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二例
1
作者 成雪梅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 病例分析 诊断
下载PDF
一个中国Avellino型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樊宁 刘璐 +5 位作者 王芝 计虹 杨洁 黎明 蒋丽琼 刘旭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8-722,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B诱导(TGFflI)基因是角膜营养不良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但rG印,基因突变与患者表型的关系研究目前仍然很少。目的探讨一个中国汉族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ACD)家系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原因,分析TGFfll基因突... 背景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B诱导(TGFflI)基因是角膜营养不良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但rG印,基因突变与患者表型的关系研究目前仍然很少。目的探讨一个中国汉族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ACD)家系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原因,分析TGFfll基因突变与患者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一个中国汉族ACD家系共3代19名家系成员,对现存活的5例患者和13名表型正常成员进行研究,采用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OCT、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等检查方法观察受检者角膜病变的临床特点。收集所有受检者外周静脉血各2ml,对rG邛,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和DNA测序。结果先证者诊断为ACD,该家系共6例患者,已去世1例,3代家系中每代均有患病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遗传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家系中3例女性患者角膜混浊病灶的形态呈面包屑样、条索样和点片状,而2例男性患者角膜混浊呈点状;女性患者角膜病变范围大于男性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的视力为0.4~0.9,男性患者视力均为1.0。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和眼前节OCT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差别。所有患者rG邛,基因中发现第4外显子的C.372G〉A(P.R124H)杂合突变(碱基G〉A),导致第124位的精氨酸变成组氨酸,并发现TGFflI基因8号和12号外显子两个位点存在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C.981G〉A,V327V和e.1626T〉C,F542F),而家系中表型正常成员未发现此类改变。结论阳邛,基因的R124H突变为该ACD家系的致病突变,该家系中女性患者表型重于男性患者,未发现其与DNA测序结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 转化生长因子B 遗传基因学 遗传易感性 DNA突变分析 基因型 表型 家系
下载PDF
实质性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报告
3
作者 徐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29-1129,1132,共2页
关键词 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 病理 遗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Fleck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和活体共焦显微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潘飞 姚玉峰 +1 位作者 聂欣 张蓓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Fleck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和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来自2个不同家系的9例(18只眼)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角膜知觉及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NAVIS软件测量和分析角膜各层细胞、神经... 目的:探讨Fleck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和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来自2个不同家系的9例(18只眼)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角膜知觉及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NAVIS软件测量和分析角膜各层细胞、神经纤维及角膜内沉积物的大小、密度和累及厚度。结果: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角膜基质全层呈散在、灰白色斑点状或花冠状混浊,累及角膜中央和周边部,混浊间的角膜透明。共焦显微镜图像表现为角膜基质层内油炸圈样或肾形异常沉积物,平均大小为70.6μm×110.3μm,密度为(1.6±0.4)个/幅图像,累及基质层厚度为(438.4±22.0)μm。异常沉积物内充满直径约2~18μm的点状高反光物质。9例患者有1例双眼角膜知觉减退,共焦显微镜下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分支和密度减少,前弹力层处发现异常高反光的沉积物。其余病例角膜知觉和神经纤维的形态和密度均正常。结论:Fleck角膜营养不良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结合活体共焦显微镜角膜内沉积物的形态学特点,有助于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知觉减退可能与角膜基质层内的异常沉积物累及到前弹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病理学 Fleck角膜营养不良/病理学 角膜/细胞学 显微镜检查 共焦
