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何绍基对王羲之书法的矛盾心理谈其“篆分遗意”书学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7年第10期74-75,共2页
何绍基一生都处在碑帖交融、碰撞的时代,士大夫出身的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帖学,可以说帖学影响了他一生。后来碑学兴起,他既想融入新风尚又不能抛弃传统,因此对于被尊崇为帖学代表的王羲之书法存在矛盾性看法。何绍基跳出碑学,重新审... 何绍基一生都处在碑帖交融、碰撞的时代,士大夫出身的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帖学,可以说帖学影响了他一生。后来碑学兴起,他既想融入新风尚又不能抛弃传统,因此对于被尊崇为帖学代表的王羲之书法存在矛盾性看法。何绍基跳出碑学,重新审视帖学,关注的重心仍是其一直推崇的"篆分遗意",正属典型的碑眼看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绍基 王羲之 篆分遗意
下载PDF
《香骚遗意》
2
作者 杜小荃 《前进论坛》 2019年第9期55-55,66,共2页
文人之画,自古以抒情写意为主,因物状怀,自不待说。所以,题材决定情态,气格体现神采。故有:'书为心画,画为心声'之说。此帧纸本条屏《香骚遗意》作品,为余拟学吴昌硕先生用笔之法。昌翁原作构思巧妙,立意高远。盆兰错落有致,陈... 文人之画,自古以抒情写意为主,因物状怀,自不待说。所以,题材决定情态,气格体现神采。故有:'书为心画,画为心声'之说。此帧纸本条屏《香骚遗意》作品,为余拟学吴昌硕先生用笔之法。昌翁原作构思巧妙,立意高远。盆兰错落有致,陈设前后互映,兰叶萧疏洒脱,飘然自适。兰花吐蕊,含苞待放,隐隐有垂涎欲滴之状。兰后附以幽石,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些许野逸之气。左上方瓶以勾勒之法为之,瓶中插几蕙兰聊作清供妆点之巧。整幅画面恬淡雅静,风趣高古,令人心悦神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骚遗意
下载PDF
章学诚史学史观中的“史意说”
3
作者 崔壮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章学诚基于对"古人之遗意"的理解和体会,对史学演进的历史进行梳理和解释。具体来说,他揭示了"六经"到"三史"的演进历程,指明了继承"诸子之遗意"的"一家之言"史学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章学诚基于对"古人之遗意"的理解和体会,对史学演进的历史进行梳理和解释。具体来说,他揭示了"六经"到"三史"的演进历程,指明了继承"诸子之遗意"的"一家之言"史学的发展阶段和特点,阐述了"后史失班史之意"的内容与后果。总之,章学诚强调"古人之遗意"在史学传承中的核心位置,其有关史学演进的论述,展现了"言史意"的治学追求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古人之遗意 史学演进
下载PDF
论民国初期书风之变--对“碑帖融合”的再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光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10期70-73,共4页
“碑帖融合”是考察晚清民国书法史时多被言及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对于这一说法的提出与界定,学术界未有确切所指。这也遮蔽了一些“碑学”以来书风演进的线索。通过界定“碑学”“帖学”与“碑帖融合”的概念,以及考察民国时期“碑帖融... “碑帖融合”是考察晚清民国书法史时多被言及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对于这一说法的提出与界定,学术界未有确切所指。这也遮蔽了一些“碑学”以来书风演进的线索。通过界定“碑学”“帖学”与“碑帖融合”的概念,以及考察民国时期“碑帖融合”的书法实践,从而梳理出晚清与民国初期“碑帖融合”内涵演进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帖融合 碑学 帖学 民国书风 篆分遗意
下载PDF
笔法三要领——逆入、涩行、紧收
5
作者 董文 《美术大观》 1994年第11期44-44,共1页
