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动采样—离子色谱法对秦俑遗址环境腐蚀性气体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华 王文佳 +3 位作者 赵凤艳 王春燕 李斌 冯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61,共8页
本研究通过使用被动采样—离子色谱法对秦俑遗址环境中的酸碱性和氧化性气体进行检测,并与主动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较大的浓度范围和较长的采样时间内两种方法的总体结果具有一致性,且与主动法相比,被动法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本研究通过使用被动采样—离子色谱法对秦俑遗址环境中的酸碱性和氧化性气体进行检测,并与主动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较大的浓度范围和较长的采样时间内两种方法的总体结果具有一致性,且与主动法相比,被动法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反映区域范围污染物的分布情况。所以,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用被动采样—离子色谱法替代主动法进行博物馆遗址环境腐蚀性气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采样一离子色谱法 遗址环境 腐蚀性气体
下载PDF
“图示与图析”社会调查方法的遗址环境公共空间使用情况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安钟鼓楼广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仇静 刘恺希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9-41,共3页
"图示与图析"社会调查方法引自环境行为学的调查方法,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领域,通过客观观察与记录,辅以问卷和访谈,利用图示语言将观察对象呈现,有助于设计者寻找规律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以西安典型的遗址环境——... "图示与图析"社会调查方法引自环境行为学的调查方法,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领域,通过客观观察与记录,辅以问卷和访谈,利用图示语言将观察对象呈现,有助于设计者寻找规律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以西安典型的遗址环境——钟鼓楼广场作为调查地点,以场地上的使用者作为调查对象,探索了"图示与图析"法在人们对遗址环境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使用者对场地的感知、行为活动以及实体环境要素对使用者的影响3个方面)调查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城市遗址环境公共空间提高空间使用舒适度,推动精细化、人性化设计提供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图示与图析” 社会调查 遗址环境 公共空间
下载PDF
良渚古城老虎岭水坝遗址考古剖面保护研究与工程实践
3
作者 张秉坚 孙海波 郭青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良渚古城老虎岭水坝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系统中的一处典型遗存,对中国文明起源和世界文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清晰地展示老虎岭水坝土遗址上“草裹泥”筑坝工艺的痕迹,针对温热、潮湿、多雨环境土遗址保护的难题... 良渚古城老虎岭水坝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系统中的一处典型遗存,对中国文明起源和世界文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清晰地展示老虎岭水坝土遗址上“草裹泥”筑坝工艺的痕迹,针对温热、潮湿、多雨环境土遗址保护的难题,在总结吸取国内土遗址保护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助浙江大学的研究成果和敦煌研究院的工程经验,提出了一套避免使用化学材料加固,而以“黑屋+隔水+控湿”为主的小环境控制工程策略,包括:构建遮光大棚以避雨和抑制绿色生物生长;铺设防水毯以防止坝体渗水;设置电加热玻璃罩以保湿和封闭展示面;采用气相补水以调控空气湿度和土体含水率;采用植物精油等绿色环保技术防治微生物;同时做好遗址实时监测和管护等。这套综合保护措施是土遗址保护理念和工程实践的一次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湿环境遗址 湿法保护 环境控制 考古剖面 老虎岭水坝遗址 良渚古城
下载PDF
基于环境保护观念的遗址博物馆建筑整体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裴胜兴 《华中建筑》 2014年第4期27-31,共5页
整体设计是一种综合协同的设计观念。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对于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因址建馆"的特点、与遗址文化相关联的特征,决定了遗址博物馆建筑在对待与遗址环境的时空环境关系上,更应该进行整体设计。通过理论与案例... 整体设计是一种综合协同的设计观念。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对于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因址建馆"的特点、与遗址文化相关联的特征,决定了遗址博物馆建筑在对待与遗址环境的时空环境关系上,更应该进行整体设计。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基于遗址环境保护的遗址博物馆建筑,应当在整体上做到建筑与遗址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和谐,以实现对遗址环境进行可持续性保护、延续地域文化、保护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环境 保护 遗址博物馆建筑 整体设计 和谐
下载PDF
上山文化遗址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怡婷 林舟 蒋乐平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138,共8页
