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红楼梦》中犯与避的辩证艺术 被引量:2
1
作者 金艳霞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7-90,共4页
曹雪芹深谙小说创作之道,在《红楼梦》中,犯与避辩证关系的艺术体现,使我们看到其对于传统美学观念的吸收与再创造,显示出丰富而又深刻的美学思想。时至今日,这一对辩证的艺术表现范畴仍值得我们认识和研究,而《红楼梦》将永远成为这类... 曹雪芹深谙小说创作之道,在《红楼梦》中,犯与避辩证关系的艺术体现,使我们看到其对于传统美学观念的吸收与再创造,显示出丰富而又深刻的美学思想。时至今日,这一对辩证的艺术表现范畴仍值得我们认识和研究,而《红楼梦》将永远成为这类研究中最为经典的一个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辩证艺术
下载PDF
论古代小说犯中见避的叙事策略——以《水浒传》中三起女人命案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谭真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8-140,共3页
犯中见避是古代作家普遍践行的一条创作规律。《水浒传》中的三起女人命案——宋江诛妇、武松杀嫂、杨雄杀妻,在事件的起因和人物行为的动机、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叙事艺术的基本特点。犯中见避是文学作品反映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 犯中见避是古代作家普遍践行的一条创作规律。《水浒传》中的三起女人命案——宋江诛妇、武松杀嫂、杨雄杀妻,在事件的起因和人物行为的动机、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叙事艺术的基本特点。犯中见避是文学作品反映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与反映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小说创作塑造个性形象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见 女人命案 普遍规律 特殊规律 个性形象
下载PDF
犯中求避 同中见异——论《红楼梦》的“犯”与“避”
3
作者 陈家生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6-91,共6页
杰出的作家都是成功地运用犯与避艺术手法的高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运用犯与避手法最多、最为炉火纯青的一部。其作者把"特犯不犯"、"犯中求避"艺术手段发挥到了一种奇异至极的境地,从故事情节的叙述、... 杰出的作家都是成功地运用犯与避艺术手法的高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运用犯与避手法最多、最为炉火纯青的一部。其作者把"特犯不犯"、"犯中求避"艺术手段发挥到了一种奇异至极的境地,从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刻划、细节的描写、场景氛围的渲染等方面,出奇制胜、弃俗创新地运用这种手法,达到同中见异;同中见异,变幻多姿,引人入胜,为我们树立了成功地运用犯与避艺术实践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同中见异
下载PDF
从理家方式谈《红楼梦》的“犯”与“避”
4
作者 徐丽达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12,共4页
"犯"与"避"是小说创作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很多大作家都是成功运用"犯"与"避"艺术手法的高手,这一点也被许多小说评点家注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红楼梦》将"犯""避"之... "犯"与"避"是小说创作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很多大作家都是成功运用"犯"与"避"艺术手法的高手,这一点也被许多小说评点家注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红楼梦》将"犯""避"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它不仅做到了"犯"中求"避",并且"避"得浑然天成。它根据每一个人物的身份、性格与人生阅历的不同,写出了她们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不一样的状态,从而让每一次"避"都闪烁着个性光辉,这一点在理家方式的采取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与“ 理家方式
下载PDF
犯中求避 各赋特色——《莲花公主》与《绿衣女》的个性化处理特色
5
作者 周颖 《宜宾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54-57,共4页
《聊斋志异》中《莲花公主》与《绿衣女》两篇,都叙写了蜂精和书生的爱情婚姻故事。前者采用"人入幻境"的结构模式,体现情节小说的叙事智慧;后者采用"精入人间"的结构模式,充满写意小说的诗性精神。蒲松龄在结构模... 《聊斋志异》中《莲花公主》与《绿衣女》两篇,都叙写了蜂精和书生的爱情婚姻故事。前者采用"人入幻境"的结构模式,体现情节小说的叙事智慧;后者采用"精入人间"的结构模式,充满写意小说的诗性精神。蒲松龄在结构模式、叙事精神、人物形象等方面对两篇小说进行个性化处理,真正做到了犯中求避,各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公主 绿衣女 中求 叙事智慧 诗性精神
下载PDF
犯而能避方法下的《雷雨》人物和结构分析
6
作者 秦瑞英 《知与行》 2017年第7期92-96,共5页
犯而能避是中国古代小说最为人称道的创作和评价方法之一,讲究特犯而后避之,即在创作中选其事虽同,而其描写则异。《雷雨》作为一部简短而韵味悠长的现代话剧,在它的诗意叙事格局中不仅处处可见犯而能避之匠心,而且"犯而能避"... 犯而能避是中国古代小说最为人称道的创作和评价方法之一,讲究特犯而后避之,即在创作中选其事虽同,而其描写则异。《雷雨》作为一部简短而韵味悠长的现代话剧,在它的诗意叙事格局中不仅处处可见犯而能避之匠心,而且"犯而能避"方法的"正犯"和"略犯"案例俯拾皆是。曹禺为在《雷雨》这部命运巨作中展现悲剧命运的循环和残忍、众生的盲目和挣扎,故精心构思,巧于结构,命题着眼虽同而刻画各异,从而塑造出一系列相互映衬的典型人物,展现了一幕幕映照互补的命运悲剧。在"犯而能避"和详细的文本分析方法下观照《雷雨》,在"略犯"案例中选取繁漪和侍萍这两个典型人物形象,重在从性格发展和"因痛致疯"的结局阐述其运用犯中求避来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正犯"案例则选取《雷雨》结构中的"少爷和丫头"这一禁忌故事的循环模式,从繁漪在两组爱情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读者"完形"的阅读基础上,在读者期待和反期待的平衡中,从身份、叙事角度及结局等方面剖析其对同中见异的巧用化用,进而在此基础上展现曹禺作为戏剧大师的匠心独运:他巧用妙用"犯而能避"这一手法,不仅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行文更富变化,而且在反复皴染中强化了《雷雨》隐含的悲剧命运主题,从而使整部作品达到了"重章复沓"却能层层递进以至含蕴无穷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而能 典型人物 命运悲剧