下载PDF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BIGH3基因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阳菊华 童绎 +3 位作者 朱益华 肖继勇 陈贻锴 林建银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以基因突变分析一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致病分子基础。方法应用PCR产物直接DNA测序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检测家系中7例患者和6例表型正常成员的K3、K12和BIGH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该家系患者成员在K3与K12基因的编码序列区没有发现突变,... 目的以基因突变分析一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致病分子基础。方法应用PCR产物直接DNA测序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检测家系中7例患者和6例表型正常成员的K3、K12和BIGH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该家系患者成员在K3与K12基因的编码序列区没有发现突变,而BIGH3基因外显子12存在CGG>TGG(R555W)突变杂合子,家系表现正常成员及正常对照均无BIGH3基因突变;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与疾病表现型呈完全共分离。结论利用基因突变分析确诊我国首例报道的Meesmann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属于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且为BIGH3 R555W杂合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基因 突变 序列分析 DNA 聚合酶链反应 系谱
下载PDF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二例报告
6
作者 曾汉玫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2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误诊 角膜 病毒性
下载PDF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何泽生 曲利娟 +2 位作者 郑继培 余英豪 刘庆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2664-2666,共3页
目的:探讨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的病因、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GCD,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光镜:角膜前弹力层可见弥漫成片的嗜酸性颗粒状物质堆积。组织化学染色:M asson染色呈鲜红色... 目的:探讨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的病因、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GCD,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光镜:角膜前弹力层可见弥漫成片的嗜酸性颗粒状物质堆积。组织化学染色:M asson染色呈鲜红色,刚果红染色呈桔红色,PA S(-)。电镜:嗜酸性颗粒状物为致密、带状排列的梭形及杆状结晶物,结晶物之间可见小空隙及少量胶原纤维。结论:GC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较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确诊需依赖特征性超微结构病理改变。临床上应与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和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鉴别。该病保守治疗无效,晚期出现视力障碍需行角膜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病理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先天性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1家系调查
8
作者 孙晓芬 于丽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988-989,共2页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系谱
下载PDF
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SLC4A11基因新突变位点的鉴定
9
作者 黎玥 张婧 徐建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CHED)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的6例CHED患者进行外周血基因组DNA全外显子组测序。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 目的探讨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CHED)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的6例CHED患者进行外周血基因组DNA全外显子组测序。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29岁。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已建立的候选突变筛选流程进行后续基因突变分析,并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突变分类标准与指南》,结合基因功能及相关文献报道确定致病突变位点,最后经Sanger测序法验证。结果本研究对6例CHED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其中4例患者中检测出6个不同的SLC4A11基因突变,包括4个错义突变(p.Arg869Cys、p.Pro773Leu、p.Arg869His、p.Arg755Trp),1个移码突变(p.Phe713 fs),1个剪切位点突变(c.1330+1G>T)。新发现的移码突变的致病性等级为致病,剪切位点突变的致病性不明确。结论本研究鉴定得到6个CHED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其中剪切位点突变c.1330+1G>T和移码突变p.Phe713 fs为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全外显子组测序 SLC4A蛋白类 突变
原文传递
微型角膜刀辅助的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复发性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蔚 李国星 +2 位作者 王勤美 赵云娥 瞿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辅助的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复发性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复发性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7人(9只眼).用微型角膜刀分别在供体及受体上制作一定厚度的角膜...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辅助的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复发性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复发性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7人(9只眼).用微型角膜刀分别在供体及受体上制作一定厚度的角膜植片及植床,把供体植片对位覆盖于受体植床上,间断缝合4~8针,术后4~6周拆除缝线.术前及术后的不同时间检查视力、角膜透明度、角膜厚度及角膜地形图.结果在平均(18.9±4.1)个月的随访期内,所有植片没有明显的混浊及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7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5,2只眼视力达到0.8,12个月后,角膜的屈光力平均增加(2.34±0.93)D (P< 0.01),散光平均减小 (0.91±0.98)D (P< 0.05),术前角膜平均厚度(477.4±26.9)μm,至随访结束时角膜的平均厚度为(507.8±23.4)μm (P< 0.01).结论微型角膜刀辅助的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复发性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00-1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光疗法 角膜移植 外科器械
