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遗址公园遗产活化设计需求研究
1
作者 王博文 张跃伟 毕翼飞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43-45,共3页
随着社会各界对遗址公园关注度的持续提升,如何协调好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时代课题。诸多学者对于遗产活化设计在遗址公园中的应用展开了一些定性方面的探讨,而对其遗产活化设计需求的定量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根据相... 随着社会各界对遗址公园关注度的持续提升,如何协调好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时代课题。诸多学者对于遗产活化设计在遗址公园中的应用展开了一些定性方面的探讨,而对其遗产活化设计需求的定量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根据相关研究总结遗产活化设计方式,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指标权重,并计算出各项指标的综合得分,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遗产活化设计的策略,探讨遗产活化设计针对遗址公园开发与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后续的遗址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 遗产活化设计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椰壳纤维加筋土遗址生态注浆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芦苇 骆望 +2 位作者 李东波 刘秦龙 刘加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为提升土遗址注浆料的力学性能,以椰壳纤维掺和糯米浆、烧料礓石以及黄土改性注浆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椰壳纤维长度和掺量(质量分数)对土遗址注浆料流动性、收缩性、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椰壳纤维的掺量和长度越大,浆体... 为提升土遗址注浆料的力学性能,以椰壳纤维掺和糯米浆、烧料礓石以及黄土改性注浆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椰壳纤维长度和掺量(质量分数)对土遗址注浆料流动性、收缩性、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椰壳纤维的掺量和长度越大,浆体的流动性越低,而椰壳纤维的长度与浆体的收缩率无明显相关性;椰壳纤维良好的桥接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浆体固化后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延性;椰壳纤维的长度和掺量均存在最优值,建议最优配比为纤维长度6 mm、掺量0.5%~0.6%,此时浆体固化后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分别提升49.09%和32.08%;过多、过长的椰壳纤维易发生弯折、团聚,导致浆体的流动性和强度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纤维 土遗 生态注浆材料 力学性能 增强机理
下载PDF
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大型螺旋坡道结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文 赖程钢 +4 位作者 刘晓舟 龙卫国 肖克艰 向新岸 文见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共6页
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中庭的螺旋坡道采用钢箱梁结构体系,最大半径28.7m,水平投影长度118.5m。介绍了大型螺旋坡道结构体系选型和边界条件的对比过程,采用通用计算软件MIDAS Gen建立多尺度整体模型考虑螺旋坡道和主体结构的相互作用... 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中庭的螺旋坡道采用钢箱梁结构体系,最大半径28.7m,水平投影长度118.5m。介绍了大型螺旋坡道结构体系选型和边界条件的对比过程,采用通用计算软件MIDAS Gen建立多尺度整体模型考虑螺旋坡道和主体结构的相互作用,通过静力分析和反应谱分析考察螺旋坡道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变形,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分析模型进行连续倒塌分析。结果表明,螺旋坡道采用钢箱梁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刚度,静力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坡道的应力和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并具有较好的抗连续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博物馆 大型螺旋坡道 钢箱梁 结构选型 支座设计 多尺度建模 连续倒塌
下载PDF
玉溪遗址多期古洪水的气候背景与周期性
4
作者 李中轩 朱诚 +1 位作者 袁胜元 焦士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6,共10页
全新世时期形成的连续性古洪积层是追溯古环境信息的可靠记录。重庆市丰都县玉溪遗址存在多期连续的文化层与洪积层,但已有研究并未系统分析该遗址区的古洪水发生机制及其气候背景,并且缺乏基于多期古洪积层的周期性研究。(1)本文基于... 全新世时期形成的连续性古洪积层是追溯古环境信息的可靠记录。重庆市丰都县玉溪遗址存在多期连续的文化层与洪积层,但已有研究并未系统分析该遗址区的古洪水发生机制及其气候背景,并且缺乏基于多期古洪积层的周期性研究。(1)本文基于动物骨屑AMS ^(14)C年代数据,用Bacon程序拟合玉溪遗址剖面的沉积-年代关系,判定玉溪剖面古洪积层形成时段为约6.4 ka BP~7.3 ka BP。(2)古洪水沉积序列的粒度和端元分析结果显示,玉溪古洪积层由细粉砂-粉砂组成,表明古洪积层为溢岸憩流和滞水缓流堆积而成。(3)孢粉组合、磁化率、Rb/Sr和Si/Al比值等环境指标显示,玉溪剖面的古洪水沉积经历了早期湿热、中期温干、晚期暖湿三个阶段,其中古洪积层在温干阶段的沉积速率最大(30 cm·(100a)^(-1)),而且古洪水发生的频率亦高于湿热期。(4)古洪水沉积序列的小波功率谱分布特征表明,玉溪剖面的古洪水存在约30 a的短周期和约350 a的长周期;其长周期与区域性气候冷事件相关、短周期与ENSO事件导致的夏季风异常有关。本文提出的搬运洪积物的三种动力类型、干湿期古洪水的沉积速率差异以及古洪水泛滥的长短周期,对研究新石器早期重庆地区的人地关系和长江上游的洪水发生机制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沉积 环境变迁 端元分析 古洪水周期 气候异常 玉溪遗
