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遮蔽下的宋元遗民及其遗民文学 被引量:4
1
作者 任红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遗民文学研究已经成为文学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重要内容,只不过由于受古代民族观念的遮蔽以及文人意识形态中根深蒂固的"华夷之辨"观念的影响,历来遗民文学研究主要关注宋明遗民,而元清遗民尤其是元遗民却长期被世人所漠视。... 遗民文学研究已经成为文学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重要内容,只不过由于受古代民族观念的遮蔽以及文人意识形态中根深蒂固的"华夷之辨"观念的影响,历来遗民文学研究主要关注宋明遗民,而元清遗民尤其是元遗民却长期被世人所漠视。不同程度地遮蔽了人们对宋元遗民及其文学的认识。因而,我们应该祛除某些观念性的影响,理性地、客观地审视宋元遗民及其遗民文学,这对于认识遗民与遗民文学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遮蔽 宋元遗民 遗民文学
下载PDF
咸酸杂众好 中有至味永——论渤海遗民文学对中原文学的接受与反哺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巍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6-89,共4页
公元七世纪兴起于东北地区的渤海国依照唐朝礼乐建立本国文化,因此渤海国文学带有明显的宗唐特征。在辽灭渤海后,渤海遗民受辽金文学整体宗宋风潮的影响转而宗宋。但渤海遗民在文学上的宗宋是建立在渤海宗唐基础上的宗宋,故而在接受中... 公元七世纪兴起于东北地区的渤海国依照唐朝礼乐建立本国文化,因此渤海国文学带有明显的宗唐特征。在辽灭渤海后,渤海遗民受辽金文学整体宗宋风潮的影响转而宗宋。但渤海遗民在文学上的宗宋是建立在渤海宗唐基础上的宗宋,故而在接受中原文学的过程中是"转益多师"的,并借此形成了自身的文学品格,渤海遗民文学也因此影响了辽金文学,形成对中原文学的反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遗民文学 宗唐 宗宋 接受 反哺
下载PDF
清初遗民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评杨剑兵《清初遗民小说研究》
3
作者 程国赋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2期5-7,94,共4页
《清初遗民小说研究》是杨剑兵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的结项成果。它首次正式提出并详细阐释了清初遗民小说的概念,全面系统地展开了对清初遗民小说在生成、作家、创作、艺术、评点、传播、比较等七个方面的研究,研... 《清初遗民小说研究》是杨剑兵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的结项成果。它首次正式提出并详细阐释了清初遗民小说的概念,全面系统地展开了对清初遗民小说在生成、作家、创作、艺术、评点、传播、比较等七个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上注重计量统计与点面结合,并尝试探讨清初遗民小说与其他不同文体遗民文学间的互通性研究。此书可以称得上是清初遗民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剑兵 《清初遗民小说研究》 遗民文学
下载PDF
清初遗民文学的审美取向
4
作者 姜维枫 《中国文化论衡》 2019年第2期51-65,共15页
清初遗民文学处于明清"感伤主义"的文艺思潮之中,其情感与审美又甚于一般的"感伤主义"。清初遗民文学继承发展了传统文学的审美范式,书写出忧患郁愤之屈骚意绪与慷慨悲凉之英雄气概;突破明中叶以来空疏不学、束书... 清初遗民文学处于明清"感伤主义"的文艺思潮之中,其情感与审美又甚于一般的"感伤主义"。清初遗民文学继承发展了传统文学的审美范式,书写出忧患郁愤之屈骚意绪与慷慨悲凉之英雄气概;突破明中叶以来空疏不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之学风,涵养学问,崇尚朴雅之美;以比兴、象征、敷陈、意象之法,塑造出贞烈寡才、老病孤忠的文学形象,从而形成不同于仕清文人的文学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遗民文学 审美取向
下载PDF
从遗民文学角度看张炎词创作——以艳情词为例
5
作者 刘心怡 《今古文创》 2022年第23期37-39,83,共4页
张炎是宋元之交的重要词人,也是宋代词史上的“殿军”。作为一名伟大的词人,张炎转益多师、标举清空,词作典雅华丽、注重音律,其词学创作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宋元易代之际的遗民文人,张炎特殊的个人经历与独有的创作特色... 张炎是宋元之交的重要词人,也是宋代词史上的“殿军”。作为一名伟大的词人,张炎转益多师、标举清空,词作典雅华丽、注重音律,其词学创作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宋元易代之际的遗民文人,张炎特殊的个人经历与独有的创作特色使得张炎在众多的遗民词人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对遗民词进行了开拓,借咏物、节序、友情、艳情等传统题材表现了自己的遗民之思,为遗民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炎 遗民文学 艳情词 开创性
