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遗传性纤溶酶原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夏虹 张海月 +3 位作者 刘媚娜 李小龙 杨丽红 王明山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432-436,共5页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纤溶酶原(PLG)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4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纤溶酶原(PLG)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4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原活性(PLG:A)、纤溶酶原抗原(PLG:Ag)、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及蛋白S活性(PS:A)等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PLG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应用Clustal X-2.1-win软件将突变氨基酸进行同源物种序列保守性分析;利用PolyPhen-2、PROVEAN、SIFT和MutationTaster 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 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质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和其祖父、父亲PLG:A均降低为正常值的50%左右,PLG:Ag含量正常,结果分别为45%、95%,64%、94%和64%、104%;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PLG基因第15号外显子存在c.1858G>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Ala601Thr;其祖父和父亲具有同样的基因突变。Ala601在其11个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果一致,均为有害突变,可引起相应疾病。结论:该先证者的PLG基因第15号外显子存在c.1858G>A(p.Ala601Thr)杂合错义突变;祖孙三代均为Ala601Thr杂合子,突变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与该家系PLG活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纤溶酶原缺陷症 基因突变 杂合 模型分析
下载PDF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张雅静 韩雪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4-138,144,共6页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9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30名同期老年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入院次日、对照组体检当日的血浆PAI-1...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9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30名同期老年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入院次日、对照组体检当日的血浆PAI-1水平和CAR,记录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PAI-1水平和CAR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不同预后(根据患者28 d的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老年脓毒症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浆PAI-1水平和CA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浆PAI-1、CA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浆PAI-1水平和CA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PAI-1、CAR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分别呈正相关关系(P<0.05);28天内,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31例(34.44%)、存活59例(65.56%),生存组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死亡组,SOFA评分、血浆PAI-1水平及CAR低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浆PAI-1水平和CAR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AI-1、CAR及两者联合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752(95%CI为0.642~0.862,P<0.001),0.842(95%CI为0.745~0.939,P<0.001)及0.887(95%CI为0.796~0.977,P<0.001)。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血浆PAI-1水平和CAR升高,两者联合对患者28 d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脓毒 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预后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脓毒症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郭飞 单亮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971-2977,共7页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机体反应失调,进而导致的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据估计每年可造成全球约500万人死亡。它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主要以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失调和凝血功能紊乱为特征。目前,炎症反应和凝血障碍被认为是促...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机体反应失调,进而导致的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据估计每年可造成全球约500万人死亡。它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主要以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失调和凝血功能紊乱为特征。目前,炎症反应和凝血障碍被认为是促进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两个驱动因素,且研究显示,由于凝血功能的异常,脓毒症患者体内微循环中常常伴随着微血栓的形成,加重器官功能障碍的进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一种溶栓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和急性心梗的溶栓治疗,但其应用受到短半衰期、全身出血风险等副作用的限制,针对其副作用,不少学者考虑以靶向给药的方式降低其副作用的限制。本文将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脓毒症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靶向给药策略进行探讨,为脓毒症治疗及靶向用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组织型酶原激活剂 靶向给药
