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悲剧再生的个体经历与反思:论《李尔王》与《邓巴尔》
1
作者 张琼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22年第1期50-61,共12页
本文从重写策略及当代经典重写意义出发,探究圣奥宾的《邓巴尔》对莎士比亚《李尔王》的小说重写。作者在细致分析小说中悲剧人物、场景和事件后指出,莎剧批评给予《李尔王》丰富多重的诠释,也带来诸多开放的问题,而重写最有启发性的揭... 本文从重写策略及当代经典重写意义出发,探究圣奥宾的《邓巴尔》对莎士比亚《李尔王》的小说重写。作者在细致分析小说中悲剧人物、场景和事件后指出,莎剧批评给予《李尔王》丰富多重的诠释,也带来诸多开放的问题,而重写最有启发性的揭示在于:文学作品和现实世界产生各种纷繁复杂的联系,后者在被前者书写和重构的过程中,并不能由此得以闭合、有序、稳固地安排,而是随着人们的阅读和接受,作品不断被重新语境化,而在性别、社会、心理、历史等的研究探索中,作品内外的现实也在不断变化,因而我们对待经典改写的态度也不断变得更为包容和开放,并不断发现其无论显在还是潜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巴尔 《李尔王》 莎剧小说重写
下载PDF
《金盾》与C.S.刘易斯的中世纪寓言理论
2
作者 包慧怡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19年第1期114-128,共15页
中世纪文学语境中充斥着“象征”与“寓言”两种程式。两者都对应着甚至是来源于一种将世界及其中万物理解成“面具”的思维习惯,仿佛万物的意义从来不在于表象。这种倾向至晚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早期教父的四重解经法,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 中世纪文学语境中充斥着“象征”与“寓言”两种程式。两者都对应着甚至是来源于一种将世界及其中万物理解成“面具”的思维习惯,仿佛万物的意义从来不在于表象。这种倾向至晚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早期教父的四重解经法,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智识氛围中被强化。现代研究中世纪象征一寓言程式的代表学者赫伊津哈、刘易斯和艾柯中,只有刘易斯在《爱的寓言》中坚决为两者划清了界限,也是刘易斯对“寓言”的定义引领我们更接近了通常支配中世纪寓言诗的修辞手法。以中古苏格兰语写作的诗人威廉·邓巴尔的《金盾》是具有代表性的寓言诗文本。本文拟通过对《金盾》的细读,考量刘易斯寓言理论的价值,以期更好地理解中世纪寓言体的修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苏格兰语 中世纪 寓言 邓巴尔 C.S.刘易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