下载PDF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清代官方视域中的遗民与遗民文学
6
作者 王美伟 《华中学术》 2022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四库全书总目》第一次从官方视角对宋元易代以来的遗民及其文学著述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总结。在清官方意识的主导下,四库馆臣对宋、元遗民与对明遗民的批评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在朝代归属方面,宋、元遗民归于前朝,而明遗民则多被纳入... 《四库全书总目》第一次从官方视角对宋元易代以来的遗民及其文学著述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总结。在清官方意识的主导下,四库馆臣对宋、元遗民与对明遗民的批评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在朝代归属方面,宋、元遗民归于前朝,而明遗民则多被纳入清朝。在遗民气节方面,不同于对宋、元遗民精神的彰显,馆臣对明遗民之气节隐而不提,意图消弭其遗民性。在遗民文学批评方面,馆臣不仅大力辑录宋、元遗民诗文,更对其诗文中的变风变雅之音情有独钟,而明遗民诗文集不仅大量遭禁毁,更是被馆臣利用来展开对明末诗文遗风的清算。馆臣将宋、元遗民与明遗民区别对待的背后则是清官方意图利用宋、元遗民气节以扶植纲常、风励臣节与消除明遗民在清影响力的政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官方视域 遗民 遗民文学
原文传递
论辽金时期渤海遗民诗文的三种特质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巍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1-94,共4页
辽金时期的渤海遗民文人承继渤海文化传统,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崇儒尊正的特质。在宗派流变中,渤海遗民由宗唐转而学宋,最终兼取两家之长,树立了自我风格。但渤海遗民也处在自我民族认同和被迫民族同化的极大苦痛中,在超越痛苦中... 辽金时期的渤海遗民文人承继渤海文化传统,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崇儒尊正的特质。在宗派流变中,渤海遗民由宗唐转而学宋,最终兼取两家之长,树立了自我风格。但渤海遗民也处在自我民族认同和被迫民族同化的极大苦痛中,在超越痛苦中形成悲凉秀美同构的趣味,渤海遗民文学也因此成为辽金文学的特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遗民文学 崇儒尊正 宗唐学宋 悲凉秀美
下载PDF
明遗民顾梦游佚作辑考及其心史价值
8
作者 何素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6-95,共10页
顾梦游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社集中心成员和反清复明人物,但传世著作仅有《顾与治诗集》八卷。在辑佚的基础上,详细考订顾梦游六篇佚作的内容、时间以及所涉事件,不仅可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顾梦游文集》,而且能借以窥见其遗民心史价值... 顾梦游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社集中心成员和反清复明人物,但传世著作仅有《顾与治诗集》八卷。在辑佚的基础上,详细考订顾梦游六篇佚作的内容、时间以及所涉事件,不仅可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顾梦游文集》,而且能借以窥见其遗民心史价值:其一,可完善顾梦游所陷"田赋案"的细节,从而引发学界对清初江南"奏销案"前奏问题的思考;其二,显露出顾梦游"风雅"诗学活动背后遗民的隐秘活动本质,有助于理解清初江南遗民的"和平演变"策略。此外,佚作还呈现出顾梦游与宣城"宛雅"后辈的诗学交游,为我们重绘了明末清初士人力振"风雅"的诗坛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遗民文学 遗民 顾梦游 田赋案 奏销案 反清复明
下载PDF
清代文学的分期及特点
9
作者 罗书华 《天中学刊》 2013年第4期85-90,130,共7页
关于清代文学的分期,此前有种种认识。根据文学发展实际,清代文学史可分为清前期、清中期、清后期三个历史阶段。清前期包括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清中期包括乾隆、嘉庆两朝,清后期包括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其中,清前期... 关于清代文学的分期,此前有种种认识。根据文学发展实际,清代文学史可分为清前期、清中期、清后期三个历史阶段。清前期包括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清中期包括乾隆、嘉庆两朝,清后期包括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其中,清前期又可分顺治时期的遗民文学和康雍时期的新清民文学。清中期文学具有文章、知识、反思、感伤四方面特点,呈现出隐藏了哀音的盛世气象。清后期文学在传统文学延续的基础上呈现出向现代文学转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学 分期 遗民文学 新清民文学 盛世气象 转型
下载PDF