下载PDF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的基因缺陷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文斌 王鸿利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年第4期336-338,共3页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是由凝血酶原基因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基因缺陷导致凝血酶原蛋白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影响了凝血酶原的合成、分泌和活性,造成其活性和(或)抗原含量不同程度的降低。本文就凝血酶原的基因缺陷...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是由凝血酶原基因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基因缺陷导致凝血酶原蛋白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影响了凝血酶原的合成、分泌和活性,造成其活性和(或)抗原含量不同程度的降低。本文就凝血酶原的基因缺陷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 基因缺陷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凝血酶原
下载PDF
Glu29→Gly纯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
5
作者 王文斌 王鸿利 +9 位作者 黄成垠 方怡 傅启华 周荣富 谢爽 丁秋兰 武文漫 王学锋 胡翊群 王振义 《检验医学教育》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家系进行凝血酶原(FII)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II促凝活性(FII:C)、FII抗原(FII:Ag)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对先证者的FII基因14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家系进行凝血酶原(FII)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II促凝活性(FII:C)、FII抗原(FII:Ag)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对先证者的FII基因14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5’UTR)、3’端非翻译区(3’UTR)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家系成员DNA在先证者FII基因突变区域扩增后测序。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103例健康献血者作对照。结果:先证者表型诊断为凝血酶原缺陷症(Ⅰ型);FII外显子区共发现3个与文献报道的FII基因序列不同的位点,其中位于第2外显子区的为纯合突变A601G。家系分析表明先证者父亲、母亲和外祖母均为A601G杂合子。结论:纯合错义突变A601G引起的Glu29→Gly是导致本例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的原因。这在国际上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 基因突变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病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肺血栓栓塞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吴琦 陈永利 +2 位作者 张敬霞 王佩显 袁志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t鄄PA)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定量测定了44例PTE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者血浆t鄄PA含量,并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了血浆t鄄PA活性。结果:PTE组的t鄄PA...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t鄄PA)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定量测定了44例PTE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者血浆t鄄PA含量,并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了血浆t鄄PA活性。结果:PTE组的t鄄PA含量和活性分别为33.88(20.91~48.74)μg/mL和(0.31±0.15)AU/mL,对照组分别为11.05(33.88~48.74)μg/mL和(0.40±0.21)AU/mL,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PTE患者的t鄄PA活性显著减低。结论:多项临床、生化因素都可对t鄄PA活性产生重要影响;PTE患者的t鄄PA活性降低,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 PTE 酶原激活物 患者 发病机制 肺血栓栓塞 活性 并用 组分 降低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与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郝清智 张大伟 +2 位作者 侯玉芬 闫宗廷 刘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1期54-55,共2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发病率及其与获得性易栓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42例VTE患者的纤溶酶原活性,确定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的发病率;建立患者临床调查表,了解患者的获得性易栓因素,明确与先天性... 目的研究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发病率及其与获得性易栓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42例VTE患者的纤溶酶原活性,确定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的发病率;建立患者临床调查表,了解患者的获得性易栓因素,明确与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密切相关的获得性易栓因素。结果在142例VTE患者中有10例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创伤、长期卧床和制动可能是诱发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发生VTE的主要获得性因素。结论先天性异常纤溶酶原血症在我国VTE患者中可能占有重要的比例,防止各种类型的创伤和避免长时间制动是预防此类患者发生VTE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先天性异常酶原 易栓因素
下载PDF
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肥大细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欧阳松云 王辰 +2 位作者 庞宝森 杨媛华 毛文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768-2771,共4页
目的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u-PA)不同用药方案对栓塞处肥大细胞(MC)分布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通过颈外静脉注入125碘(125I)-标记人纤维蛋白原的大鼠加热血凝块,建立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随机将30只大鼠分成两大组:对照组(n=... 目的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u-PA)不同用药方案对栓塞处肥大细胞(MC)分布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通过颈外静脉注入125碘(125I)-标记人纤维蛋白原的大鼠加热血凝块,建立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随机将30只大鼠分成两大组:对照组(n=10);溶栓组:再分为多次用药组及单次用药组(n=10)。定时处死大鼠,取血、肺及心脏,测量每分钟γ放射性(cpm)。以10%甲醛固定肺组织,制成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血栓的形态,Masson染色观察栓塞血管的胶原纤维分布,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血管栓塞处肥大细胞分布。结果栓塞血管断面可见MC聚集现象,ru-PA多次用药组栓塞处MC计数及溶栓率明显高于单次用药组及对照组,单次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经线性相关性分析,多次用药组及单次用药组血管栓塞处MC计数与溶栓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6及0.743;P=0.010及0.014)。结论PTE血管栓塞处有MC聚集现象;维持ru-PA在血中一定浓度的持续时间,促进MC聚集于栓塞血管部位,该时间越长,趋化MC向栓塞处迁移、聚集越多,并加强ru-PA的溶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 大鼠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受体 肥大细胞