下载PDF
犯中求避:《西游记》情节美学初探
7
作者 杨新亭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7-80,共4页
"犯中求避"是古典小说情节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实现"和"的重要方法。《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中积极实践"犯中求避"的美学观,在诸多相似的情节设计中,避免雷同和重复,产生了事相似而神相异的艺术美... "犯中求避"是古典小说情节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实现"和"的重要方法。《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中积极实践"犯中求避"的美学观,在诸多相似的情节设计中,避免雷同和重复,产生了事相似而神相异的艺术美感。"犯中求避"的成功运用提高了《西游记》的审美文化价值,《西游记》能够成为经典与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情节 中求 审美价值
下载PDF
犯中求避:《西游记》情节美学初探
8
作者 杨新亭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33-36,共4页
"犯中求避"是古典小说情节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实现"和"的重要方法。《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中积极实践"犯中求避"的美学观,在诸多相似的情节设计中,避免雷同和重复,产生了事相似而神相异的艺术美... "犯中求避"是古典小说情节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实现"和"的重要方法。《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中积极实践"犯中求避"的美学观,在诸多相似的情节设计中,避免雷同和重复,产生了事相似而神相异的艺术美感。"犯中求避"的成功运用提高了《西游记》的审美文化价值,《西游记》能够成为经典,与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情节 中求 审美价值
下载PDF
“犯”中见“避”方显高
9
作者 陈今炎 《传媒观察》 1986年第1期42-44,共3页
内容情节重复,这在我国古典文学理论中叫“犯”,而同中见异,则叫“避”。“犯中见避”就是于重复中求变化。简单的重复,是艺术的贫乏,避免重复是艺术的丰富;在重复中看不出重复来,则是技法的高超。
关键词 新闻 中见 情节 尊师重教 豆腐 黎祁 大豆食品
下载PDF
论金圣叹小说理论的辩证思想
10
作者 陈慧娟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70-74,共5页
金圣叹的古典小说理论具有辩证的思维特点。本文以金圣叹对几组小说叙事技巧的关系的分析,说明其对辩证艺术规律的揭示。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艺术,这是金圣叹小说理论非常可贵之处。
关键词 虚实 急缓 避犯 宾主 相互利用
下载PDF
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设置 被引量:1
11
作者 闵虹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82-86,共5页
如何设置情节,是小说叙事艺术中的一个关键,中国古典小说情节设置上的最重要特点决定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的传奇性,这是传统美学在小说艺术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因而,古典小说重视情节的魅力,在小说发展成熟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追求情... 如何设置情节,是小说叙事艺术中的一个关键,中国古典小说情节设置上的最重要特点决定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的传奇性,这是传统美学在小说艺术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因而,古典小说重视情节的魅力,在小说发展成熟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追求情节曲折多变,回旋跌宕;故事平中见奇,出奇制胜的特点,从而达到了让故事“好看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典小说 情节设置 叙事艺术 叙事微 中见
下载PDF
谈《血色迷雾》情节中的犯避之法
12
作者 曲秀丽 史迎新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0,共1页
犯避之法是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一直非常重视的一种艺术创作方法。本文分别从抓捕的衙门、被捕和获救的方式、被捕后的经历和收获三个方面分析了电视剧《血色迷雾》中对于主人公的六次被捕导演是怎样自觉追求犯避之法的。
关键词 之法 《血色迷雾》 情节 六次被捕
原文传递
犯中求避 神采飞扬——论《北平无战事》剧中地下党领导人的群像刻画艺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锋 《传媒观察》 2015年第12期28-30,共3页
《北平无战事》中对地下领导人从个体、家庭、组织等角度进行刻画,并娴熟运用犯中求避的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地下党领导人的群体形象,个性鲜明,详略有致。犯中求避的成功运用,是电视剧在创作上对传统艺术手法的借鉴,既是电视剧的艺术创... 《北平无战事》中对地下领导人从个体、家庭、组织等角度进行刻画,并娴熟运用犯中求避的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地下党领导人的群体形象,个性鲜明,详略有致。犯中求避的成功运用,是电视剧在创作上对传统艺术手法的借鉴,既是电视剧的艺术创作手法的发展,也为其他电视剧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平无战事》中求 群体形象
原文传递
浅谈文学作品中犯中求避的艺术表现手法
14
作者 曲秀丽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25,共2页
犯中求避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非常推崇的一种写作手法。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的分析,归纳了这种创作手法的两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 中求 人物 情节
