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GJB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义旺 胡祥上 +1 位作者 全庆丽 姜海鸥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4635-4637,共3页
目的对1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临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GJB2基因进行突变检测。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后,提取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GJB2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和内含子的交界区域,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 目的对1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临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GJB2基因进行突变检测。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后,提取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GJB2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和内含子的交界区域,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和BLAST比对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该家系所有患者为迟发性、渐进性、早期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觉神经性聋。GJB2基因突变分析检测到6种单核苷酸多态,其中c.79G>A(p.Val27Ile)和c.341G>A(p.Glu114Gly)为已知单核苷酸多态,而位于3′-UTR的g.4159T>C、g.5142G/T、g.5227G/A、g.5352T/C突变为本研究新发现。结论该家系未发现GJB2外显子致病性突变,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分析 遗传性综合征耳聋 GJB2基因
下载PDF
新疆维族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肾虚血瘀型与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彦华 杨利娟 +5 位作者 亚生江 杜瑞丽 李卉 李惠武 高东升 邹广华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族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突变频率,探讨与肾虚血瘀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地区51例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患者,其中肾虚血瘀型占67%(34/51),另选53例维族听力正常者作为对照。抽取外周静脉血...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族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突变频率,探讨与肾虚血瘀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地区51例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患者,其中肾虚血瘀型占67%(34/51),另选53例维族听力正常者作为对照。抽取外周静脉血,从白细胞中提取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线粒体DNA目的片断,Alw26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A1555G点突变,而后对阳性患者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在所有样本中,2例存在mtDNA A1555G点突变,均为维族肾虚血瘀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患者。结论:携带有该突变的个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作用有高度易感性。遗传性耳聋肾虚血瘀型患者较mtDNAA1555G突变非肾虚血瘀型高。但突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遗传性耳聋 维族 基因 突变 肾虚血瘀型 线粒体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大家系的GSDME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演林 余丽华 +4 位作者 丁红珂 曾玉坤 刘玲 陈洽鑫 刘畅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对一听力障碍的家系进行致病基因检测。方法以2018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科诊断为听力障碍的一家系为研究对象,采集先证者病史、听力检查结果及家族史,采... 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对一听力障碍的家系进行致病基因检测。方法以2018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科诊断为听力障碍的一家系为研究对象,采集先证者病史、听力检查结果及家族史,采用遗传性耳聋精选基因检测包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后对发现的致病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同时收集家系其他成员进行Sanger测序。结果共收集该家系36个成员的资料,其中3人已去世,其余33人均进行了基因检测与诊断。检测到先证者在GSDME基因第7号内含子上发生了剪接位点变异,c.991-2A>G(来源于父亲),可引起常显遗传性耳聋5型,共在8个家系成员中检出该致病位点杂合改变,符合孟德尔显性遗传。除先证者表妹表型较轻,其余7个成员均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障碍。结论本研究成功利用二代测序技术鉴定了一种导致晚发型非综合征型耳聋的剪接位点变异,此家系为迄今报道的最大家系,丰富了遗传性耳聋的病因信息。二代测序技术为耳聋分子诊断提供一套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综合征耳聋 GSDME基因 二代测序技术
下载PDF
