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地物遗址”概念、特征及展示观念研究——以唐长安城遗址为例
1
作者 南佳博 周庆华 +1 位作者 杨晓丹 王一睿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国内外遗址保护研究持续活跃,伴随中国文旅产业兴起,在人本主义语境与城市设计精细化要求背景下,文化精神的传递、公众情感的联结、体验需求的关注等逐渐受到重视,遗址文化展示表达迎来特别机遇。但由于东方遗址多数实体不存的特性,导... 国内外遗址保护研究持续活跃,伴随中国文旅产业兴起,在人本主义语境与城市设计精细化要求背景下,文化精神的传递、公众情感的联结、体验需求的关注等逐渐受到重视,遗址文化展示表达迎来特别机遇。但由于东方遗址多数实体不存的特性,导致历史信息转译困难,文化价值难以发挥。理据东方传统哲学思想“无”来论证本体缺失遗址的展示可行性,并从此视角明确“无地物遗址”概念、分类、选择性展示依据和展示模式等,解析其所具有的空间共用矛盾性、认知过程抽象性、保护展示分离性和展示空间灵活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遗址展示“址境一统”的整体观,城市、遗址、公众三位一体“与城乐民”的发展观,以及“续史延新”的循善观等展示观念,以期健全中国遗产保护展示理论体系,拓展无地物遗址历史文化可及性研究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无地物遗址 遗址特征 展示观念 公众感知
下载PDF
基于类型特征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陶力 赵益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80,共6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公园”属性意味着文物古迹资源可以通过“适度开发”的手段转化为被游客“感知”甚至“消费”的旅游吸引物。我国的考古遗址公园依照其遗址本体可以划分为宫殿型、墓葬型、遗迹型、洞穴型、瓷窑型和复合型等6种,而...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公园”属性意味着文物古迹资源可以通过“适度开发”的手段转化为被游客“感知”甚至“消费”的旅游吸引物。我国的考古遗址公园依照其遗址本体可以划分为宫殿型、墓葬型、遗迹型、洞穴型、瓷窑型和复合型等6种,而遗址本体的特征决定了考古遗址的旅游转化过程以及公园对遗址的阐释方式。利用最邻近分析法测算后发现,我国的考古遗址公园在空间分布上呈凝聚型,且分布区域与我国人口集中区域重合,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潜力。并进一步提出,考古遗址公园的旅游发展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园所处的地理区位环境及其所处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遗址本体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 旅游发展路径
下载PDF
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权东计 朱海霞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9-413,共5页
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历史沿革、遗址分布概况、遗址构成要素、遗址特征的分析与评价,提出了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提出了实施战略的保护对策、生态环境建设对策、村镇景观建设对策、公园形象景观建设对策。
关键词 汉长安城遗址 遗址保护 利用 发展战略 历史沿革 遗址分布 遗址构成要素 遗址特征 生态环境建设 村镇景观建设 公园形象景观建设
下载PDF
福建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4
作者 林长进 《安徽地质》 2013年第3期175-178,共4页
根据福建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资源特征,分析地质地貌景观资源的类型,探讨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与自然资源的价值及有效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地貌景观的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花岗岩地质遗址景观资源特征 价值分析 评价方法 保护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