论八旗诗人延清的遗民情怀——兼及民初八旗遗民诗人的群体特征
10
作者 张丽华 《语文学刊》 2020年第6期98-104,共7页
蒙古族诗人延清是清八旗遗民诗人的典型代表。清王朝覆亡后,延清以欲殉前朝、不仕新朝、留存发辫等行为与赋诗言志、阁笔明志、选诗寓志、复笔抒怀等文化方式多层面地展现了他的遗民情怀,延清身上也体现出处在文化转型与政体变更时期遗... 蒙古族诗人延清是清八旗遗民诗人的典型代表。清王朝覆亡后,延清以欲殉前朝、不仕新朝、留存发辫等行为与赋诗言志、阁笔明志、选诗寓志、复笔抒怀等文化方式多层面地展现了他的遗民情怀,延清身上也体现出处在文化转型与政体变更时期遗民的复杂性;以延清为代表的八旗遗民,显然更具以往清遗民研究中为学者忽略的“政治遗民”特质。以文献钩稽考索为基础,深入细腻的个案研究与视野宏通的整体研究齐头并进,当是准确界定“清遗民”的属性、解决清遗民研究中诸多复杂问题的前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文学 蒙古族诗人 《遗逸清音集》 遗民情怀
下载PDF
元遗民诗歌创作特征论
11
作者 林红 《长春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58-60,80,共4页
元遗民诗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元遗民诗歌以其特有的思想内涵、激越凄美而又多姿多彩的风格特征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展现了遗民诗歌传统的道德及政治特征,而且结合现实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时代特征以及处变求新的艺术... 元遗民诗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元遗民诗歌以其特有的思想内涵、激越凄美而又多姿多彩的风格特征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展现了遗民诗歌传统的道德及政治特征,而且结合现实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时代特征以及处变求新的艺术风格特征,在诗风由元及明清转移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元代 遗民诗歌 时代特征 遗民文学 艺术形式 风格特征 创作特征
下载PDF
台湾文学拓荒者——沈光文 被引量:7
12
作者 戴光中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3年第1期34-39,共6页
“海东文献,推为初祖”的沈光文,是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种子撒播在台湾岛上的第一人,是为台湾文学的开创发展而鞠躬尽瘁的杰出拓荒者。他的一生经历三个时期:读书与求仕,抗清与为官,遗老与诗人。他对台湾文学的贡献,一是文学形式,二是文学... “海东文献,推为初祖”的沈光文,是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种子撒播在台湾岛上的第一人,是为台湾文学的开创发展而鞠躬尽瘁的杰出拓荒者。他的一生经历三个时期:读书与求仕,抗清与为官,遗老与诗人。他对台湾文学的贡献,一是文学形式,二是文学活动,三是文学内容,即开拓了反殖文学、遗民文学、乡愁文学和山水风俗文学,其影响迄今不灭。对他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光文 抗清志士 遗民文学 乡愁文学 拓荒者
下载PDF
乡里遗民社会与“五凉”文学物质的形成——西晋末年北方文学存续之一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丹君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20,共12页
西晋末年(303~317)以后,地处西陲的凉州地区因其暂安的社会环境,成为晋末文化存续之地。而凉州文学发展之主体,并非中原移民,而是本土乡里著姓。凉州本土势力之间互相依赖,其乡里社会的文化传承机制,保证了凉州地区实现文化发... 西晋末年(303~317)以后,地处西陲的凉州地区因其暂安的社会环境,成为晋末文化存续之地。而凉州文学发展之主体,并非中原移民,而是本土乡里著姓。凉州本土势力之间互相依赖,其乡里社会的文化传承机制,保证了凉州地区实现文化发展之自足。晋末凉州乡里著姓参与扶持了晋愍帝政权,这一政治活动,给凉州人造成了深刻影响,是其长期坚持西晋遗民立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受此影响,凉州地区的文学颇具遗民特质,保留了西晋时期的一些文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州地区 河西著姓 乡里社会 遗民文学
原文传递
孙学稼年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可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15年第3期91-101,共11页
孙学稼(约1621-1682)是福建重要的明遗民诗人,出自侯官“一门两代三进士”的家族,青年时期遭逢明清易代的巨变,乃绝意仕进,漫游三十余年以终,所历山川郡县、时事民情多形诸歌咏,交游者多海内名公、闽省俊彦。本文以年表的形式... 孙学稼(约1621-1682)是福建重要的明遗民诗人,出自侯官“一门两代三进士”的家族,青年时期遭逢明清易代的巨变,乃绝意仕进,漫游三十余年以终,所历山川郡县、时事民情多形诸歌咏,交游者多海内名公、闽省俊彦。本文以年表的形式反映其生平与交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文学 孙学稼 年表