原文传递
中国角膜营养不良四个家系的TGFBI基因突变谱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艳玲 应靖璐 +2 位作者 周卫萍 朱乐如 蔡剑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分析Reis-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RBCD)、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ACD)、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Ⅰ型(LCD Ⅰ)和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Ⅰ/ⅢA型(LCD Ⅰ/ⅢA)4个中国家系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TGFBI)基因的突变情况,进一步探讨角膜营... 目的 分析Reis-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RBCD)、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ACD)、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Ⅰ型(LCD Ⅰ)和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Ⅰ/ⅢA型(LCD Ⅰ/ⅢA)4个中国家系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TGFBI)基因的突变情况,进一步探讨角膜营养不良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采集4个家系中共22例患者、22名表型正常成员和100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合成TGFBI基因所有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RBCD家系14例患者TGFBI基因第4外显子均显示c.371G >T (R124L)杂合突变,家系中表型正常成员未检测到此突变;ACD家系中1例患者TGFBI基因第4外显子显示c.371G>A(R124H)杂合突变,家系表型正常成员的遗传学资料缺如;LCD Ⅰ家系3例患者TGFBI基因第4外显子均显示c.370C> T(R124C)杂合突变,家系表型正常成员未检测到此突变;LCD Ⅰ/ⅢA型家系中4例患者TGFBI基因第14外显子均显示c.1877A>G (H626R)杂合突变,家系表型正常成员的遗传学资料缺如.100名健康对照未发现TGFBI基因突变.结论 TGFBI角膜营养不良表型和基因型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R124是TGFBI基因的突变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突变 基因 TGFBI
原文传递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庞辰久 荆洋 +2 位作者 李金 宋晓虹 王丽娅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 探讨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其在共焦显微镜下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视光门诊就诊的10例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详细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眼前节照相,并行共... 目的 探讨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其在共焦显微镜下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视光门诊就诊的10例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详细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眼前节照相,并行共焦显微镜、角膜内皮镜及OrbscanⅡ等检查,分析其特点.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年龄范围8~35岁,其中囊泡状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4例(7只眼),带状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5例(5只眼),弥漫性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1例(2只眼),共计10例(14只眼).1例囊泡状病变者双眼合并高眼压症状,2例带状病变者(2只眼)伴有角膜地形图异常,表现为角膜后表面前突;1例弥漫性病变者双眼有虹膜周边前粘连,角膜基质水肿.角膜内皮镜检查显示病变角膜内皮细胞增大,平均大小为584μm2,而无病变眼为316 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00,P=0.002);内皮细胞数量减少,病变眼平均内皮细胞密度为1746个/mm2,无病变眼为3201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00,P=0.002).共焦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内皮细胞呈多形性改变;部分出现细胞核,部分皱缩呈橘皮样或指纹样外观,甚至内皮细胞缺失;囊泡状病变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弹坑样或火山口样病灶;带状病变的病灶为宽带状,边缘呈堤状外观,病变区内皮细胞消失,可有纤维样组织增生,幅状粘连;弥漫性病变表现为内皮细胞大面积缺失,表面粗糙,呈沟壑状.结论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共焦显微镜检查可辅助确诊,部分患者早期可有角膜地形图异常或伴有高眼压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显微镜检查 共焦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角膜营养不良患者TGFBI基因突变特点及基因型-表型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可 孙旭光 +4 位作者 谢玥 梁庆丰 张晓慧 蒋凤 李杨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53-159,共7页
