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的文化景观互文性及应用研究
1
作者 张颖 刘晖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2,共6页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的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构成了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目前已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对互文性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并开展对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文化景观的嵌合发展研究,通过实证考察与...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的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构成了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目前已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对互文性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并开展对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文化景观的嵌合发展研究,通过实证考察与资料收集,对成果进行分类对比,形成多个两两对应案例的互文性关系。选择淳化县甘泉宫与凉武帝村、礼泉县昭陵与袁家村、留坝县张良庙及紫柏山与庙台子村3个互文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剖析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的文化景观历史层级脉络,反映出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并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互文关系。而这种互文关系,可以促进历史遗址遗存的保护、利用与开发,以及乡村聚落的振兴与发展,进而形成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互文嵌合发展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址遗 乡村聚落 嵌合发展模式 互文性理论 文化景观
下载PDF
泉州近现代工业发展、空间分布与工业遗存
2
作者 季宏 王伟 王琼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对泉州的近现代工业历史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梳理了泉州近现代工业的四个发展阶段,分析不同阶段泉州的工业格局及其演变过程,并探究格局演变的历史原因。调查泉州的工业遗存现状,对泉州的工业遗产保护提出建议。
关键词 泉州 近现代工业 工业格局 工业遗
下载PDF
达州红军石刻遗存现状与保护利用研究
3
作者 余文盛 郑丽天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21,共9页
达州境内红军石刻正以惊人的速度受到人为和自然损毁,现存石刻已不足“三普”时期的三分之一.红军石刻以红军部队、党的机关和苏维埃政权镌刻为主,内容丰富,善用精炼短句,巧用俚语,情感分明,贴近群众,直抵人心.红军石刻作为革命文物,具... 达州境内红军石刻正以惊人的速度受到人为和自然损毁,现存石刻已不足“三普”时期的三分之一.红军石刻以红军部队、党的机关和苏维埃政权镌刻为主,内容丰富,善用精炼短句,巧用俚语,情感分明,贴近群众,直抵人心.红军石刻作为革命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化研究、宣教教育和开发利用价值.须树立科学保护理念,实施专业保护,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走综合保护、融合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石刻 调查 保护利用研究
下载PDF
基于文化价值的工业建筑遗存更新使用后评价研究
4
作者 吕元 李雨桐 张健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5期83-85,共3页
随着高速城市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工业建筑遗存逐渐由被动更新演变为主动更新,优化与盘活工业建筑遗存是新时代城市更新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工业建筑遗存自身的文化价值出发,研究其历时性、共时性与现时性,为更新项目的后评价研... 随着高速城市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工业建筑遗存逐渐由被动更新演变为主动更新,优化与盘活工业建筑遗存是新时代城市更新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工业建筑遗存自身的文化价值出发,研究其历时性、共时性与现时性,为更新项目的后评价研究提供评价指标与要素参考,以期形成工业建筑遗存文化辐射,提升城市文化的本土化与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建筑 更新 文化价值 后评价
下载PDF
传统村落景观遗存的内涵与价值研究
5
作者 王安安 《乡村论丛》 2024年第3期82-91,共10页
景观遗存是一个通贯时间的完全体和多元存在,既是过程,也是结果,在传统村落中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在现有研究尚未对“遗存”与“遗产”进行有效区分的前提下,通过文献综述辨析了两者在内涵上的异同,认为其区别的核心在于是否经历了“遗... 景观遗存是一个通贯时间的完全体和多元存在,既是过程,也是结果,在传统村落中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在现有研究尚未对“遗存”与“遗产”进行有效区分的前提下,通过文献综述辨析了两者在内涵上的异同,认为其区别的核心在于是否经历了“遗产化过程”获得官方认定。再以多方实例为支撑,通过历史考据与比较法探讨了传统村落景观遗存在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价值体现与转向,认为传统自然经济社会时期的村落景观遗存通由耕读传家凝续起实用―教化价值,在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则主要体现了经济—文化价值,而其价值转向和序列反映了国家、地区、村落于不同时期需求的综合性变化,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对地方认同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遗 价值转向 价值序列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与茹河道沿线佛教遗存