昆明地区青少年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热点突变的筛查 被引量:4
4
作者 满宝华 况雪梅 +8 位作者 谭红丽 田浩 李亚山 吴旭 杨海清 洪颖 孙伟 张晓珺 汪坚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76-877,共2页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青少年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NHI)患者病因学特点,揭示该地区NHI人群的常见致病基因,分析遗传因素在耳聋致病因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昆明地区某聋哑学校110例NHI患者4个耳聋基因中常见的13个位点:包括GJB...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青少年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NHI)患者病因学特点,揭示该地区NHI人群的常见致病基因,分析遗传因素在耳聋致病因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昆明地区某聋哑学校110例NHI患者4个耳聋基因中常见的13个位点:包括GJB2基因35del G、155del TCTG、176del16、235del C和299del AT,SLC26A4基因1229C>T、2168A>G和IVS7-2A>G,线粒体DNA基因1555A>G、1494C>T、7445A>G和12201T>C,GJB3基因538C>T位点。结果携带遗传性耳聋相关突变基因的患者有21例(19.1%,21/110)。其中GJB2突变者14例,包括235del C纯合突变6例,235del C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 C复合299del AT突变4例,235del C复合176del16突变2例;SLC26A4突变5例,包括IVS7-2A>G纯合突变3例,IVS7-2A>G杂合突变2例;线粒体基因突变(mt DNA)2例,mt DNA1494C>T均质突变及mt DNA7445A>G均质突变各1例。结论昆明地区青少年NHI患者中耳聋易感基因检出率较高,GJB2基因突变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遗传性耳聋 耳聋 基因芯片 筛查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何凌 尹爱华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47-54,共8页
耳聋是常见的致残性疾病,约60%的耳聋为遗传因素所致。目前人类研究被定位的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座已有100余个,在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致聋基因为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基因。分子诊断技术是目前检测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主要... 耳聋是常见的致残性疾病,约60%的耳聋为遗传因素所致。目前人类研究被定位的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座已有100余个,在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致聋基因为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基因。分子诊断技术是目前检测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主要方法。对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准确快速诊断有利于指导对患者进一步治疗,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对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基因诊断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遗传性耳聋 基因诊断 检测技术
下载PDF
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PCR-导流杂交技术在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苏炳森 苏小杰 +1 位作者 成立松 吴柳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4期3622-362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PCR-导流杂交技术在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11月于该院出生的214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法(AABR)+耳声发射法(OAE)]和PCR-...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PCR-导流杂交技术在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11月于该院出生的214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法(AABR)+耳声发射法(OAE)]和PCR-导流杂交技术检测。比较耳聋患儿和正常听力新生儿的耳聋基因检出率;比较耳聋患儿和正常听力新生儿GJB2基因、GJB3基因、sLc26A4基因、mtDNA基因中9个突变位点的分布情况。结果共有39例(1.82%)新生儿未通过AABR+OAE筛查,均在听力诊断性检查中判定为耳聋,其中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耳聋分别为7、11、13、8例。39例耳聋患儿中共检出9例患儿携带耳聋基因,检出率为23.08%,正常听力新生儿中共检出66例携带耳聋基因,检出率为3.13%,耳聋患儿耳聋基因检出率高于正常听力新生儿(χ^2=45.134,P<0.001)。耳聋患儿与正常听力新生儿GJB2基因35delG、176del16、235delC、299delAT,mtDNA基因1494C>T、1555A>G,GJB3基因538C>T,sLc26A4基因IVS7-2A>G、2168A>G 9个突变位点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BR+OAE筛查联合PCR-导流杂交技术可筛查出各种致聋基因,指导临床对耳聋患儿进行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法 耳声发射法 PCR-导流杂交技术 遗传性综合征耳聋
下载PDF
基于PCR-RDB技术的膜芯片开发并应用于遗传性非综合征耳聋检测 被引量:5
7
作者 彭陆衡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935-936,共2页