目的分析TGFBI基因相关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及基因型-表型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63例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基因组DNA进行TGFBI基因扩增并直接测序,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 目的分析TGFBI基因相关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及基因型-表型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63例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基因组DNA进行TGFBI基因扩增并直接测序,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前节检查,部分患者行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HRT)检查。结果63例患者中有48例检测到9种TGFBI基因杂合错义突变,包括8种已报道过的致病突变[c.371G〉A(p.R124H)、c.370C〉T(p.R124C)、c.371G〉T(p.R124L)、c.1663C〉T(p.R555W)、c.1664G〉A(p.R555Q)、C.1514T〉A(p.V505D)、c.1859C〉A(p.A620D)、C.1877A〉G(p.H626R)]和1种新突变[c.1694T〉A(p.L565H)],突变主要分布于第4号外显子,突变频次为37次,其中携带c.371G〉A(p.R124H)突变的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患者所占比例最大(28/48)。48例阳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1.3±16.8)岁,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患者双眼可见角膜上皮至基质层均混浊,不同突变导致患者角膜沉积物形态各异。结论本研究新发现的c.1694T〉A(P.L565H)突变,拓展了角膜营养不良TGFBI基因突变谱。并再次证实371G〉A(p.R124H)是亚洲TGFBI基因突变相关角膜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突变形式。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存在表型异质性,角膜沉积物特征与其携带的基因突变明显相关,以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角膜营养不良分类方法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表型 TGFBI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共聚焦显微镜下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绍峰 彭荣梅 +1 位作者 肖格格 洪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11,共9页
目的探讨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PCD)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PPCD的18例(27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3.61±14.81... 目的探讨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PCD)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PPCD的18例(27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3.61±14.81)岁。单眼和双眼发病的患者各9例。所有患者均行裂隙灯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分析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不同分型PPCD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76±0.33,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723.6±698.3)个/mm2。1型PPCD的主要共聚焦显微镜下影像学表现:Descemet膜可见鳞片状或同心圆状高反光区及圆形或椭圆形低反光暗区,角膜内皮层可见"弹坑状"或"火山口状"暗区;2型PPCD主要表现:Descemet膜条带状、片状高反光,可伴纤维条索样改变以及囊泡状低反光暗区,角膜内皮层可见脊状结构和沟槽状暗区;3型PPCD表现:角膜内皮细胞失去正常六边形的形态,呈上皮细胞样化生。结论PPCD主要累及Descemet膜和角膜内皮层,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Descemet膜高反光增厚、角膜内皮层暗区及角膜内皮细胞的上皮样化生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是临床诊断及动态监测PPCD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显微镜检查 共焦 角膜后弹力层 内皮 角膜
原文传递
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是否适合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丰菊 孙旭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0-583,共4页
随着准分子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不断衍变,拓宽了手术的适应证。而对于伴有屈光不正的角膜营养不良者,临床上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或采用乙醇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或激光治疗性... 随着准分子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不断衍变,拓宽了手术的适应证。而对于伴有屈光不正的角膜营养不良者,临床上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或采用乙醇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或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以及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进行治疗近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术后的远期疾病复发和病情加重令人担忧,此类疾病是否适合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目前在临床治疗上尚需要明确。本文就该疾病的明确分型及确切诊断阐述了3种类型的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旨在于指导临床合理地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技术正确地治疗此类疾病,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持久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角膜外科手术 激光
原文传递
共焦显微镜在角膜营养不良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琪 陈家祺 +1 位作者 肖迎 邵妙荣 《眼科》 CAS 2005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在角膜营养不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设计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6例角膜营养不良,包括4例ReisB櫣cklers角膜营养不良、1例角膜斑点状营养不良、1例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方法患者双眼行裂隙灯显微镜及共焦显微镜检查...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在角膜营养不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设计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6例角膜营养不良,包括4例ReisB櫣cklers角膜营养不良、1例角膜斑点状营养不良、1例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方法患者双眼行裂隙灯显微镜及共焦显微镜检查,选择病变在不同角膜层次的共焦显微镜图像,对角膜沉淀进行形态学评价,并与裂隙灯检查比较。主要指标角膜病变的裂隙灯显微镜及共焦显微镜图像。结果共焦显微镜显示ReisB櫣cklers角膜营养不良病变主要累及前部基质,包括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及前弹力层;斑点状角膜营养不良病变仅累及基质层,而角膜上皮层及内皮层正常;在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中,可直接观察角膜小滴及角膜内皮情况。结论共焦显微镜检查提供了一种评价角膜病变的方法,较裂隙灯显微镜的分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诊断 显微镜 共焦
