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乱离时逐繁华事 贫贱人看富贵花——论归庄、余怀“看花诗”中的遗民意识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利侠 霍有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78,共6页
归庄、余怀"看花诗"是"遗民意识"的反映;归庄通过逐花、看花的疏狂,忘记现实痛苦,实现眼前美好的生命体验,余怀"看花诗"则具有一种浓重的伤感和怀旧情绪,表现出诗人对旧朝繁华的赞美和对青春放浪生活的留... 归庄、余怀"看花诗"是"遗民意识"的反映;归庄通过逐花、看花的疏狂,忘记现实痛苦,实现眼前美好的生命体验,余怀"看花诗"则具有一种浓重的伤感和怀旧情绪,表现出诗人对旧朝繁华的赞美和对青春放浪生活的留恋;两者的共同之处,是诗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重视和对适意人生的追求,是晚明文化思潮在遗民身上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庄 余怀 看花诗 民意
下载PDF
胡思敬的遗民意识与藏、刻书思想初探
2
作者 周彩云 罗惠缙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59-60,共2页
胡思敬是中国近代一位著名的藏、刻书家,在其遗民意识的影响下,胡思敬的藏、刻书思想表现为弘扬节气、表彰乡贤,拒用新式体例、以古法为准,竭诚藏书,以开放为保护等特征,其局限性并没有否认他为中国近代文化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 胡思敬 民意 藏、刻书思想
下载PDF
论须溪词的遗民意识
3
作者 李璞 《中国韵文学刊》 2009年第2期54-63,共10页
刘辰翁是宋末杰出的爱国词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蒙古灭宋至元政权趋于巩固的过程。宋亡前后,他的词作,体现了其自觉而又强烈的遗民意识,既沉郁凄苦又激愤豪宕,在同时代词人中别具风貌。
关键词 江西词人群 刘辰翁 须溪词 民意
下载PDF
台湾文学“乡愁”叙事的遗民意识论
4
作者 刘鹤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6-50,共5页
台湾乡愁文学从作者个体"怀乡"经验的投射,到追求政治理想、政治诉求,到历史意识的觉醒,再到追寻精神家园的哲学世界,是遗民文学精神从现实境遇到精神追寻的升华之路,是台湾文学"乡愁"演绎发展的一条隐形路径,折射... 台湾乡愁文学从作者个体"怀乡"经验的投射,到追求政治理想、政治诉求,到历史意识的觉醒,再到追寻精神家园的哲学世界,是遗民文学精神从现实境遇到精神追寻的升华之路,是台湾文学"乡愁"演绎发展的一条隐形路径,折射了文学"乡愁"的遗民文化属性。"文学乡愁"意象,寄予了汉族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以及"民族主义"的精神本质。通过对台湾文学"乡愁"的分析,论述台湾乡愁文学所投射的遗民政治意识、遗民抗争的历史意识以及遗民"疏离"、"孤独"的社会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文学 民意 文学“乡愁”
下载PDF
论齐己的遗民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建军 覃琳琳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9-122,共4页
作为唐末五代时期著名诗僧,齐己的诗歌创作并没有离开唐末社会,其唐亡之后的作品蕴藏着浓厚的遗民意识。这种遗民意识既体现在齐己对于唐亡的态度和荆南淹滞时期的心态,也反映在其对后唐中兴的认识和评价。尽管齐己的遗民意识还无法直... 作为唐末五代时期著名诗僧,齐己的诗歌创作并没有离开唐末社会,其唐亡之后的作品蕴藏着浓厚的遗民意识。这种遗民意识既体现在齐己对于唐亡的态度和荆南淹滞时期的心态,也反映在其对后唐中兴的认识和评价。尽管齐己的遗民意识还无法直接确定其遗民身份,但对于齐己唐亡之后的诗歌创作却有较为清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己 民意 唐亡 荆南 后唐
下载PDF
朝鲜朝后期济南王氏家族的皇朝遗民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金锦子 《东疆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明清交替之际,随着明朝的灭亡,大量中国汉族人迁居到朝鲜,作为明朝遗民而被称为"向化人"或"皇朝人"。17世纪中叶,王以文被清朝俘获并被押送至朝鲜朝,同时也开始了济南王氏家族在朝鲜朝的生活经历和活动。作为士大... 明清交替之际,随着明朝的灭亡,大量中国汉族人迁居到朝鲜,作为明朝遗民而被称为"向化人"或"皇朝人"。17世纪中叶,王以文被清朝俘获并被押送至朝鲜朝,同时也开始了济南王氏家族在朝鲜朝的生活经历和活动。作为士大夫阶层的明朝遗民,王氏家族一方面带着他们所持有的皇朝遗民身份和意识而进行各种活动;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他们在朝鲜朝社会所具有的双重身份认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王氏家族 皇朝遗民意 中华主义 身份认同