下载PDF
陕西岐山双庵遗址2013~2014年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简报
5
作者 赵辉 秦岭 +2 位作者 徐艺菁 张海 马明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1,F0002,共20页
2013年9月~2014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联合对岐山双庵遗址进行发掘,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仰韶晚期和客省庄二期两个时期,发现灰坑、房址、陶窑及灰沟等各类遗迹,出土丰富的陶、石、骨、... 2013年9月~2014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联合对岐山双庵遗址进行发掘,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仰韶晚期和客省庄二期两个时期,发现灰坑、房址、陶窑及灰沟等各类遗迹,出土丰富的陶、石、骨、玉等质地的遗物。此次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双庵遗址的文化内涵,为关中地区客省庄二期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岐山 双庵遗 仰韶晚期遗存 客省庄二期文化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2016-2019年发掘简报
6
作者 高星 张月书 +3 位作者 李锋 陈福友 王晓敏 仪明洁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21,共16页
泥河湾盆地内埋藏有诸多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是研究古人类扩散、适应和技术演化的重要区域。东谷坨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的东缘,丰富的文化遗物为研究石器技术和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证据。在2016-2019年的发掘中,发掘团队将原来的6A-6E五... 泥河湾盆地内埋藏有诸多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是研究古人类扩散、适应和技术演化的重要区域。东谷坨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的东缘,丰富的文化遗物为研究石器技术和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证据。在2016-2019年的发掘中,发掘团队将原来的6A-6E五个文化层进一步划为八个文化层,共出土编号石制品6800余件、化石4100余件。本文重点对6A2和6C1两个主要文化层的出土标本进行初步报道。石制品原料均以遗址周边分布的燧石为主,质量相对较高的石料被优选。锤击石核与石片、砸击石核均有发现;尝试石核和多面多向剥片的石核是主要类型。石器以刮削器为主,多为单刃。两个文化层的石制品类型与技术存在一定差异,如:6A2层石核转向频率更高、双刃石器比例更高,而6C1层锯齿刃器比例高于6A2层等,但总体上呈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相对简单的剥片与加工模式。可鉴定动物化石种类不多,少量骨骼上有疑似人工砍砸的痕迹。本次发掘出土的材料为解释盆地内早更新世人类的石器技术和行为演化等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也为理解早期人类对原料资源的利用方式、流动性组织等提供了重要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东谷坨遗 旧石器时代早期 石器技术 原料利用
下载PDF
良渚古城老虎岭水坝遗址考古剖面保护研究与工程实践
7
作者 张秉坚 孙海波 郭青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良渚古城老虎岭水坝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系统中的一处典型遗存,对中国文明起源和世界文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清晰地展示老虎岭水坝土遗址上“草裹泥”筑坝工艺的痕迹,针对温热、潮湿、多雨环境土遗址保护的难题... 良渚古城老虎岭水坝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系统中的一处典型遗存,对中国文明起源和世界文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清晰地展示老虎岭水坝土遗址上“草裹泥”筑坝工艺的痕迹,针对温热、潮湿、多雨环境土遗址保护的难题,在总结吸取国内土遗址保护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助浙江大学的研究成果和敦煌研究院的工程经验,提出了一套避免使用化学材料加固,而以“黑屋+隔水+控湿”为主的小环境控制工程策略,包括:构建遮光大棚以避雨和抑制绿色生物生长;铺设防水毯以防止坝体渗水;设置电加热玻璃罩以保湿和封闭展示面;采用气相补水以调控空气湿度和土体含水率;采用植物精油等绿色环保技术防治微生物;同时做好遗址实时监测和管护等。这套综合保护措施是土遗址保护理念和工程实践的一次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湿环境土遗 湿法保护 小环境控制 考古剖面 老虎岭水坝遗 良渚古城
下载PDF
甘肃省单体土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
8