原文传递
中国人Meesmann角膜营养不良家族KRT12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乐今 田欣 +1 位作者 张清生 刘亮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Meesmann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致病相关基因。方法对一具有3代患者的角膜营养不良家系进行详细的临床遗传学诊断,确定遗传方式与遗传特点,然后对该家系成员包括患者和正常人,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获得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 目的探讨中国Meesmann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致病相关基因。方法对一具有3代患者的角膜营养不良家系进行详细的临床遗传学诊断,确定遗传方式与遗传特点,然后对该家系成员包括患者和正常人,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获得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对已知基因KRT12、KRT3周围标记物D17S800、D17S930、D12S390、D12S96分别进行基因扫描,然后进行连锁分析,计算最大对数优势记分值。对连锁区域内已知基因所有外显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该家系角膜营养不良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诊断为Meesmann角膜营养不良,连锁的染色体微卫星标记物为D17S800和D17S930,分值为2.41(θ=0.00),与KRT12基因连锁。对全部8个外显子测序后发现该基因第一外显子(exon 1)第419碱基突变(T419A),其编码的亮氨酸突变为组氨酸(L132H)。结论KRT12基因突变(T419A,L132H)可能是该中国人家系Meesmann角膜营养不良家族发病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角蛋白 突变 系谱
原文传递
飞行人员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三例
18
作者 熊婧 杨帆 +1 位作者 潘俊刚 杨崇格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219-220,共2页
一、临床资料病例1,男,40岁,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间2 800 h。2018年常规年度疗养入院。诉于10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双眼干、异物感,夜间飞行偶有眩光现象。查体:双眼视力1.5,双眼角膜无充血,角膜基质层可见数个白色点、片状面包屑样混浊,角... 一、临床资料病例1,男,40岁,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间2 800 h。2018年常规年度疗养入院。诉于10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双眼干、异物感,夜间飞行偶有眩光现象。查体:双眼视力1.5,双眼角膜无充血,角膜基质层可见数个白色点、片状面包屑样混浊,角膜上皮点状缺损,角膜荧光染色(+)。追问家族史:母亲、儿子有同样情况。给予人工泪液、促角膜上皮修复等滴眼液治疗后症状减轻。1周后复查见:双眼角膜上皮恢复光滑,角膜荧光染色(-)。诊断:双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结论:飞行合格,甲类身体,建议定期随访,观察角膜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角膜混浊 合格鉴定 飞行人员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玉亮 李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1,共3页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蛋白(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induced protein,TGFBIp/βig-h3)是1个多功能细胞外基质分子,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基因已在肺腺癌细胞系A549中克隆成功。TGFBIp在细胞黏附、迁移、增殖、分化中...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蛋白(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induced protein,TGFBIp/βig-h3)是1个多功能细胞外基质分子,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基因已在肺腺癌细胞系A549中克隆成功。TGFBIp在细胞黏附、迁移、增殖、分化中起十分重要作用,其表达与细胞黏附、迁徙、角膜营养不良、肿瘤侵犯与转移、血栓、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炎症 血栓形成 综述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蛋白
下载PDF
Reis-Bcklers一家系的TGFBI基因突变筛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蓓 廖荣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RBCD角膜营养不良的一家系进行TGFBI基因突变筛查,确定患者的病因。方法采集家系中所有人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的方法,TGFBI基因的所有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以家系中正常人及100例无亲...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RBCD角膜营养不良的一家系进行TGFBI基因突变筛查,确定患者的病因。方法采集家系中所有人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的方法,TGFBI基因的所有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以家系中正常人及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志愿者DNA样本作为对照。结果发现患者的TGFBI基因4号外显子的第371位碱基G→T,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第124位氨基酸Arg变为Leu。家系中正常人及100名正常对照样本均未发生该突变。结论错义突变R124L是导致患者该临床表型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 突变 遗传筛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