下载PDF
钱澄之庄学研究中的遗民意识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欢纯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30-34,共5页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学者,甲申之变后漫长的遗民生涯使他对《庄子》有了独特的体悟。以庄继易独特视角、游以待时的处事方式、以儒解庄的阐释角度,使钱澄之对庄子的解读显露出明显的遗民意识。虽然钱澄之更多是从自己的角度解读《庄子》,...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学者,甲申之变后漫长的遗民生涯使他对《庄子》有了独特的体悟。以庄继易独特视角、游以待时的处事方式、以儒解庄的阐释角度,使钱澄之对庄子的解读显露出明显的遗民意识。虽然钱澄之更多是从自己的角度解读《庄子》,但其独具特色的庄学观在庄学研究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澄之 《庄子》 民意 《易》学 游世 儒家
下载PDF
黄鼎故事在李玉《两须眉》中的文学书写
8
作者 郁玉英 杨剑兵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39-445,共7页
传奇《两须眉》是清初遗民作家李玉以黄鼎故事为依据创作的一部时事剧。他将史料中附逆降清的黄鼎改造为招抚建功的黄禹金,将史料中抗清拒降的梅氏塑造为“女中韩范”的邓氏。在重写黄鼎故事过程中,作家表达了自己浓郁的遗民意识,包括... 传奇《两须眉》是清初遗民作家李玉以黄鼎故事为依据创作的一部时事剧。他将史料中附逆降清的黄鼎改造为招抚建功的黄禹金,将史料中抗清拒降的梅氏塑造为“女中韩范”的邓氏。在重写黄鼎故事过程中,作家表达了自己浓郁的遗民意识,包括总结明亡教训、眷恋故去明廷等,从而使《两须眉》成为一部典型的遗民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须眉》 黄鼎故事 民意
下载PDF
吕熊及其《女仙外史》新论 被引量:2
9
作者 程国赋 杨剑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6-142,共7页
《女仙外史》的遗民意识及才学化尚未得到充分论述。县志材料可以用来探讨吕熊的明遗民身份;而对"篡国者"及其追随者的痛恨、对故明王朝的深深眷恋、天命思想中蕴含着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无奈等三个方面可充分体现《女仙外史... 《女仙外史》的遗民意识及才学化尚未得到充分论述。县志材料可以用来探讨吕熊的明遗民身份;而对"篡国者"及其追随者的痛恨、对故明王朝的深深眷恋、天命思想中蕴含着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无奈等三个方面可充分体现《女仙外史》的遗民意识;从历史典故的运用、诗词赋法的引入等方面的论述可充分体现《女仙外史》的才学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熊 《女仙外史》 民意
下载PDF
“遗民”三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燕飞 姚蓉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3-55,共3页
本文通过对遗民与逸民的界定,遗民意识的发展,及遗民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来考察遗民群体的基本特征,阐述遗民与政治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关键词 遗民 民意 逸民 民族主义
下载PDF
论南宋遗民词人的仕隐之惑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楹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10-114,共5页
南宋遗民词人的仕隐之惑,是指他们在宋元易代之际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因生活的贫困和政治的压力不得不出仕元朝学官而导致的一种心理矛盾困惑的悲剧性生命体验,它源于遗民词人在生存困境和宋元文化环境对比中激发起来的遗民意识的勃兴。
关键词 生活贫困 政治压力 民意 仕隐之惑
下载PDF
宋金对峙在清初的文学重写——以《续金瓶梅》为中心
12
