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濬与清初遗民诗学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水云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5-59,共5页
杜濬是明清之际著名的黄冈籍诗人。他为人坚持民族气节 ,论诗主张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这决定着他的诗歌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承继了自杜甫以来以诗歌反映动荡社会现实的“诗史”精神 ,从而把诗歌创作与时代、社会。
关键词 杜Jun 遗民诗学 人品 真诗 "诗史"精神 清初
下载PDF
“遗民诗学”的亲证——王国维的精神变迁与情感归属
2
作者 孟泽 《中国韵文学刊》 2007年第1期39-46,共8页
在所谓“神州陆沉、宗社丘墟”的历史境遇中,传统诗学内部成长了一种强调人格挺立、情感廉贞的精神与审美诉求,召唤乱世中的忠诚与坚守,召唤坚硬、阳刚、倔强、精气饱满的诗性与主体性,即使在哀歌式的吟唱背后,也隐含一种豪情和悲怆,一... 在所谓“神州陆沉、宗社丘墟”的历史境遇中,传统诗学内部成长了一种强调人格挺立、情感廉贞的精神与审美诉求,召唤乱世中的忠诚与坚守,召唤坚硬、阳刚、倔强、精气饱满的诗性与主体性,即使在哀歌式的吟唱背后,也隐含一种豪情和悲怆,一种文化的自挽与自励,彰显出诗学特征和情感特征的高度一致,“道德的正义”与“诗歌的正义”的合而为一,高亢、纯洁、激昂、压抑、悲恫,此所谓“遗民诗学”是也。王国维以生命诠释并且亲证了这种“遗民诗学”,其精神变迁与情感归属,表征着近代历史的复杂,以及此一沧桑境遇中人道的艰困与暧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遗民诗学 英雄主体 烈士情怀
下载PDF
“温柔敦厚”与“风雅正变”——清初遗民对传统诗学的接受与突破
3
作者 姜维枫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温柔敦厚”诗学生成于“华夷之辨”思想张力尚未完全形成的春秋末期。《诗三百》“虽主于温柔敦厚,然亦有直斥其人而不讳者”,“变风变雅”存焉。对于“温柔敦厚”诗学,后世倡导者有之,突破者有之。明清易代,中原板荡,华夷易处,遗民... “温柔敦厚”诗学生成于“华夷之辨”思想张力尚未完全形成的春秋末期。《诗三百》“虽主于温柔敦厚,然亦有直斥其人而不讳者”,“变风变雅”存焉。对于“温柔敦厚”诗学,后世倡导者有之,突破者有之。明清易代,中原板荡,华夷易处,遗民直面传统诗学,主张风雅正变系乎时,认为“愤而不失其正,固无妨于温柔敦厚”,从诗学理论与诗文创作两个维度实践“变风变雅”之音,实现对“温柔敦厚”诗学的接受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易代 风雅正变 温柔敦厚 遗民诗学
下载PDF
作为隐喻的公共题材:时空错乱下的“遗民诗学”
4
作者 潘静如 《诗书画》 2016年第2期74-80,261,共7页
辛亥以后,与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一样,经历“国变”的一批士人选择以清遗民自居。学术界通常还会把他们加以分类,分为政治遗民、文化遗民两类。这极大地丰富了清遗民的“义蕴”,但是在笔者看来,此间犹有“剩义”。清遗民酬唱的“公共... 辛亥以后,与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一样,经历“国变”的一批士人选择以清遗民自居。学术界通常还会把他们加以分类,分为政治遗民、文化遗民两类。这极大地丰富了清遗民的“义蕴”,但是在笔者看来,此间犹有“剩义”。清遗民酬唱的“公共题材”实际上蕴涵着极其隐微的“遗民诗学”,是政治遗民、文化遗民这两种范畴所不能概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诗学 时空错乱 题材 隐喻 文化遗民 学术界 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