突变后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结果:先证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为71.3 s,FⅫ活性和FⅫ抗原分别降低为5%和6%;其F12基因第7和14外显子分别存在c.580G>T和c.1681G>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Gly175Cys和p.Gly542Ser;先证者父亲携带p.Gly175Cys杂合错义突变;先证者母亲、弟弟和女儿携带p.Gly542Ser杂合错义突变。软件分析结果表明Gly175和Gly542均保守,p.Gly175Cys和p.Gly542Ser为有害突变,突变发生后相应位点会对蛋白质局部结构产生影响。结论:p.Gly175Cys和p.Gly542Ser复合杂合突变是先证者家系遗传性F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其中p.Gly175Cys为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错义突变 家系 遗传性FⅫ缺陷
下载PDF
F5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的家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晓丽 杨婷 +4 位作者 杨柳 辛毅娟 何睦 朱琳 刘家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先证者,女,32岁,自幼易鼻出血,通常自愈,2021年3月10日因摔伤致膝盖血肿到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其家系成员均表示无出血等相关病史。采...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先证者,女,32岁,自幼易鼻出血,通常自愈,2021年3月10日因摔伤致膝盖血肿到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其家系成员均表示无出血等相关病史。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因子Ⅴ活性(FⅤ: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FⅤ抗原(FⅤ:Ag)。采用Sanger测序法测定F5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采用ClustalX-2.1-win、PolyPhen-2及Swiss-PdbViewer软件分析错义变异位点的保守性、是否有害及其对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的影响。采用MutationTaster及NetGene2软件分析剪切变异是否有害及其对剪切位点的影响。结果先证者PT和APTT延长为24.0 s和69.8 s,FⅤ:C和FⅤ:Ag分别降低为6%和9%;其F5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分别为6号外显子c.911G>A杂合错义变异,导致p.Gly276Glu变异;15号内含子c.5208+1G>A杂合错义变异。先证者父亲和女儿携带p.Gly276Glu杂合变异;母亲和儿子携带c.5208+1G>A杂合变异。软件分析结果表明,p.Gly276Glu杂合变异的Gly276在同源物种间保守,该变异有害,会影响蛋白局部结构及功能;c.5208+1G>A杂合变异为有害变异,且变异导致剪切位点消失,从而影响蛋白功能。结论p.Gly276Glu和c.5208+1G>A复合杂合变异是与患者疾病相关的有害变异,可能是该家系遗传性FⅤ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错义变异 剪切位点变异 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的基因突变分析
4
作者 王莹宇 张永根 陈文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7-861,共5页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使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使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以及血浆FⅦ的活性(FⅦ:C)水平;PCR法扩增先证者凝血因子Ⅶ基因(F7)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则反向测序给予证实;使用Clustal W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保守性分析;应用Mutation Taster和Poly Phen-2在线生物学软件评估突变氨基酸对FⅦ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危害性;运用Swiss软件对突变建模分析。结果:凝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先证者PT单独性延长至42.5 s;FⅦ:C明显降低,仅为2%;同样先证者外婆、母亲和妹妹的FⅦ:C都有轻度降低,分别为49%、51%和42%;父亲各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6号外显子c DNA的646位发生G>A杂合突变,导致FⅦ催化区的156位甘氨酸被替换为丝氨酸(p.Gly156Ser)。F7其他外显子和侧翼序列的测序结果均正常。其外婆、母亲和妹妹均携带c.646G>A杂合突变,父亲为正常野生型。模型构建显示p.Gly156Ser突变使该位点氨基酸极性发生改变并出现侧链,从而使蛋白的不稳定性增加,可能影响所在结构域的催化活性。同时,Mutation Taster和Poly Phen-2两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也高分预测该突变具有致病性。结论: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FⅦ蛋白p.Gly156Ser错义突变与血浆FⅦ:C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因子缺陷 PCR 基因突变 模型分析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5
作者 陈丹 郑晓勇 +2 位作者 姜也 谢耀盛 金艳慧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10期2154-2157,共4页
目的 对一个由F5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7名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ⅠB)、凝... 目的 对一个由F5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7名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ⅠB)、凝血酶时间(TT)、血浆FⅤ活性(FⅤ:C)、FⅤ抗原(FⅤ:Ag)及其他相关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通过自动校正凝血酶曲线法检测凝血酶生成量;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并用相应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PT和APTT较正常对照明显延长,分别为17.9s/13.2s和46.9s/36s;FⅤ:C和FⅤ:Ag显著下降,分别为24%和28%;其父亲(Ⅰ1)、母亲(Ⅰ2)、妹妹(Ⅱ3)和儿子(Ⅲ1)FⅤ:C和FⅤ:A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第13号外显子存在c.2390_2390delC杂合缺失突变(p.Pro798Leufs*13)以及第25号外显子存在c.6665A>G杂合错义突变(p.Asp2222Gly);其父亲和妹妹为c.2390_2390delC杂合子,母亲和儿子为c.6665A>G杂合子。先证者凝血酶生成延迟和达峰时间比值明显增高;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提示这些突变会引起相应的疾病。结论p.Pro798Leufs*13杂合缺失突变和p.Asp2222Gly杂合错义突变可能与该家系血浆FⅤ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突变 F5基因 因子缺陷 致病突变 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两个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6