6
作者 刘治立 王荣乐 王博文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茹河道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交通网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其开通时间早,距离长安较近,沿线曾经上演过许多历史壮剧,留下许多中西文化交流的遗迹,众多的佛教石窟、碑塔及金石造像镶嵌在沿途的摩崖或道旁,静静地守望古道,折射出昔日中外文化交... 茹河道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交通网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其开通时间早,距离长安较近,沿线曾经上演过许多历史壮剧,留下许多中西文化交流的遗迹,众多的佛教石窟、碑塔及金石造像镶嵌在沿途的摩崖或道旁,静静地守望古道,折射出昔日中外文化交融的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茹河道 佛教遗
下载PDF
基于数字技术的江苏红色遗存调查与宣传路径研究
7
作者 赵俊韬 《民风》 202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江苏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备在各个方面的重要价值。文章通过对江苏红色遗存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沿革进行研究,结合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调查和宣传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成功案例,提出了... 江苏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备在各个方面的重要价值。文章通过对江苏红色遗存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沿革进行研究,结合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调查和宣传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成功案例,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江苏红色遗存的调查与宣传策略,旨在推动江苏红色遗存的宣传、保护与传承,以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并为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江苏红色遗 调查与宣传
下载PDF
数字记忆:大湾区“海丝”遗存数字保护和传播研究
8
作者 关晓辉 林子灏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数字记忆是指借助数字技术对文化信息进行采集、组织和存储,并在网络空间进行展示和传播的应用方式。在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大趋势下,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海丝”遗存的数字记忆可以说是一条可行性路径。它使文化遗产的记忆资源长期保存... 数字记忆是指借助数字技术对文化信息进行采集、组织和存储,并在网络空间进行展示和传播的应用方式。在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大趋势下,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海丝”遗存的数字记忆可以说是一条可行性路径。它使文化遗产的记忆资源长期保存、在线展示、共建共享,使文化遗产本身“可及性”得以实现,值得我们进行探索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记忆 粤港澳大湾区 “海丝”遗 数字保护和传播
下载PDF
从前文字时代图像遗存看动画设计艺术的起源
9
作者 刘玉亭 刘俊男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中国境内发现了众多前文字时代的陶器纹饰、房屋或墓葬地画、岩(壁)画等图像遗存。其中,许多单个物像和成组图案呈现出动态的画面,突出了动画“动”的本质,体现了动画运动变化的本体形态。它们源于日常生活并富有想象力,被赋予了某种特... 中国境内发现了众多前文字时代的陶器纹饰、房屋或墓葬地画、岩(壁)画等图像遗存。其中,许多单个物像和成组图案呈现出动态的画面,突出了动画“动”的本质,体现了动画运动变化的本体形态。它们源于日常生活并富有想象力,被赋予了某种特殊含义,或表达对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的祈望和吉祥预兆的渴求,或反映图腾意识,或表示对大自然的赞美,体现出原始的动画思维,突显了以符号表达情感的艺术创造本质。同时,这些遗存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线条本身、物像的造型以及画面的意境均符合艺术特征。这些图像遗存可谓动画艺术的雏形,对后世动画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文字时代 图像遗 动画艺术 起源
下载PDF
基于工业遗存改造的图书馆内部空间重构研究——以都江堰市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黎鑫彪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83-185,共3页
传统图书馆空间已不适合现代化空间的需要,现代化图书馆对于建筑内部空间功能、结构、尺度、氛围等都有了新的要求。工业遗存与图书馆属于不同类型的建筑,而基于工业遗存改造为图书馆业已成为新的城市更新趋势,因此需要着重探讨工业遗... 传统图书馆空间已不适合现代化空间的需要,现代化图书馆对于建筑内部空间功能、结构、尺度、氛围等都有了新的要求。工业遗存与图书馆属于不同类型的建筑,而基于工业遗存改造为图书馆业已成为新的城市更新趋势,因此需要着重探讨工业遗存改造为图书馆过程中内部空间如何重构的话题。文章以都江堰市图书馆为例,探讨其内部空间重构方式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工业遗存改造的图书馆内部空间重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 图书馆 内部空间 空间重构
下载PDF
体育型工业遗存建筑改造策略研究
11