下载PDF
弱精子症动物模型中尿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含量及表达情况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燕 庞雪冰 +2 位作者 廖晶晶 胡廉 熊承良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86-791,共6页
目的:利用奥硝唑所致弱精子症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技术,了解尿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在弱精子症动物模型中的含量及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奥硝唑所致弱精子症动物模型的机制及uPA作为预防或治疗弱精子症药物的可能性。方法:4... 目的:利用奥硝唑所致弱精子症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技术,了解尿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在弱精子症动物模型中的含量及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奥硝唑所致弱精子症动物模型的机制及uPA作为预防或治疗弱精子症药物的可能性。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d用药组,5d用药组,10d用药组,15d用药组,20d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用药组每天给予奥硝唑200mg/kg,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维素钠连续灌胃,用药组分别在给药第1、5、10、15、20d后24h内,麻醉处死动物取附睾和睾丸。低渗肿胀试验检测精子细胞膜完整性,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睾丸与附睾组织中uPA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睾丸组织中uPAmRNA含量。结果:奥硝唑持续给药构建弱精子症时,精子膜完整性下降发生在给药的第10d,并一直维持低值。与建立弱精子症模型同步的uPA在睾丸和附睾组织蛋白表达及mRNA含量下降在用药15d,下降趋势上是平行的,而显效性稍滞后。用药15d组与用药20d组uPA蛋白表达、mRNA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细胞膜受损、运动能力下降与uPA表达及含量下降平行,奥硝唑所致弱精子症模型形成可能是由于uPA含量及表达下降所致。弱精子症形成原因较复杂,uPA含量及表达的下降可认为是弱精子症形成因素之一,检测uPA含量可能有助于弱精子症的诊断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酶原激活因子 弱精子 奥硝唑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浆内皮素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亚芹 邢哲 马焕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0-611,共2页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浆内皮素(ET)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低、中、高剂量),模型组给予高尿酸饮食,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治疗组给予高尿酸饮食的...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浆内皮素(ET)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低、中、高剂量),模型组给予高尿酸饮食,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治疗组给予高尿酸饮食的同时给予当归补血汤治疗(低、中、高3个治疗剂量);14 d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ET和PAI-1的含量,同时测定血清中尿酸含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观察各项指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大鼠血浆ET,PAI-1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给予当归补血汤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降低,同时血浆ET、PAI-1含量降低,其中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补血汤可以通过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浆ET及PAI-1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高尿酸血 血浆内皮素 组织型酶原激活抑制物
下载PDF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宣(综述) 王海嵘(综述) 潘曙明(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5-848,共4页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receptor, suPAR)是表达于多种免疫活化细胞表面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的可溶形式。在炎症...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receptor, suPAR)是表达于多种免疫活化细胞表面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的可溶形式。在炎症或感染的过程中,血清中suPAR的水平可反映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程度。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揭示,suPAR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严重程度分级以及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鉴于该标志物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情况的准确性,临床医生也许可以利用suPAR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早期的危险分级,从而为今后开展个体化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 脓毒 预后评估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念清 宋景春 +3 位作者 何龙平 林青伟 钟林翠 曾庆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90-594,共5页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用于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1例SI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后90天预后...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用于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1例SI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后90天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49)和死亡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凝血指标与新凝血四项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IC生存组患者相比,SIC死亡组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TM)和t-PAIC均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AIC是SI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PAI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t-PAIC+SOFA及t-PAIC+APACHEⅡ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677、0.647、0.740及0.713。当t-PAIC界值为18 ng/m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9.2%、63.1%、75.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PAIC>18 ng/mL患者的死亡风险是t-PAIC≤18 ng/mL患者的3.236倍。结论t-PAIC对SIC患者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酶原激活物-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 脓毒 凝血功能紊乱 预后