下载PDF
林古度年表
15
作者 陈庆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51-63,共13页
林古度交游甚广,与明末清初诗人多有倡酬。遗诗近万首,清康熙间王士祯选刻《林茂之诗选》,仅存一百多题二百多首。《年表》据《林茂之文集》、《林茂之诗选》及笔者多年搜集的林古度佚诗、佚文和古度诸友著作,逐年排比其事迹。详考详拙... 林古度交游甚广,与明末清初诗人多有倡酬。遗诗近万首,清康熙间王士祯选刻《林茂之诗选》,仅存一百多题二百多首。《年表》据《林茂之文集》、《林茂之诗选》及笔者多年搜集的林古度佚诗、佚文和古度诸友著作,逐年排比其事迹。详考详拙撰《林古度年谱》(未刊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文学 林古度 年谱
下载PDF
“此即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所系也”——余怀、冒襄、徐震小说解读
16
作者 欧阳健 《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2期4-13,共10页
清代第一批成熟的小说作家,是在'天翻地覆'变迁中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的士人,余怀、冒襄等遁迹江湖,借记述冶游写出'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所系',其所思所言别有意绪与韵味。
关键词 遗民文学 余怀 冒襄 徐震
下载PDF
故国悲叹 寄寓遥深——浅论蒋捷词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春花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8-21,共4页
蒋捷词作有时代的烙印,不管是伤春悲秋之作,还是咏物、写景之词都有浓郁的故国之思、哀怨之感。隐逸流亡之作则体现了高洁之志、人生之慨。艺术手法也围绕着特定时代的心情而展开,比兴寄托、对比抒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深挚的身世... 蒋捷词作有时代的烙印,不管是伤春悲秋之作,还是咏物、写景之词都有浓郁的故国之思、哀怨之感。隐逸流亡之作则体现了高洁之志、人生之慨。艺术手法也围绕着特定时代的心情而展开,比兴寄托、对比抒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深挚的身世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捷 遗民文学 哀怨
下载PDF
金元易代与“文化重建”——元好问与“河汾诸老”的人生选择及文学精神新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勇耀 《民族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7,共14页
金元易代之际“,河汾诸老”中有五人出仕,元好问也明确表达了希望入仕元廷的愿望。进入元朝实现救世行道之志,是当时士人的普遍选择。金元之际文学的主流精神不是“隐逸”,而是“文化重建”。在此时段,士人的“遗民情结”总体较为淡薄“... 金元易代之际“,河汾诸老”中有五人出仕,元好问也明确表达了希望入仕元廷的愿望。进入元朝实现救世行道之志,是当时士人的普遍选择。金元之际文学的主流精神不是“隐逸”,而是“文化重建”。在此时段,士人的“遗民情结”总体较为淡薄“,遗民文学”并非研究的最佳视角。“大元气象”正是那些心“向庙堂”的“豪杰文学之士”和他们的弟子后学所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之际 文化重建 遗民文学 主流精神
原文传递
元代理学与元遗民文人群心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朝晖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6-179,共4页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元代理学的演变与元代遗民有着密切关联,具言之,元代理学的官学化与官学化的理学是元遗民文人群得以产生的思想养料和心理基础,并对元代遗民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二者联系紧密。
关键词 遗民文学 元代 理学 人群 心态 心理基础 官学化 思想史
原文传递
《乐府补题》:遗民词的民族文化性
20
作者 李得梅 郝延斌 《汉字文化》 2021年第24期68-69,共2页
遗民文学产生于朝代的夹缝当中,不同于简单的"怀古"传统。因其包含有文人身份的不确定、个体心理情感的复杂多样,还有政治指向的含糊与隐晦,使得遗民文学打上了一层叙事的不稳定色彩。时代兴亡,民族悲欢,个体起伏,共同作为叙... 遗民文学产生于朝代的夹缝当中,不同于简单的"怀古"传统。因其包含有文人身份的不确定、个体心理情感的复杂多样,还有政治指向的含糊与隐晦,使得遗民文学打上了一层叙事的不稳定色彩。时代兴亡,民族悲欢,个体起伏,共同作为叙述的主体互相交织缠绕,为文本的多义性解读提供依据。《乐府补题》便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生成,咏物托志,表达沉痛的故国情怀和拳拳忠心,并在个人语境之上隐射政治取向,在历史语境之中表达对民族文化败落的哀思与守节之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补题》 遗民文学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