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邛崃山脉优质茶与地质背景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其国 彭培好 +2 位作者 罗凡 王云 胡耀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69-1975,共7页
邛崃山脉优质茶产地的周围出露有中生界白垩系(K)、新生界下第三系名山群及大邑砾岩(E1-2mn、N)和第四系(Q)各地层,各地层的土壤重金属元素迁移到茶叶中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元素富集能力由强到弱次序为:Cu>Cd>Zn>Ni>H... 邛崃山脉优质茶产地的周围出露有中生界白垩系(K)、新生界下第三系名山群及大邑砾岩(E1-2mn、N)和第四系(Q)各地层,各地层的土壤重金属元素迁移到茶叶中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元素富集能力由强到弱次序为:Cu>Cd>Zn>Ni>Hg>As>Cr>Pb;土壤背景值与四川丘陵地区和成都经济区土壤基准值相比,Cd、Hg、Mo、Pb、Se富集,其余元素与对比区含量水平相近;pH值总体略显酸性,目前适合优质茶叶种植的推广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邛崃山脉优质茶产区环境有恶化的趋势,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规划土地,要实时监控周边环境,杜绝环境污染引起优质茶种植区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崃山脉 优质茶 地质背景
下载PDF
邛崃山脉不同地质背景茶叶的生化成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其国 罗凡 +2 位作者 罗雪莉 黄勇 杨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147,共7页
以邛崃山脉4个茶叶产区3个品种为材料,取春稍1芽2叶制成蒸青样和炒青样进行生化成份分析.结果表明邛崃山脉茶叶受地质大环境控制的生化成份变化幅度小,由西北至东南是呈线性关系.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 以邛崃山脉4个茶叶产区3个品种为材料,取春稍1芽2叶制成蒸青样和炒青样进行生化成份分析.结果表明邛崃山脉茶叶受地质大环境控制的生化成份变化幅度小,由西北至东南是呈线性关系.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由西北至东南是呈线性递增关系;而氨基酸和CAF由西北自东南是呈线性递减关系.线性方程的常数作为茶叶生化成份的标准值具有科学性,既可作为制定茶叶标准的依据,也可作为邛崃山脉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生化指标.地质背景、生态环境、品种和制作工艺都会影响茶叶的生化成份,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崃山脉 地质背景 生化成份 线性关系 茶叶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缘湿性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响应 被引量:19
3
作者 朱万泽 蔡小虎 +1 位作者 何飞 王金锡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共12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了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市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湿性常绿阔叶林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5–350年的植被恢复中,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了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市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湿性常绿阔叶林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5–350年的植被恢复中,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恢复到100年时群落的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最高,分别为130种和21.49;植被恢复的前50年乔木层物种增加较快;50–100年期间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增加较快。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随着演替的进行均表现出抛物线函数变化趋势:y=y0+at+bt2+ct3。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卵叶钓樟(Linderalimprichitii)和润楠(Machiluspingii)生态位较宽,可作为该地区植被人工恢复造林的供选树种。(2)群落的Simpson指数以植被恢复30–50年期间较高,Shannon-Wiener指数以30–100年林龄阶段较高。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变异系数较大,而灌木层相对较小且对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的贡献较大。因此在天然次生林恢复中,应加强对群落灌木层的保护。(3)植被恢复中,物种均匀度指数呈波动性增加趋势,以植被恢复后期群落均匀度较大,350年林龄群落Pielou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别为2.0834和2.4177;(4)随着演替的进行,各阶段群落之间Whittaker指数呈波动性增加,而S?renson指数呈波动性减少趋势。四川盆地西缘湿性常绿阔叶林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恢复到顶极群落至少需要300年以上的时间,但该区域群落具有较强的恢复力,显示自然恢复是该区域常绿阔叶林及其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重建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邛崃山脉
下载PDF
基于分子宏条形码分析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豹的食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陆琪 胡强 +3 位作者 施小刚 金森龙 李晟 姚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0-969,共10页
作为中亚和青藏高原山地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雪豹(Panthera uncia)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了解雪豹的食性组成和变化对于理解其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间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以往的雪豹食性分析多基于对其粪... 作为中亚和青藏高原山地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雪豹(Panthera uncia)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了解雪豹的食性组成和变化对于理解其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间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以往的雪豹食性分析多基于对其粪便中食物残渣的形态学鉴定,但准确度受人员经验和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邛崃山脉位于雪豹分布区东南缘,该区域的雪豹种群规模小且相对孤立,研究匮乏。本研究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在邛崃山脉的卧龙国家级保护区采集疑似雪豹粪便样品38份,首先提取粪便DNA,并扩增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分子物种鉴定,确定其中22份为雪豹粪便样品。随后,利用脊椎动物通用引物和雪豹特异性阻抑引物扩增粪便DNA中的食物成分,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雪豹食性构成。食性分析结果显示岩羊(Pseudois nayaur)是卧龙地区雪豹最主要的食物,在67%的样品中均有检出。家牦牛(Bos grunniens)在33%的样品中出现,也在雪豹食性中占较高比例。此外,鼠兔(Ochotona spp.)和鸟类也在少量样品中发现。可见,野生猎物是卧龙地区雪豹的主要食物资源;与大世界大多数其他地区的雪豹食性相同,野生大型有蹄类是雪豹最重要的食物。然而家畜(牦牛)在卧龙雪豹食谱中有相当高的占比,显示该区域内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由雪豹捕食散养家畜引起的人兽冲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Panthera uncia) 非损伤性取样 高通量测序 分子条形码 食性分析 邛崃山脉
原文传递
护佑国宝大熊猫
5
作者 邓佳(文/图) 《环境经济》 2023年第7期64-67,共4页
初春3月,邛崃山脉下的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颇有些凉意。饲养师冯高志穿上熊猫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熊猫服都是经过特殊处理,抹了大熊猫的粪便和分泌物,为的是让大熊猫幼崽不与人类过多接触,保持对人类气... 初春3月,邛崃山脉下的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颇有些凉意。饲养师冯高志穿上熊猫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熊猫服都是经过特殊处理,抹了大熊猫的粪便和分泌物,为的是让大熊猫幼崽不与人类过多接触,保持对人类气味的“陌生感”。与一般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同,野化培训基地的大熊猫未来要回归深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宝大熊猫 四川卧龙 大熊猫保护 动物园 邛崃山脉 野化培训 陌生感 幼崽
原文传递
噢,达斯波
6
作者 索朗仁称 《草地》 2020年第3期31-34,共4页
达斯波寨镶嵌在邛崃山脉的一条沟尾,人口两百出头,聚居点很集中。幢幢古老的碉楼,紧紧挨着,像拥挤的乌纱帽。山外的风是强烈的,拐弯抹角也疾速刮进达斯波,而且撞痛每副胸膛。与共和国同龄的茸麦,像面旗帜被大家举在领头的位置上。经过... 达斯波寨镶嵌在邛崃山脉的一条沟尾,人口两百出头,聚居点很集中。幢幢古老的碉楼,紧紧挨着,像拥挤的乌纱帽。山外的风是强烈的,拐弯抹角也疾速刮进达斯波,而且撞痛每副胸膛。与共和国同龄的茸麦,像面旗帜被大家举在领头的位置上。经过几个轰轰烈烈的苦战,在口号中诞生在口号中又成废墟的獐鹿场旧址上,奇迹般再次建起獐鹿场的雏形。茸麦的轮廓是粗犷的。当力扩张时,浑身便布满棱线。虽脾性爽直,可处理事也还心细,乡里乡亲都信任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獐鹿 达斯 聚居点 邛崃山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