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指纹图谱技术对微生物群落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叶姜瑜 罗固源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7-153,共7页
微生物培养技术无法获得自然生境中 99%以上的微生物 ,而可培养的微生物也仅提供极少的形态学线索 ,鉴定和生理学特性经常是模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研究 ,开启了探索微生物多样性和新资源的大门。DNA杂交、rRNA分子... 微生物培养技术无法获得自然生境中 99%以上的微生物 ,而可培养的微生物也仅提供极少的形态学线索 ,鉴定和生理学特性经常是模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研究 ,开启了探索微生物多样性和新资源的大门。DNA杂交、rRNA分子标记测序等已经成为研究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常规手段 ,可以鉴定和描述微生物群落的种群 ,但却不适于探索微生物复杂群落的动力学。遗传指纹图谱技术允许同时进行多样本的分析 ,可比较不同生境和随时间变化的微生物群落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指纹图谱技术 微生物群落 不可培养微生物 多样性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新叶 黄发新 张亚东 《湖北林业科技》 2000年第C00期73-77,共5页
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它为包括林木在内的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益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1)指纹图谱绘制和基因型鉴定;... 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它为包括林木在内的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益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1)指纹图谱绘制和基因型鉴定;(2)种质资源和育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3)遗传连锁图谱构建;(4)数量性状定位;(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6)目的基因定位与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林木遗传育种指纹图 基因型鉴定 数量性状定位 目的基因分离
下载PDF
遗传与生命:遗传工程的有关技术
3
作者 洪国藩 朱仁英 《科学》 1994年第3期52-53,共2页
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靠的是基础科学。遗传工程是一门技术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进展,并与诸如化学、物理、电子计算机等科学的发展相关。遗传工程涉及到许多技术,如染色体分离、分子克隆、脉冲电泳、人造染... 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靠的是基础科学。遗传工程是一门技术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进展,并与诸如化学、物理、电子计算机等科学的发展相关。遗传工程涉及到许多技术,如染色体分离、分子克隆、脉冲电泳、人造染色体、限制性内切酶 DNA 片段多样性技术、转基因生物和快速 DNA 顺序测定技术等。下面仅就与应用密切相关的技术,作一概要介绍。DNA 的克隆和拷贝70年代早期,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拜尔(Herbert B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工程 遗传指纹图谱 DNA 生命
全文增补中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瓠瓜种子纯度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鲁忠富 徐沛 +4 位作者 吴晓花 汪宝根 王莎 刘永华 李国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8-581,共4页
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瓠瓜品种众多,且商业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愈来愈高,种子质量纠纷时有发生。为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瓠瓜种子纯度检测方法,本研究以44份瓠瓜种质为试材,通过高通量测序自主设计开发适用于瓠瓜研究的SSR引物,从中筛... 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瓠瓜品种众多,且商业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愈来愈高,种子质量纠纷时有发生。为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瓠瓜种子纯度检测方法,本研究以44份瓠瓜种质为试材,通过高通量测序自主设计开发适用于瓠瓜研究的SSR引物,从中筛选出8对诊断性引物,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瓠瓜种子纯度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本方法建立的瓠瓜主栽品种标准DNA指纹可高效鉴别瓠瓜种子真伪及纯度,满足瓠瓜种子产业化健康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瓠瓜 SSR 纯度鉴定 遗传指纹图谱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的长豇豆种子纯度快速鉴定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鲁忠富 徐沛 +4 位作者 汪宝根 刘永华 吴晓花 胡婷婷 李国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730,共4页
当前生产上应用的长豇豆品种众多,且商业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愈来愈高,种子质量纠纷时有发生。本研究以44份核心长豇豆种质为试材,利用普通豇豆DNA序列信息,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自主设计开发适用于长豇豆研究的SSR引物,从中筛选出10对诊... 当前生产上应用的长豇豆品种众多,且商业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愈来愈高,种子质量纠纷时有发生。本研究以44份核心长豇豆种质为试材,利用普通豇豆DNA序列信息,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自主设计开发适用于长豇豆研究的SSR引物,从中筛选出10对诊断性引物,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的长豇豆种子纯度快速检测方法,可满足长豇豆种子产业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豇豆 SSR 纯度鉴定 遗传指纹图谱
下载PDF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霞 殷幼平 王中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1-387,共7页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解决了不可培养微生物研究的难题,使得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16SrRNA的分子分析技术,包括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TGGE(温度梯度凝胶电泳),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RFLP(限制性...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解决了不可培养微生物研究的难题,使得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16SrRNA的分子分析技术,包括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TGGE(温度梯度凝胶电泳),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肠道微生物研究工作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适用范围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16S-23S RDNA间区 遗传指纹图谱技术 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开发未可培养微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晓媛 李影 钱爱东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8-802,共5页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viable but nonculturable)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处于此状态的细菌不但丧失了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能力,而且具有与原菌相似的致病性,成为可以逃避检测的"隐性"传染源,对周围的环境...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viable but nonculturable)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处于此状态的细菌不但丧失了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能力,而且具有与原菌相似的致病性,成为可以逃避检测的"隐性"传染源,对周围的环境及人类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作为公认的未可培养微生物,它一直是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生态学以及公共卫生检验检疫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为开发环境中的未可培养微生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机遇。其中遗传指纹图谱技术、宏基因组技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同时,随着各种细菌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实验室模型已日臻成熟,这为开发和利用未可培养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NC 未可培养微生物 宏基因组学 遗传指纹图谱技术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赵蕊 陈茂伟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0-1154,共5页
微生物遍布于人体所有与外环境相通器官,尤以肠道微生物数量众多,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但因其种类繁多、体型微小,增加了对其全面、深入认识的难度。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兴起,大大促进了微生物组研... 微生物遍布于人体所有与外环境相通器官,尤以肠道微生物数量众多,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但因其种类繁多、体型微小,增加了对其全面、深入认识的难度。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兴起,大大促进了微生物组研究技术的发展。微生物组研究的重点:一是多样性,包括分离、鉴定种类及定量;二是活性,即微生物在其所处环境中起何种功能作用。围绕这一主题,微生物组研究方法可概括为传统检测方法、构建基因文库法、遗传指纹图谱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组 基因文库 遗传指纹图谱 分子杂交 DNA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