作者 谌文武 祁强 +3 位作者 郭志谦 张帅 吴海鱼 刘沛然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3,共9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研究甘肃省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和省级文物保护土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土遗址主要位于海拔相对较低(<2 000 m)、坡度较缓(<15°)、地形起伏度小(<5 m)、离河流近(&...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研究甘肃省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和省级文物保护土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土遗址主要位于海拔相对较低(<2 000 m)、坡度较缓(<15°)、地形起伏度小(<5 m)、离河流近(<5 km)的平原、台地和丘陵地带.大多数土遗址位于第四纪沉积物沉积区域,区域土壤主要为初育土.河西走廊及以西地区的土遗址处于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土遗址处于半湿润区,土遗址所处区域自南至北的气候有显著差异.通过ArcGIS软件的核密度分析发现,甘肃省重点土遗址自西向东分布密度逐渐变大,且整体沿甘肃省的主要水系干流及其支流展开分布.各历史时期的土遗址选址因其功能性而异,主要受地质环境条件的制约,也受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土遗 空间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关中盆地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适宜性研究
9
作者 张俊辉 周雄辉 +9 位作者 辛怡华 王颢 吴博闻 刘鑫 关运玖 张健 王亚欣 张翀 刘滨 康秀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9-1079,共11页
本研究通过对关中盆地西部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人类活动的灰坑、文化层、房址、陶窑和陶器等遗迹、遗物做了详细的梳理分析,理解区域古人类活动的特征,系统地开展水沟文化层剖面环境磁学和AMS14C年代学研究,恢复该区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 本研究通过对关中盆地西部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人类活动的灰坑、文化层、房址、陶窑和陶器等遗迹、遗物做了详细的梳理分析,理解区域古人类活动的特征,系统地开展水沟文化层剖面环境磁学和AMS14C年代学研究,恢复该区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和古人类活动历史,结果表明:水沟新石器时期古人类活动时间为全新世中期5 530~4 300 a B.P.的气候适宜期,其文化发展处在寒冷干燥向温暖湿润转换的过渡阶段。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提取影响水沟遗迹分布的海拔、坡度、坡向和距水源距离因子,构建指数模型,分析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古人类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性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海拔900~960 m,坡度小于6°,坡向朝南,距水源距离小于200 m的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区域,并进一步探讨了古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西部 新石器时期 水沟遗 环境适宜性 人地关系
下载PDF
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结构设计与减震分析
10
作者 杨文 兰天晴 +4 位作者 赖程钢 龙卫国 肖克艰 向新岸 王盼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1-56,70,共7页
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采用钢框架结构,展厅区域屋面采用组合网架结构,结构平、立面及空间关系较为复杂。为改善结构抗震性能,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本项目进行了消能减震设计,设置了屈曲约束支撑及黏滞阻尼器。简要介绍了该项目... 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采用钢框架结构,展厅区域屋面采用组合网架结构,结构平、立面及空间关系较为复杂。为改善结构抗震性能,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本项目进行了消能减震设计,设置了屈曲约束支撑及黏滞阻尼器。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结构体系及设计重难点,并重点论述了该项目结构减震设计思路,对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附加有效阻尼比与能量耗散情况、减震结构与非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罕遇地震下结构弹塑性损伤情况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减震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等结构整体指标明显减小,屈曲约束支撑及黏滞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耗散了较多地震能量,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安全储备得到提高,达到了预期的减震设计目标与抗震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博物馆 消能减震 钢框架结构 黏滞阻尼器 附加阻尼比
下载PDF
江西上湖遗址的石英光释光年代及其信号晒退研究
11