原文传递
浅谈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三”的审美意蕴
15
作者 席思博 李金泽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150-152,共3页
在中国传统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三”来设置故事情节,形成“三段式”叙事模式,突显一波三折的艺术表达效果。“三”是中国老庄哲学中的基本哲学元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强调有了“三”矛盾对立才能形成。运用到文学叙事之... 在中国传统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三”来设置故事情节,形成“三段式”叙事模式,突显一波三折的艺术表达效果。“三”是中国老庄哲学中的基本哲学元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强调有了“三”矛盾对立才能形成。运用到文学叙事之中,三段式的故事情节,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形成曲折变化的艺术效果;可以丰富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富有多面性和个性化;可以深化主题内涵,揭示事物内部矛盾的复杂性。从文学表现艺术手段角度来说,这种一波三折的叙事情节模式,在有意重复之中形成变化,也是尊重了中国文学写作“犯中见避”的艺术表现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情节 三段式 中见
下载PDF
试论《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的一个审美特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啸马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小说批评家叶昼和毛宗岗关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塑造,分别提出了两个美学命题:“同而不同处有辨”与“犯中见避”。 叶昼在《水浒传》第三回回末总评说: 《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 小说批评家叶昼和毛宗岗关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塑造,分别提出了两个美学命题:“同而不同处有辨”与“犯中见避”。 叶昼在《水浒传》第三回回末总评说: 《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分,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武松 石秀 审美特质 《三国演义》 同而不同 人物形象 叶昼 中见 杀嫂
下载PDF
《红楼梦》的“犯”与“避”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家生 《红楼》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杰出的作家都是成功地运用犯与避艺术手法的高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运用犯与避手法最多、最为炉火纯青的一部。其作者把“特犯不犯”、“犯中求避”艺术手段发挥到了一种奇异至极的境地,从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刻划、... 杰出的作家都是成功地运用犯与避艺术手法的高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运用犯与避手法最多、最为炉火纯青的一部。其作者把“特犯不犯”、“犯中求避”艺术手段发挥到了一种奇异至极的境地,从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刻划、细节的描写、场景氛围的渲染等方面,出奇制胜、弃俗创新地运用这种手法,达到同中见异,变幻多姿,引人入胜,为我们树立了成功地运用犯与避艺术实践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古典小说 写作手法 “特 中求 人物性格 叙事方法 细节描写
原文传递
勇士性格的旋律──武松、鲁达、李逵异同论
18
作者 钟扬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88-94,共7页
勇士性格的旋律──武松、鲁达、李逵异同论钟扬一、只有人物足垂不朽著名作家老舍说:“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世事万干,都转眼即逝,一时新颖不久即归陈腐;只有人物足垂不朽”。《水浒》的成就,就是凭空给中国小... 勇士性格的旋律──武松、鲁达、李逵异同论钟扬一、只有人物足垂不朽著名作家老舍说:“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世事万干,都转眼即逝,一时新颖不久即归陈腐;只有人物足垂不朽”。《水浒》的成就,就是凭空给中国小说史增添了众多的不朽的人物,塑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智深 中见 金圣叹 武松 同而不同 人物性格 上梁山 西门庆 勇士 《水浒》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生日的叙事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牛志威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42,共16页
《红楼梦》中多次书写人物生日,生日在小说叙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红楼梦》中生日的叙事意义可根据对生日利用角度的不同归为六种类型:以生日民俗编织情节、以生日事件引出新事件、以生日巧设因由展开叙事、以生日创设事件发生环境、... 《红楼梦》中多次书写人物生日,生日在小说叙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红楼梦》中生日的叙事意义可根据对生日利用角度的不同归为六种类型:以生日民俗编织情节、以生日事件引出新事件、以生日巧设因由展开叙事、以生日创设事件发生环境、以生日日期预示人物命运、以生日为话题素材插入叙事等。《红楼梦》中大量人物的生日书写并非是日常生活的流水记录,写与不写、详写与略写、写什么与如何写均出于作者以叙事为目的的精心设计与构建,利用多种角度书写且同种角度亦不断变换书写内容、书写方法,其生日相关书写真正达到了"特犯不犯"、"犯中求避"的艺术境界,体现了小说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生日 叙事意义 中求
原文传递
《左传》战争描写的详略艺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同林 《军事历史研究》 1995年第4期162-168,共7页
关键词 《左传》 战争描写 人物形象 详略得当 伦理观念 人物语言 克劳塞维茨 春秋时代 中见 十三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