鉴赏和评判书法作品,从其基本要素——用笔来说,要看书者在指腕配合下,通过运笔轻重缓急,不同的动势与方向的转换,在纸面上留下的不同性状和质感的线条。这线条无论曲直方圆刚柔虚实,只要具有一定的内涵,即“筋骨血肉”,都会跃动不同性... 鉴赏和评判书法作品,从其基本要素——用笔来说,要看书者在指腕配合下,通过运笔轻重缓急,不同的动势与方向的转换,在纸面上留下的不同性状和质感的线条。这线条无论曲直方圆刚柔虚实,只要具有一定的内涵,即“筋骨血肉”,都会跃动不同性格的生命而产生诱人的个性魅力。美学家们常常津津乐道的“有意味的形式”,即指此而言。线条内涵的丰富与否,个性强弱程度,直接取决于用笔功夫的深浅。而用笔功夫,从共性上讲,常常由“逆入、涩行、紧收”(刘熙载《书慨》)决定,传统书法无不循守着这些要领。此作品用笔圆匀,波磔分明,结体秀润温雅.应该说作者追求的格调是不俗的。率真中似有《曹全碑》、《史晨碑》遗意,间或透露出几分简书的意趣。隶书笔法的基本要领是藏锋逆入、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点画的始末端皆应沉着劲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全碑 书法作品 回锋 史晨碑 结体 遗意 美学家们 筋骨血肉 个性魅力 强弱程度
下载PDF
坚守与创新——陈朱书法艺术管窥
6
作者 赵玉林 《福建艺术》 2016年第3期43-43,共1页
陈朱先生是我在书法界中所钦佩者之一。我觉得他那朴实、浑厚的书风在今天应该特别予以赞赏和提倡。凡看过陈朱书法的人,都非常认同其艺术特点:一是他书法构成的线条十分坚挺;二是每个字的间架结构非常紧密;三是作品的整体布白无比均... 陈朱先生是我在书法界中所钦佩者之一。我觉得他那朴实、浑厚的书风在今天应该特别予以赞赏和提倡。凡看过陈朱书法的人,都非常认同其艺术特点:一是他书法构成的线条十分坚挺;二是每个字的间架结构非常紧密;三是作品的整体布白无比均匀。这三点看似容易,要不折不扣地做到,绝非易事。我从2013年省博物院举办的《文心荷境》艺术展中,真切地感到陈朱的书法温润圆纯,有"二王"遗意,尤难落墨千数百言,能一笔不苟,精诚专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笔不苟 间架结构 朱书 朱先生 书风 文心 二王 遗意 布白 美术学院教授
下载PDF
清代江西戏曲家李雯杂剧《破梦鹃》研究
7
作者 林翰 周伟华 《影剧新作》 2016年第4期140-144,共5页
李雯,字章伯,明末清初江西南城人,所撰杂剧《破梦鹃》在当时颇受好评,时人评价说'悲歌感慨,仿佛徐文长《四声猿》遗意',并且《破梦鹃》有剧本传世。但清代各类曲目文献均未著录李雯的《破梦鹃》,只有今人赵景深、张增元合著《... 李雯,字章伯,明末清初江西南城人,所撰杂剧《破梦鹃》在当时颇受好评,时人评价说'悲歌感慨,仿佛徐文长《四声猿》遗意',并且《破梦鹃》有剧本传世。但清代各类曲目文献均未著录李雯的《破梦鹃》,只有今人赵景深、张增元合著《方志著录元明清戏曲》一书,据同治《南城县志》卷八《方伎》收录。此外,有多篇论文谈到李雯及其作品《破梦鹃》,但都存在不同方面的疏漏。为了廓清对李雯的模糊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剧 徐文长 遗意 古代戏曲 戏曲家 戏剧家 《四声猿》 阳羡书生 江西
下载PDF
“买路钱”的由来
8
作者 张仁干 《语文知识》 1994年第6期15-16,共2页
文学作品中常有这样的情节:占山为王的强盗打劫行人时总是大喝一声道:呔!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买路财"就是"买路钱"。"买路钱"又从何而来呢?查阅古籍,方知此词原来与中国的婚... 文学作品中常有这样的情节:占山为王的强盗打劫行人时总是大喝一声道:呔!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买路财"就是"买路钱"。"买路钱"又从何而来呢?查阅古籍,方知此词原来与中国的婚丧礼俗有关。清·翟灏《通俗篇》中对此有详细记载:《留青日札》:高子皋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灏 子皋 占山为王 词原 文学作品 日本考 前设 遗意 香亭 道之
下载PDF
清明话民俗
9
作者 宣金祥 《江淮法治》 2017年第7期61-61,共1页
清明,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而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踏青。古时候的踏青又叫探春、寻春等。三月的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游的大好时光。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 清明,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而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踏青。古时候的踏青又叫探春、寻春等。三月的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游的大好时光。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古时候,就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蒸清明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内涵 清明时节 探春 春回 笋丝 放风筝 糯米粉 遗意 绵山 时代内容
下载PDF