作者 刘剑刚 文欢 +3 位作者 于禄鹏 安萍 王昌盛 李浩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可靠的年代学框架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然而考古遗址的沉积过程通常比较复杂,这可能会对光释光测年造成很大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对江西上湖遗址的6个样品进行了光释光年代测定,通过不同粒径石英测年结果的对比分析上湖... 可靠的年代学框架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然而考古遗址的沉积过程通常比较复杂,这可能会对光释光测年造成很大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对江西上湖遗址的6个样品进行了光释光年代测定,通过不同粒径石英测年结果的对比分析上湖遗址样品的释光特性和晒退程度,并为遗址文化层提供初步的年代结果。(1)基于三个样品进行了不同粒径(大测片)石英光释光测年结果对比,可知4~11、38~63和63~90μm三个组分的光释光年龄范围分别在50~63、67~78和71~94 ka。(2)对所有样品的粗颗粒(63~90μm)进行的小测片测试结果非常离散,这表明样品存在晒退不均匀的问题;据最小年龄模型计算得到SH01-06的年龄结果分别为:4.1±0.9、6.8±1.9、32±4、47±8、28±4和28±4 ka,比不同粒径的大测片结果更加年轻,表明所有粒径组分均存在信号晒退问题。(3)研究初步确立了上湖遗址古人类活动的时间在距今30 ka左右,晚于47 ka,但该年龄结果仍然可能被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湖遗 石英光释光测年 不完全晒退 残留剂量 旧石器考古
下载PDF
河北泥河湾盆地西白马营遗址1985-1986年出土的石制品
12
作者 周振宇 王法岗 关莹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6,共12页
西白马营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于1985年调查发现并进行了试掘;次年正式发掘并获取了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化石等丰富的文化遗物。铀系法测年遗址距今约1.8万年,推测为临时石器加工场所。石器技术属于中国北方的小型石片石器传统。新... 西白马营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于1985年调查发现并进行了试掘;次年正式发掘并获取了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化石等丰富的文化遗物。铀系法测年遗址距今约1.8万年,推测为临时石器加工场所。石器技术属于中国北方的小型石片石器传统。新的田野工作和测年数据表明,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我们对1985年试掘及1986年正式发掘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了类型划分及技术分析,并结合最新的年代测定结果,对遗址文化面貌及属性进行了重新厘定及研究成果重要性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旧石器时代晚期 西白马营遗 石制品 技术
下载PDF
中国史前“龙”形遗迹时空分异研究:以南京薛城遗址为例
13
作者 杨林 徐峰 +2 位作者 刘千娇 刘金涛 贾鑫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以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龙”为研究对象,通过南京薛城遗址2021年出土的“龙”形遗迹,论述基于多源空间数据进行“龙”形遗迹三维修复和建模的过程,为考古遗迹数字化保护提供一种定量方法。此外,对比分析中国四处典型“龙”形考古遗迹... 以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龙”为研究对象,通过南京薛城遗址2021年出土的“龙”形遗迹,论述基于多源空间数据进行“龙”形遗迹三维修复和建模的过程,为考古遗迹数字化保护提供一种定量方法。此外,对比分析中国四处典型“龙”形考古遗迹的材质、形态以及所在的地理环境等,探讨史前“龙”形遗迹面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演变规律,认为:辽宁阜新“龙”与早期农业阶段先民选择猪作为财富的象征有关;中原地区全新世适宜期的暖湿气候条件致使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和江苏南京薛城遗址的“龙”形象与鳄类似,材质均来自淡水资源;伴随着中原地区夏王朝影响规模的扩大,河南二里头遗址的“龙”形遗迹取材于陕西地区的绿松石,已经脱离了地理环境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形遗迹 地理环境分析 遗迹修复与建模 薛城遗
下载PDF
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的文化景观互文性及应用研究
14
作者 张颖 刘晖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2,共6页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的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构成了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目前已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对互文性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并开展对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文化景观的嵌合发展研究,通过实证考察与...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的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构成了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目前已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对互文性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并开展对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文化景观的嵌合发展研究,通过实证考察与资料收集,对成果进行分类对比,形成多个两两对应案例的互文性关系。选择淳化县甘泉宫与凉武帝村、礼泉县昭陵与袁家村、留坝县张良庙及紫柏山与庙台子村3个互文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剖析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的文化景观历史层级脉络,反映出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并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互文关系。而这种互文关系,可以促进历史遗址遗存的保护、利用与开发,以及乡村聚落的振兴与发展,进而形成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互文嵌合发展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存 乡村聚落 嵌合发展模式 互文性理论 文化景观