作者 郑周 徐琦煜 +2 位作者 周星星 王明山 谢耀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947-953,共7页
目的:对两个由F5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两个家系各成员外周血的血浆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等凝血指标。通过PCR扩增F5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 目的:对两个由F5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两个家系各成员外周血的血浆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等凝血指标。通过PCR扩增F5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域,并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辅助分析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使用PyMOL软件分析突变前后FV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化。通过凝血酶生成实验评估突变蛋白的功能变化。结果:表型检测显示两个先证者FV:C和FV:Ag均同步下降,表现为I型FV缺陷症。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A第3外显子存在c.332G>T杂合错义突变(p.Ser111Ile)及第25外显子存在c.6665A>G杂合多态性(p.Arg2222Gly);先证者B第3外显子存在c.286G>C杂合错义突变(p.Asp96His)及第13外显子存在c.2393-2393del C杂合缺失突变(p.Pro798Leufs*13)。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Ser111Ile和p.Pro798Leufs*13突变均为致病性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p.Ser111Ile突变导致氨基酸间的氢键发生改变;p.Pro798Leufs*13突变产生了截断蛋白。凝血酶生成实验表明,先证者A和B的凝血功能已受到影响。结论:这四种突变可能是造成该两个家系FV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p.Ser111Ile突变鲜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V缺陷 F5基因 生物信息学 酶生成
下载PDF
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缺陷症家系分析
7
作者 郭跃丽 雷晓芳 +3 位作者 郑温洁莹 孔万仲 奚经巧 王明山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寻找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患者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共13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XI活性(FXI:C)及... 目的寻找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患者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共13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XI活性(FXI:C)及FXI抗原(FXI:Ag)等指标;提取基因组DNA,用Sanger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侧翼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ClustalX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MutationTaster和PROXIEAN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构建突变蛋白模型。结果先证者APTT明显延长,为85.9 s,其FXI:C和FXI:Ag均降低,分别为2%和4.8%;其母亲、二哥、二姐、侄子、外甥女和儿子FXI:C和FXI Ag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先证者F11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841C>T(p.Gln263stop)杂合突变及第10内含子3'端剪切位点突变(IVSJ-4del gttg);其母亲、二哥、侄子携带p.Gln263stop杂合突变;其二姐、外甥女和儿子携带IVSJ-4del gttg杂合突变;其余家系成员均为野生型。保守性分析发现,p.Gln263stop氨基酸在6种同源物种中均位于保守区域;2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均显示为致病的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突变导致其产生截短蛋白。结论先证者p.Gln263stop协同IVSJ-4del gttg复合杂合突变是导致其FXI缺陷症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FXI缺陷 基因突变 模型分析
下载PDF
一个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耀盛 张扬 +5 位作者 朱丽青 金艳慧 杨丽红 谢海啸 王明山 杨小丽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对1个姨表近亲结婚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coagulation factorV,FV)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 目的对1个姨表近亲结婚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coagulation factorV,FV)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FV活性(FV:C)和血浆FV抗原(FV:Ag)等凝血指标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结果先证者PT和APTT均明显延长,分别为23.5S和50.5s,其FV:C(8%)和FV。Ag(〈1%)极度减低;同样先证者的妹妹PT和APTT也显著延长,分别为24.1s和62.4s,其FV:C(7%)和FV:Ag(〈1%)也极度减低;家系其他成员的PT及APTT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先证者的F5基因第5外显子测序发现其29170位为纯合突变T—C,导致190位氨基酸苯丙氨酸变为丝氨酸(Phel90Ser),先证者的妹妹同样为纯合Phe190Ser突变;大哥、大姐、大女儿、小女儿和外甥女均为Phel90Ser杂合突变,其FV:C也有所减低(分别为57%、73%、72%、66%、75%);两个弟弟为正常野生型,其FV:C和FV:Ag均在正常水平。结论该遗传性FV缺陷症家系先证者及其妹妹F5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g.29170T—C纯合型错义突变,导致Phe190Ser。其原因推测与其父母近亲结婚有关。Phe190Ser与该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家系FV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亲结婚家系 因子V缺陷 基因突变 固障碍