目的研究基于PCR-RDB技术的膜芯片开发并应用于遗传性非综合征耳聋检测效果。方法以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东莞市儿童医院186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足跟血并提取基因组DNA。根据文献报道的中国人群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的热点突变,选... 目的研究基于PCR-RDB技术的膜芯片开发并应用于遗传性非综合征耳聋检测效果。方法以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东莞市儿童医院186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足跟血并提取基因组DNA。根据文献报道的中国人群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的热点突变,选取4个基因(GJB2、GJB3、SLC26A4和12S r RNA)20个突变位点,通过PCR-RDB方法,对新生儿体内4个基因之中9个高发突变位点相应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且于扩增产物两端作出生物素标记,同时在膜条上固定9个不同待检位点的突变阵列与正常探针阵列,将正常阵列作为对照,当扩增产物以及探针杂交后,通过显色反应与是否存在杂交信号判断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检出耳聋基因突变携带新生儿62例,携带率为3.32%,其中杂合突变60例(3.22%),复合杂合突变1例(0.05%),纯合突变1例(0.05%)。在阳性检出样本中,GJB2及SLC26A4基因突变占总阳性突变的83.87%(56/62)。阳性突变位点最常见的是GJB2基因的235del C突变,共检出31例(50%,31/62),其次是SLC26A4基因的IVS7-2A>G(19.35%,12/62)。本研究检出纯合突变样本中,1例为12S rRNA基因的1555A>G突变;235de1C杂合突变基因样本以及1VS7-2A>G杂合突变基本样本各位点显色具有均一性。结论经临床研究验证,基于PCR-RDB技术的膜芯片可用于遗传性非综合征耳聋的检测,具有较高准确性与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RDB技术 膜芯片 开发 遗传性综合征耳聋 检测
下载PDF
苏州阳澄湖地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特点与分析
8
作者 祁春 李万鑫 +1 位作者 于亚峰 陆梅芳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期83-86,共4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苏州阳澄湖地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采集6个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先证者家系(6例重度耳聋患者及其直系家庭成员共21名)的临床信息及外周静脉血,对GJB2、SLC26A4、线粒体DNA-12S rRNA及GJB... 目的检测并分析苏州阳澄湖地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采集6个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先证者家系(6例重度耳聋患者及其直系家庭成员共21名)的临床信息及外周静脉血,对GJB2、SLC26A4、线粒体DNA-12S rRNA及GJB3共4种常见基因的20个高发突变位点进行筛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1例样本检测结果中14例阳性,均为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发生1555A>G突变。结论苏州阳澄湖地区非综合型遗传性耳聋家系中线粒体基因突变高发,最常见的突变为线粒体DNA-A1555G,有必要开展大规模生育前耳聋基因筛查来进一步调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遗传性耳聋 家系 基因突变 阳澄湖地区
下载PDF
非综合征遗传性聋相关基因的搜寻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秋菊 杨伟炎 +1 位作者 李宁 韩东一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0-152,共3页
关键词 综合征遗传性耳聋 基因定位 基因克隆
下载PDF
LMX1A突变致遗传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厚媛 石元贞 段世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4-919,共6页
LMX1A是LIM同源盒基因家族成员(LIM-homeobox)之一,编码LIM同源盒转录因子,是决定许多细胞分化及器官形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在内耳的结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基因包含两个LIM结构域和一个同源结构域,LIM结构域介导蛋白质与蛋白质的... LMX1A是LIM同源盒基因家族成员(LIM-homeobox)之一,编码LIM同源盒转录因子,是决定许多细胞分化及器官形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在内耳的结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基因包含两个LIM结构域和一个同源结构域,LIM结构域介导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同源结构域与DNA结合有关。该基因具有基因多效性,不同突变可分别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性耳聋,临床表现多变,包括重度-极重度听觉丧失、渐进性听力损失等不同的听力表型,部分患者可伴有前庭功能障碍。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报道的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LMX1A的变异型共有10种。其中,单倍体剂量不足导致的部分功能丧失是LMX1A变异致聋的主要原因,LMX1A的表达下调会影响内耳发育及毛细胞形态的长期维持,从而导致听觉障碍。对该基因的功能学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听觉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及相关遗传性耳聋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X1A 综合征遗传性耳聋 DFNA7 基因突变 表型
下载PDF
与Connexin26基因突变相关的综合征耳聋和非综合征耳聋 被引量:1
11
作者 路远 陈晓巍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3年第6期322-326,共5页