下载PDF
不同植被维护措施对三星堆遗址城墙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影响
15
作者 赵凡 钟欣艺 +3 位作者 谢平畅 胡芮 郝建锋 姚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16-8725,共10页
为了解三星堆遗址城墙植被分布和恢复现状,本研究以三星堆遗址城墙草本植物群落为重点,评估自然更新、种植、弃耕、灌木去除、修剪五种维护措施对其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区共记录草本植物40科81属103种,各样地类型... 为了解三星堆遗址城墙植被分布和恢复现状,本研究以三星堆遗址城墙草本植物群落为重点,评估自然更新、种植、弃耕、灌木去除、修剪五种维护措施对其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区共记录草本植物40科81属103种,各样地类型均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重要值较大的科为菊科和禾本科。总体来看,灌木去除样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而种植样地最低;对照样地、弃耕样地、灌木去除样地、修剪样地的4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种植样地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大,其次是对照样地,弃耕样地最小。所有样地的根分层生物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0—20 cm土层中,种植样地的根生物量最大,而修剪样地的根系生物量最低。在20—40 cm土层中,弃耕样地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余样地(P<0.05),在10—20 cm、40—60 cm土层中,各类型样地的根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物种丰富度指数相关性不显著(P>0.05)。综上,以自然更新为主并辅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如灌木去除和修剪)的原生境保护措施,同时控制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减缓其根系劈裂、生物风化等破坏作用,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稳定在最有利于遗址保护展示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城墙 原生境保护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人工维护 草本植物群落
下载PDF
浙江宁波鱼山遗址出土木材的种属鉴定与分析
16
作者 赵一凡 王树芝 +1 位作者 雷少 焦延静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5,共11页
鱼山遗址是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以河姆渡文化和商周时期遗存为主体的一处遗址。在2013~2015年发掘中,采集了58个木材样品。经鉴定,出土木材分别属于柏木属(Cupressus sp.)、松属(Pinus sp.)、甜槠(Castanopsis eyrei)、青冈属(Cyclobalan... 鱼山遗址是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以河姆渡文化和商周时期遗存为主体的一处遗址。在2013~2015年发掘中,采集了58个木材样品。经鉴定,出土木材分别属于柏木属(Cupressus sp.)、松属(Pinus sp.)、甜槠(Castanopsis eyrei)、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sp.)等15个属或种。研究表明,鱼山先民主要利用遗址周边的树木资源,而且松属、青冈属木材在先民生活中有重要作用,被广泛用作建材和生活用器用材;青冈属为代表的壳斗科树木在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可能是先民的食物资源而得到了先民的保护;先民选用甜槠制作木屐,利用榉属、糙叶树属、柿属木材修筑木构通道,利用青冈、甜槠制作木陀螺;在遗址区域发现了古松树遗存,可能是先民自然神信仰的体现。鱼山先民在木材利用上体现了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特点,为探讨宁绍平原史前树木资源利用模式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山遗 木材考古 木材利用 木材解剖 考古学文化
下载PDF
裂隙封护土遗址压力型锚固系统界面应力传递与承载性能解析方法
17
作者 芦苇 孙浩朗 +2 位作者 李东波 闫笑琦 王奕妃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11,共14页
土遗址锚固工程中,压力型锚杆相比于全长黏结拉力型锚杆而言具有高承载力和耐易溶盐侵蚀的优势,但由于此类锚固系统传力机理尚不明确,导致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受到严重制约.本文将遗址稳定体内锚固段分为弹性压缩段和黏结-滑移段两部分... 土遗址锚固工程中,压力型锚杆相比于全长黏结拉力型锚杆而言具有高承载力和耐易溶盐侵蚀的优势,但由于此类锚固系统传力机理尚不明确,导致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受到严重制约.本文将遗址稳定体内锚固段分为弹性压缩段和黏结-滑移段两部分,分别基于线性弹簧和浆体/土体界面黏结-滑移强化型本构建立简化力学模型,对界面黏结-滑移全过程,即弹性阶段、弹性-强化阶段和强化阶段进行理论解析,推导了各阶段对应的位移、应变以及剪应力分布等计算公式,给出了压力型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解析解.结果表明,峰值载荷前载荷-位移曲线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弹性压缩段占比与锚固长度对载荷-位移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弹性-强化阶段.参数敏感度分析表明,忽略弹性压缩段影响时,锚固长度与极限承载力线性相关;浆体弹性模量主要影响界面应力随载荷增加时的传递进程,对承载力影响有限;黏结-滑移模型的剪应力峰值对承载力有显著影响.该解析方法对土遗址压力型锚杆锚固系统传力过程分析具有良好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型锚杆 浆体/土体界面 黏结-滑移模型 承载力 土遗锚固