作者 姚进 王东坡 《住宅产业》 2024年第5期40-43,共4页
在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推动我国城市存量更新,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本文以体育功能置入工业遗存的改造为研究对象,探讨体育型工业遗存建筑改造的可行性,梳理不同规模的改造模式及特征。并通过调查研究,围绕建筑... 在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推动我国城市存量更新,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本文以体育功能置入工业遗存的改造为研究对象,探讨体育型工业遗存建筑改造的可行性,梳理不同规模的改造模式及特征。并通过调查研究,围绕建筑体量优化、结构优化、体育功能的匹配、空间限定方式优化及立面优化五大方面提出改造策略,以期丰富体育型工业遗存建筑改造的理论研究,实现工业遗存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体育功能 工业遗建筑改造
下载PDF
从遗存图像走向行动之诗——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图像理论瞥视
12
作者 杨国柱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共11页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采用一种跨历史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图像,他的图像理论通过与尼采、弗洛伊德、瓦尔堡、本雅明、德勒兹等特定人物的持续对话而展开。一方面,迪迪于贝尔曼形成了一种“形象思维”的写作风格,他往往从一个旧有的...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采用一种跨历史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图像,他的图像理论通过与尼采、弗洛伊德、瓦尔堡、本雅明、德勒兹等特定人物的持续对话而展开。一方面,迪迪于贝尔曼形成了一种“形象思维”的写作风格,他往往从一个旧有的形象出发并重新制定属于自己的概念框架,比如“流动的宁芙”“抵抗的萤火虫”与“双重阿特拉斯”(图集与抵抗)。另一方面,虽然迪迪于贝尔曼的研究广泛且多样,但他在理论思考上仍具有显著的连贯性:早期关注以流动的宁芙形象为代表的图像迁移和遗存问题,并以此重新审视作为开放的艺术史的重新书写的可能;之后转向对图像并置的视觉形式即图集方法的关注,并引入了蒙太奇的多重性和异质性;近些年来他试图将对图像的历史和政治思考转化为一种行动哲学,即图像如何经由欲望、情感与想象力的中介而走向解放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图集 图像 宁芙 行动之诗
下载PDF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及相关问题分析
13
作者 田多 邵晶 +1 位作者 裴学松 李静波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是一处仰韶晚期聚落遗址。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遗物丰富,遗迹尤以袋状灰坑最为显著。本研究对该遗址植物考古浮选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发现炭化农作物主要以粟和黍为主,并有少...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是一处仰韶晚期聚落遗址。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遗物丰富,遗迹尤以袋状灰坑最为显著。本研究对该遗址植物考古浮选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发现炭化农作物主要以粟和黍为主,并有少量稻米,同时还有适生于湿地和盐碱地的杂草。本文分析了袋状灰坑的功能和埋藏过程,并通过伴生农田杂草遗存种类、环境状况、历史记载等方面讨论了关中地区史前时期稻米种植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刘遗址 植物遗 仰韶晚期 泾河流域
下载PDF
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期再探
14
作者 裴学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中仰韶晚期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出土材料丰富,处于仰韶时代向龙山时代转变的关键期。通过梳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典型遗存,并结合最新发现的泾阳蒋刘遗址出土材料,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 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中仰韶晚期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出土材料丰富,处于仰韶时代向龙山时代转变的关键期。通过梳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典型遗存,并结合最新发现的泾阳蒋刘遗址出土材料,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为“蒋刘期”“半坡四期”“泉护二期”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前后相继,关系密切,代表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早、中、晚三个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仰韶晚期遗 蒋刘期 半坡四期 泉护二期
下载PDF
考古遗址中所见的鹰隼遗存及形象
15
作者 班琳 吕小红 +1 位作者 王舒 王春雪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驯鹰和鹰猎文化传统,诸多考古遗址中也曾发现过鹰隼类骨骼遗存和鹰隼形象的文物,但目前有关中国古代鹰类驯养的情况仍不甚明晰。为厘清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鹰隼遗存进行整理,初步厘清了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驯鹰和鹰猎文化传统,诸多考古遗址中也曾发现过鹰隼类骨骼遗存和鹰隼形象的文物,但目前有关中国古代鹰类驯养的情况仍不甚明晰。为厘清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鹰隼遗存进行整理,初步厘清了中国古代的鹰隼驯养情况。同时又对考古出土文物及出土壁画中出现的鹰隼形象进行搜集,进一步证实和补充了中国古代对鹰隼的利用行为,并对中国古代人与鹰的关系进行了综合探讨。最后结合部分历史文献,尝试着对中国古代的鹰隼驯养特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考古 鹰隼遗 鹰猎文化 鹰隼驯养