作者 杨剑兵 郁玉英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9-65,共7页
清初章回体小说以宋金对峙为历史背景的主要有《后水浒传》《水浒后传》《续金瓶梅》等,它们均为续书。其中,《续金瓶梅》较具代表性,主要表现在:以金兵的残暴影射清兵的屠城,以北宋的灭亡观照明朝的灭亡,以金代流人暗喻清初宁古塔流放... 清初章回体小说以宋金对峙为历史背景的主要有《后水浒传》《水浒后传》《续金瓶梅》等,它们均为续书。其中,《续金瓶梅》较具代表性,主要表现在:以金兵的残暴影射清兵的屠城,以北宋的灭亡观照明朝的灭亡,以金代流人暗喻清初宁古塔流放等。这些影射、观照与暗喻都是作者遗民意识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文学 宋金对峙 《续金瓶梅》 宁古塔 民意
下载PDF
吴肃公《阐义》初探
13
作者 杨剑兵 郁玉英 《三峡论坛》 201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明遗民吴肃公,安徽宣城人,著述较多,其中《阐义》是其唯一一部选编作品。这部文言小说集共涉及志人与志怪方面的忠义故事多达500余则。它主要表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材料来源的多样化,二是特别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三是刻意表现了浓郁... 明遗民吴肃公,安徽宣城人,著述较多,其中《阐义》是其唯一一部选编作品。这部文言小说集共涉及志人与志怪方面的忠义故事多达500余则。它主要表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材料来源的多样化,二是特别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三是刻意表现了浓郁的遗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肃公 《阐义》 民意
下载PDF
唐遗民文人初论
14
作者 周衡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7-71,共5页
唐遗民文人的界定不能从普泛化的遗民概念出发,而应该以是否对朱温及其梁朝有一种否定或拒绝的态度和是否具有遗民意识为标准。从唐遗民的特征来看,其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和南方化的地域性,同时,隐逸之心和黍离之悲也就构成其群体心理。而... 唐遗民文人的界定不能从普泛化的遗民概念出发,而应该以是否对朱温及其梁朝有一种否定或拒绝的态度和是否具有遗民意识为标准。从唐遗民的特征来看,其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和南方化的地域性,同时,隐逸之心和黍离之悲也就构成其群体心理。而相对宋明遗民的家族化,唐遗民也缺乏一定的传承性。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存在,唐遗民文人的社会影响较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客观文献的匮乏和研究关注的不足有关,而另一方面则是与社会动乱而衣冠荡析、内部毁灭的亡国途径和忠义淡薄的末代士风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遗民文人 民意 遗民特征 忠义
下载PDF
试论《豆棚闲话》所体现的世俗心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5-99,共5页
《豆棚闲话》以独特的叙事结构而著称,作为一部描叙遗民思想和心理状态的话本小说集,它深刻地反映了明朝遗民对现世和历史的看法。明代遗民经历了历史巨变,于是以世俗的、冷漠的眼光看待新朝万象,并具有一种局外人的叙述姿态和矛盾心理... 《豆棚闲话》以独特的叙事结构而著称,作为一部描叙遗民思想和心理状态的话本小说集,它深刻地反映了明朝遗民对现世和历史的看法。明代遗民经历了历史巨变,于是以世俗的、冷漠的眼光看待新朝万象,并具有一种局外人的叙述姿态和矛盾心理,体现出很强的理性色彩和颠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意 世俗心理 “圈之外” 矛盾心理
下载PDF
谁向秋霜明镜里 一花一叶悟兴亡——试论文廷式及其诗
16
作者 曾文斌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4期47-53,共7页
本文概述文廷式及其诗之特色,用道希两句诗作点睛。全文两部分,前者着重论述晚清时代及道希价值取向,显示他如何造就成天造地设的诗人。后者主要论述芸阁诗的史诗价值及其敏感的易代意识,凄苦的遗民情怀,使诗作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兼论他... 本文概述文廷式及其诗之特色,用道希两句诗作点睛。全文两部分,前者着重论述晚清时代及道希价值取向,显示他如何造就成天造地设的诗人。后者主要论述芸阁诗的史诗价值及其敏感的易代意识,凄苦的遗民情怀,使诗作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兼论他对传统诗歌的突破与创新。全文力图将人与时代、人与诗相糅合介绍给读者。由于字数限制,紧要处点到即止,对尔后系统研究道希诗具有总纲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与史诗 民意 厚重历史感