原文传递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表型与基因分析
9
作者 杜长宝 杨婷 +3 位作者 祝进 杨丽红 程晓丽 王明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23期2863-2866,共4页
目的对1个由近亲结婚引起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与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三代6名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Ⅴ活性(FⅤ∶C)和... 目的对1个由近亲结婚引起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与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三代6名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Ⅴ活性(FⅤ∶C)和血浆FⅤ抗原(FⅤ∶Ag)等指标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用医学生物软件对该突变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PT和APTT均明显延长,分别为20. 5 s和51. 7 s,其FⅤ∶C和FⅤ∶Ag分别为11. 0%和12. 0%。先证者F5基因第5号外显子上发现c. 653T> C纯合突变,导致Phe190Ser,其父亲、母亲、女儿为Phe190Ser杂合子,FⅤ∶C和FⅤ∶Ag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54%、47%、60%和61. 4%、52. 1%、56. 5%),丈夫和姐姐为正常野生型,其FⅤ∶C和FⅤ∶Ag均在正常水平。生物软件分析均显示该突变对FⅤ蛋白产生危害。结论 F5基因第5号外显子上c. 653T> C的纯合突变是导致先证者携带Phe190Ser原因,且该Phe190Ser突变与先证者FⅤ水平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亲婚配 因子V缺陷 基因突变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的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孟茶 夏虹 +3 位作者 张志珊 金艳慧 苏看看 王明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coagulation factor Ⅴ,FⅤ)缺陷症家系的表型特征及其分子致病机制。 方法在STAGO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3代6名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coagulation factor Ⅴ,FⅤ)缺陷症家系的表型特征及其分子致病机制。 方法在STAGO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3代6名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凝血因子Ⅱ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Ⅱ activity,FⅡ∶C)、FⅤ活性(FⅤ activity,FⅤ∶C )、凝血因子Ⅶ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Ⅶ activity,FⅦ∶C)和凝血因子Ⅹ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Ⅹ activity,FⅩ∶C)活性;ELISA方法检测FⅤ抗原(FⅤ antigen,FⅤ∶Ag)。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序列、5′和3′端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采用ClustalX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的保守性,同时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PROVEAN和MutationTaster)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PT和APTT均稍延长,分别为15.2 s和41.8 s,FⅤ∶C和FⅤ∶Ag降低,分别为55%和62%;其父亲和儿子FⅤ∶C和FⅤ∶Ag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60%、65%和31%、40%)。先证者F5基因第6外显子上发现c.911G〉A杂合突变,导致Gly276Glu;其父亲和儿子也为Gly276Glu杂合子;母亲、哥哥和丈夫为正常野生型。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Gly276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两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PROVEAN(评分-6.214分)结果预示为有害突变;MutationTaster(评分0.976分)结果预示可引起相应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在野生型蛋白质中,Gly276的主链与Ile298之间有两个氢键,当Gly276突变为Glu276后,原有的氢键没有改变,但由于Glu侧链延长,与周围氨基酸之间增加了空间位阻,导致蛋白质稳定性下降。结论该先证者F5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c.911G〉A杂合突变,导致Gly276Glu,此突变遗传自父亲,且与该家系FⅤ水平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缺陷 生物信息学 模型分析
原文传递