下载PDF
非诺贝特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肿瘤坏死因子α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洁琪 赵水平 +2 位作者 方颖 吴立荣 李屏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固醇血症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浓度和脂肪组织PAI-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C)组、高胆固醇血症(A)组和非诺贝特治疗(B)组。ELISA法测定0、8和1...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固醇血症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浓度和脂肪组织PAI-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C)组、高胆固醇血症(A)组和非诺贝特治疗(B)组。ELISA法测定0、8和12周时血浆TNF-α、PAI-1浓度;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AI-1mRNA的表达。结果A组兔脂肪组织PAI-1mRNA表达升高(P<0·01),而B组显著减少(P<0·01);A组兔TNF-α和PAI-1血浆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B组非诺贝特治疗4周,TNF-α浓度降低47·8%(P<0·05),PAI-1浓度降低51·92%(P<0·05);实验各阶段血浆PAI-1与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997,P<0·05),TNF-α浓度与总胆固醇(TC,r=0·54,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46,P<0·05)明显相关;血浆PAI-1浓度与脂肪组织PAI-1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非诺贝特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TNF-α和PAI-1血浆浓度,抑制脂肪组织PAI-1mRNA表达;血浆PAI-1与TNF-α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脂肪组织 肿瘤坏死因子Α 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高胆固醇血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大鼠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文苹 王辰 +3 位作者 庞宝森 欧阳松云 杨媛华 代华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后不同时间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血栓自溶率的相关性。方法经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后不同时间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血栓自溶率的相关性。方法经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机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2)PTE组:又分为PTE 4 h组(PTE 4 h)、PTE 24 h组(PTE 24 h)、PTE 3 d组(PTE 3d)、PTE 5 d组(PTE 5 d),即分别在造模成功后观察4 h2、4 h3、d、5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浆标本测定uPA、uPAR的水平;留取左肺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留取心脏、肺脏、全血以计算血栓自溶率。结果血浆uPA、uPAR水平在PTE后4 h略有上升(P>0.05),PTE后24 h明显增加(P<0.05),3 d时最高(P<0.01),5 d时开始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PAP<0.05,uPARP<0.01);PTE后4 h组、24 h组、3 d组血浆uPA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58,P<0.05;24 hr=0.764,P<0.05;3 dr=0.778,P<0.05),血浆uPAR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01,P<0.05;24 hr=0.764,P<0.05;3 dr=0.777,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PTE后4 h有少量继发血栓形成,血栓及血管壁内可见白细胞浸润;PTE后3 d、5 d见注入的血凝块明显溶解,代之以新形成的血栓。结论PTE后血浆uPA、uPAR水平增加,促进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受体 维蛋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和蛋白Z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陶慧 闫婕 林发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和蛋白Z(PZ)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根据血尿酸水平将AMI患者分成尿酸正常组(非HUA-AMI组)61例和高尿酸血症组(HUA-AMI组)50例,...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和蛋白Z(PZ)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根据血尿酸水平将AMI患者分成尿酸正常组(非HUA-AMI组)61例和高尿酸血症组(HUA-AMI组)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AMI患者TG、TC、LDL-C、HDL-C、PAI-1和PZ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非HUA-AMI组、HUA-AMI组TG、TC、LDL-C及PAI-1明显升高,HDL-C、PZ明显降低(P〈0.001);与非HUA-AMI组比较,HUA-AMI组TG、TC、LDL-C、PAI-1升高,而HDL-C、PZ降低(P〈0.05或P〈0.001).结论 AMI合并HUA患者PAI-1活性进一步升高,PZ水平进一步下降,提示HUA可能促进血栓形成,与AMI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高尿酸血(HUA) 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 蛋白Z(PZ)
下载PDF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鸿利 王学峰 《血栓与止血学》 2003年第4期164-172,共9页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凝血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出血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Ⅹ、因子Ⅺ和因子ⅩⅢ)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凝血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出血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Ⅹ、因子Ⅺ和因子ⅩⅢ)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 基因诊断 遗传性维蛋白原血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 凝血因子V缺陷
下载PDF
