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价态锰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褚金花 李国君 +3 位作者 韩春华 张杰 吴萍 张淑华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二价锰 三价锰 小鼠 微核 遗传毒性机制
下载PDF
炭黑颗粒遗传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庞元捷 郜鑫 贾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7-650,共4页
炭黑(carbon black,CB)是一种工业材料,主要作为橡胶增强剂,用于汽车轮胎的制造,还可作为黑色颜料用于油墨、塑料、涂料等以及干电池用导电剂和催化剂载体.在体外实验中,CB被证实有遗传毒性,尽管针对于CB的体内遗传毒性开展的研究比... 炭黑(carbon black,CB)是一种工业材料,主要作为橡胶增强剂,用于汽车轮胎的制造,还可作为黑色颜料用于油墨、塑料、涂料等以及干电池用导电剂和催化剂载体.在体外实验中,CB被证实有遗传毒性,尽管针对于CB的体内遗传毒性开展的研究比较有限,但是得到的结果表明,CB的确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目前研究提示,CB遗传毒性机制主要是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CB常被用作大气颗粒污染物黑碳(black carbon,BC)毒理学评估的标准对照.BC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分,随着我国近年PM2.5污染的日益严重,以CB为模型研究BC的遗传毒性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性机制 炭黑 大气颗粒污染物 PM2 5污染 CARBON 体外实验 体内实验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苯乙烯及7,8-氧化苯乙烯对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被引量:4
3
作者 金焕荣 王路 +1 位作者 范来富 赵肃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 探讨苯乙烯的遗传毒性机制。方法 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用苯乙烯或其中间代谢产物7,8 氧化苯乙烯(SO)染毒1 h后,测量彗星尾长。结果 苯乙烯0. 100、0. 200、0. 400 mmol/L染毒组... 目的 探讨苯乙烯的遗传毒性机制。方法 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用苯乙烯或其中间代谢产物7,8 氧化苯乙烯(SO)染毒1 h后,测量彗星尾长。结果 苯乙烯0. 100、0. 200、0. 400 mmol/L染毒组的彗星尾长分别为(12. 06±5. 82)、(9.25±3.24)、(8.60±4.30)μm,与空白及溶剂对照组[(6.69±2.17)、(6.56±0.96)μ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 0.050、0.100、0.200、0.400 mmol/L组彗星尾长分别为(11.35±4.32)、(15.05±4.11)、(20.10±2.11)、(26.64±2.16)μm,与空白及溶剂对照组[(7.20±2.85)、(6.95±1.88)μm]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r=0.97,P=0.006)。结论 苯乙烯及SO均可致人淋巴细胞DNA的断裂,SO的作用强于苯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7 8-氧化苯乙烯 淋巴细胞DNA 损伤 彗星试验 遗传毒性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