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表型与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佳佳 牛真珍 +1 位作者 马建波 陈筑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76-779,共4页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与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通过检测1例FⅤ缺陷患者及其家系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Ⅴ活性(FⅤ∶C)和血浆FⅤ抗原(FⅤ...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与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通过检测1例FⅤ缺陷患者及其家系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Ⅴ活性(FⅤ∶C)和血浆FⅤ抗原(FⅤ∶Ag)等凝血指标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患者及其家系成员FⅤ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结果:患者的PT和APTT均明显延长,分别为18.3s和44.9s,其FⅤ∶C为26.0%,FⅤ∶Ag为20.3%。患者FⅤ基因第22外显子上发现67868C→T的杂合突变,导致2031Glnstop;同时在患者FⅤ基因第10和16外显子上发现2个多态性(SNP)位点,分别为Arg485Lys和Met1736Val;患者的母亲、二弟、三弟、儿子、侄儿同样存在上述的基因杂合突变和SNP,其FⅤ∶C和FⅤ∶Ag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患者的父亲和女儿为正常野生型,其FⅤ∶C和FⅤ∶Ag均在正常水平。结论:FⅤ基因第22外显子上67868C→T杂合突变,导致2031Glnstop与Arg485Lys纯合多态性的协同作用是该遗传性FⅤ缺陷症家系FⅤ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缺陷 基因分析 固障碍
原文传递
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患者表型诊断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叶佳佳 杨丽红 +1 位作者 郝秀萍 陈必成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因子...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因子Ⅺ促凝活性(FⅪ:C)及凝血因子Ⅺ抗原含量(FⅪ:Ag)等指标以明确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FⅪ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则反向测序予以证实;用Py MOL Viewer1.5.x软件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FⅪ蛋白模型,比对分析寻找突变前后空间构象及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结果:先证者和其弟弟APTT、FⅪ:C、FⅪ:Ag均明显异常,分别为78.4 s、2.0%、6.8%和62.1 s、4.5%、10.0%;其家系成员的FⅪ:C和FⅪ:Ag均发现有不同程度下降。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和其弟弟FⅪ基因第6号外显子的g.15410G>A杂合无义突变导致Trp228stop及第12号外显子的g.25471C>G杂合错义突变导致Cys482Trp;其父亲、姐姐、女儿、外甥女均为Trp228stop的杂合子,而母亲、侄子则为Cys482Trp的杂合子。模型分析显示Cys482Trp突变并未破坏氨基酸间的天然氢键联系,但使该位点氨基酸与267位氨基酸的空间位阻变大,从而使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结论:该遗传性FⅪ缺陷症患者FⅪ基因的Trp228stop无义突变和Cys482Trp错义突变与血浆FⅪ:C及抗原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因子缺陷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突变 模型分析
下载PDF
2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邢志芳 戴菁 +5 位作者 陆晔玲 许冠群 丁秋兰 王学锋 奚晓东 王鸿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2例遗传性FⅫ家系作临床表型检测及基因诊断:采用凝固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FⅫ促凝活性(FⅫ∶C)和抗原含量(FⅫ∶Ag);直接测序法作基因序列分析,针对...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2例遗传性FⅫ家系作临床表型检测及基因诊断:采用凝固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FⅫ促凝活性(FⅫ∶C)和抗原含量(FⅫ∶Ag);直接测序法作基因序列分析,针对先证者的突变位点,检测其家系成员相应的基因突变;采用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在野生型pIRES2-EGFP/FⅫ表达质粒基础上,定点突变法构建突变型FⅫ表达质粒,以Polyfect转染试剂介导瞬时转染293T细胞,分别测定细胞裂解液及培养上清液中FⅫ∶Ag,测定上清液中FⅫ∶C。结果 2个遗传性FⅫ缺陷症家系的先证者的FⅫ:C分别为4.68%和12.08%,FⅫ∶Ag分别为4.6%和2.2%;先证者1的F12基因第13、14号外显子分别发现了(G8489A、Glu502Lys)和(C8833A、Tyr586Stop)2种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2的F12的第13号外显子发现(G8489A;Glu502Lys)纯合突变,其家系部分成员检测到相应的杂合突变。2名遗传性FⅫ缺陷症患者的凝血酶生成潜力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瞬时转染结果显示,FⅫ突变蛋白E502K上清液中FⅫ∶C和FⅫ∶Ag分别为野生型的27.2%和14.4%;细胞裂解液中FⅫ∶Ag为野生型的36.7%。结论体外表达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突变蛋白E502K合成和分泌障碍导致FⅫ明显降低。先证者1由罹病F12基因(Glu502Lys;Tyr586Stop)双杂合突变所致;先证者2为G8489A纯合突变(Glu502Lys)所致遗传性FⅫ缺陷症;E502K和Y586Stop 2种突变均为国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FⅫ缺陷 遗传性 基因突变 分子机制
下载PDF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分子发病机制与临床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丁秋兰 王鸿利 +5 位作者 王学锋 王明山 傅启华 武文漫 胡翊群 王振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5期374-378,共5页