下载PDF
《女仙外史》中的仙境书写
17
作者 谭志轩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1-55,共5页
我国古代的仙境观念在《女仙外史》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展现,文本对仙境的书写呈现出世俗化、才学化和戏谑化的倾向,在叙事结构、叙事节奏、情结设置和形象塑造方面影响了小说的叙事;此外,其“仙境”与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桃源”情结构成... 我国古代的仙境观念在《女仙外史》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展现,文本对仙境的书写呈现出世俗化、才学化和戏谑化的倾向,在叙事结构、叙事节奏、情结设置和形象塑造方面影响了小说的叙事;此外,其“仙境”与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桃源”情结构成一组文学镜像,还融入了遗民意识,呈现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境书写 民意 “桃源”情结
下载PDF
从《九华诗集》看陈岩的隐逸情怀
18
作者 方明霞 《湘南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2-65,共4页
宋末元初隐士陈岩所作《九华诗集》在诗歌内容安排上、意象选择上、典故的运用上都流露出隐逸情怀。这与其遗民意识、释道思想、自身性格及九华山特有的环境等有关,究其实质,是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
关键词 陈岩 《九华诗集》 隐逸情怀 仙人意象 民意
下载PDF
清代官修《明史·李自成传》撰述的嬗变
19
作者 张宇轩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3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清代官修《明史·李自成传》的差异主要集中于万斯同与王鸿绪的稿本间。从传承关系看,万斯同、毛奇龄奠定了《李自成传》的框架,王鸿绪确立了《李自成传》的面貌。但万斯同稿本《李自成传》流露出明显的遗民意识,王鸿绪稿本《李自... 清代官修《明史·李自成传》的差异主要集中于万斯同与王鸿绪的稿本间。从传承关系看,万斯同、毛奇龄奠定了《李自成传》的框架,王鸿绪确立了《李自成传》的面貌。但万斯同稿本《李自成传》流露出明显的遗民意识,王鸿绪稿本《李自成传》则完全贯彻了清代官方意志。两部稿本中遗民意识与官方意志的此消彼长,体现了史家个人立场与现实政治对历史撰述的影响,也反映出官方史学的最终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明史·李自成传》 官方史学 民意
下载PDF
清代中期诗人遗民意识的文化呈现——以杭郡小山堂赵氏家族为中心
20
作者 王小恒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8,236,237,共15页
明清之际遗民群体及其活动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具有政治认同、品操坚守、文化赓续等多方面的认识价值。时至清代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已达百年之久,政治趋于稳定,明代遗民已凋零殆尽。基于文化固有的韧性,到了清代中期,因为种种原... 明清之际遗民群体及其活动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具有政治认同、品操坚守、文化赓续等多方面的认识价值。时至清代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已达百年之久,政治趋于稳定,明代遗民已凋零殆尽。基于文化固有的韧性,到了清代中期,因为种种原因,遗民意识并未彻底消弭,在诸多领域尤其是在某些诗人群体中,依然或隐或现地产生影响。杭郡小山堂赵氏家族是清中期浙派诗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族文化传统的熏染,在其人格取向、藏书渊源以及三十六鸥亭集咏活动等诸多方面,渗透着深沉的遗民意识和情怀,适可成为这一时期诗人遗民意识绝好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意 文化呈现 杭郡赵氏家族 浙派诗人群体 小山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