Connexin26基因其编码的产物为一种缝隙连接蛋白,组成的质膜通道蛋白,在细胞间的连接和递质的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此基因的突变与遗传性综合征耳聋和非综合征耳聋密切相关,对这一基因的研究可使我们对耳聋的致病机... Connexin26基因其编码的产物为一种缝隙连接蛋白,组成的质膜通道蛋白,在细胞间的连接和递质的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此基因的突变与遗传性综合征耳聋和非综合征耳聋密切相关,对这一基因的研究可使我们对耳聋的致病机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nexin26基因 综合征耳聋 基因突变 缝隙连接蛋白 遗传性综合征耳聋 致病机理
下载PDF
4个非综合征耳聋家系中检出线粒体COI和COII基因的新变异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奇才 陈静 +4 位作者 郜峰 杨滨 商红艳 陈添彬 欧启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442-447,共6页
目的报道4个疑有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非综合征耳聋家系的线粒体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直接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在2个非综合征耳聋家系的先证者中发现线粒... 目的报道4个疑有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非综合征耳聋家系的线粒体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直接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在2个非综合征耳聋家系的先证者中发现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上两个新变异形式(7250A>G和7774G>A)均为沉默突变(Thr→Thr和Thr→Thr),而位于COⅠ基因上的7196C>A(Leu→Leu)、7319T>C(Ile→Ile)和COⅡ基因上的7660A>G(Asp→Asp)为国外及汉族群体中已报道的3个多态性位点,其中COⅠ基因两个多态性位点为首次在畲族耳聋遗传家系中报道。这些突变或多态没有产生错义氨基酸,可能通过基因调控机制使tRNA代谢或线粒体功能产生缺陷,或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易感而致聋。同时,在家系中未发现GJB2、MTO1基因及其他线粒体基因突变。结论 mtDNA7250A>G和7774G>A为汉族耳聋家系中新发现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形式,而mtDNA7196C>A和7319T>C是首次在畲族耳聋遗传家系中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综合征耳聋 线粒体DNA COⅠ基因 COⅡ基因 突变 氨基糖甙类药物
下载PDF
一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POLR1D新突变位点的发现及分析
13
作者 尹晶晶 刘章 +6 位作者 张肖林 徐琪钧 王延飞 赵洪春 李长叶 张如意 刘秀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2-457,共6页
目的 对一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临床特征描述及遗传学分析,找出相关基因及突变位点,为临床诊疗奠定基础。方法 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及听力学检查,取外周血,先对四个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和MT-RNR1)的21个常见位点... 目的 对一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临床特征描述及遗传学分析,找出相关基因及突变位点,为临床诊疗奠定基础。方法 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及听力学检查,取外周血,先对四个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和MT-RNR1)的21个常见位点进行检测;如未见突变,则对这四个基因进行全测序;如仍未发现致病突变,则进行全外显子检测(WES)和耳聋基因Panel-V3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通过Real-time PCR检测Polr1d的mRNA在C57BL/6J小鼠不同发育时期耳蜗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该家系患者表现为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POLR1D(RNA聚合酶Ⅰ和Ⅲ亚基D)出现c.52A>G(p.M18V)杂合突变,该位点在多个物种中高度保守,该基因mRNA在各发育期小鼠耳蜗组织中均有表达。结论 本研究在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发现了POLR1D的一个新突变位点,此突变可能是该耳聋家系的致病因素,这与以往报道的POLR1D突变引起的疾病类型不同,该发现为研究耳聋发生机制和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遗传性耳聋 POLR1D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基因编码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顺昌 刘一心 +2 位作者 彭运生 李海飞 谢春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目的对6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成员的GJB2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分析,寻找耳聋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探讨GJB2基因突变致病的遗传模式。方法提取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GJB2基因的编码序列,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 目的对6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成员的GJB2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分析,寻找耳聋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探讨GJB2基因突变致病的遗传模式。