试述《管锥编·毛诗正义》的文学史意义
10
作者 陈复兴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8-125,共8页
《管锥编》是钱钟书一生学术终结之著,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部经典。其中对《毛诗正义》的批评,以连类共贯、阐释循环、参互比较之法,精妙地揭示出《诗经》美学内涵的丰富性、原创性;管指窥深地追寻出《诗经》的思想意蕴与艺术技巧乃... 《管锥编》是钱钟书一生学术终结之著,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部经典。其中对《毛诗正义》的批评,以连类共贯、阐释循环、参互比较之法,精妙地揭示出《诗经》美学内涵的丰富性、原创性;管指窥深地追寻出《诗经》的思想意蕴与艺术技巧乃后世文学的祖构,后世各体文学皆在非自觉自知之中存留其遗意;又从《诗经》及其《传》、《笺》和《疏》的考辨与赏析中,顺理成章地抽绎出独具思辨色彩的理论。这两个方面,皆具有文学史的意义,而且其对文献的博综精取、求端讯末之法,也为文学史料学提供了足资尊崇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祖构 遗意 理论 文学史
原文传递
论《宋诗拾遗》的文献价值
11
作者 王友勝 《宋代文化研究》 2009年第1期602-609,共8页
元人编选的宋代诗歌总集,除人们耳熟能详的《瀛奎律髓》外,尚有陈世隆所编的《宋诗拾遗》(以下简称《拾遗》)、杜本所编的《谷音》及郝经所编的《唐宋近体诗选》三书。《谷音》所录仅30家,诗百余首,皆为宋末遗民诗,翁方纲《石洲诗话》... 元人编选的宋代诗歌总集,除人们耳熟能详的《瀛奎律髓》外,尚有陈世隆所编的《宋诗拾遗》(以下简称《拾遗》)、杜本所编的《谷音》及郝经所编的《唐宋近体诗选》三书。《谷音》所录仅30家,诗百余首,皆为宋末遗民诗,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评为'慷慨顿挫,转有阮、陈、杜少陵之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音 遗意 近体 诗歌 文献 所录 诗话 总集 石洲
原文传递
清代碑学理论构建过程中的篆隶观念考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庆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7X期66-70,共5页
"碑学"的含义与实践所指书体是否包含篆隶二体,此矛盾在许多学者的著述中普遍存在,篆隶二体与清代碑学的关系一直未被厘清。本文通过对清代碑学理论的梳理,认为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中的篆隶古法观是其区分南北... "碑学"的含义与实践所指书体是否包含篆隶二体,此矛盾在许多学者的著述中普遍存在,篆隶二体与清代碑学的关系一直未被厘清。本文通过对清代碑学理论的梳理,认为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中的篆隶古法观是其区分南北书派的重要特征,包世臣《艺舟双楫》以篆分遗意观来阐释碑学技法,而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的"篆隶杂沓"观则为"碑学"含义生成的内在理路。篆隶二体在清代碑学理论的构建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隶 碑学 篆隶古法 篆分遗意 篆隶杂沓
原文传递
八分体起源研究——以西汉早期笔法分析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景宇 《荣宝斋》 2016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隶书的发展可以分成古隶与八分两个阶段。古隶没有明显的波磔,用笔尚带有篆书遗意,字形多与秦篆中的简率写法相合。到西汉中期,篆书遗意消失殆尽,波磔愈发明显,作为正体字的隶书—八分体已经完全成熟。裘锡圭《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册... 隶书的发展可以分成古隶与八分两个阶段。古隶没有明显的波磔,用笔尚带有篆书遗意,字形多与秦篆中的简率写法相合。到西汉中期,篆书遗意消失殆尽,波磔愈发明显,作为正体字的隶书—八分体已经完全成熟。裘锡圭《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册〉谈关于古隶的一些问题》一文,通过查证《遣册》与秦国、秦代的篆体文字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分体 古隶 西汉早期 正体字 遗意 六国文字 汉墓 结体 书法学 秦简
原文传递
书画不能辜负了“资本”的期望
14
作者 徐天一 李传玺 《北京观察》 2016年第10期66-67,共2页
书画,不能辜负了“资本”的期望。这话,乍一看,会让人大吃一惊。我们不是常说书画不能沾染铜臭气么,否则,会玷污它们的高雅。不给“恶名”者做字绘画是对的,但书画不能与“资本”联系起来,应该说这种观念是偏颇的、不确的。