下载PDF
宝鸡旭光M19及关中春秋早期戎狄遗存刍论
16
作者 张天恩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3,156,共12页
宝鸡旭光墓地石椁墓M19的葬俗和随葬品形制独特,是典型的戎狄文化墓葬在关中的首次亮相。其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内蒙古宁城南山根石椁墓及出土文物具有相似性,可能早到春秋早期。结合韩城梁带村、澄城刘家洼芮国墓地出土的与戎狄文化相... 宝鸡旭光墓地石椁墓M19的葬俗和随葬品形制独特,是典型的戎狄文化墓葬在关中的首次亮相。其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内蒙古宁城南山根石椁墓及出土文物具有相似性,可能早到春秋早期。结合韩城梁带村、澄城刘家洼芮国墓地出土的与戎狄文化相关的金器、铜器,以及其他零星出土文物,可以对关中地区春秋早期或略晚的戎狄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分布状况、文化属性等有初步认识,进而了解此期戎狄人群、文化与中原周秦文化的交流、融合,及其在关中东周早期社会格局中的地位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早期 关中 戎狄遗
下载PDF
边缘遗存:云南昌宁杞木林地区苗族服饰文化再生产场域研究
17
作者 左映龙 李若青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紧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宁杞木林地区苗族服饰文化这一研究对象,以边缘遗存为切入点,基于国家在场力量的支撑保障,选取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再生产形式为样本,讨论苗族服饰文化生存场域中政府、文化管理者等新的力量进入后,... 紧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宁杞木林地区苗族服饰文化这一研究对象,以边缘遗存为切入点,基于国家在场力量的支撑保障,选取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再生产形式为样本,讨论苗族服饰文化生存场域中政府、文化管理者等新的力量进入后,不破坏过去文化生存的核心力量,不破坏文化的生命力及服饰文化生存依托的场域,探索提出如何进行苗族服饰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再生产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遗 苗族服饰 文化再生产 场域
下载PDF
触媒理论背景下工业遗存改造设计研究——以深圳华侨城华中电厂为例
18
作者 许杨 李逸斐 《湖南包装》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文章基于城市“触媒”理论提出城市工业遗存建筑微更新与活化再利用的设计策略,通过对触媒理论概念阐述,把功能要素、文化要素、生态要素、交通要素作为触媒因子,构建以触媒理论有效介入工业遗存空间改造更新的设计方法,并以华侨城华中... 文章基于城市“触媒”理论提出城市工业遗存建筑微更新与活化再利用的设计策略,通过对触媒理论概念阐述,把功能要素、文化要素、生态要素、交通要素作为触媒因子,构建以触媒理论有效介入工业遗存空间改造更新的设计方法,并以华侨城华中电厂为例,寻找触媒载体与旧工业遗存建筑的契合点,通过背景分析、现存问题、改造方法设计、场地改造后现状分析,充分发挥触媒理论的可行性,激发片区发展,实现积极的“触媒反应”。期望对旧工业建筑遗存改造再利用提供新的理论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媒理论 工业遗 电厂改造设计 微更新
下载PDF
王阳明文化遗迹遗存资源保护与利用新探——以余姚阳明文化遗迹遗存现状为例
19
作者 华建新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阳明文化遗迹遗存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传承、弘扬阳明精神的重要依托。阳明文化遗迹遗存是阳明先生一生丰功伟业的重要佐证,也是其“知行合一”“致良知”事上功夫的时空见证及精神流脉的气场所在。因而,应从真实性、独特性、整体性、协... 阳明文化遗迹遗存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传承、弘扬阳明精神的重要依托。阳明文化遗迹遗存是阳明先生一生丰功伟业的重要佐证,也是其“知行合一”“致良知”事上功夫的时空见证及精神流脉的气场所在。因而,应从真实性、独特性、整体性、协调性和现代性五个方面综合性地做好阳明文化遗迹遗存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工作,并从宏微观两方面聚焦阳明文化遗迹遗存的研究和传播,出思想、出理论、出成果,转化、创新,让阳明文化遗迹遗存进一步活起来,成为世人“睹物思人,知古鉴今,赓续薪火”的智慧触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文化 遗迹遗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由式微到化新的转向——古仍旧地伏羲女娲文化遗存与祭祀考略
20
作者 屈轶 全小国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7-102,共6页
伏羲与女娲是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极为重要的角色,其文物遗存与相关祭祀活动在中华始祖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山东济宁地区伏羲女娲文化遗存有着广泛的分布,形成了以凫山羲皇庙与两城伏羲庙为代表的群落式文化遗迹。与甘肃天水伏羲... 伏羲与女娲是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极为重要的角色,其文物遗存与相关祭祀活动在中华始祖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山东济宁地区伏羲女娲文化遗存有着广泛的分布,形成了以凫山羲皇庙与两城伏羲庙为代表的群落式文化遗迹。与甘肃天水伏羲庙、河南淮阳太昊陵以及河北涉县娲皇宫相比,济宁地区伏羲女娲文化遗迹规模较小,但它却是齐鲁文化、儒学撰述的重要内容。从上个世纪邹鲁之地的始祖文化逐渐被关注,近年来,邹城郭里镇羲皇庙开始形成了由民间发起、政府支持的伏羲女娲祭祀大典,无论是其社会关注度还是文化影响力都在与日俱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女娲 文化遗 祭祀礼俗 山东济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