方法提取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GJB2基因的编码序列,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对出现重叠峰形的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后再测序,确定基因突变是否存在于同一拷贝。结果6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4个家系是GJB2基因突变所致。患者的GJB2基因突变包括235delc、299—300delAT、79G→A+341A→G和109G→A。非致聋突变79G→A与341A→G组合具有致聋效应,109G→A和235delC的杂合突变可能也有致聋效应。结论GJB2基因突变致聋具有明显异质性,非致聋突变并非完全不致聋,环境因素或其它基因可能参与GJB2基因突变所致耳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综合征耳聋 GJB2基因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14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阳彦 刘艳秋 +1 位作者 谢康 夏秋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4期778-782,共5页
目的明确14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开展产前诊断。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8月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遗传咨询的14个NSHL家系,对14个家系的46名成员进行基因芯片检测,检测位点为GJB2、GJB3、SLC26A... 目的明确14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开展产前诊断。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8月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遗传咨询的14个NSHL家系,对14个家系的46名成员进行基因芯片检测,检测位点为GJB2、GJB3、SLC26A4及线粒体DNA 12S rRNA 4个基因上的9个突变热点。颞部CT显示前庭水管扩大但基因芯片检测为阴性或携带SLC26A4突变的患者行SLC26A4基因测序,对需产前诊断的12个家系的孕妇行产前诊断,预测胎儿听力状态。结果 14个家系46名成员和12份胎儿羊水样本中,检出携带GJB2基因突变33例,SLC26A4已知突变19例,新发突变2例,分别为SLC26A4 1242 G>A与SLC26A4 2089A>G,线粒体DNA 12S rRNA突变3例,均为12S rRNA 1555A>G均质突变,未发现GJB3突变。结论基因芯片技术结合基因测序技术能明确大部分NSHL家系病因并提供生育指导,GJB2与SLC26A4突变为我国NSHL最常见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综合征耳聋 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一个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家系中MYO7A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嘉 丁艳 胡亚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对一个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查找该疾病的致聋性突变。方法:对该耳聋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听力、视力、基因组全外显子测序法检查分析,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在MYO7A基因发现两个突变位点,分别为c.1183C>T... 目的:对一个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查找该疾病的致聋性突变。方法:对该耳聋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听力、视力、基因组全外显子测序法检查分析,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在MYO7A基因发现两个突变位点,分别为c.1183C>T、1496T>C,其中c.1183C>T有少量国外文献报道,1496T>C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根据ACMG变异指南分析显示这两个突变为该先证者的致病突变。经Sanger测序分析验证,c.1183C>T来源于父亲,1496T>C来源于母亲。先证者及其弟弟听力检查结果均符合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在ESP6500数据库、千人基因数据库、Gnomad数据库中正常对照人群中均未发现这两个突变位点。结论:发现一个新的MYO7A基因致病性复合杂合突变,为MYO7A基因变异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依据,丰富了MYO7A基因突变谱,可提高对基因突变携带者高风险家庭的产前诊断率,减少出生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7A基因 综合征遗传性耳聋 基因测序 突变检测
原文传递
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一家系七例
17
作者 张忠寿 祝君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0,共1页
先证者(Ⅳ10)女,22岁。2004年因耳廓畸形就诊,一岁半时发热后发现耳聋,治疗无效后配戴助听器,语言交流基本正常;双侧耳廓较小,向前卷曲;双侧耳轮脚下段可见瘘孔,外耳道无畸形,鼓膜内陷、粘连;音叉A〉B,气导明显缩短,电测... 先证者(Ⅳ10)女,22岁。2004年因耳廓畸形就诊,一岁半时发热后发现耳聋,治疗无效后配戴助听器,语言交流基本正常;双侧耳廓较小,向前卷曲;双侧耳轮脚下段可见瘘孔,外耳道无畸形,鼓膜内陷、粘连;音叉A〉B,气导明显缩短,电测听显示双耳重度耳聋;双侧颈下段(相当于胸锁乳突肌下段)可见瘘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遗传性耳聋 家系 耳廓畸形 胸锁乳突肌 双侧颈 语言交流 鼓膜内陷 重度耳聋
原文传递
悬浮阵列技术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凌 冯德峰 +3 位作者 张亮 刘畅 何天文 尹爱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51-356,共6页