关键词 书画创作 新安画派 文人画家 倪瓒 吴其贞 渐江 程嘉燧 遗意 中国书画 书画作品
原文传递
刘洪镇
15
作者 刘洪镇 《东方艺术》 2017年第4期141-141,共1页
湘人刘洪镇善书,学米有深癖,释教所谓一门深入,又如李洞之拜贾岛佛。当其笔墨挺秀,类有春华秋实之意,颇可遥想蜀素、苕溪诸帖之风神。吾友永嘉陈忠康氏,洪镇之师也。洪镇事之甚笃,情见乎体。当其深表衷肠,亦令人思古人真切笃实之遗意。... 湘人刘洪镇善书,学米有深癖,释教所谓一门深入,又如李洞之拜贾岛佛。当其笔墨挺秀,类有春华秋实之意,颇可遥想蜀素、苕溪诸帖之风神。吾友永嘉陈忠康氏,洪镇之师也。洪镇事之甚笃,情见乎体。当其深表衷肠,亦令人思古人真切笃实之遗意。永嘉氏亦尝喜洪镇凝志不分,艺事能精切。观其近来所书,愈参乎宋人之奥,点画中雅意可喜。此非今世追逐风尘之人,乃专意学古之士也。不以予荒疏,常致意焉。予有期乎洪镇者,非仅学海岳之书,亦当会海岳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洞 予告 湘人 情见 遗意 画中 令人 善书 刘洪 康氏
原文传递
朵云印评
16
作者 刘洪洋 《书法》 2015年第4期73-73,共1页
东临碣石 金有艺(江苏) 此印字法得鸟虫遗意,四字排列平稳安详,以汉印出,既平整又流畅,线条的动感、味道拿捏都比较到位。方圆互见,断连相谐,虽有鸟虫之态,但少见鸟虫之形,寓儒雅之气。从线条的质感来看,作者的控刀能力极强,单双刀... 东临碣石 金有艺(江苏) 此印字法得鸟虫遗意,四字排列平稳安详,以汉印出,既平整又流畅,线条的动感、味道拿捏都比较到位。方圆互见,断连相谐,虽有鸟虫之态,但少见鸟虫之形,寓儒雅之气。从线条的质感来看,作者的控刀能力极强,单双刀交替出现,藏露分明,可见手法丰富了刀下之线的变化就有味道了。然印中"石"字的"口"上两个短横一竖处理似乎不妥,让人费思,当避之。就这类印来说:若刻出高水准,除了对古代经典之作学习借鉴外,尚可关注海上大家韩天衡老师的鸟虫印,当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朵云 韩天衡 藏露 双刀 汉印 遗意 古代经典 古玺 篆法 碣石
原文传递
坚守与创新——陈朱书法艺术管窥
17
作者 赵玉林 《闽都文化》 2016年第1期82-83,共2页
陈朱先生是我在书法界中所钦佩者之一。我觉得他那朴实、浑厚的书风在今天应该特别予以赞赏和提倡。凡看过陈朱书法的人,都非常认同其艺术特点:一是他书法构成的线条十分坚挺;二是每个字的间架结构非常紧密;三是作品的整体布白无比均匀... 陈朱先生是我在书法界中所钦佩者之一。我觉得他那朴实、浑厚的书风在今天应该特别予以赞赏和提倡。凡看过陈朱书法的人,都非常认同其艺术特点:一是他书法构成的线条十分坚挺;二是每个字的间架结构非常紧密;三是作品的整体布白无比均匀。这三点看似容易,要不折不扣地做到,绝非易事。我从2013年福建省博物院举办的《文心荷境》艺术展中,真切地感到陈朱的书法温润圆纯,有"二王"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架结构 朱先生 朱书 书风 文心 二王 遗意 布白 一笔不苟 书道
原文传递
见字如面
18
作者 马林帆 《书法》 2013年第10期146-146,共1页
见字如面?是的。至今,当我每每忆及故旧亲朋时,常常奔来眼底的,便有自己甚为熟悉的他们的手迹--那种用毛笔或硬笔写在信笺上的字迹。那一霎,只要我愿意,我还会随时从书柜的某个角落,取出一件或多件他们当年寄给我的信件来,在捧之于手,... 见字如面?是的。至今,当我每每忆及故旧亲朋时,常常奔来眼底的,便有自己甚为熟悉的他们的手迹--那种用毛笔或硬笔写在信笺上的字迹。那一霎,只要我愿意,我还会随时从书柜的某个角落,取出一件或多件他们当年寄给我的信件来,在捧之于手,默读再三的同时,一种时光倒流,跟他们又一次当面晤谈的真切感受,顷刻便会自心头腾地升起。而这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光倒流 古质 书艺 篆籀 遗意 书疏 王珣 心画 刘载 体势
原文传递
阮元和《京邸小园杂诗》册页
19
作者 孙学峰 《中华文化画报》 2007年第4期94-99,共6页
没有人否认阮元(1764—1849)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这不仅因为阮元的政治地位和对清世所作的贡献:也不仅因为阮元是乾嘉学术的旗帜和对后学的提携培养:还在于他的《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等书论著述及其书法艺术成就。
关键词 南北书派论 北碑南帖论 书论 杂诗 书学 艺术成就 正体字 乾嘉时期 遗意 碑版
原文传递
汉隶为什么会形成“展横缩直”的特点
20
作者 唐潘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05年第7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结体 分书 古隶 战国纵横家书 方块汉字 字势 回锋 遗意 驻笔 《五十二病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