儿童脓毒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韦艳丹 曾其毅 曾华松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插入或缺失(4G/5G)多态性与广州地区汉族脓毒症患儿的相关性,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4-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汉族脓毒症患...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插入或缺失(4G/5G)多态性与广州地区汉族脓毒症患儿的相关性,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4-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汉族脓毒症患儿为病例组,同期收集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多聚酶链(AS-PCR)法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行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检测和分析。采用基因计数法计算各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人群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计算OR值及其95%CI评估各基因型的风险。结果研究期间病例组纳入148例,对照组181名。病例组和对照组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P〉0.05)。等位基因4G(χ^2=4.35,P〈0.05)及其纯合子(χ^2=4.44,P〈0.05)与脓毒症发展相关;携带等位基因4G患儿发展至重症脓毒症的风险比5G高,OR=4.05(95%CI:1.09-15.08),4G/4G纯合子患儿发展至重症脓毒症的风险比其他基因型高,OR=4.57(95%CI:1.11-18.78)。等位基因4G(χ^2=9.17,P〈0.05)及其纯合子(χ^2=7.35,P〈0.05)与脓毒症病死率相关,携带等位基因4G患儿脓毒症病死风险较5G高,OR=4.30(95%CI:1.50-12.29),4G/4G纯合子患儿脓毒症病死风险较其他基因型高,OR=3.14(95%CI:1.49-6.61)。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广州地区汉族脓毒症患儿进展及预后相关,等位基因4G及其纯合子是其高危遗传因素;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点多态性与脓毒症的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多态性 脓毒
下载PDF
肝X受体激动剂对高脂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厚源 颜伟 周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研究肝X受体激动剂3β-羟基-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和T-0901317对高脂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养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 目的研究肝X受体激动剂3β-羟基-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和T-0901317对高脂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养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无药对照组、3β-羟基-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干预组[10 mg/(kg.d)]和T-0901317干预组[10 mg/(kg.d)],每组6只小鼠,灌胃6周。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主动脉壁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蛋白的表达。结果药物干预的两组主动脉壁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管内皮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X受体激动剂3β-羟基-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和T-0901317均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抑制动脉壁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提示肝X受体激动剂还可通过调脂以外的其它途径,如抑制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功能等方面,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肝X受体激动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免疫组织化学 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 一氧化氮合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下载PDF
降脂宁血煎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宏钧 董耀荣 +1 位作者 叶伟成 杨红 《河北中医》 2003年第6期407-408,共2页
目的 观察降脂宁血煎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影响。方法 高脂血症患者 1 0 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 70例 ,对照组 30例 ,分别用降脂宁血煎和非诺贝特治疗 8周 ,检测治疗前后 2组血液流变学和血浆纤溶酶... 目的 观察降脂宁血煎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影响。方法 高脂血症患者 1 0 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 70例 ,对照组 30例 ,分别用降脂宁血煎和非诺贝特治疗 8周 ,检测治疗前后 2组血液流变学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 (高切和低切 )、血浆黏度、血浆纤溶酶原抑制物均显著下降 (P <0 .0 1 )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显著升高 ,其中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血浆纤溶酶原抑制物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降脂宁血煎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并可有效地降低血黏度和改善机体纤溶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 降脂宁血煎 血液流变学 酶原激活物 酶原抑制物
下载PDF
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大鼠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探讨
20
作者 欧阳松云 王辰 +2 位作者 庞宝森 杨媛华 毛文萍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时间窗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u-PA)的溶栓效果,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的溶栓效果比较。方法通过颈外静脉注入125I标记人纤维蛋白原的大鼠加热血凝块,建立不同时间大鼠的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按... 目的观察在不同时间窗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u-PA)的溶栓效果,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的溶栓效果比较。方法通过颈外静脉注入125I标记人纤维蛋白原的大鼠加热血凝块,建立不同时间大鼠的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按随机原则将60只大鼠分成三组:①对照组:再分为PTE2h对照组和PTE3d对照组;②PTE2h溶栓组:再分为ru-PA2h组和rt-PA2h组;③PTE3d溶栓组:再分为ru-PA3d组和rt-PA3d组。PTE2h对照组及溶栓组于处理后2h处死大鼠,PTE3d对照组及溶栓组于处理后48h处死大鼠,留取血标本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α2-抗纤溶酶(α2-AP)水平。取血、肺脏及心脏,测量每分钟γ放射性(cpm)。结果(1)rt-PA2h组的溶栓率明显高于ru-PA2h组,ru-PA2h组又明显高于PTE2h对照组(P均=0.000);其血浆FIB、α2-AP水平明显低于ru-PA2h组(P=0.002,P=0.001)及PTE2h对照组(P=0.003,P=0.002),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1及0.700)。(2)ru-PA3d组的溶栓率明显高于rt-PA3d组,rt-PA3d组又明显高于PTE3d对照组(P均=0.000);三组间血浆FIB及α2-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5,P=0.751)。结论(1)ru-PA1mg/kg溶栓对全身纤溶系统无明显影响,而rt-PA1mg/kg溶栓早期影响全身纤溶系统;(2)体内血栓存在的时间影响ru-PA的溶栓效果,ru-PA对新鲜血栓栓塞的即刻溶栓作用不及rt-PA,但对较陈旧血栓栓塞的溶栓效果强于rt-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 组织型酶原激活物 维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