目的评估悬浮阵列技术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悬浮阵列技术建立4个致聋基因20个突变热点的基因检测方法,对316例疑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应用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盒检测进行... 目的评估悬浮阵列技术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悬浮阵列技术建立4个致聋基因20个突变热点的基因检测方法,对316例疑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应用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盒检测进行比较,Sanger测序验证结果。结果316例耳聋患者中,采用耳聋悬浮阵列技术共检出161例有基因突变,其中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65例,突变阳性率为50.9Voo,诊断率为21.2%。采用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盒共检出73例有基因突变,其中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34例,突变阳性率为23.1%,诊断率为11.4%。结果均与Sanger测序一致。结论构建的悬浮阵列技术平台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对中国人常见致聋基因突变位点检出率较高,有望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耳聋基因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遗传性耳聋 基因检测 悬浮阵列技术
原文传递
MYO7A基因突变分析与儿童先天性耳聋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邓哲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45-148,156,共5页
目的分析MYO7A基因突变与儿童先天性耳聋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先天性耳聋患儿48例作为耳聋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结果呈健康的儿童4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Madsen502便携式听力计测试两组研究对象纯音听阈均值(PT... 目的分析MYO7A基因突变与儿童先天性耳聋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先天性耳聋患儿48例作为耳聋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结果呈健康的儿童4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Madsen502便携式听力计测试两组研究对象纯音听阈均值(PTA);采用Titan IMP440中耳分析系统测试两组研究对象宽频声导抗(WBT);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检测MYO7A基因突变。结果耳聋组患者各频率下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耳聋组患者0.5~4.0 kHz各个频率下WBT吸收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耳聋组c.462位点基因型CC、CA和AA的分布频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等位基因C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耳聋组患者MYO7A基因EX43_46Del突变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c.462C>A突变和EX43_46Del突变对PTA和WBT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MYO7A基因EX43_46Del和c.462C>A突变与儿童先天性耳聋存在一定相关性,可通过上述两个位点基因突变情况初步预测儿童先天性耳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聋 人肌球蛋白7A 基因突变 综合征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耳聋
下载PDF
PCR-反向斑点杂交膜芯片技术在遗传性非综合征耳聋患儿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叶敏南 李文瑞 +3 位作者 彭琪 黎四平 彭陆衡 陆小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PCR-反向斑点杂交(PCR—RDB)膜芯片技术在遗传性非综合征耳聋患儿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东莞市康复学校38例排除耳聋高危因素的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外周血2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多重PCR扩增结合RDB膜芯片... 目的探讨PCR-反向斑点杂交(PCR—RDB)膜芯片技术在遗传性非综合征耳聋患儿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东莞市康复学校38例排除耳聋高危因素的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外周血2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多重PCR扩增结合RDB膜芯片技术针对中国人群4个常见耳聋致病基因20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以Sanger测序技术作为金标准对阳性样本进行验证。结果38例耳聋患儿中,共有16例患儿检出耳聋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2.11%,耳聋基因突变的患儿均行家系验证。16例耳聋患儿基因突变中GJB2基因突变6例,检出率为15.79%,其中纯合子3例、杂合子3例;SLC26A4基因突变4例,均为杂合子,检出率为10.53%;MTRNR基因m.1555A>G突变位点2例,检出率为5.26%;复合突变4例,检出率10.53%;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16例耳聋基因突变患儿DNA样本经Sanger测序法验证,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应用针对4个常见耳聋致病基因20个热点突变设计的PCR-RDB膜芯片技术检测先天性耳聋患儿易感基因具有检出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特点,是遗传性非综合征耳聋患儿基因筛查的理想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综合征耳聋 PCR-反向斑点杂交 膜芯片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