上山文化距今约11000-9000年,主要分布在钱塘江上游的金衢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是迄今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为了了解上山文化的立地原因,进一步探索上山文化诞生、发展、传播的背景,需要对上山文化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客... 上山文化距今约11000-9000年,主要分布在钱塘江上游的金衢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是迄今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为了了解上山文化的立地原因,进一步探索上山文化诞生、发展、传播的背景,需要对上山文化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客观、系统、深入的把握。本文利用GIS的手段,对上山文化遗址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开展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遗址主要倾向于分布在高度适中、坡度和缓的盆地中腹部区域;靠近支流、远离干流;水热条件优渥,土壤适宜耕作;后方山地地势和缓,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方便古人类进入并开展采集、打猎活动。同时,我们还对比了衢江流域与武义江流域的遗址群所处的地理环境,发现了一定的差异:武义江流域内的遗址群海拔较高、坡度略陡;衢江范围内的遗址主要沿着主河道南岸二级阶地边缘呈线状分布,而武义江范围内的遗址主要分布于较大的支流两岸的河漫滩之上。落于金衢盆地主体外围的三处遗址则都位于环境相似的小型上游河谷盆地的腹地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山文化 金衢盆地 地理信息系统 遗址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下载PDF
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及保护对策简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梦鹤 《山西建筑》 2018年第3期252-253,共2页
介绍了潮湿土遗址的定义,对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进行了归纳,简述了国内现有的保护措施,有利于针对潮湿地区进行土遗址病害的分析和保护规划。
关键词 潮湿环境遗址 病害 保护对策
下载PDF
马坝人-石峡遗址的价值研究与环境风貌整治
7
作者 田雨 杨一帆 朱涵瑞 《建筑与环境》 2016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古遗址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综合证物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古遗址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重视。古遗址的价值是其最核心内容,而遗址周边环境是承载并延续这些价值的有机载体,本文通过对马坝人-石... 古遗址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综合证物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古遗址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重视。古遗址的价值是其最核心内容,而遗址周边环境是承载并延续这些价值的有机载体,本文通过对马坝人-石峡遗址的价值进行研究,以此说明对遗址周边环境风貌进行整治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坝人-石峡遗址价值研究环境风貌整治
下载PDF
大唐西市的空间形态与文化特质解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毕景龙 王慧 《华中建筑》 2011年第2期146-148,共3页
遗址具有突出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遗址的保护,不仅是指对遗产本体的保护,还要通过规划等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遗址周边环境。文章以大唐西市保护与规划为例,通过对大唐西市空间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解读,认识到了遗址环境的塑造对城市文化... 遗址具有突出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遗址的保护,不仅是指对遗产本体的保护,还要通过规划等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遗址周边环境。文章以大唐西市保护与规划为例,通过对大唐西市空间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解读,认识到了遗址环境的塑造对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市 遗址环境 保护 人文环境 文化传承
下载PDF
遗址博物馆地上地下景观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
9
作者 杨民阁 邵继中 +3 位作者 万文韬 郭文娟 李烨 王琳杰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41-45,共5页
遗址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守护者,近年来在国内的发展欣欣向荣。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展馆面临着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型压力,表现形式之一为逐渐由传统的地上建筑转向地上地下景观一体化建筑综合体。如何在保证遗址环境的完整性... 遗址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守护者,近年来在国内的发展欣欣向荣。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展馆面临着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型压力,表现形式之一为逐渐由传统的地上建筑转向地上地下景观一体化建筑综合体。如何在保证遗址环境的完整性和生态性的基础上实现遗址资源最太化,成为未来遗址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对比不同模式的遗址博物馆建筑空间及景观环境设计方法,归纳总结出功能布局、虚实空间组织、新材料新工艺的设计策略,以期为未来遗址博物馆的景观环境优化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遗址环境 地上地下景观一体化 空间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