目的 探讨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 (coagulationfactorⅦ ,FⅦ )缺陷症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性。方法 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 ;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5’和 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 ,寻找基... 目的 探讨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 (coagulationfactorⅦ ,FⅦ )缺陷症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性。方法 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 ;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5’和 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 ,寻找基因突变 ;将含插入或缺失突变序列克隆入pMD18 TTA克隆载体中 ,对所得两条染色体相应序列分别测序 ,以确定突变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相应基因片段进行酶切分析 ,无酶切位点改变的基因片段用等位基因特异的PCR(ASPCR)方法 ,证实测序所发现的突变。结果 在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中发现 8种类型的基因突变 ,其中 6 390T→C(Phe4 0Cys) ,94 82G→T(Arg15 2Leu) ,和 114 87 9delC 3种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 ;6种突变发生在催化区 ;除一种缺失突变外 ,其余均为点突变 ;所有的基因突变都来自先证者的父亲和 (或 )母亲。Thr35 9Met和Arg30 4Trp突变分别在 4个及 2个无亲缘关系的家系中重复出现。 2例Thr35 9Met纯合突变 (FⅦ :C分别为 2 %和 3% )及 1例Arg15 2Leu、114 87 9delC及Arg30 4Trp复合杂合突变 (FⅦ :C为 1% )临床表型为重型 ;2例双重杂合突变 (His348Gln和Thr35 9Met,Agr30 4Trp和Arg30 4Gln)临床表型分别为中型和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因子缺陷 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 临床表型 诊断
下载PDF
His348Gln杂合突变伴Arg353Gln杂合多态性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小丽 金艳慧 +1 位作者 王莹宇 王明山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788-791,共4页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患者进行基因分析和家系调查,初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性(FII:C)、凝血因子V活性(FV...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患者进行基因分析和家系调查,初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性(FII:C)、凝血因子V活性(FV:C)、FVII活性(FVII:C)和凝血因子X活性(FX:C)及FVII抗原(FVII:Ag)等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7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结果:先证者PT延长为22.4 s,FVII:C和FVII:Ag明显降低,分别为7%和10%;父亲、母亲、姐姐及儿子的PT正常或稍延长,FVII:C分别为63%、54%、57%和46%,FVII:Ag分别为67%、53%、61%和49%;先证者和所有家系成员的APTT及其他凝血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测序发现先证者F7基因第8号外显子存在g.11482T>G(His348Gln)杂合突变和g.11496 G>A(Arg353Gln)杂合多态性;其母亲、姐姐、儿子均存在F7基因g.11482T>G杂合突变;父亲存在F7基因g.11496 G>A杂合多态性。结论:F7基因His348Gln杂合突变协同Arg353Gln杂合多态性是导致该先证者FⅦ缺陷症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缺陷 遗传性 突变 多态性 基因分析
下载PDF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鸿利 王学峰 《血栓与止血学》 2003年第4期164-172,共9页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凝血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出血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Ⅹ、因子Ⅺ和因子ⅩⅢ)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凝血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出血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Ⅹ、因子Ⅺ和因子ⅩⅢ)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因子缺陷 基因诊断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 遗传性酶原缺陷 因子V缺陷
下载PDF
错义突变Thr318Met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缺陷症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文斌 王鸿利 +7 位作者 王学锋 傅启华 武文漫 周荣富 丁秋兰 谢爽 胡翊群 王振义 《中国微循环》 2003年第4期201-203,F002,共4页
目的对一个凝血因子X(FX)缺陷症家系进行FX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X促凝活性 (FX :C)测定进行表型诊断 ;用PCR法对先证者的FX基因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 (5’UTR)序列... 目的对一个凝血因子X(FX)缺陷症家系进行FX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X促凝活性 (FX :C)测定进行表型诊断 ;用PCR法对先证者的FX基因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 (5’UTR)序列进行扩增 ,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 ,检测其基因突变。家系成员DNA在先证者FX基因突变区域扩增后测序。结果先证者表型诊断为FX缺陷症 ;FX外显子区共发现3个与文献报道的FX基因序列不同的位点 ,其中位于第8外显子区的为纯合突变C1098T。家系分析表明先证者父、母、弟和妹均为C1098T杂合子。结论纯合错义突变C1098T引起的Thr318Met是导致本例遗传性FX缺陷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错义突变 遗传性因子X缺陷 Thr318Met
下载PDF