下载PDF
锁阳城土遗址孔隙结构及其分形特征研究
18
作者 张虎元 易泉 +2 位作者 刘洪丽 李小雅 于洪亮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1,共13页
在风化因子的持续作用下,土遗址微观结构持续劣化并最终导致宏观病害的发育。微观结构的特征反映了土遗址材料内在的劣化程度,为研究土遗址风化程度与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关系,采取锁阳城土遗址不同方位城墙土样,采用低温液氮吸附试验测... 在风化因子的持续作用下,土遗址微观结构持续劣化并最终导致宏观病害的发育。微观结构的特征反映了土遗址材料内在的劣化程度,为研究土遗址风化程度与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关系,采取锁阳城土遗址不同方位城墙土样,采用低温液氮吸附试验测定了土样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分布,并基于FHH分形模型计算样品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锁阳城土遗址不同样品比表面积偏差率高,比表面积数值和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孔隙容积变异系数高,离散程度大,存在差异性劣化行为;土样的孔隙形态呈狭缝状、楔形、“墨水瓶”孔、管状孔等多种复杂形态,小于2.765 nm的孔隙大都为封闭透气孔。结合分形维数可知,锁阳城土样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孔隙空间结构不规则,非均质性强,表面粗糙程度大,且分形维数和锁阳城土遗址劣化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关于土样孔隙的定量表征对于土遗址风化劣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阳城土遗 低温氮吸附试验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特征 风化
下载PDF
交叉与融合: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
19
作者 高明 漆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0,共14页
当前我国“大遗址”事业方兴未艾,交叉学科“中国遗址美术”应运而生。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关系到学科的科学性,以及遗址美术的进展方向。目前,中国遗址美术未有系统、明确的研究方法体系,缺乏对研究方法论的明细阐释,这阻碍了中国... 当前我国“大遗址”事业方兴未艾,交叉学科“中国遗址美术”应运而生。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关系到学科的科学性,以及遗址美术的进展方向。目前,中国遗址美术未有系统、明确的研究方法体系,缺乏对研究方法论的明细阐释,这阻碍了中国遗址美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通过对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进行探讨,以期为“大遗址”研究者提供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丰富大遗址保护理论,进一步推进中国遗址美术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将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分为遗址美术一般研究方法、遗址美术本体研究方法、遗址美术保护和利用研究方法、遗址美术教育研究方法四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我们综合运用研究方法,解决当代中国遗址美术学术研究和成果展示脱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 美术 研究方法论 文化遗产
下载PDF
降水与蒸发交替作用下西北土遗址盐分迁移与赋存规律
20
作者 谌文武 王科玉 +2 位作者 祁强 张少冉 王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09-2220,共12页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广泛受到地基土盐渍作用的影响。针对当前土遗址载体研究不足的现状,基于室内试验,以NaCl为迁移盐分,借助电导率、含水率等参数及表面劣化情况探究了长城遗址体在短时强降雨-自然干燥循环作用下,地基与墙体根部...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广泛受到地基土盐渍作用的影响。针对当前土遗址载体研究不足的现状,基于室内试验,以NaCl为迁移盐分,借助电导率、含水率等参数及表面劣化情况探究了长城遗址体在短时强降雨-自然干燥循环作用下,地基与墙体根部盐分迁移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降雨-干燥循环次数的增加,土遗址立面逐渐出现了底部崩解(掏蚀)、表面析盐、表皮开裂、空鼓等现象,土遗址根部毛细水上升、盐分迁移和表面劣化,3种现象互有关联。在经历数次循环后,地基中盐分供给模式发生了调整,地基-土遗址根部盐分迁移只在有限范围内进行,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得出了降雨-蒸发交替作用下地基与土遗址根部盐分迁移机制。所做研究可为土遗址根部酥碱掏蚀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 盐胀 降雨入渗 毛细上升 水盐运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