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静 李云霞 +3 位作者 钟帆 李仁华 杨季云 周雯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1-576,共6页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D二聚体(D-D)、凝血...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Ⅻ促凝活性(FⅫ:C)和凝血因子Ⅻ抗原(FⅫ:Ag)等凝血指标。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先证者F12基因所有的外显子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的基因突变情况,对检出的可疑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家系成员的相应突变位点进行检测。采用AutoPVS1和Mutation Taster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APTT结果为180.9 s,明显延长;FⅫ:C和FⅫ:Ag分别降低至0.8%和4.17%。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F12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即第11号外显子c.1261G>T杂合无义突变(p.Glu421*)和第4号外显子c.251dupG杂合移码突变(p.Trp85Metfs*53),均为功能缺失型突变,属于极强致病性级别。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显示,先证者c.1261G>T杂合突变遗传自其母亲,其哥哥和女儿均为c.1261G>T杂合突变携带者。在此家系中基因检测结果与血液学检查结果相符,即基因型和表型共分离。结论:F12基因第11号外显子c.1261G>T杂合无义突变和第4号外显子c.251dupG杂合移码突变是本例家系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这两个突变均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的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缺陷 F12基因 新突变
下载PDF
纯合子p.Gly1715Ser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分析
19
作者 余芳 戴青云 +2 位作者 郑淑芳 章勇 周益琴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10期1822-1827,共6页
目的 对一个由近亲婚配引起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检测与基因突变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3代6名成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 目的 对一个由近亲婚配引起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检测与基因突变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3代6名成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Ⅴ活性(FⅤ:C)、FⅤ抗原(FⅤ:Ag)及其他相关凝血指标进行表型诊断。通过CAT法检测凝血酶生成量。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5基因的所有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其家系成员相应突变位点区域,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证实。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包括Mutation Taster、PROVEAN、SIFT及PolyPhen-2)预测和分析突变的致病性;用ClustalX-2.1-win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利用Swiss-Pdb Viewer构建蛋白模型分析突变对蛋白质空间构象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先证者PT和APTT均显著延长,分别为26.3 s/13.2 s和73.5 s/36.0 s;FⅤ:C和FⅤ:Ag明显降低,分别为3%和7%。先证者凝血酶生成试验峰高明显降低,延迟时间和达峰时间均显著延长,凝血酶生成潜力显著下降。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F5第16外显子存在c.5227G>A纯合错义突变(p.Gly1715Ser),其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儿均携带p.Gly1715Ser杂合子。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p.Gly1715Ser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PolyPhen-2、Mutation Taster、PROVEAN和SIFT四个软件对p.Gly1715Ser突变预测结果一致,均提示该突变为有害突变,可影响蛋白质功能。蛋白模型分析结果表明,p.Ser1715突变为p.Gly1715后,与周围氨基酸之间氢键发生改变并形成新的分子间作用力,使FⅤ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结论 该先证者F5基因第16外显子存在c.5227G>A纯合错义突变遗传自近亲婚配的父母,且c.5227G>A突变与该家系FⅤ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缺陷 生物信息学 近亲婚配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的诊断
20
作者 王静 李稻 +6 位作者 戴菁 陆晔玲 丁秋兰 傅启华 王学锋 沈立松 王鸿利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目的对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进行诊断。方法通过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V促凝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等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先证者F5基因的25个外... 目的对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进行诊断。方法通过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V促凝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等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先证者F5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以发现其基因突变,进行家系调查以期发现遗传规律。结果先证者APTT和PT显著延长,FV∶C为3.5%,FV∶Ag为1.47%。F5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F5基因外显子区共有7处与GenBank AY364535序列不同的位点,其中外显子10区的C38591T杂合突变导致产生1个终止密码(R506Term),外显子13区的C47504T纯合变异导致编码氨基酸L1369F替换,该变异被证实为基因多态性。家系分析表明,前者遗传于先证者母亲,后者遗传于其父母双亲。结论通过表型检测、家系调查和基因诊断,明确该先症者为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C38591T杂合突变产生终止密码是导致先证者FV缺陷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V缺陷 表型 基因 突变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